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3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
压缩机是压缩流体的装置,构成冷冻循环的一部分,并广泛地用于空调机、电冰箱等的冷冻空调机器。压缩机有多种压缩方式,其中利用齿轮的压缩机用于产业现场。
背景技术
图1是普通齿轮型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普通齿轮型压缩机的气缸体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由下述部件构成外壳90,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其内部空间收容有润滑油94;电动单元70,收容在所述外壳90上,产生驱动力;压缩单元80,通过驱动轴75传递的所述电动单元70的驱动力来压缩气体。这种压缩机,通过施加电源在电动单元70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传递到压缩单元80后吸入气体、经压缩后再排出。
所述外壳90的一侧设有吸入流体的吸入管60,另一侧形成有排出管65。所述外壳90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95分成两个部分,具体为低压区域96,设置有吸入管60,并且吸入的流体在该区域被饱和;高压区域97,被压缩的流体在该区域被饱和后通过排出管65排出。
所述压缩单元80中,在具有齿轮插入孔的气缸30上插入外部齿轮20,该外部齿轮20内插入内部齿轮10。
所述内部齿轮10形成环形状,其内周面上插入驱动轴而传递驱动力,并且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外齿15。
所述外部齿轮20形成环形状而在其内侧形成能够收容所述内齿轮10的空间,并且其内周面上形成有比所述内部齿轮10的外齿15个数多的内齿25,使得能够插入所述内部齿轮10的外齿15。此时,所述内部齿轮10的中心O1和所述外部齿轮20的中心O2间隔一定距离而彼此偏心。
所述内部齿轮10的外齿15和所述外部齿轮20的内齿25之间彼此接触后,在其外齿15和内齿25之间形成多个齿间空间。由于在该齿间空间上压缩流体,因而也可定义为流体压缩空间。内部齿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多个流体压缩空间以距离所述外部齿轮20外周面中的内部齿轮10的中心O1最远的点A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区分为空间扩张的180°-360°区域和空间缩小的0°-180°区域。
所述外部齿轮20插入在具有齿轮插入孔的气缸30上,所述外部齿轮20的外周面接触气缸30的内周面而被支撑。所述气缸30的齿轮插入孔的截面形成完整的圆。此时,所述外部齿轮20的外周面和气缸30的内周面上通常间隔有少许游动间隙,使得能够旋转并且使润滑油94能够渗透。
所述气缸30的轴方向两末端上配置有支撑齿轮的旋转并封闭齿轮压缩空间而能够压缩流体的第一及第二轴承40,50。
所述第一轴承40成环形状、其一侧面与所述气缸30、外部齿轮20及内部齿轮10的上侧面相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一轴承40上设置有将被压缩的流体排出到高压区域的排出口45。
所述第二轴承50成环形状、其一侧面与所述气缸30、外部齿轮20及内部齿轮10的底侧面相接触地设置,由此与第一轴承40一起密封外部齿轮20和内部齿轮10的齿15,内齿25形成流体压缩空间。所述第二轴承50上形成有将要压缩的流体从低压区域96吸入到流体压缩空间的吸入口55。
这种齿轮类型的压缩单元是利用中心偏心而旋转的内部齿轮10的外齿15和外部齿轮20的内齿25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的体积变化来压缩流体。
下面,详细说明齿轮类型的压缩单元的工作过程以内部齿轮顺时针旋转为例。
所述电动单元70启动后,驱动轴75转动所述内部齿轮10。随着所述内部齿轮10旋转,外齿15与所述外部齿轮20的内齿25接触而传递驱动力,并由此转动所述外部齿轮20。所述外部齿轮20的外周面与所述气缸30的内周面接触而被支撑。通过吸入管60吸入的流体在外壳内部的低压区域96被饱和。这样被饱和的气体状态的流体通过吸入口55被吸入到齿轮的齿之间形成流体压缩空间,并封闭在流体压缩空间内后进行移动。被吸入的流体以离所述外部齿轮20的外围中的所述内部齿轮10的中心O1最远的点A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内部齿轮10及外部齿轮20的压缩空间逐渐缩小,并由此逐渐压缩流体。排出口45形成在流体达到适当压力的位置,并由此向高压区域97排出流体。内部齿轮10继续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再次形成流体压缩空间扩张的区域,并且在这种扩张的区域通过吸入口55而吸入流体。重复这种过程而连续地压缩流体。排出到高压区域97的流体通过排出管65被排出。
此时,收容在外壳90内的润滑油94通过形成在驱动轴75上的润滑油流路未图示移动,从而润滑外部齿轮20的外周面和气缸30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和所述内部齿轮10,外部齿轮20和第二轴承之间的接触面。
由于所述内部齿轮10的外齿15和外部齿轮20的内齿25彼此接触而形成流体压缩空间后压缩流体,虽然需要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但是流体压缩空间为了压缩流体而需要维持密闭状态,因此润滑油流路难以形成。
