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41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尤其是根据驱动部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旋转轴来改变压缩机压缩容量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如图1所示,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有旋转轴600和驱动部D以及压缩部P构成。旋转轴600垂直安装在通过下部侧吸入管101吸入冷媒后通过上部侧排出管102排出的一个壳体100内部,并支撑在主支架700以及副支架700a上旋转,而且具有偏心部600a;驱动部D由配备在旋转轴600的上部根据导通电源来驱动旋转轴600的转子300和定子200构成;压缩部P在旋转轴600的偏心部600a上结合旋转叶片400,根据旋转轴600旋转,插入在下部侧的气缸500和其内侧环502之间环形空间501里的旋转叶片400的圆形叶片401旋转运动,根据圆形叶片401的旋转运动,通过气缸500的一侧吸入口503吸入的冷媒气体被压缩后向壳体100的内部排出。
根据旋转叶片400的旋转运动在气缸500的环形空间501被压缩的冷媒气体,通过气缸500和副支架700a向围绕副支架700a下面的消声器800排出,通过消声器800上的排出导管900向壳体100的内部排出。
如图2及图3所示,以往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有在内侧环502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501,并配备在下部侧向内侧环502里盛润滑油的气缸500;在硬板43的下面具有各自插入到环形空间501和内侧环502内部里的圆形叶片401和突起部402旋转运动的旋转叶片400;一侧面紧贴圆形叶片401上端部41a并以插入在环形空间501里的状态滑动的滑块S。
这样构成的以往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圆形叶片401在环形空间501的内部旋转运动的同时在圆形叶片401的内外侧形成为压缩通过气缸500的吸入口503吸入的冷媒气体的一对压缩腔,而且这样压缩的高压冷媒气体通过气缸500上的一对排出口504排出。
滑块S起到紧贴圆形叶片401端部401a的状态密封圆形叶片401内外侧的一对压缩腔的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具有一个压缩部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存在很难改变其压缩容量的缺点。以往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由于很难改变压缩容量,所以它的使用以及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驱动部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旋转轴改变压缩机压缩容量;利用简单的结构根据旋转轴正向、逆向旋转可以延长或者缩短偏心环的偏心半径;两个压缩部被中间板相互分隔为上下部的同时,它的安装以及组装可以很方便进行;通过简单的结构形成两个气缸的同时,各自在气缸上容易地组装旋转叶片;降低两个压缩部排出的压缩气体排出噪音;在两个压缩部之间能很容易形成压缩容量差异。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由旋转轴和第1压缩部以及第2压缩部构成;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在主支架和副支架上被驱动部带动而旋转,在下部侧安装向上下方向相互隔开的同时相互对称的第1可变偏心部和第2可变偏心部;第1压缩部在旋转轴正向旋转时结合于第1可变偏心部的第1旋转叶片旋转半径延长,压缩第1气缸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而且在旋转轴逆向旋转时第1旋转叶片的旋转半径缩短而在第1气缸的内部无效运作;第2压缩部在旋转轴正向旋转时结合于第2可变偏心部的第2旋转叶片旋转半径缩短而在第2气缸的内部无效运作,而且在旋转轴逆向旋转时第2旋转叶片的旋转半径延长,压缩第2气缸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由此跟第1压缩部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缩容量差异。
可变偏心部包括由可旋转地偏心插入在旋转轴外周面并结合在旋转叶片上的偏心环;具有在旋转轴和偏心环之间根据旋转轴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把偏心环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的状态下把偏心环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可变固定部构成为特征。
