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07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可动芯、螺线管杆和阀体滑动从而通过阀体的开闭可以变动地控制控制室内的工作流体的容量或压力的容量控制阀。尤其是涉及改善了与阀体相连的螺线管杆和可动芯的滑动阻力的容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已知有容量可变型压缩机用的容量控制阀。该容量控制阀中,在动作杆上设置有阀体,该阀体通过螺线管部的螺线管杆的动作进行开闭。此外,该螺线管杆与可动铁芯相连,且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一对固定铁芯上设置的孔中(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342946号公报的图1)。
图6的容量控制阀100与专利文献1的图1中公开的容量控制阀类似。在图6中,在阀套105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在该通孔上设置有输出阀孔110C、吸入阀孔110D、第一导向孔110E和第二导向孔110F。又,在输出阀孔110C与吸入阀孔110D之间设置有阀室111。此外,还设置有与吸入阀孔110D连通的第一吸入压力通路110B1。又,形成有与输出阀孔110C连通的输出压力通路110A。此外,在图示下部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第二吸入压力通路110B2。
阀套105通过第一阀套105A和第二阀套105B的两端部的螺纹旋合而形成为一体。在该第一阀套105A的端部上形成有弹簧室120。在该弹簧室120的开口端上螺纹旋合有弹簧座部122。在该弹簧座部122和动作杆101之间配置有弹簧121。此外,通过弹簧座部122的螺纹旋入对弹簧121的弹力进行调整。该弹簧121将动作杆101弹性地压向图示上方。
在阀套105的通孔中配置有动作杆101。该动作杆101一体地形成有在第一导向孔110E中滑动的第一挡块101E、配置在阀室111内的阀体101A、可自由滑动地与第二挡块101F嵌合的第二导向孔110F。又,可自由滑动地与固定铁芯132的杆用孔132A嵌合的螺线管101C的端面以平面状态接合到动作杆101的端面上。又,在阀体101A的两端面上形成有阀面,该阀体101A的两阀面与设置在阀套105的阀室111内的两阀座相互分离、接合,从而交替地开闭输出阀孔110C和吸入阀孔110D的阀开度。该阀体101A朝打开输出阀孔110C的方向移动,则输出压力通路110A的输出压力流体大量流入曲柄室压力通路110G。同时,该阀体101A朝关闭吸入阀孔110D的方向移动,故从吸入压力通路110B1流入的吸入压力流体向曲柄室压力通路110G的流出减少。
对于与该阀体101A一体的动作杆101,其第一挡块101E在第一导向孔110E中滑动。又,第二挡块101F在第二导向孔110F中滑动。此外,阀体101A的阀面与阀座分离、接合。因此,为了防止第一挡块101E、第二挡块101F和阀体101A的各滑动面的摩擦和磨损,必须得减小滑动面的滑动阻力。
在阀套10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线管部130。螺线管部130由可动铁芯131、固定铁芯132和电磁线圈135构成。可动铁芯131通过该电磁线圈135的励磁而进行动作,从而使螺线管杆101C移动。该螺线管杆101C由固定铁芯132的杆用孔132A引导进行滑动。又,来自吸入压力通路110B1的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的一部分经由螺线管杆101C外周面的间隙流入可动铁芯室136内。此外,使可动铁芯室136内的压力和弹簧室120内的压力均等,从而使作用在两侧的力达到平衡。
该容量控制阀100利用与螺线管部130的通电电流大小相应的动作力和弹簧121的反作用力使动作杆101动作,利用阀体101A交替地开闭输出阀孔110C和吸入阀孔110D。通过控制该输出阀孔110C和吸入阀孔110D的相反的阀体101A的开闭度,输出压力为Pd的流体和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流入未图示的压缩机的曲柄室内,进而控制斜板。
