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75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矿用救生舱中用于降温、除湿的蓄能设备,尤其是一种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
背景技术
矿用救生舱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是一项重点研究解决矿山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关键技术,而其中的蓄冰设备是舱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救生舱提供降温、除湿功能。第一代产品中的蓄冰设备技术是利用重力循环风道强迫通风进行降温、除湿,存在制冷功率量偏小和可调性差及可靠性较低的缺陷,而且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偏高,不能较好适应矿用救生舱中降温、除湿的功能要求。为适应矿用救生舱中环境要求,实现更高更稳定的降温、除湿功能,有对一代产品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蓄冰设备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使用可靠、工艺简单,只在有应急蓄电池提供电能的情况下,就可以为救生舱提供降温、除湿功能的蓄冰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其包括一个箱体,在该箱体中通过隔板分割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送风空间和蓄冰空间,在其中上方的所述送风空间中,箱体侧壁上设有一风口与外界连通,在该空间中设置有一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一换热盘管, 所述换热盘管固定在所述送风空间中,还包括一水泵,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一水管的一端, 该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隔板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该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管端,该换热盘管的出口管端伸出该送风空间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以完成送风装置中的所述换热盘管与蓄冰空间内溶液循环;还包括一风机,其设置在所述送风空间中的位置为 使得所述空间中的空气进出该空间和在所述换热盘管上流过,在所述箱体中所述送风空间的侧面和/或下面的所述蓄冰空间为一密闭空间,在该蓄冰空间中设置一蓄冰盘管,该蓄冰盘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伸出在所述蓄冰空间的外面形成冷媒的进口和出口 ;在所述蓄冰空间的壁上开孔,构成注水孔、排气孔及放水孔。在使用时,蓄冰盘管通过其上的冷媒进口和出口连接外设的冷媒输送设备,通过注水孔在蓄冰空间输入冷却水,使得蓄冰盘管置于冷却水中。冷媒使得蓄冰盘管的外侧管壁上结冰,使得冷却水降温,启动送风空间中的水泵,使得冷却水强制性地输送到换热盘管中,通过风机使得救生舱中的空气强迫进入送风空间,经过换热盘管的冷却在送回救生舱, 起到救生舱空间降温的作用。在所述送风空间内一侧通过隔板各处一个密闭空间,其内置所述水泵。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本蓄冰设备噪声降低,同时设备比较美观,另外,水泵的防尘性提高。[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一改现有技术中送风装置中的换热盘管中的冷却水通过重力作用输送的一贯模式,改为强制输送,这样可以使得换热盘管中的冷却水量更加均勻、更加稳定,同时,冷却水量变得可以控制,释放的冷量也就更加均勻、 稳定和可控,另外,可以使得换热盘管的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在救生舱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蓄冰设备的体积,由此,可以将节省下来的空间用于救生舱空间的增大。这一点在救生舱中意义非常重达。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足够的换热能力,通常的救生舱都是四人仓,而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冰设备,由于换热空间能够缩小,同样大小的救生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员。通常的四人仓可以容纳五至六人。再有,本实用新型的蓄冰设备的送风空间设置在上部,其输出冷气在救生舱中更有利于其循环,这也可以提高换热能力。第一代矿用蓄冰装置中由于是利用重力循环,其放冷量及放冷效果得不到保证, 在为了加强其放热量的情况下,无论从设计上还是在加工工艺上,还是在设备的放冷空间上都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由于其对一代的缺陷有根本性的改进,从而使得产品生产简单,而且结构紧凑,等于单位体积下能比一代产品蓄存更多的冷量,反映在生成成本上等于单位冷量下的成本更低。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代矿用救生舱用蓄冰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二代矿用救生舱用蓄冰设备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二代矿用救生舱用蓄冰设备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二代矿用救生舱用蓄冰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二代矿用救生舱用蓄冰箱包括一个箱体,具体地该箱体上下分割为两个空间上部的送风空间A和下部的蓄冰空间B。在该箱体中上部送风空间A右侧设置一送风装置,箱体侧壁上设有一送风口 3与外界连通,在该送风空间A中设置有一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一换热盘管13,所述换热盘管13固定在所述送风空间A中,还包括一水泵6,在所述送风空间内一侧通过隔板各处一个密闭空间,其内置所述水泵6。