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66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逃生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和铁路建设以及各种矿藏的开采都会经常遇到钻山隧道和过江隧道的工程。在坑道内作业经常会有冒顶塌方漏水等事故的发生,对在地下坑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地威胁。虽然通过对地下坑道的支撑结构进行加固,尽量完善坑道工作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坑道工作面实施各种监控,并且建立地下坑道工作人员的相互联系和坑道工作人员对外的多种联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的损失。但是这些措施都无法在致命性事故(如塌方、漏水、冒顶、爆炸、火灾)等事故突发时,对坑道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更不能实现被困人员在短时间内逃出。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应于地下坑道工作人员的快速逃生系统,从而可以保证在发生矿难时,地下坑道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安全的撤离事故区。

中国专利申请CN200710041645是关于一种逃生系统,特别是针对地下巷道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逃生系统和方法,该系统主要有多节逃生管道连接组成,每节管道设有进出口,打开后可供人员进出,关闭后可防水防火等,管道内可以允许人员通过支架,导轨或吊索等利用自身体力或者借助机械动力攀爬。相连的两节管道之间有可以打开和闭合的隔离板,打开时人员可以通过,闭合时可以阻挡水及有毒气体。逃生管道内有附属的供给导管,通过开口处可以供应氧气,水 ,食物以及应急用品和药品等。

中国专利申请CN201696084U是一种煤矿管道逃生隧道,针对煤矿井下发生事故后从地面对准工作面打下的救生井,在井内安装高强度管道从地面延伸到工作面,开设在工作面的供人员进入的逃生门,布置在隧道内部的可循环链条系统,用于搭载被困人员的滑车以及被困人员配搭的呼吸器。当有人员需要升顶的时候,戴好呼吸器,把救生滑车的钩子搭在链条的空挡中,人员固定在救生滑车上依靠链条快速上升直到逃生隧道顶部出口。这个设计采用的是直线升降,人力和机械力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被困人员的撤离。

在发生隧道塌方以及矿难时,逃出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被困人员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脱离危险境地,但是以上发明主要依靠自身体力或者是简单的机械动力进行攀爬。或是依靠机械动力将人员带出,但是人员需要清醒,假如人员受伤严重手脚不能自主活动,将无法完成升顶。

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能在发生事故后快速,安全,完全不靠人力,全自动的把被困人员,包括受伤人员及时送到地面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应急的救生系统,当隧道工作面发生事故时,被困人员不管是自己进入逃生管道入口,还是受伤以后在别人的帮助下进入逃生管道入口,都能借助设备循环的力量快速、安全、全自动的把被困人员送到隧道以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该装置包含一条由隧道口沿隧道延伸至工作面的管道,管道内的下部两侧壁上设有对称的沿管道延伸的吊轨,每条吊轨内分别设有一条循环链条,两条循环链条之间设有挂网;每条循环链条在隧道口的管道一端外挂在一个主动轮上,在隧道内工作面处的管道一端外挂在一个从动轮上;所述的循环链条在吊轨内闭合成圈并进行循环运动。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挂网设置在管道内壁两侧的循环链条之间,并随循环链条延伸和循环运动,所述的挂网通过挂钩与循环链条固定,挂网随着与之连接的循环链条在所在平面方向上构成上下双层结构,两层挂网相对运动。所述的挂网优选为高强度尼龙网。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循环链条,带动挂网从隧道内工作面处向隧道口运动,或反向从隧道口向隧道内工作面处运动。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吊轨设置在管道内壁上,所述的吊轨截面为向外一侧设有缺口的矩形框状,即成近似的“C”字形,其顶部和底部都构成滑槽。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吊轨,其内设置的循环链条上固定有若干吊轮,其轮部在吊轨的顶部和底部的滑槽内沿吊轨进行移动。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还包含在隧道口的管道外设置的电机。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机与主动轮连接并驱动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上挂有循环链条。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还包含在隧道内工作面处的管道外设置的回转总成,所述的回转总成包含总成支架,通过轴和轴承17安装在总成支架上的从动轮,以及设置在管道口的保护罩,所述的从动轮上挂有循环链条。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管道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逃生入口,所述的逃生入口上分别设有防护罩,以防事故发生堵死进出口。当灾难发生时被困人员可以从多个逃生入口进入管道,由隧道口外主电机驱动链条把连接在链条上救生网上的人员快速运送到隧道口以达到人员逃生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的管道布置在隧道一侧,从隧道口一直通往隧道掘进工作面,用高强度材料制造。

上述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管道由若干段拼接组成,接口处由管道抱箍和螺栓固定,并设有密封胶垫,以防漏气,平时可做通风管道,保证通风时不透风,从通风用途转换为救援用途只需三十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可以在管道弯曲任何弧度下循环运行自如,不受隧道升高和降低以及左右弯曲的限制,不管是平行、上下坡运行还是垂直运行都不影响运行。管道坚固抗挤压能力强,管道接口密闭可用做通风管道。本装置中的主动轮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驱动循环链条绕过管道尽头的从动轮在管道内循环运行,当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只要进入管道或者是受伤人员被他人放入管道,电机开关自动启动,循环链条开始做循环运转把人员安全送出,使被困人员体力不支或伤重难动的情况下能顺利逃生。该装置正转可以从隧道内向外输送被困人员,装置反转可以向隧道内输送物资和救援人员。需要救援人员进入坑道时,把主电机切换为倒转,循环链条带动载人的挂网由外向内运转,可以把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从隧道外运达事故工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吊轨局部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的吊轨和循环链条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包含一条由隧道口沿隧道延伸至工作面的管道1。优选地,该管道1布置在隧道一侧,沿隧道壁16从隧道口一直通往隧道掘进工作面,该管道1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