对于该容量控制阀100的动作杆101,其位于两端侧的第一挡块101E和第二挡块101F的轴心相同,并嵌合在阀套105的第一导向孔110E和第二导向孔110F中进行滑动。此外,各阀面相对于动作杆101的轴心以直角形成,并与各阀座面接触。然而,由于动作杆101较长,故轴心有时会弯曲。此外,动作杆101的直径也小。又,可动铁芯131与管子134的内周面相嵌合进行滑动。此外,与该可动铁芯131结合的螺线管杆101C也在固定铁芯32的杆用孔132A中滑动。为此,在动作时,可动铁芯131与动作杆101的滑动阻力增大。此外,在利用弹簧121使动作杆101动作时,又,在利用电流强度使螺线管部130动作时,可动铁芯131及动作杆101的动作响应可能无法与弹簧121的弹力和螺线管部130的电流大小对应。此外,还会影响用容量控制阀100对压缩机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性能。
又,为了使螺线管杆101C的平整端面与动作杆101的平整端面相接合,必须使螺线管杆101C的轴心和动作杆101的轴心相同地进行接合。然而,这种零件装配所需的加工精度会导致加工成本提高。又,实际上,对于螺线管杆101C,为了能使吸入压力为P的流体从螺线管杆101C的外周面和固定铁芯132的杆用孔132A之间的间隙流入可动铁芯室136内,而这两个零件间能以留有间隙的状态滑动。为此,即使螺线管杆101C和动作杆101在同一平面上接合,若螺线管杆101C反复与螺线管杆101C的外周面和杆用孔132A的间隙尺寸对应地一边摇动一边滑动的话,那么螺线管杆101C的端面也将不规则地磨损。尤其是存在螺线管杆101C不能用硬质材料制成的问题,如果该螺线管杆101C的端面产生不良磨损,那么阀体101A对控制流体的控制精度也会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42946号公报发明的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容量控制阀中,减小可动芯(以下,也特定称为可动铁芯)的滑动面的面积,以减小与螺线管部的电流大小相应的可动铁芯动作时的滑动阻力。又,使螺线管杆相对固定芯(以下,也特定称为固定铁芯)呈非接触状态以减小滑动阻力,同时,使可动铁芯和螺线管杆相对固定铁芯容易装配。此外,使螺线管和固定铁芯留有间隙地嵌合,降低可动铁芯和螺线管的滑动所需的嵌合精度,使加工变得容易,从而降低整体的加工成本。又,防止动作中的螺线管杆的连结端部的磨损,同时,加固螺线管杆和动作杆的连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具有螺线管部,包括螺线管部具有的管子;在嵌合在管子上的外周面上具有滑动面和直径比滑动面小的非接触周面、且滑动面的轴向长度比非接触周面的轴向长度短的可动芯;与可动芯结合、且在与可动芯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具有连结面的螺线管杆部;具有与螺线管杆部留有间隙地嵌合的内部孔、且与可动芯相对配置的固定芯;以及具有与螺线管杆部的连结面卡合的接合部、且具有使控制流体通孔开闭的阀体的动作杆,螺线管杆部的连结面和动作杆的接合部的卡合面中的一方形成为凹状圆锥面,另一方形成为凸状圆锥部。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中,由于在设置在螺线管部上的管子的内周面上滑动的可动芯的外周面的滑动面的长度要比非接触周面的长度短,故在滑动时,可减小可动芯和螺线管杆部的滑动面积,以使可动芯的滑动阻力变小。此外,因为螺线管杆部以与固定芯的内部孔为非接触状态构成,所以可使螺线管杆部的移动引起的滑动阻力变小。又,因为螺线管杆部和动作杆以凹状圆锥面和凸状圆锥部进行连接,所以与可动芯结合的螺线管杆部的自由端由动作杆予以保持,不会摆动。因此,可动芯中只有滑动面接触从而可减小滑动时的滑动阻力。又,因为动作杆的凸状圆锥状部与螺线管杆部的凹状圆锥状面相连,所以在动作时螺线管杆部的自由端部得到支撑,可防止因可动芯的动作而导致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动作杆可以平滑地动作。结果是,可提高阀体开闭时相对螺线管部的电流大小的响应性,从而可以进行正确的控制。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中的容量控制阀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中的螺线管杆部和动作杆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中的可动铁芯和螺线管杆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中的管子、可动铁芯和固定铁芯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压缩机上安装容量控制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与本发明类似的相关技术中的容量可变型压缩机用控制阀的剖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1容量控制阀2动作杆2A阀体杆部2A1滑动面2B压敏杆部2B1滑移面2C连结杆部2D螺线管杆部2D1连结面2D1A底面2D1B凹状圆锥状面2E接合部2E1截顶面2E2凸状圆锥状面2F结合部3阀体3A阀部面4阀室10阀套11轴承11A导向孔