可变固定部包括由在偏心环的最大偏心部位向一侧方形成在偏心环内周面的内侧槽,在偏心环的最大偏心部位向另一侧方形成在旋转轴外周面的外侧槽,可滑动地紧贴在位于偏心环最大偏心部位的内侧槽以及外侧槽的内侧端的状态插入的滑动销构成为特征。
为了分隔第1气缸和第2气缸,在第1气缸 的上面和第2气缸的下面之间配备紧贴第1旋转叶片的第1硬板上面和第2旋转叶片的第2硬板下面之间的中间板为特征。
第1气缸包括由位于副支架上面的状态在内侧形成,并插入有第1旋转叶片的第1圆形叶片的第1环形空间;为了与第1环形空间连通而在一侧形成的第1吸入口;位于副支架的上面并向第1环形空间突出来的第1内侧环;为了与第1环形空间连通而在副支架形成的第1排出口构成为特征。
第2气缸包括由在主支架的下面内侧形成,并插入有第2旋转叶片的第2圆形叶片的第2环形空间;为了与第2环形空间连通而在主支架一侧形成的第2吸入口;在主支架的下面内侧形成,并向第2环形空间突出来的第2内侧环;为了与第2环形空间连通而在主支架形成的第2排出口构成为特征。
在主支架的上面和副支架的下面安装各自裹住第1排出口及第2排出口的消音器,且在消音器上形成有排出孔为特征。
第1压缩部和第2压缩部的压缩容量差异是根据第1气缸的第1环形空间垂直长度和第2气缸的第2环形空间垂直长度之间的差异而形成为特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根据驱动部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旋转轴而改变压缩机的压缩容量,所以可以选择性获得用户所希望的压缩比,增强使用便利性,而且压缩机的使用及适用范围明显变宽。
2)本发明通过简单结构的可变固定部在根据旋转轴正向、逆向旋转而改变偏心半径的状态下,使偏心套灵活地固定在旋转轴上,可变固定部的制作以及安装简便,而且可变偏心部的运作能更加准确稳定地进行。
3)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根据旋转轴正向、逆向旋转可以把偏心环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所以在制作和安装可变偏心部时非常简便。
4)本发明通过中间板把两个压缩部分隔为上下两个位置,同时它的安装及组装很容易的进行,所以压缩机整体的组装非常方便,而且两个压缩部非常稳定地运转。
5)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形成两个气缸的同时还可以在气缸上很容易地组装旋各个转叶片,所以制作以及安装气缸非常简便。
6)本发明降低两个压缩部排出的压缩气体排出噪音,所以可以体现出低噪音结构的压缩机。
7)本发明在两个压缩部之间很容易形成压缩容量差异,所以在设定压缩容量时容易,压缩机的制作非常便利。


图1是以往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整体纵剖面图,图2是以往旋转叶片式压缩机重要部位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以往旋转叶片式压缩机重要部位的平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重要部位纵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1压缩部的重要部位平剖面图,图6是图5的重要部位扩大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2压缩部的重要部位平剖面图,图8是图7的重要部位扩大图,图9和图10是本发明正向旋转转转时工作状态的重要部位平剖面图,图11和图12是本发明逆向旋转转转时工作状态的重要部位平剖面图。
图中2主支架 3副支架10旋转轴11第1可变偏心部111第1偏心环[ring] 112第1可变固定部12第2可变偏心部 121第2偏心环122第2可变固定部20第1压缩部21第1气缸 211第1环形空间212第1吸入口213第1内侧环214第1排出口22第1旋转叶片30第2压缩部 31第2气缸311第2环形空间 312第2吸入口313第2内侧环314第2排出口32第2旋转叶片 40中间板50消音器51排出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本发明容量可变型旋转式压缩机包括驱动部来旋转的具有第1可变偏心部11和第2可变偏心部12的旋转轴10;结合在第1可变偏心部11上根据旋转轴10的正向旋转来压缩冷媒气体的第1压缩部20;结合在第2可变偏心部上根据旋转轴10的逆向旋转来压缩冷媒气体,并且与第1压缩部20之间存在压缩容量差异的第2压缩部30。
旋转轴10是在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内部的向上下方向安装的主支架2和副支架3上的状态下被由转子和定子构成的驱动部带动而旋转,而且在下部侧安装有向上下方向相互隔开而相互对称的第1可变偏心部11和第2可变偏心部12。