上述已有的压缩单元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润滑油流路难以形,出现齿间磨损,而且还会进一步发展,并产生摩擦引起的噪音。当磨损严重时,齿轮的齿间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上泄漏流体而降低压缩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术已有压缩单元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润滑齿轮的齿间,而防止磨损并抑制噪音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外部齿轮插入形成齿轮插入孔的气缸体内,内部齿轮偏心地插入所述外部齿轮上而形成多个流体压缩空间,并且形成有供给和排出在所述流体压缩空间被气化的润滑油和流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入管,吸入储存在所述外壳内的润滑油后,使要压缩的流体和润滑油一起气化后,向所述外壳内部的空间喷射。
所述吸入管,包括第一吸入管,以中空的圆筒形状其内径先维持一定状态后缩小;第二吸入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吸入管的内径缩小的位置上,用于吸入润滑油。
所述吸入口位于所述内部齿轮的外齿和所述外部齿轮的内齿形成的流体空间扩张的区域。
所述吸入口的剖面跨过流体压缩空间扩张的区域形成鸡蛋形状,使能够持续地吸入流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齿轮的齿间运动彼此接触后不需提供额外的润滑油流路,也能够顺畅地供给润滑油,由此具有防止磨损和减小噪声。
因为防止了因摩擦引起的磨损,齿轮的齿间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上不会泄漏流体而提高效率。


图1是普通齿轮型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普通齿轮型压缩机的气缸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压缩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气缸体的剖视图。
图中100内部齿轮200外部齿轮400第一轴承500第二轴承450润滑油排出孔550润滑油吸入孔700电动单元750驱动轴800压缩单元300气缸体940润滑油 620第二吸入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3是本发明压缩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气缸体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包括外壳900,、电动单元700,收容在所述外壳900上,产生驱动力;压缩单元800,通过驱动轴750传递的所述电动单元700的驱动力来压缩流体。
所述压缩单元800,包括外壳900,形成外观并收容有润滑油940;气缸体300,位于所述外壳900内部,具有齿轮插入孔;外部齿轮200,其内周面上具有7个内齿250,并可旋转地插入所述外部齿轮200的插入孔上;内部齿轮100,其外周面上设置有6个外齿150其齿的数目少于所述内齿250,插入所述外部齿轮200内,与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内齿250一起形成多个流体压缩空间;第一及第二轴承400,500,位于所述气缸体300的轴向两侧末端,可旋转地支撑齿轮100,200并封闭所述流体压缩空间;吸入管600,吸入收容在所述外壳900内的润滑油940后气化将要压缩的流体和润滑油940后向所述外壳900内部的空间喷射;吸入550,形成在所述第二轴承500上,向所述流体压缩空间供给被气化的润滑油940及流体;排出口450,形成在所述第一轴承400上,从所述流体压缩空间排出流体。
所述外壳900的一侧设有吸入流体的吸入管600,另一侧形成有排出管650。所述外壳900的内部空间通过挡板950分成两个部分,具体为低压区域960,设置有吸入管600,并且吸入的流体在该区域被饱和;高压区域970,被压缩的流体在该区域被饱和后通过排出管650排出。
所述气缸体300为圆柱体形状,齿轮其一侧插入所述外部齿轮200后与所述外部齿轮的外表面所形成的插入空间为圆形。
所述齿轮插入空间比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外径稍微大,并且最好具有能够渗入工作油的游动间隙。
所述外部齿轮200形成环形,并且其内周面形成内齿250,所述内齿250能够插入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本发明中,所述内齿250的个数多于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的数量,内齿250是7个。
所述外部齿轮200随着与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接触,通过所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外部齿轮200也可以不旋转,但是所述外部齿轮200与所述内部齿轮100一起旋转时,能够维持力和转矩的均衡,由此能够减小振动和噪音。特别是,多个外齿150和内齿250接触后,具有在其内部产生的力具有分散的效果,并且结构简单。
所述内部齿轮100为环形状,通过内部紧密结合的驱动轴750传递动力而能够旋转。本发明中,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个数为6个,但也可不限定外齿个数,只要少于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内齿250个数即可。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优选形成齿形曲线为摆线。
所述内齿250的形状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优选由3个具有不同曲率的圆弧组合构成。
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和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内齿250之间彼此接触后,在其外齿150和内齿250之间形成多个流体压缩空间。内部齿轮10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多个流体压缩空间以距离所述外部齿轮200外周面中的内部齿轮100的中心O1最远的点A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区分为空间扩张的180°-360°区域和空间缩小的0°-180°区域。所述内部齿轮100的中心O1和所述外部齿轮200的中心O2间隔一定距离而彼此偏心。