12滑移孔13阀座14控制流体通孔15第三连通路16第二连通路17压敏室17A导入孔18第一连通路19安装孔20压敏装置21波纹管24隔断调整部30螺线管部31固定芯(固定铁芯)31B内部孔31C凸缘部32可动芯(可动铁芯)32A外周面32A1滑动面32A2非接触周面33管子34电磁线圈36A第二弹簧α接合部的圆锥角度β连结面的圆锥角度Ps吸入压力Pd输出压力(控制压力)Pc控制室压力(曲柄室压力)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详细阐述。又,下面说明的各附图是基于设计图的正确的图。
实施例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容量控制阀。在图1中,1是容量控制阀。在容量控制阀1中,设置有构成本体的阀套10。在该阀套10的内部形成设有各部的直径不同的通孔。此外,阀套10由黄铜、铝、不锈钢等金属、合成树脂材料等制成。
在阀套10中,通孔的一端形成有大孔。在该孔上嵌合有隔断调整部24,内部形成压敏室17。又,在阀套10的另一端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结合螺线管部30的外周结合部。又,虽然隔断调整部24相对阀套10嵌在一定位置上,但如果可以旋入,则可以配合压敏装置20的弹力沿轴向进行移动调整。由此,便可以改变压敏装置20的弹力的设定值。
在阀套10的通孔的各部上连设有与压敏室17连通、且直径比压敏室17的直径小的滑移孔12。此外,在通孔上设置有与滑移孔12连通的控制流体通孔14。又,与该通孔的控制流体通孔14连通地形成有直径比控制流体通孔14大的阀室4。此外,在通孔的另一端上分为两段地地连设有与阀室4连通、可以与固定铁芯31的凸缘部31C嵌合、且直径比阀室4大的安装孔19。此外,在阀室4和控制流体通孔14的交界处设置有平面的阀座13。该阀座13也可以朝控制流体通孔14以锥面形成。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与平面的阀部面3A的角部在小范围内接触。
在阀套10上形成有与阀室4连通的第一连通路18。该第一连通路18可以与控制压力为Pd的流体、例如在容量可变型压缩机中输出压力(控制压力)为Pd的流体通路连通。该第一连通路18四等分地形成在阀套10的周面上。该第一连通路18也可不以四等分、而以二等分、三等分、五等分等所需数目设置在周面上。
此外,在控制流体通孔14上形成有使流入的控制压力为Pd的流体向未图示的控制室(图5的曲柄室55)流出的第二连通路16。又,该第二连通路16也沿着阀套10的周面以四等分进行设置,但根据需要,也可在二等分、三等分、五等分的位置从外周面以向控制流体通孔14贯通的状态进行设置。又,在阀套10上形成有与压敏室17连通的第三连通路15。经由该第三连通路15将外部(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导入压敏室17。又,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中有时会含有油等的液滴。此外,在阀套10的外周面的两处设置有O形环用的安装槽。此外,在各安装槽内安装有O形环,对安装槽与嵌合阀套10用的未图示(如图5所示)的外箱的安装孔之间进行密封。
在压敏室17内设置有压敏装置20。该压敏装置20设置有金属制的具有弹性的波纹管21。又,波纹管21的另一端一体地结合在安装板上。此外,在波纹管21的内部配置有未图示的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簧,同时,使室内成为真空状态。该波纹管21用磷青铜等制成,其弹簧常数设计成规定的值。又,当波纹管21的弹力不足时,再设置其他的弹簧,利用弹力弹性地推压动作杆2。
该压敏装置20被设计成在压敏室17内基于压敏装置20整体的伸展力和吸入压力Ps产生的压缩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伸缩。此外,该压缩力是吸入压力Ps作用在压敏装置20的有效受压面积上的力。阀套10一端的安装孔19的大直径部以能安装上固定芯31的凸缘部31C的形态形成。又,安装部19的小直径部上嵌合有轴承11。该轴承11上设置有导向孔11A。动作杆2可自由移动地嵌合在该导向孔11A中,并被引导,从而可不偏心地移动。也可在该阀套10的连通孔的各滑动面上设置未图示的密封膜。该密封膜由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例如,作为该密封膜可以通过将氟树脂膜附着在滑动面上来形成。利用该密封膜可以使动作杆2整体的动作响应性良好。