管道1内的下部两侧壁上设有对称的沿管道1延伸的吊轨2,每条吊轨2内分别设有一条循环链条3,两条循环链条3之间设有挂网4。

吊轨2设置在管道1内壁上,吊轨2截面为向外一侧设有缺口的矩形框状,即成近似的“C”字形,其顶部和底部都构成滑槽。吊轨2内设置的循环链条3上固定有若干吊轮5,其轮部在吊轨2的顶部和底部的滑槽内沿吊轨2进行移动,参见图3所示。

每条循环链条3在隧道口的管道1一端外挂在一个主动轮6上,在隧道内工作面处的管道1一端外挂在一个从动轮7上;循环链条3在吊轨2内闭合成圈并进行循环运动,参见图4所示。

挂网4设置在管道1内壁两侧的循环链条3之间,并随循环链条3延伸和循环运动,挂网4通过挂钩8与循环链条3固定,挂网4随着与之连接的循环链条3在所在平面方向上构成上下双层结构,两层挂网4相对运动。挂网4优选为高强度尼龙网。

循环链条3带动挂网4从隧道内工作面处向隧道口运动,或反向从隧道口向隧道内工作面处运动。

该装置还包含在隧道口的管道1外设置的电机9。电机9与主动轮6连接并驱动主动轮6,主动轮6上挂有循环链条3。

该装置还包含在隧道内工作面处的管道1外设置的回转总成10,回转总成10包含总成支架11,通过轴和轴承17安装在总成支架11上的从动轮7,以及设置在管道口的保护罩18,从动轮7上挂有循环链条3。

该管道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逃生入口12,逃生入口12上分别设有防护罩,以防事故发生堵死进出口。当灾难发生时被困人员15可以从多个逃生入口12进入管道1,由隧道口外主电机9驱动链条把连接在链条上救生网上的人员15快速运送到隧道口以达到人员15逃生的目的。

该管道1由若干段拼接组成,接口处由管道抱箍13和螺栓14固定,并设有密封胶垫,以防漏气,平时可做通风管道,保证通风时不透风,从通风用途转换为救援用途只需三十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首先按照隧道掘进速度和要求铺好管道1并连接牢固,用螺栓14和管道抱箍13把每段管道1的接口两端对接固定,并把管道1密封胶垫放好,以防管道1在用做通风管道时漏气,把管道1固定完毕,再把吊轨2固定在管道1的内壁下部提前预留好的位置上。吊轨2和隧道外主动轮6等高,形成一条直线,吊轨2向内对接回转总成10。回转总成10的组成包括回转吊轨2、从动轮7及轴和轴承17、总成支架11和管道口的保护罩18。把循环链条3上的吊轮5按顺序放入吊轨2的滑槽内。吊轮5沿轨道入口进入吊轨2槽内,绕过从动轮7顺着回路吊轨2回到隧道外,再绕过主动轮6,循环链条3的两端的两个链头用链子活接头链接成圈。循环链条3固定好后,把提前固定在循环救生用挂网4上的弹簧挂钩8按照松紧分别挂在两边循环链条3上的横环内,循环链条3和循环救生用挂网4连接好后,主动轮6与电机9连接,接通电源开动电机9,驱动主动轮6带动循环链条3和循环救生用挂网4在管道1内做往复循环运动。循环链条3的运行由吊轮5和吊轨2控制,逃生人员15在自身或者是他人的帮助下只要进入逃生管道1后,便落在循环救生用挂网4上,装置自动开启逃生模式即向外运行模式,这样逃生人员15便不需要自身的力气而是随装置的运转自动撤离到隧道以外,从而达到逃生目的。逃生管道1每隔五到十米有一个逃生入口12,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有更多的人快速进入管道1缩短撤离时间,当装置开启救援模式时电机9做反向运转可以把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运送到事故工作面对事故进行抢险救援。免去在事故发生后再另开救援通道所耽误的时间,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做更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包含一条由隧道口沿隧道壁16延伸至工作面的管道1。该管道1布置在隧道一侧,从隧道口一直通往隧道掘进工作面,该管道1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管道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逃生入口12,逃生入口12上分别设有防护罩,以防事故发生堵死进出口。当灾难发生时被困人员15可以从多个逃生入口12进入管道1。管道1由若干段拼接组成,接口处由管道抱箍13和螺栓14固定,并设有密封胶垫,以防漏气,平时可做通风管道,保证通风时不透风,从通风用途转换为救援用途只需三十秒。

为了安全快速撤离被困人员15,本装置采用全自动系统,主要包含循环运行的循环链条3和链接在循环链条3上的救生用挂网4以及可以维持循环链条3正常运行的吊轮5和吊轨2等组成。在隧道口外设置运行系统所需要的电机9,在管道1内设置有两根吊轨2,吊轮5沿吊轨2运行,吊轮5连接循环链条3,两根循环链条3中间连接救生用挂网4,在隧道外设置主动轮6,在管道1尽头设置从动轮7,主动轮6在电机9的带动下驱动循环链条3绕过管道1尽头的从动轮7在管道1内循环运行,当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15只要进入管道1或者是受伤人员15被他人放入管道1,电机9开关自动启动,循环链条3开始做循环运转把人员15安全送出。本装置可以在管道1弯曲任何弧度下循环运行自如,不管是平行、上下坡运行还是垂直运行都不影响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应急快速自动逃生装置,使被困人员15在体力不支或伤重难动的情况下能顺利逃生,该装置不受隧道升高和降低以及左右弯曲的限制,管道1坚固抗挤压能力强,管道1接口密闭可用做通风管道,装置正转可以从隧道内向外输送被困人员15,装置反转可以向隧道内输送物资或救援人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