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83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的发明。特别是关于,把在隔离板两侧上死点上的平面部与其他曲面部曲线方式相连的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一般叶片式压缩机是把进行直线运动的叶片与旋转体接触设置并把气缸的内部空间隔离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旋转体驱动时利用其旋转体的相位差连续转换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并把流体吸入压缩排出的设备。
图1是展示原先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如图所示,原先压缩机是,由在外壳(1)的内侧上部有产生动力的由定子(Ms)和转子(Mr)构成的电动机构部和,连接在转子(Mr)上吸入压缩排出流体作用的压缩机构部构成。
压缩机构部包括,固定在外壳(1)下半部的气缸(2);固定在上面和下面一起形成气缸(2)内部空间的第1轴承托架(3A)和第2轴承托架(3B);与电动机构部的转子(Mr)连接同时与各个轴承托架(3A,3B)贯通连接的,把电动机构部的动力传达到压缩机构部去的旋转轴(4);与旋转轴(4)结合或成为一体的把气缸(2)的内部空间隔离为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作用的隔离板(5);上端及下端与隔离板(5)的两侧面接触,在旋转轴(4)旋转时把各个空间(S1)(S2)转换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作用的第1叶片(6A)和第2叶片(6B);弹性支撑各叶片(6A)(6B)作用的第1弹簧组件(8A)和第2弹簧组件(8B)构成。
隔离板(5)是外周面可与气缸(2)内周面滑行接触的平面投影时圆板型构成,两侧面各自形成正弦波形状的曲面部(5a)。
还有,隔离板(5)的两侧上死点位置与第1轴承托架(3A)和第2轴承托架(3B)的轴承面接触,其接触位置形成有与各轴承托架(3A)(3B)的轴承面面接触,加大接触面积作用的平面部(5b)。
第1叶片(6A)和第2叶片(6B)是直六面体形状的其上端被各个弹簧组件(8A)(8B)支撑,其下端与各个轴承托架(3A,3B)贯通,如同上述与隔离板(5)的上下两侧面各自接触结合。
图面中未说明符号2a和2b是各空间的吸入口,3a和3b是排出口,7A和7B是排出消音器,7a和7b是排出孔,DP是排出管,SP是吸入管。
如同上述的原先压缩机的启动方法,如下即,给电动机构部施加电源转子(Mr)旋转;与转子(Mr)结合的旋转轴(4)同隔离板(5)一起按某一方向旋转;与隔离板(5)的上下两侧面各自接触的叶片(6A,6B)根据隔离板(5)的高度上下反方向往返运动并改变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容积;与此同时通过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的各吸入口(2a,2b)同时吸入新流体,逐渐压缩后等到隔离板(5)上的上射点或下射点达到排出开始点的瞬间通过各空间(S1,S2)的排出口(3a,3b)排出压缩流体。
但是,对于如同上述的原先压缩机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隔离板(5)的曲面部(5a)和平面部(5b)相交的位置(Q1)(Q2)是带有一定角度的。所以,叶片(6A)(6B)经过时会出现微小的起缝现象,导致流体泄漏和冲击噪音的发生。还会出现相交面划伤各叶片(6A)(6B)的接触面或者轴承托架(3A)(3B)的轴承面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稳定与隔离板接触的叶片的运动,提前防止流体泄漏和冲击噪音,还有叶片或者轴承托架的轴承面的磨损的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关于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插入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内把其内部空间至少隔离为两个以上的密闭空间的,两个侧面与叶片压接并在旋转时把密闭空间转换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本发明。它包括,在与叶片接触的两个侧面有按特定函数曲线形成的曲面部;包括曲面部的变曲点的,在其变曲点周围形成的平面部;在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圆弧型连接形成的弯曲部构成。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包括,在与叶片接触的两个侧面有按特定函数曲线形成的曲面部;包括曲面部的变曲点的,在其变曲点周围形成的平面部;在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圆弧型连接形成的弯曲部。由于,叶片与隔离板的凸轮面一直维持接触状态,可以提前防止叶片和隔离板之间的冲击噪音。还有,隔离板的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是圆弧型连接的,可以提前防止轴承托架上的轴承面划伤。