可变偏心部11、12包括可旋转地偏心插入旋转轴10的外周面并结合在旋转叶片上的偏心环111、121和具有在旋转轴10和偏心环111、121之间的可变固定部112、122。
可变偏心部11、12通过可变固定部根据旋转轴10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来延长或者缩短在偏心环111、121的偏心半径,使旋转叶片的旋转半径很自然地延长或者缩短,由此使压缩部20、30进行压缩或者无效运转,即空转。
可变固定部112、122根据旋转轴10的正向、逆向旋转偏心环111、121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的状态下,固定住可旋转地结合于旋转轴10上的偏心环111、121,使偏心环111、121跟旋转轴10一起旋转。
可变偏心部11、12各自在安装于下部侧的第1压缩部20和安装于第1压缩部20上部侧的第2压缩部30对称配备,所以根据旋转轴10的正向、逆向旋转,如果第1压缩部20进行压缩,与此相反第2压缩部30无效运作,如果第1压缩部20无效运作,与此相反第2压缩部30进行压缩。
所以,相互存在压缩容量差异的压缩部20、30根据用户的意图选择性运转,可灵活地改变压缩容量。
另外,第1压缩部20包括由安装在副支架3上面的第1气缸21和插入在第1气缸21里并结合有第1可变偏心部11的第1旋转叶片22构成。
第1压缩部2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因结合于第1可变偏心部11上的第1旋转叶片22旋转半径增加,压缩第1气缸21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而且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第1旋转叶片22的旋转半径缩短,在第1气缸21的内部无效运作。即,第1压缩部2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进行压缩,并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无效运作,即空转。
第2压缩部30包括由在主支架2下面形成的第2气缸31和插入在第2气缸31里并结合有第2可变偏心部12的第2旋转叶片32构成。
第2压缩部3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因结合于第2可变偏心部12上的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缩短,在第2气缸31的内部无效运作,而且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因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增加,压缩第2气缸31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即,第2压缩部3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无效运作,并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进行压缩。
第2气缸31在主支架2的下面与主支架2一体形成,所以在制作以及组装第2压缩部30时能很容易进行。
第1压缩部20和第2压缩部30的相互之间存在压缩容量差异,而且这样的压缩容量差异是第1气缸21里的第1环形空间211垂直长度和第2气缸31里的第2环形空间311垂直长度的差异形成的。
如图4所示,第1环形空间211的垂直长度较第2环形空间311的垂直长度相对长一些,所以第1压缩部20的压缩容量较第2压缩部30的压缩容量相对大一些。
另外,在第1压缩部20和第2压缩部30之间配备中间板40。中间板40紧贴第1旋转叶片22的第1硬板222上面和第2旋转叶片32的第2硬板322下面之间的状态下,安装在第1气缸21的上面和第2气缸31下面之间,由此分隔第1气缸21和第2气缸31的同时,可旋转的状态支撑旋转叶片22、32,另外,还能确保为安装防止旋转叶片22、32自转的自转防止机构的空间。
配备各自围绕副支架3的下面和主支架2的上面并具有排出孔51的消音器50,通过第1气缸21的第1吸入口212吸入的冷媒被压缩后通过第1排出口214排出时产生的噪音以及通过第2气缸31的第2吸入口312吸入的冷媒被压缩后通过第2排出口314排出时产生的噪音下降。
本发明压缩机,从垂直安装的旋转轴10下端向上端依次组装副支架3和第1气缸21以及中间板40和主支架2,同时在副支架3的上面一体形成有第1内侧环213,并在主支架2的下面一体形成有第2环形空间311及第2内侧环313,所以在第1压缩部20和第2压缩部30组装及安装时非常容易如图5及图6所示,第1压缩部20包括由在内部面和第1内侧环213之间具有第1环形空间211的第1气缸21和结合在第1可变偏心部11的状态下插入到第1环形空间211里并具有第1圆形叶片221的第1旋转叶片22构成。
