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中心水沟整体式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43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中心水沟整体式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中心水沟整体式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对安全质量要求更高,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及引用先进的工装设备,提高工作效率,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唯一方法。

隧道中心水沟是将隧道中的水排出洞外,起主要排水作用,是隧道防排水中的主要水力通道。其位置设置于隧道中线上,处于仰拱填充范围之内,中心水沟混凝土为C30混凝土,仰拱填充混凝土为C20混凝土,需单独施做中心水沟,浇筑仰拱填充时一次不能预留成设计中心水沟形状,需将中心水沟位置在浇筑仰拱填充时利用模板挡护预留出,二次立模才能将中心水沟浇筑出设计尺寸形状,满足设计要求。

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大秦岭山脉,隧道施工较多,申请人施工标段隧道施工占到98%,仰拱填充施工时,每次浇筑长度为12m,中心水沟预留位置采用小块平模人工搬运拼接加固,模板周转耗时费力,人工投入较大,模板周转次数较多后,焊接烧割严重,导致变形,这样中心水沟预留尺寸不能满足要求,且成本投入高,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施工的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隧道中心水沟整体式模板装置,在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前,将该模板直接吊放至中心水沟预留位置处,一次到位成形,不需要大量人工搬运散装小模板拼接加固,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模板拆除后又能够避免模板现场散乱堆放,保证了现场文明施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模板,底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模板,两个侧模板间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的槽钢,侧模板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吊环。

所述底模板与两个侧模板间均设置有加劲板。

所述底模板与两个侧模板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

所述两个侧模板顶部的距离大于底部的距离。

所述吊环对向设置在两个侧模板上,同一侧模板上的吊环等间距设置。

所述槽钢等间距设置。

所述两个侧模板的上表面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模板的两侧设置侧模板,使本装置能够直接吊放至中心水沟预留位置处,一次到位成形,不需要大量人工搬运散装小模板拼接加固,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方便模板安装与拆卸,大大的增加了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两个侧模板间固定槽钢,解决了局部模板跑模、胀模的现象产生,保证了中心水沟预留的几何尺寸,同时模板拆除后又能够避免模板现场散乱堆放,保证了现场文明施工,本装置上设置的吊环利于模板挂设钢丝绳吊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劲板,能够根据有效的固定底模板与侧模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两个侧模板顶部的距离大于底部的距离,利于制作的时候脱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侧模板的上表面平齐,在多次倒运时不易变形,保证了本装置的完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其中,1、底模板;2、侧模板;3、加劲板;4、槽钢5、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模板1,底模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模板2,两个侧模板2间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的槽钢4,侧模板2上部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吊环5,底模板1与两个侧模板2间均设置有加劲板3,底模板1与两个侧模板2的连接处通过圆角过渡,两个侧模板2顶部的距离大于底部的距离,吊环5对向设置在两个侧模板2上。

优选的,同一侧模板2上的吊环5等间距设置,槽钢4等间距设置,两个侧模板2的上表面平齐。

底模板1与侧模板2用2cm厚的钢板焊接连接为一整体结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角过渡,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模板拆模,模板拆除提出时避免混凝土造成较大碰撞损坏,同时增加了美观性。此模板装置底模板1宽度为110cm,侧模板2高度为110cm,整体式模板上口宽度为120cm,加劲板3宽度为40cm,长度与每节模板长度一致,该处焊接加劲板防止模板浇筑混凝土或吊运时模板在此处变形,该装置一节长度为600cm,利于模板固定定位,方便机械调运安装与拆卸。

如图2所示,图1中在模板两侧焊接吊环,吊环间距为200cm,利于模板挂设钢丝绳吊运,槽钢4用于连接侧模板2,间距为100cm设置一个,目的为防止吊运模板时模板上口发生变形,影响结构尺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