图1是展示原先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展示原先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斜视图;图3是展示原先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凸轮面坐标展开的概略图;图4是展示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斜视图;图5是展示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凸轮面坐标展开的概略图;图面中重要部分符号的说明6A,6B叶片 10隔离板11曲面部12弯曲部13平面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详细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图4是展示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斜视图,图5是展示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的凸轮面坐标展开的概略图。
如图所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隔离板的密闭型压缩机包括,固定在外壳(图1中所示)(1)下半部的气缸(图1中所示)(2);固定在上面和下面一起形成气缸(2)内部空间的第1轴承托架(图1中所示)(3A)和第2轴承托架(图1中所示)(3B);与电动机构部的转子(Mr)连接同时与各个轴承托架(3A,3B)贯通连接的,把电动机构部的动力传达到压缩机构部去的旋转轴(4);与旋转轴(4)结合或成为一体的把气缸(2)的内部空间隔离为第1空间(图1中所示)(S 1)和第2空间(图1中所示)(S 2)作用的隔离板(10);上端及下端与隔离板(10)的两侧面接触,在旋转轴(4)旋转时把各个空间(S1)(S2)转换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作用的第1叶片(6A)和第2叶片(6B)。
隔离板(10)是外周面可与气缸(2)内周面滑行接触的,平面投影时是圆板型构成。
还有,如图4和图5所示,隔离板(10)的两侧面各自由正弦波形状的凸轮面形成。各自凸轮面包括从下死点到两侧一定区间(0~Q1)(Q4~2π)是以特定函数曲线形成曲面部(11);从曲面部(11)到两侧一定区间(Q1~Q2)(Q3~Q4)是以圆弧型形成弯曲部(12);弯曲部(12)两侧末端之间的一定区间(Q2~Q3)形成包括变曲点的平面部(13)。
第1叶片(6A)和第2叶片(6B)是直六面体形状的其上端被各个弹簧组件(8A)(8B)支撑,其下端与各个轴承托架(3A,3B)贯通,如同上述与隔离板(10)的上下两侧面各自接触结合。
图中与原先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号。
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给电动机构部施加电源,旋转轴(4)与隔离板(10)一起向一个方向旋转,在此过程中第1空间(S1)和第2空间(S2)体积发生变化,各自空间同时吸入新流体并逐渐压缩后排出压缩流体。
此时,与隔离板(10)的上下两侧面各自接触的叶片(6A,6B)根据隔离板(10)的高度上下反方向往返运动。由于隔离板(10)的两侧凸轮面具备有曲面部(11)和平面部(13)还有圆弧型曲线连接曲面部(11)和平面部(13)的弯曲部(12),叶片(6A,6B)与隔离板(10)的凸轮面一直保持接触状态并进行滑行运动。所以,可提前防止叶片(6A,6B)和隔离板(10)之间的冲击噪音,还有隔离板(10)的曲面部(11)和平面部(13)之间是圆弧型连接的,可以提前防止轴承托架(3A)(3B)上的轴承面划伤。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本发明是关于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插入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内把其内部空间至少隔离为两个以上的密闭空间的,两个侧面与叶片压接并在旋转时把密闭空间转换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其特征是它包括了在与叶片接触的两个侧面有按特定函数曲线形成的曲面部;包括曲面部的变曲点的,在其变曲点周围形成的平面部;在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圆弧型连接形成的弯曲部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密闭型压缩机的隔离板结构,本发明是关于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插入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内把其内部空间至少隔离为两个以上的密闭空间的,两个侧面与叶片压接并在旋转时把密闭空间转换为吸入领域和压缩领域的密闭型压缩机隔离板,其特征是它包括了在与叶片接触的两个侧面有按特定函数曲线形成的曲面部;包括曲面部的变曲点的,在其变曲点周围形成的平面部;在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圆弧型连接形成的弯曲部构成。可以提前防止叶片和隔离板之间的冲击噪音。还有,隔离板的曲面部和平面部之间是圆弧型连接的,可以提前防止轴承托架上的轴承面划伤。
文档编号F04C29/00GK1755135SQ2004100721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广植, 师范东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