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33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度越来越深,巷道中作业面的温度越来越高,不适合进行作业,需要降低作业面的温度,因此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是一个重要的矿山设备。现有的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中,一种是铜管呈Z型布置,即空冷器壳体外形为方形、壳体内单根铜管Z型折弯、多组铜管交织排列、进水母管分流至各个铜管、铜管出口再汇集至出水母管,但存在以下缺点:加工难度大;风阻大,配套的风机功率大,能耗高;清洗困难;维修困难,一根漏水,整台设备就不能在使用了。还有一种是采用螺旋式铜管,即多束铜管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台空冷器、空冷器外形为圆桶状,但存在以下缺点:铜管束直来直去、内部中空、导致空气直接通过、对流换热不充分,换热效果差。但不管采用哪种空气冷却装置均存在体积大,重量大,结构复杂,风阻大,难清洗等缺陷。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因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又方便了对散热管的维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形状为螺旋式管状体的散热管、用于盛放散热管的壳体,在散热管的两端设置有与散热管的轴向中心线呈垂直分布并贯通和布满在壳体的竖向截面上与冷气源连通的连接管。散热管的两端在壳体I的径向方向上旋转90°。空气进入到散热管中,进气热交换,从而对巷道中作业面的温度进行降温,由于设计了散热管的旋转,使空气在进入到散热管后,能与散热管的每一圈铜管充分接触,增大了热交换的面积,不再使热交换的空气在散热管中直来直去,因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又方便了对散热管的维修。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热管与冷气源连通的连接管设置为散热管的端部分,在壳体中设置有圆形的腔体,散热管的中间部分设置为单体管按照螺旋线方式绕制成的管状体,散热管的端部分设置为沿散热管的管状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的单体圆环管,散热管设置在壳体的腔体中,散热管的端部分设置为沿壳体的腔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到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散热管的单体管设置为两端在壳体径向方向上旋转90°的螺旋铜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壳体I和散热管2,在壳体I中设置有圆形的腔体,散热管2的中间部分21设置为单体管按照螺旋线方式绕制成的管状体,散热管2的端部分22设置为沿散热管2的管状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的单体圆环管,散热管2设置在壳体I的腔体中,散热管2的端部分22设置为沿壳体I的腔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到一侧面上,散热管2的两端在壳体I的径向方向上旋转 9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管2的单体管设置为铜管。把放置在壳体I中的散热管2的端部分22分别与冷气源连通,空气进入到散热管2中,进气热交换,从而对巷道中作业面的温度进行降温。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1、由于设计了散热管2,使空气在进入到散热管2后,能与散热管2的每一圈铜管充分接触,增大了热交换的面积,不再使热交换的空气在散热管2中直来直去,因此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又方便了对散热管2的维修。2、由于设计了散热管2的端部分22,方便了散热管2的安装和维护。在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形状为螺旋式管状体的散热管2、用于盛放散热管2的壳体1,散热管2的两端在壳体I的径向方向上有相对旋转角度的连接管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形状为螺旋式管状体的散热管(2)、用于盛放散热管(2)的壳体(1),散热管(2)的两端在壳体(I)圆周方向上旋转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散热管(2)与冷气源连通的连接管设置为散热管(2)的端部分(22),在壳体(I)中设置有圆形的腔体,散热管(2)的中间部分(21)设置为单体管按照螺旋线方式绕制成的管状体,散热管(2)的端部分(22)设置为沿散热管(2)的管状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的单体管,散热管(2)设置在壳体(I)的腔体中,散热管(2)的端部分(22)设置为沿壳体(I)的腔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延伸到一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散热管(2)的单体管设置为铜管;散热管(2)的两端在壳 体(I)的径向方向上旋转90°。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巷道中的空气冷却装置,包含有形状为螺旋式管状体的散热管(2)、用于盛放散热管(2)的壳体(1),散热管(2)的两端在壳体(1)圆周方向上旋转90°,使散热管(2)每圈之间错开,空气进入壳体(1)后,与每圈换热管充分接触,同时加大空气的紊流度,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又方便了对散热管(2)的维修。
文档编号E21F3/00GK203081481SQ20122069671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姜官军, 王雷, 欧阳凯, 黄德洪, 马先春, 刘波 申请人:中青国能资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