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套管整形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72063阅读:来源:国知局
0优先通过变形的套筒,并对上述变形的套筒进行扩孔操作,可以有效减小变形的套筒直接对锥形套体20的损害,而且,引导锥60与锥形套体20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当引导锥60损毁时,并不需要一起更换锥形套体20,能够减小成本。
[00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锥形主芯体10还包括圆柱段15,圆柱段15设置在锥形段14的顶端,圆柱段15的轴线与锥形段14的轴线重合。引导锥60内设置有轴向阶梯通孔,轴向阶梯通孔包括大孔段61和小孔段62,圆柱段15的下端插接于大孔段61中,圆柱段15的直径与大孔段61的内径相同。
[0036]在引导锥60内设置大孔段61和相连接的小孔段62,在进行扩孔操作结束起出油井套管整形头时,不可避免的有流体经过辊子30周围的缝隙进入到锥形套体20内部,在油井套管整形头离开整形部位后,压缩弹簧40推动护套50和锥形套体20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进入锥形套体20内的流体能够在圆柱段15的作用下由小孔段62排出,可以有效减少流体残留,保证油井套管整形头的使用寿命。
[0037]优选地,引导锥60的外表面锥度与锥形套体20的外表面锥度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导锥60的外表面锥度为5-20度。
[0038]进一步地,引导锥60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锥形套体20的顶端设置有与引导锥60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上述引导锥60与锥形套体20螺纹连接。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辊子30为柱状结构,辊子30的轴线垂直于锥形套体20的轴线,辊子30的中间段的直径大于辊子30两端的直径。径向通孔为矩形阶梯通孔,径向通孔包括位于锥形套体20内侧的第一阶梯段以及与第一阶梯段连接的第二阶梯段,辊子30的两端位于第一阶梯段。沿锥形套体20的周向,第一阶梯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阶梯段的长度,第二阶梯段的长度小于辊子30的长度,而且,当锥形主芯体10相对于锥形套体20运动后,锥形主芯体10与锥形套体20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辊子30直径。
[0040]设置阶梯状的径向通孔,目的是使辊子30的两端能够被第二阶梯段卡住,以防止辊子30从该径向通孔中向锥形套体20外脱落。同时,锥形主芯体10相对于锥形套体20运动后,由于锥形主芯体10与锥形套体20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辊子30直径,所以锥形主芯体10移动后,辊子30不会从的径向通孔中向锥形套体20内脱落,以保证辊子30的安装稳定。
[0041]当然,还可以通过工艺手段对辊子30进行安装,例如可以通过镶嵌工艺,将辊子30安装到锥形套体20上,并使辊子30不会向锥形套体20的任何一侧脱出。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小径段11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
[0043]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工作时,引导锥60优先通过,锥形套体20的顶端部分在引导锥60的引导下进入到待整形套管中。这时,锥形套体20和锥形主芯体10在外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并通过锥形套体20逐渐增大的外径挤动套管的变形处,使套管的变形处被撑起,一直到锥形套体20的直径最大处,从而使套管的变形处完成整形操作。
[0044]当整形操作完成后,控制驱动装置停止并向上运动,从而上提锥形主芯体10,由于锥形主芯体10能够相对于锥形套体20的轴线方向移动,在锥形套体20保持不动的情况下,锥形主芯体10能够向图1所示左端(向上)移动,当锥形主芯体10上提到一定位置时,由于被整形的套管的壁厚较大,存在回弹力,锥形套体20上的辊子30失去锥形主芯体10的支撑力的作用下被弹回,从而使锥形套体20的外径变小,使锥形套体20在拔出的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也变小,这样锥形套体20以及与锥形套体20连接的部件均可以轻松取出。
[0045]在取出锥形套体20以后,由于不可避免的有层流体通过辊子30周围的缝隙进入到锥形套体20内,当锥形套体20整体离开被整形部位时,在压缩弹簧40的作用下,锥形套体20和护套50向图1所示右方(下方)移动,锥形主芯体10保持静止不动,从而通过锥形主芯体10将锥形套体20内的流体由引导锥60上的阶梯孔排出,一次整形操作。
[0046]当然,根据不同的整形需求,上述操作可以重复,直至将目标段全部整形完成。