在压敏装置20一端的安装板的凹部上连结有动作杆2的端部。在动作杆2上设置有在滑移孔12中滑动的压敏杆部2B。又,在动作杆2的压敏杆2B上,设置有一体的连结杆部2C。该连结杆部2C以小于控制流体通孔14的直径形成,当阀体3打开时,控制流体可以在控制流体通孔14与连结杆部2C之间流通。此外,对于动作杆2,在连结杆部2C的端部设置有阀体3。在该阀体3上设置有对阀座13进行开关的阀部面3A。
又,在阀体3上设置有阀体杆部2A。该阀体杆部2A的直径以稍大于控制流体通孔14的直径形成。下面也结合参照图2进行说明。在阀体杆部2A的端部设置有接合部2E。该接合部2E形成为前端设有截顶面2E1的凸状圆锥状部(以下也称凸状圆锥部)2E2。又,截顶面2E1只要是前端没有尖锐部分、增大了与连结面2D1的接合面积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半球面等其他形状。该阀体杆部2A的接合部2E可以和设置在螺线管部2D上的连结面2D1相结合而连结。该动作杆2由不锈钢制成。又,动作杆2也可以用其他非磁性材料制成。此外,接合部2E的前端部也可以是比图2所示形状更尖的形状。
螺线管杆部2D以圆棒状形成,在螺线管杆部2D的一端部上设置有与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卡合的连结面2D1。该连结面2D1构成为在凹状圆锥状面(以下也称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部上设置有底面2D1A。又,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面2D1A以可以与动作杆2的凸状圆锥部2E2的截顶面2E1进行平面(或是球面等)接合的方式形成。由于该底面2D1A形成有大的接触面积,并可以和作为相同接合面的截顶面2E1连结,故在动作时可减少磨损。另一方面,与连结面2D1相反的端部的结合部2F结合在可动芯(也称可动铁芯)32的嵌合孔内。该螺线管杆部2D由不锈钢制成。
可动铁芯32的固定铁芯31侧形成为圆锥面。又,可动铁芯32的与固定铁芯3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为凹部。此外,可动铁芯32的外周面32A形成为滑动面32A1和非接触周面32A2。该非接触周面32A2的外径D2(参照图3)形成为比滑动面32A1的外径D1小0.1mm到1mm左右。又,滑动面32A1的轴向长度L2比非接触周面32A2的轴向长度(L1-L2)短。尤其是,滑动面32A1的轴向长度L2最好是在不超过外周面32A的轴向长度L1的1/4的范围内。此外,该可动铁芯32的滑动面32A1可自由移动地嵌合在有底圆筒状的管子33的内周面上。又,非接触周面32A2以不接触管子33的内周面的外径形成。在设置在可动铁芯32的端部上的凹部上,配置有第二弹簧36A。该第二弹簧36A始终将可动铁芯32向阀体3侧弹性推压。又,滑动面32A1最好是形成在可动铁芯32的图示上端部上。
嵌在管子33上的与可动铁芯32相对的固定铁芯31的一端面形成为与可动铁芯32的圆锥面卡合的圆锥状凹部。又,在固定铁芯31的阀体3侧,在电磁线圈34的电磁回路的电流流经位置上,设置有凸缘部31C。此外,固定铁芯31的内部形成为直径大于螺线管杆部2D的外径尺寸的非接触的内部孔31B。对于该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和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阀体杆部2A穿过导向孔11A,在内部室19A内结合。由此,工作流体压力可以作用在阀体杆部2A的接合部2E的整个外面上。
又,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形成为凸状圆锥部2E2。该凸状圆锥部2E2的前端形成为截顶面2E1。该截顶面2E1形成为接合平面。又,截顶面2E1也可形成为半球面状,并和半球面状的底面2D1A接合。另一方面,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在端面上形成有凹状圆锥面2D1B。该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面2D1A形成为连结平面。该底面2D1A并非是点接触,而是和截顶面2E1以大面积的平面相互接合,故动作时的磨损小,具有耐久性。相对于截顶面2E1的直径A(参照图2),底面2D1A的直径B(参照图2)最好是在比它大0.1mm到0.5mm的范围内。为了防止磨损,该底面2D1A和截顶面2E1也可进行淬火以提高硬度。又,接合部2E和连结面2D1的接触只要不是点接触即可,也可以是小面积的接触。