所述第一轴承400成环形状、其一侧面与所述气缸体300、外部齿轮200及内部齿轮100的上侧面相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一轴承400上设置有把被压缩的流体排出到高压区域970的排出口450。
所述第二轴承500以环形状、其一侧面与所述气缸体300、外部齿轮200及内部齿轮100的底侧面相接触地设置,与第一轴承400一起密封外部齿轮和内部齿轮的齿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所述第二轴承500上形成有把要压缩的流体从低压区域960吸入到流体压缩空间的吸入口550。
所述吸入口550优选设置在流体压缩空间逐渐扩张的区域上。即,当内部齿轮100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外围中以距所述内部齿轮200中心O1最远的点A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在180°~360°之间内部齿轮100旋转而扩张流体压缩空间,因而优选在该区域形成吸入口550。这是由于在该区域,随着齿轮旋转,流体压缩空间被扩张,因而压力下降、并能够顺畅地吸入流体。
所述吸入口550贯通第二轴承500而形成,并且其剖面形状为鸡蛋形状,可使在流体压缩空间逐渐扩张的区域里能够持续地吸入流体。
所述排出口450贯通所述第一轴承400而形成,优选设置在流体压缩空间缩小而被压缩的流体达到适当压力的区域。
所述吸入管600包括第一吸入管610,以中空圆筒形状,其内径由大缩小;第二吸入管620,连接在所述第一吸入管610的内径缩小后的位置上,用于吸入润滑油940。
第一吸入管610的一侧与储液罐(未图示)等连接后,吸入要压缩的流体,另一侧开放地位于外壳900内的低压区域960中。
第二吸入管620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一吸入管610的内径缩小后的位置上,另一侧浸在储存于外壳900内的润滑油里。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所述电动单元700启动后,驱动轴750转动所述内部齿轮100,并由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与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内齿250接触后传递驱动力,从而转动所述外部齿轮200。通过吸入管600吸入的流体在外壳内部的低压区域960被饱和,此时润滑油940通过第二吸入管620被抽取上来后与在第一吸入管610内流动的要压缩的流体一起被气化后喷射到低压区域960中。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所述吸入管600的内径减小的地方,速度增加后压力下降,由此润滑油940流入第一吸入管610内。所流入的润滑油940和准备压缩的流体一起混合后喷射到低压区域960。
在低压区域960中,处于饱和状态的流体和润滑油的混合气体通过吸入口550被吸入到由齿轮的齿间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并处在流体压缩空间的同时移动而被压缩。
即,将润滑油与要压缩的流体混合后,向齿轮的齿间区域提供顺畅的润滑,因而不形成额外的润滑油流路也能够进行顺畅的润滑。
权利要求
1.一种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包括外部齿轮(200)插入形成齿轮插入孔的气缸体(300)内,内部齿轮(100)偏心地插入所述外部齿轮(200)上而形成多个流体压缩空间,并且形成有供给和排出在所述流体压缩空间被气化的润滑油(940)和流体的吸入口(550)和排出口(4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入管(600),吸入储存在所述外壳内的润滑油后,使要压缩的流体和润滑油一起气化后,向所述外壳内部的空间喷射。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600),包括第一吸入管(610),以中空的圆筒形状其内径先维持一定状态后缩小;第二吸入管(620),连接在所述第一吸入管的内径缩小的位置上,用于吸入润滑油。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550)位于所述内部齿轮(100)的外齿(150)和所述外部齿轮(200)的内齿(250)形成的流体空间扩张的区域。
4.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500)的剖面形状为鸡蛋形状,可使在流体压缩空间逐渐扩张的区域里能够持续地吸入流体。
全文摘要
一种润滑油供给装置的压缩单元,外部齿轮插入形成齿轮插入孔的气缸体内,内部齿轮偏心地插入所述外部齿轮上而形成多个流体压缩空间,并且形成有供给和排出在所述流体压缩空间被气化的润滑油和流体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入管,吸入储存在所述外壳内的润滑油后,使要压缩的流体和润滑油一起气化后,向所述外壳内部的空间喷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齿轮的齿间运动彼此接触后不需提供额外的润滑油流路,也能够顺畅地供给润滑油,由此具有防止磨损和减小噪声。因为防止了因摩擦引起的磨损,齿轮的齿间形成的流体压缩空间上不会泄漏流体而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F04C18/10GK1888439SQ20051001414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车刚旭, 姜胜敏, 金范俊, 金敬晧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