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30126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岩土工程注浆施工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的管状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浆液输出管,外壳的中部混合室内设有右螺旋叶片和左螺旋叶片,外壳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的输入管,输入管伸混合室的一端连接有套管,套管一端设有通孔,套管内部设有弹簧和止逆钢球,弹簧挤压止逆钢球堵住输入管的一端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螺旋叶片、输入管止逆钢球、可拆分设计等,实现两种浆液的充分混合,防止浆液逆流造成堵塞,也便于拆卸清洗。
【专利说明】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尤其适用于岩土工程的注浆施工。
【背景技术】
[0002]在地基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坑基与边坡工程等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如裂隙、冒落、涌水等,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
[0003]注浆法是岩土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应用有:矿山凿井时的地层加固、注浆法加固井筒井壁、地下工程的防水治水、地下工程地层改良;深坑基开挖防水、减少地下水由支挡粧渗入坑基;软弱土层的地基加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水害腐蚀等。
[0004]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多采用双液注浆法,其原理是将两种浆液(通常是水泥浆和水玻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沿钻机的钻孔注入土体或岩体并快速凝固,胶结和填充空隙并提高地层的强度和承载能力,达到防坍塌、防冒落、防渗、防水的效果。
[0005]混合器是双液注浆施工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目前常见传统混合器多为三通管的结构,其构造过于简单,造成注入的浆液混合不均匀,无法快速凝固或固结强度较差,当一种浆液压力过大时(如水泥浆)容易逆流入另一种浆液输送管并与之混合凝固造成管道堵塞,同时由于传统混合器通常为一体式结构不可拆卸,在管路污堵时不便于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现有混合器浆液混合不均匀、压力过大时一种浆液容易逆流入另一种浆液输送管造成堵塞、清洗不便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08]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的管状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供混合后浆液输出的输出管,外壳的中部设有混合室,外壳的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的输入管,输入管伸入混合室的一端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设有止逆钢球和弹簧,套管连接在输入管伸入混合室的输出管的一端,套管的另一端设有通孔。
[0009]所述的套管通过螺纹连接在输入管的一端,套管内部的弹簧顶住止逆钢球堵住输入管的开口,可通过旋拧套管改变弹簧的弹力大小,套管可从输入管上拧下并取出逆钢球和弹簧。
[0010]所述的输入管通过螺纹与输入管接头连接,输入管接头通过螺纹与外壳连接,从而使两根输入管连接到外壳上,输入管的输入管接口设有螺纹。
[0011]所述的外壳中部的混合室内设有不同角度布置的180°扭曲的固定式右螺旋叶片和左螺旋叶片,右螺旋叶片与两根套管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右螺旋叶片与左螺旋叶片旋转方向相反,右螺旋叶片与左螺旋叶片相错90°布置。
[0012]所述的输出管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上,输出管位于混合室外部的输出管接口设有螺纹。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设固定螺旋叶片、输入管止逆钢球、可拆分设计等,实现两种浆液的充分混合,防止浆液逆流造成堵塞,便于拆卸清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右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左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浆液输入管及其所连接套管剖视示意图。
[0018]图5为输入管接头剖视示意图。
[0019]图6为输出管剖视示意图。
[0020]图中,外壳1,输入管接头2,输出管3,输出管接口31,输入管4,输入管接口 41,止逆钢球5,套管6,通孔61,弹簧7,右螺旋叶片8,左螺旋叶片9,混合室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9的管状外壳1,所述外壳I的一端设有供混合后浆液输出的输出管3,外壳I的中部设有混合室10,外壳I的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且可供两种不同浆液(如水泥和水玻璃)输入的输入管4,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9的一端连有套管6,套管6的内部设有止逆钢球5和可挤压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 一端开口的弹簧7。套管6连接在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的一端,套管6的另一端设有通孔61。浆液输送管(图中未表示)连接输入管4输入两种不同浆液,当浆液压力大于弹簧7的弹力时,浆液将堵住输入管4出口的止逆钢球5推开,水泥浆和水玻璃进入混合室10进行混合;当水泥浆输入压力过大,混合室10中的浆液经过套管6一端的通孔61往输入管4逆流时,弹簧7挤压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的开口,可防止浆液逆流造成管路堵塞。
[0022]如图1所示,所述的套管6通过螺纹连接在输入管4的一端,套管6内部的弹簧7顶住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的开口,可通过旋拧套管6改变弹簧7的弹力大小,以满足不同的浆液输入压力。在输入管4及套管6内部发生堵塞时则可将套管6拧下清除堵塞物。
[0023]如图1、图4、图6所示,所述的输入管4通过螺纹与输入管接头2连接,输入管接头2则通过螺纹与外壳I连接,从而使两根输入管4连接到外壳I上。为保证浆液不泄露,输入管4与输入管接头2之间、输入管接头2与外壳I之间的连接处要加密封。输入管4位于外壳I外部的输入管接口 41设有螺纹,方便连接外部楽液输送管(图中未表本)。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外壳I中部混合室10设有不同角度布置的180°扭曲的固定式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分右螺旋叶片8和左螺旋叶片9两种。右螺旋叶片8与两根套管7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右螺旋叶片8与左螺旋叶片9旋转方向相反,右螺旋叶片8与左螺旋叶片9相错90°布置。混合室10内的螺旋叶片是固定的,浆液通过不同叶片时,在不需要外部动力情况下,可产生分流、交叉混合、反向旋流等作用,可以提高混合效率,使两种浆液充分的混合。
[0025]如图1、图6所示,所述的输出管3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I上,输出管3位于混合室10外部的输出管接口 31设有螺纹,方便连接混合后的浆液输出管(图中未表示)。
[0026]如图1至6所示,所述的输出管3和输入管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I上,注浆工作结束后,可旋下输出管3和输入管接头2,对混合装置进行清洗,防止浆液在混合装置内部凝固而影响下一次的注浆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包括具有混合室(9)的管状外壳(I),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一端设有供混合后浆液输出的输出管(3),外壳(I)的中部设有混合室(10),外壳(I)的另一端设有两根构造相同的输入管(4),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9)的一端连有套管(6),套管(6)的内部设有止逆钢球(5)和弹簧(7),套管(6)连接在输入管(4)伸入混合室的一端,套管(6)的另一端设有通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6)通过螺纹连接在输入管(4)的一端,套管(6)内部的弹簧(7)顶住止逆钢球(5)堵住输入管(4)的开口,可通过旋拧套管(6)改变弹簧(7)的弹力大小,套管(6)可从输入管(4)上拧下并取出逆钢球(5)和弹簧(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管(4)通过螺纹与输入管接头(2)连接,输入管接头(2)通过螺纹与外壳(I)连接,从而使两根输入管(4)连接到外壳(I)上,输入管(4)的输入管接口(41)设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中部的混合室(10)内设有不同角度布置的180°扭曲的固定式右螺旋叶片(8)和左螺旋叶片(9),右螺旋叶片(8)与两根套管(7)的中心连线垂直布置,右螺旋叶片(8)与左螺旋叶片(9)旋转方向相反,右螺旋叶片(8)与左螺旋叶片(9)相错90°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液注浆端头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管(3)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I)上,输出管(3)位于混合室(10)外部的输出管接口(31)设有螺纹。
【文档编号】E21D11/10GK203603155SQ201320798044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应帅, 孟祥瑞, 高召宁, 马淑胤, 徐雪战, 董永, 刘万荣, 杨玲玲, 张群, 杨敏, 王向前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