在管子33的外周上设置有电磁线圈34。螺线管部30的主要结构是该电磁线圈34、可动铁芯32和固定铁芯31。螺线管部30基于电磁线圈34中的电流大小使可动铁芯32动作,以控制阀体3的开度。此时,吸入压力Ps也同时作用在压敏装置20上,控制阀体3的开闭度。该容量控制阀1基于电流的大小使螺线管部30动作,同时,利用吸入压力Ps使压敏装置20动作,使阀体3相对于阀座13开闭,以调整输出压力Pd的流量,并导入控制室(例如,图5中的曲柄室55)内,从而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
实施例2图2是本发明的连结动作杆2和螺线管杆部2D的结构的第二实施形态。在图2中,动作杆2的接合部2E与螺线管杆部2D的接合面2D1连结进行动作。该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形成为在阀体杆部2A的前端设置有截顶面2E1的凸状圆锥部2E2。该截顶面2E1是以直径为A的圆形面形成的接合平面。又,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在端面上形成有凹状圆锥面2D1B。该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面2D1A是以直径为B的圆形面形成的连结平面。又,凹状圆锥面2D1B的纵深H例如形成为和底面2D1A的直径B基本相同的尺寸。更好的是,纵深H比底面2D1A的直径B稍小。该底面2D1A的直径B的尺寸最好是比截顶面2E1的直径A大0.1mm到0.4mm左右,而留有余裕。该纵深H虽然由动作杆2和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力决定,但最好是小于底面2D1A的直径B。又,凹状圆锥面2D1B的圆锥角度β和图1不同,形成为比凸状圆锥部2E2的圆锥角度α大0.5°到3°度左右。
阀体杆部2A的滑动面2A1在轴承11的导向孔11A中滑动。又,压敏杆部2B的滑移面2B1在滑移孔12中滑动。然而,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和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为局部留有间隙的连结,由于该局部间隙而并未连结动作杆2的滑动,故可防止因滑动面2A1和滑移面2B1的摩擦而产生的磨损。此外,可以减少动作杆2在动作时的摩擦阻力。该动作杆2为不锈钢材质。对不锈钢材质的圆棒进行加工,加工成图2所示的形状。
实施例3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可动铁芯32和螺线管杆部2D。可动铁芯32的固定铁芯31侧形成为圆锥面。又,该圆锥面并不限定为圆锥面,可以设计成具有同样功能的各种面。又,可动铁芯32的与固定铁芯3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为凹部。此外,可动铁芯32的外周面32A形成为滑动面32A1和非接触周面32A2。该非接触周面32A2的外径D2形成为比滑动面32A1的外径D1小0.1mm到1.2mm左右。又,滑动面32A1的截面状态形成为弯曲形状。滑动面32A1的轴向长度L2形成为外周面32A的轴向长度L1的约1/10,但L2最好是在不超过L1的1/4长度范围内形成。
此外,该可动铁芯32的滑动面32A1可自由移动地嵌合在有底圆筒状的管子33的内周面上。又,非接触周面32A2以不接触管子33的内周面的外径尺寸形成。在设置在可动铁芯32的背面一端部上的凹部内,配置有第二弹簧36A。该第二弹簧36A始终将可动铁芯32向阀体3侧弹性推压。又,螺线管杆部2D的自由端部的连结面2D1为连接凹状圆锥面2D1B和半球状底面2D1A的形状。使凹状圆锥面2D1B的纵深H比该底面2D1A的直径B小。又,动作杆2的接合部2E为连接凸状圆锥部2E2和半球状的截顶面2E1的形状。该截顶面2E1的直径A和底面2D1A的直径B基本相同。又,截顶面2E1的直径A最好比底面2D1A的直径B稍小。即,由于凸状圆锥部2E2的圆锥角度α形成得比凹状圆锥面2D1B的圆锥角度β小,故只要截顶面2E1相对于底面2D1A具有转动余地就行。其他的结构和图1基本一样。
实施例4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容量控制阀1的可动铁芯32侧。该可动铁芯32的滑动面32A1形成为长度为L2的圆周面。此外,滑动面32A1的两端平滑地和其他的面连接。又,滑动面32A1的长度L2最好是形成为外周面32A的长度L1的约1/5。此外,螺线管杆部2D的外周面的尺寸以相对于固定铁芯32的内部孔31B的尺寸具有间隙的小直径形成。由此,螺线管杆部2D构成为在滑动中不与内部孔31B接触。此外,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和动作杆2的接合部2E以圆锥面的角度间存在间隙的状态进行连结,同时,动作杆2的接合部2E和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卡合,对螺线管杆部2D的摇动予以保持。相反地,在动作时,动作杆2可在不受来自螺线管杆部2D的多余作用力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动作。其他的结构和图1的符号基本一样。该接合部2E和连结面2D1也可如图3所示那样,互相以凹凸面的半球状形成。
