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槽和刮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113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渡槽和刮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过渡槽和刮板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渡槽和一种刮板输送机。
背景技术
[0002]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为保证与转载机配套需要合理设计卸载高度,为适应机头高度的变化要合理设计过渡槽平缓过渡以改善机头过渡处的工作状态,过渡槽作为刮板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需要进行重新设计。目前的过渡槽普遍使用如图I中所示的焊接一体结构,该种结构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从功能上都能够满足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正常运行的需要。[0003]但是该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0004]( I)为保证合理设计过渡槽的抬升角度,在长度方向上都在3米以上,难以缩减, 整体尺寸过大,不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0005](2)由于长度方向的尺寸为固定值,在进行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时为保证能够切透三角煤经常需要发生改变,而作为一体结构难以进行调整,经常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过渡槽,能够减小下井尺寸,适用于尺寸较小的矿井,以及长度方便调整。[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为分体结构,包括沿所述过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0008]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槽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下井时可以将整个槽体拆开,减小了下井尺寸,可以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扩展了过渡槽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通过第一槽体或第二槽体的更换实现过渡槽整个槽体长度的变化以及接口形式的改变,更有利于设备配套,有利于实现过渡槽的成组化和系列化。[0009]优选地,所述的过渡槽还包括两块在所述过渡槽的槽体两侧对称设置的翼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两块翼板连接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简单可靠。[0010]优选地,所述翼板通过销轴和销母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可拆卸地连接。[0011]优选地,所述的过渡槽包括至少八个所述销轴和至少八个所述销母,在两块所述翼板上对称布置。[0012]优选地,所述翼板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固定连接。[00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连接处底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连接板,用于与安装所述过渡槽的刮板输送机的推移梁固定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板与推移梁进行连接,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的可靠连接;通过与翼板配3合,使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连接更加可靠。[0014]优选地,所述的过渡槽包括四块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槽体的两侧。在该技术方案中,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别对应设置两块连接板,连接板之间可以随着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分开而分开,整个结构组装更加简便。[0015]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推移梁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宽度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保证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完全对正,在宽度方向上无错口。[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刮板输送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槽。[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槽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下井时可以将整个槽体拆开,减小了下井尺寸,可以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扩展了过渡槽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通过第一槽体或第二槽体的更换实现过渡槽整个槽体长度的变化以及接口形式的改变, 更有利于设备配套,有利于实现过渡槽的成组化和系列化。


[0019]图I是相关技术中过渡槽的示意图;[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渡槽的爆炸图;[0021]图3是图2中过渡槽的装配图;[0022]图4是图2中过渡槽与推移梁的爆炸图;[0023]图5是图4中过渡槽与推移梁的装配图。[0024]其中,图2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0025]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翼板3,销轴4,销母5,连接板6,推移梁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002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渡槽的爆炸图;图3是图2中过渡槽的装配图; 图4是图2中过渡槽与推移梁的爆炸图;图5是图4中过渡槽与推移梁的装配图。[0030]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槽为分体结构,包括沿过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0031]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槽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下井时可以将整个槽体拆开,减小了下井尺寸,可以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扩展了过渡槽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通过第一槽体I或第二槽体2的更换实现过渡槽整个槽体长度的变化以及接口形式的改变,更有利于设备配套,有利于实现过渡槽的成组化和系列化;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槽体I、第二槽体2的长度、连接尺寸等因素,改变过渡槽的整体长度和使用范围。[0032]优选地,所述的过渡槽还包括两块在过渡槽的槽体两侧对称设置的翼板3,用于连接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两块翼板3连接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 2,简单可靠。[0033]具体而言,如图中所示,翼板3可以通过销轴4和销母5分别与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可拆卸地连接。其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渡槽包括至少八个销轴4和至少八个销母5,在两块翼板3上对称布置,连接更加可靠。另外,翼板3还可以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固定连接。[0034]优选地,在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连接处底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连接板6,用于与安装过渡槽的刮板输送机的推移梁7固定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板6与推移梁7进行连接,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之间的可靠连接;通过与翼板3 配合,使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之间连接更加可靠。其中。连接板6与推移梁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0035]优选地,所述的过渡槽包括四块连接板6,分别设置在第一槽体I的两侧以及第二槽体2的两侧。在该技术方案中,与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分别对应设置两块连接板6, 连接板6之间可以随着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的分开而分开,整个结构组装更加简便。[0036]优选地,第一槽体I与第二槽体2宽度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保证第一槽体 I和第二槽体2完全对正,在宽度方向上无错口。[003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刮板输送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槽。[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槽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下井时可以将整个槽体拆开,减小了下井尺寸,可以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扩展了过渡槽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通过第一槽体或第二槽体的更换实现过渡槽整个槽体长度的变化以及接口形式的改变, 更有利于设备配套,有利于实现过渡槽的成组化和系列化。[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过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为分体结构,包括沿所述过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所述第一槽体(I)和所述第二槽体(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在所述过渡槽的槽体两侧对称设置的翼板(3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槽体(I)和所述第二槽体(2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通过销轴(4)和销母(5)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八个所述销轴(4)和至少八个所述销母(5),在两块所述翼板(3)上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3)通过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I)和第二槽体(2 )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槽体(I)和所述第二槽体(2)连接处底部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连接板(6),用于与安装所述过渡槽的刮板输送机的推移梁(7)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块所述连接板(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I)的两侧以及所述第二槽体(2)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与所述推移梁(7)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I)与所述第二槽体(2)宽度相等。
10.一种刮板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渡槽和刮板输送机。其中,过渡槽为分体结构,包括沿所述过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过渡槽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下井时可以将整个槽体拆开,减小了下井尺寸,可以适用于下井尺寸较小的矿井,扩展了过渡槽的使用范围;而且可以通过第一槽体或第二槽体的更换实现过渡槽整个槽体长度的变化以及接口形式的改变,更有利于设备配套,有利于实现过渡槽的成组化和系列化。
文档编号E21F13/06GK202810922SQ2012203719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李世旭, 袁进南, 张鑫 申请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