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563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行业,需要在巷道内安插锚杆,在安插锚杆是需要采用锚杆机在巷道中进行打孔作业。目前使用的气动锚杆钻机在达到最大推进行程时,其整机高度在4m以下,由于巷道的高度高于4m,因此,在向巷道的顶部打顶板锚杆时,往往需要人工用大板等架设一个平台,然后施工人员站在平台上进行打孔作业。随着巷道进尺或频繁打起吊锚杆、顶板锚杆或锚索,则需要在不同工作位置对平台进行反复拆除、安装。由上可见,采用现有平台存在以下缺点①不能够灵活移动,反复拆装,工序复杂,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耗费人力物力现有平台耗占空间大,不利于巷道其他人员作·业;③反复拆除,造成材料浪费,不利于节能降耗人员登高作业,人工操作锚杆机极其困能,增加了人员施工危险系数,并且锚杆机容易倾倒损坏或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安全系数高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具有一上一下设置的锚杆机安装座和底座,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直线驱动器和至少一套可伸缩支撑腿,所述直线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所述锚杆机安装座具有开口向上、用于安装锚杆机的锚杆机安装腔。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三套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三套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轴线为中心线均匀设置。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所述可伸缩支撑腿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中插装有滑动杆,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线、且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中穿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还穿设于多个所述定位孔的其中一个内。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为圆形钢板或多边形钢板。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所述直线驱动器为单体液压支柱,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轴线经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底座。如上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中,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为圆筒结构,所述圆筒结构的空腔为锚杆机安装腔,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直线驱动器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不用拆卸即可进行移动,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打孔过程中,锚杆机安装在锚杆机安装座,不会增加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的实施例,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具有一上一下设置的锚杆机安装座I和底座4,锚杆机安装座I与底座4之间设置有直线驱动器2和至少一套可伸缩支撑腿3,直线驱动器2的一端与锚杆机安装座I铰接、另一端与底座铰接,可伸缩支撑腿3的一端与底座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锚杆机安装座I铰接,锚杆机安装座I具有开口向上,用于安装锚杆机的锚杆机安装腔。上述方案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不用拆卸即可进行移动,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打孔过程中,锚杆机安装在锚杆机安装座1,不会增加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提高对锚杆机安装座I支撑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在锚杆机安装座I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且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以直线驱动器2的轴线为中心线均匀设置,可以理解,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在底座上的投影相互间隔120°。采用此种结构,在锚杆机安装座I下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点支撑结构,通过此三点支撑结构提高了锚杆机安装座I的稳定性,锚杆机安装座I内用来安装锚杆机,由于锚杆机安装座I的稳定性,决定了锚杆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锚杆机倾倒伤人的情况,提高了安全系数。本申请中,直线驱动器2可以是单体液压支柱,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压缸等原件代替。具体地,可伸缩支撑腿3包括套筒5,套筒5中插装有滑动杆8,所述套筒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6,多个定位孔6沿套筒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轴线均垂直于所述套筒5的轴线,滑动杆8上设置有定位通孔,定位销7穿过一个定位孔6穿装于定位通孔中,实现滑动杆8与套筒5的固定。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进行高度调节时,首先,将定位销7从定位孔6及定位通孔内拔出,然后通过控制单体液压支柱的伸缩来控制锚杆机安装座I,待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将定位销7插入到同轴的定位孔6及定位通孔中,以对伸缩支撑腿进行定位。此时,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和单体液压支柱共同来对锚杆机安装座I进行支撑。为了防止在对锚杆机安装座I进行高度调节时出现可伸缩支撑腿3卡死的现象,则套筒5的内周面与滑动杆8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理解,套筒5与滑动杆8插配位置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间隙,这样,套筒5与滑动杆8既可以进行轴向长度的伸缩,又可以发生相对的倾斜。实际应用中,多个定位孔6沿所述套筒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当然,滑动杆8上也可以沿着滑动杆8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定位通孔。底座4可以采用IOm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其形状可以是圆板,当然也可以是多边形钢板。单体液压支柱的轴线经过底座的中心且垂直于底座4。进一步地,锚杆机安装座I可以采用壁厚为IOmm的钢管,并在钢管的一端焊接一个圆形钢板以形成圆筒结构,该圆筒结构的空腔为锚杆机安装腔,该锚杆机安装腔一般略大于锚杆机的安装部位,这样可以很方便的将锚杆机放入锚杆机安装腔或从锚杆机安装腔内取出。为了提高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底座4及锚杆机安装座I受力的均衡性,则锚杆机安装座I、底座4与单体液压支柱三者同轴设置,此时底座4为圆形钢板。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放置在巷道内需要打孔的位置处,然后将锚杆机安放在锚杆机安装座I内,控制单体液压支柱伸长,进而通过锚杆机安装座I带动锚杆机向上运动,待上升到所需位置,并保证可伸缩支撑腿3上的其中一个定位孔6与一个定位通孔同轴时,单体液压支柱停止伸长,随后采用定位销7穿插与定位孔6和定位通孔内对可伸缩支撑腿3进行定位。操作人员可以站在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旁边的高台上来操作锚杆机,高台可以是一个长0. 5mX宽0. 5mX高I. 4m的牢固四脚椅子或其它支撑物。由于锚杆机工作时,是安装于锚杆机安装座I内,而不需要人为的去把持,因此,可以避免锚杆 机倾倒损坏或伤人的情况发生。在打孔作业完成后,首先拔出三套可伸缩支撑腿3中的定位销7,然后控制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收缩,待下降到所需高度时,将锚杆机从锚杆机安装座I内取出,之后,将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移动到下一打孔位置,进行下一打孔作业。在移动该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时,是进行整体搬移,而不需对其进行拆装,因此,工作效率高,工序简单,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且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有利于节省能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上一下设置的锚杆机安装座和底座,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直线驱动器和至少一套可伸缩支撑腿,所述直线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所述锚杆机安装座具有开口向上、用于安装锚杆机的锚杆机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三套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三套所述可伸缩支撑腿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轴线为中心线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支撑腿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中插装有滑动杆,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线、且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中穿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还穿设于多个所述定位孔的其中一个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圆形钢板或多边形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为单体液压支柱,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轴线经过所述底座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为圆筒结构,所述圆筒结构的空腔为锚杆机安装腔,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直线驱动器同轴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具有一上一下设置的锚杆机安装座和底座,所述锚杆机安装座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直线驱动器和至少一套可伸缩支撑腿,所述直线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可伸缩支撑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锚杆机安装座铰接,所述锚杆机安装座具有开口向上、用于安装锚杆机的锚杆机安装腔。上述锚杆机作业平台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不用拆卸即可进行移动,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打孔过程中,锚杆机安装在锚杆机安装座,不会增加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
文档编号E21B15/00GK202520239SQ20122012342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戚良杰, 段金岭, 陈军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