该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一水管8的一端,该水管8的另一端穿过隔板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该水泵6的出水口连接一水管7的一端,该水管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盘管13的进口管端,该换热盘管13的出口管端上连接一水管9的一端,该水管9的另一端伸出该送风空间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以完成送风装置中的所述换热盘管与蓄冰空间内溶液循环;还包括一风机14,该风机14连接电机15,风机14设置在所述送风空间A中的位置为使得所述送风空间A中的空气进出该空间和在所述换热盘管上流过,在所述箱体中所述送风空间A的下面的所述蓄冰空间B为一密闭空间,在该蓄冰空间B中设置一蓄冰盘管,该蓄冰盘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伸出在所述蓄冰空间的外面形成冷媒的进口 10和出口 11 ;在所述蓄冰空间B的壁上开孔,构成注水孔4、排气孔5及放水孔12。救生舱室内空气经过送风装置内小型风机14运转14由电机15带动,强迫室内空气与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13进行热交换,此时蓄冰空间B内蓄存的冰融化,释放出来的冷量通过设备内内置水泵6,蓄冰空间B内的水,通过水管8流入水泵6,经水管7流入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13,然后通过水管9流入蓄冰设备内,完成循环。这样通过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13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送风口 3送入室内,从而实现降温、除湿功能。风机的开关、水泵的起停均由位于控制面板2上的控制按钮1实施。在该箱体下部B空间构成一密闭箱体空间,在该箱体空间中设置换热管道即蓄冰盘管,该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穿出箱体的箱壁形成冷媒的进口 10和出口 11。在蓄冰过程中,利用室外冷冻机制得冷冻液体通过本蓄冰设备内盘管,在设备内盘管外侧结成冰完成蓄冰过程。融冰过程中,利用箱体送风装置侧设小型水泵6,蓄冰设备内的水,通过水管8流入水泵,经水管7流入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13,然后通过水管9流入蓄冰设备内,完成循环。 这样通过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13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送风口 3送入室内,从而实现降温功能。通过开设的注水口 4,定期补水;同时还设放气口 5助于注水,放水口 12用于保养或检修时放空蓄冰空间B中冷却水。该蓄冰设备包括一个箱体,在该箱体中包括一送风装置,室内空气经过送风装置内小型风机运转,强迫室内空气与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进行热交换,此时蓄冰设备内蓄存的冰融化,释放出来的冷量通过设备内内置水泵机械循环,通过送风装置内换热盘管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功能。箱体内构成一密闭箱体空间,在该箱体空间中设置换热管道,该换热管道的两个端口穿出箱体的箱壁形成冷媒的进口和出口。在蓄冰过程中,利用室外冷冻机制得冷冻液体通过本蓄冰设备内盘管,在设备内盘管外侧结成冰完成蓄冰过程。融冰过程中,利用箱体送风装置侧设小型水泵,连接送风装置盘管内溶液及密闭箱体空间中液体,通过机械循环使蓄存的冷量释放出来达到降温的功能。同时由于被空气含湿量大,盘管内液体温度低,在降温的同时还能达到除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救生舱用蓄冰箱通过合理布局,在一个箱体中设置了送风装置,箱体中其余的空间用于放置换热管道和水,最大限度的利用设备空间蓄冷。本蓄冰装置在只用很小电功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降温、除湿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箱体,在该箱体中通过隔板分割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送风空间和蓄冰空间,在其中上方的所述送风空间中,箱体侧壁上设有一风口与外界连通,在该空间中设置有一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一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固定在所述送风空间中,还包括一水泵,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一水管的一端,该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隔板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该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进口管端,该换热盘管的出口管端伸出该送风空间置于所述蓄冰空间中,以完成送风装置中的所述换热盘管与蓄冰空间内溶液循环;还包括一风机,其设置在所述送风空间中的位置为 使得所述空间中的空气进出该空间和在所述换热盘管上流过,在所述箱体中所述送风空间的侧面和/或下面的所述蓄冰空间为一密闭空间,在该蓄冰空间中设置一蓄冰盘管,该蓄冰盘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伸出在所述蓄冰空间的外面形成冷媒的进口和出口 ;在所述蓄冰空间的壁上开孔,构成注水孔、排气孔及放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空间内一侧通过隔板各处一个密闭空间,其内置所述水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包括一箱体,在其中有相互独立的送风空间和蓄冰空间,送风空间中,侧壁上设一风口与外界连通,其中设一送风装置,其包括一换热盘管和一水泵,水泵出水口连接换热盘管进口管端,其出口管端伸出送风空间在蓄冰空间中,还包括一风机,其设在送风空间中,在送风空间的侧面和/或下面的蓄冰空间为一密闭空间,在其中设置一蓄冰盘管,其进口端和出口端伸出在蓄冰空间的外面形成冷媒的进口和出口;在蓄冰空间的壁上开注水孔、排气孔及放水孔。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一代矿用救生舱蓄冰设备中依靠重力循环原理造成制冷功率小、可调性能差、可靠性低、加工工艺复杂的缺陷,具有高效降温、除湿功能,结构紧凑、功能齐全。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1963349SQ2011201009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朱静波, 马海东 申请人:北京光华创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