[004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可以沿径向通孔滑动的辊子,当锥形主芯体插入锥形套体进行整形操作时,锥形主芯体与辊子抵接并将辊子的一部分挤出至锥形套体的外边面的外部,从而增大了油井套管整形头的对应部分的直径大小,当油井套管整形头上提时,锥形主芯体沿着锥形套体的轴线移动,由于辊子失去锥形主芯体的支撑力,辊子回缩至径向通孔内,从而减小油井套管整形头的外径,进而减小上提阻力,使油井套管整形头的适用范围更广,达到提高应用范围的目的。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锥形主芯体(10); 锥形套体(20),套设于锥形主芯体(10)外,锥形套体(20)上含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径向通孔,锥形主芯体(10)能够沿锥形套体(2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锥形套体(20)运动; 多个辊子(30),一一对应的嵌设于所述径向通孔内,辊子(30)能够在锥形主芯体(10)的作用下沿所述径向通孔的轴线方向滑动; 所述油井套管整形头还含有用于使锥形套体(20)复位的复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锥形主芯体(10)为阶梯轴,锥形主芯体(10)沿竖直方向设置,锥形主芯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径段(11)、中径段(12)、大径段(13)和锥形段(14),锥形段(14)的底端朝上,锥形段(14)的顶端朝下,锥形套体(20)套设在大径段(13)和锥形段(14)夕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依次套设在锥形主芯体(10)外的压缩弹簧(40)和护套(50),压缩弹簧(40)和护套(50)位于锥形套体(20)的上方,护套(50)的下端与锥形套体(20)固定连接,压缩弹簧(40)的上端与护套(50)的上端抵接,压缩弹簧(40)的下端与大径段(13)的上端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压缩弹簧(40)和护套(50)套设在中径段(12)外,护套(50)与中径段(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压缩弹簧(40)的环形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护套(50)的上端设有环形内凸缘,压缩弹簧(40)的上端与所述环形内凸缘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环形内凸缘的内径大于中径段(12)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锥形套体(20)的底端朝上,锥形套体(20)的顶端朝下,所述油井套管整形头还包括引导锥¢0),引导锥¢0)固定在锥形套体(20)的所述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锥形主芯体(10)还包括圆柱段(15),所述圆柱段(15)设置在锥形段(14)的所述顶端,所述圆柱段(15)的轴线与锥形段(14)的轴线重合,引导锥¢0)内设置有轴向阶梯通孔,所述轴向阶梯通孔包括大孔段(61)和小孔段(62),所述圆柱段(15)的下端插接于大孔段¢1)中,所述圆柱段(15)的直径与大孔段(61)的内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辊子(30)为柱状结构,辊子(30)的轴线垂直于锥形套体(20)的轴线,辊子(30)的中间段的直径大于辊子(30)两端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孔为矩形阶梯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包括位于锥形套体(20)内侧的第一阶梯段以及与第一阶梯段连接的第二阶梯段,辊子(30)的两端位于第一阶梯段;沿锥形套体(20)的周向,所述第一阶梯段的长度大于该第二阶梯段的长度,所述第二阶梯段的长度小于辊子(30)的长度,当锥形主芯体(10)相对于锥形套体(20)运动后,锥形主芯体(10)与锥形套体(20)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辊子(30)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套管整形头,其特征在于,锥形主芯体(10)的外表面锥度与锥形套体(20)的内表面锥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套管整形头,包括:锥形主芯体;锥形套体,套设于锥形主芯体外,锥形套体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径向通孔,锥形主芯体能够沿锥形套体的轴线方向相对于锥形套体运动;多个辊子,一一对应的嵌设于径向通孔内,辊子能够在锥形主芯体的作用下沿径向通孔的轴线方向滑动;油井套管整形头还含有用于使锥形套体复位的复位组件。设置沿径向通孔滑动的辊子,通过辊子的缩径效果能够减小油井套管整形头的外径,进而减小上提阻力,使油井套管整形头的适用范围更广,达到提高应用范围的目的。
【IPC分类】E21B29-10
【公开号】CN204283289
【申请号】CN201420687602
【发明人】管九洲, 张守军, 王书慧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