又,符号17A是导入孔。该导入孔17A是与设置在未图示的阀套上的压敏室17(参照图1)连通的通路。此外,导入压敏室17内的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从导入孔17A流入到可动铁芯32侧的背面的管子33内。该吸入压力为Ps的流体中含有油等液体。该液体附着在滑动面32A1上,由于滑动面32A1的长度L2比外周面32A的长度L1短,故可以减小滑动阻力。
图5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的压缩机的剖视图。在图4中,压缩机50设置有缸体组件51,该缸体组件51上设置有多个缸体腔51A。又,在该缸体组件51的一端上设置有前罩52。又,在缸体组件51上,通过阀板装置54安装有后罩53。设置有横向贯穿由缸体组件51和前罩52隔出的曲柄室55内的驱动轴56。该驱动轴56的中心部的周围配置有斜板57。该斜板57通过连结部与固定在驱动轴56上的转子58相结合,且斜板57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对于驱动轴56的轴心变化。
驱动轴56的一端穿过向前罩52的外侧突出的凸起部52A内而延伸到外部。在驱动轴56的前端部设置有螺纹,该螺纹上旋合有螺母74,固定着驱动传递板72。又,凸起部52A的周围通过轴承60设置有皮带轮71。皮带轮71通过固定螺栓73连结到驱动传递板72上。由此,皮带轮71的转动使驱动轴56转动。在驱动轴56和凸起部52A之间安装有油密封体52B,利用该油密封体52B对前罩52内和外部进行密封。驱动轴56的另一端配置在缸体组件51内,并由支撑部78支撑。在驱动轴56上并列配置的轴承75、轴承76、轴承77支撑着驱动轴56,使其可以转动。
在缸体腔51A内配置有活塞62。在活塞62内侧一端的凹部62A中收容斜板57的外周部的周围,通过轴瓦63,活塞62和斜板57相互联动。在后罩53上,划分出吸入室65及输出室64。缸体腔51的吸入室65通过设置在阀板装置54上的吸入口81及未图示的吸入阀连通。输出室64通过缸体腔51A上的未图示的输出阀及设置在阀板装置54上的输出口82连通。
又,后罩53的后壁的凹部内安装有容量控制阀1。容量控制阀1对输出室64、与曲柄室55相连的曲柄室压力为Pc的流体连通路66及输出压力为Pd的流体连通路69的开度进行调整,以控制流向曲柄室55的输出压力为Pd的流体。又,在曲柄室55内的曲柄室压力为Pc的流体通过驱动轴56的另一端和轴承77的间隙、气室84及固定孔83,流入吸入室65内。结果是,容量控制阀1可以对曲柄室压力Pc用的流体连通路66及输出压力Pd用的流体连通路69的开度进行调整,基于曲柄室压力Pc的变化来控制活塞62的行程。
下面,就本发明中的其他实施例的发明,对其结构和效果进行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在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和动作杆2的接合部2E中,一方的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面2D1A形成为平面或截面为圆弧面的宽面,同时,另一方的凸状圆锥部2E2的头部形成为与切去前端的凹状圆锥面2D1B的底面相应的截顶面。
在该第二发明的容器控制阀中,由于螺线管杆部和动作杆的连结是两者的底面和截顶面以大的接触面积进行接合,故可以防止底面和截顶面的磨损。此外,由于螺线管杆部的连结面和动作杆的接合部以大面积接合,故动作时连结的接合强度变强。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螺线管杆部2D的凹状圆锥面2D1B的圆锥角度β形成为比动作杆2的凸状圆锥部2E2的圆锥角度α大0.5°到6°度。
在该第三发明的容量控制阀中,凹状圆锥面的圆锥角度β形成为比动作杆的接合部的凸状圆锥部的圆锥角度α大0.5°到6°。因此,可以防止螺线管杆部的和动作杆连结的连结面因动作杆的动作而压向不必要的方向。因此,由于动作杆平滑地滑动,故具有可防止动作杆的滑动面磨损的效果。又,由于凹状连结面和凸状接合部以两圆锥面相互接合,故可动芯的装配变得极其容易。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构成为,在螺线管杆部2D接触到固定芯31的内部孔31B之前,凹状圆锥面2D1B与凸状圆锥部2E2接触。
在该第四发明的容量控制阀中,凹状连结面和凸状接合面部以圆锥面相互接合,同时,由于凹状连结面和凸状接合部的卡合面受到限制,使螺线管杆部不与内部孔接触滑动,故在滑动时,可动芯的滑动阻力可以变得极小。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构成为,在可动芯32的外周面32A的端部侧周面上具有滑动面32A1,滑动面32A1在轴向上的长度不超过外周面32A全长的四分之一。
在该第五发明的容量控制阀中,在可动芯的外周面的端部侧设置有滑动面,同时,滑动面在轴向上的长度形成在不超过外周面全长的四分之一的范围内,故可动铁芯的滑动阻力可以变得极小。尤其是,虽然滑动面上附着有工作流体中含有的油等液体,但如果滑动面的长度形成为小于外周面全长的四分之一的话,那么即使有液体附着,也会立即流出,从而可以减小滑动阻力。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发明的容量控制阀1,滑动面32A1的截面形成为弯曲状。
在该第六发明的容量控制阀中,由于滑动面的截面形成为弯曲状,故滑动面接近线接触,从而可以大幅减小滑动阻力。此外,可动铁芯和螺线管杆部的整个接触面,只以接近线接触的滑动面进行滑动接触,同时,由于是凹连结面可以自由摆动的连结结构,故可动芯的滑动阻力变得极小,从而可动芯可以与螺线管部的电流大小对应地正确动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可用于气动机械、压缩机等的控制室的压力控制。尤其是一种动作杆在动作时的响应性优秀、且可防止连结动作杆和螺线管杆部的连结结构中的接合面的磨损的有用的容量控制阀。
权利要求
1.一种容量控制阀,具有螺线管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螺线管部具有的管子;在嵌合在所述管子上的外周面上具有滑动面和直径比所述滑动面小的非接触周面、且所述滑动面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非接触周面的轴向长度短的可动芯;与所述可动芯结合、且在与所述可动芯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具有连结面的螺线管杆部;具有与所述螺线管杆部留有间隙地嵌合的内部孔、且与所述可动芯相对配置的固定芯;以及具有与所述螺线管杆部的所述连结面卡合的接合部、且具有使控制流体通孔开闭的阀体的动作杆,所述螺线管杆部的所述连结面和所述动作杆的所述接合部中的一方形成为凹状圆锥状面,另一方形成为凸状圆锥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圆锥状面的底面形成为平面或截面为圆弧面的宽面,所述凸状圆锥状部的头部被切去前端而形成为与所述凹状圆锥状面的底面对应的截顶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杆部的所述凹状圆锥状面的圆锥角度β形成为比所述动作杆的所述凸状圆锥状部的圆锥角度α大0.5°到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所述螺线管杆部与所述固定芯的内部孔接触之前,所述凹状圆锥状面与所述动作杆的凸状圆锥状部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芯的所述外周面的端部侧周面上具有滑动面,滑动面的轴向长度以不超过外周面全长的四分之一的长度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滑动面的截面形成为弯曲状。
全文摘要
一种容量控制阀,可防止螺线管杆部和动作杆的连结部的磨损,且可减小可动铁芯和动作杆的摩擦系数,提高容量控制阀的控制流体的控制精度。容量控制阀(1)包括螺线管部(30)具有的管子(33);在嵌合在管子(33)上的外周面(32A)上具有滑动面(32A1)和直径比滑动面(32A1)小的非接触周面(32A2)、且滑动面(32A1)的轴向长度(L2)比非接触周面(32A2)的轴向长度(L1-L2)短的可动铁芯;与可动铁芯结合、且在端部具有连结面(2D1)的螺线管杆部(2D);以及具有与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卡合的接合部(2E)、且具有使控制流体通孔(14)开闭的阀体(3)的动作杆(2),螺线管杆部(2D)的连结面(2D1)和动作杆(2)的接合部(2E)中的一方形成为具有底面(2D1A)的凹状圆锥面(2D1B),另一方形成为具有截顶面(2E1)的凸状圆锥部(2E2)。
文档编号F04B27/18GK1878957SQ2004800332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4日
发明者上村训右, 岩俊昭, 白井克也, 白藤启吾 申请人: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