第1压缩部20的作用是根据旋转轴10正向旋转,因受到第1可变偏心部11的影响,第1旋转叶片22的旋转半径增加的时候,把通过第1气缸21一侧的第1吸入口212吸入到第1环形空间211里的冷媒气体根据第1圆形叶片221的旋转运动而压缩,形成由滑块S来密封的一对压缩腔,而且把压缩腔里的压缩冷媒气体通过1对第1排出口214向下部排出。
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的时候,受到第1可变偏心部11的影响,第1旋转叶片22的旋转半径缩短,所以第1旋转叶片22从第1环形空间211的内周面脱离而无效运作,即空转,不进行压缩。
第1可变偏心部11包括由可旋转地偏心插入在旋转轴10的外周面并结合在第1旋转叶片22上的第1偏心环111,具有在旋转轴10和第1偏心环111之间的第1可变固定部112构成。
第1可变固定部112包括由从第1偏心环111的最大偏心部位向一侧方形成在第1偏心环111内周面的第1内侧槽112a,从第1偏心环111的最大偏心部位向另一侧方形成在旋转轴10外周面的第1外侧槽112b,可滑动地紧贴在位于第1偏心环111最大偏心部位的第1内侧槽112a以及第1外侧槽112b的内侧端的状态插入的第1滑动销112c构成。
第1偏心环111对旋转轴10的中心A偏心的状态可旋转地结合在旋转轴10上,并且第1偏心环111的中心B为基准结合有第1旋转叶片22,所以根据旋转轴10旋转,第1旋转叶片22在第1偏心环111的带动下旋转运动。
第1可变固定部112作用是根据旋转轴10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把第1偏心环111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的状态下,在旋转轴10固定第1偏心环111。
第1可变固定部112,根据旋转轴10正向、逆向旋转,第1滑动销112c在第1内侧槽112a和第1外侧槽112b之间正向或者逆向滑动同时挂在其终端被固定,所以第1滑动销112c位于第1偏心环111的最大偏心部位或者脱离第1偏心环111的最大偏心部位而位于偏心半径较短的部位,这样延长或者缩短第1偏心环111的偏心半径。
如上所述,在第1可变固定部112的影响下,第1偏心环111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所以结合于第1偏心环111上的第1旋转叶片22的旋转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第1旋转叶片22的第1圆形叶片221紧贴第1环形空间211的内部面或者从第1环形空间211的内部面脱离,由此第1压缩部20根据旋转轴10的正向、逆向旋转进行压缩或者无效运作。
如图7及图8所示,第2压缩部30包括由在主支架2的内部面和第2内侧环313之间具有第2环形空间311的第2气缸31和结合在第2可变偏心部12的状态下插入到第2环形空间311里并具有第2圆形叶片321的第2旋转叶片32构成。
第2压缩部30的作用是根据旋转轴10正向旋转,在第2可变偏心部12的作用下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延长的时候,把通过第2气缸31一侧上第2吸入口312吸入到第2环形空间311里的冷媒气体,通过第2圆形叶片321的旋转运动进行压缩后,把压缩腔里的压缩冷媒气体通过与第2环形空间311的主支架2上的1对第2排出口314向上部排出。
当旋转轴10正向旋转的时候,在第2可变偏心部12的作用下,第2圆形叶片321的旋转半径缩短,第2圆形叶片321在第2环形空间311里无效运作,即空转而不进行压缩。
第2可变偏心部12包括由可旋转地偏心插入在旋转轴10的外周面并结合在第2旋转叶片32上的第2偏心环121,具有在旋转轴10和第2偏心环121之间的第2可变固定部122构成。
第2可变固定部122包括由从第2偏心环121的最大偏心部位向一侧方形成在第2偏心环121内周面的第2内侧槽122a,从第2偏心环121的最大偏心部位向另一侧方形成在旋转轴10外周面的第2外侧槽122b,可滑动地紧贴在位于第2偏心环121最大偏心部位上的第2内侧槽122a以及第2外侧槽122b的内侧端的状态插入的第2滑动销122c构成。
第2偏心环121对旋转轴10的中心A偏心的状态可旋转地结合在旋转轴10上,并第2偏心环121的中心C为基准结合有第2旋转叶片32,所以根据旋转轴10旋转,第2旋转叶片32在第2偏心环121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运动。
第2可变固定部122的作用是根据旋转轴10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把第2偏心环121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的状态下,把第2偏心环121固定在旋转轴10上。
第2可变固定部122,根据旋转轴10正向、逆向旋转,第2滑动销122c在第2内侧槽122a和第2外侧槽122b之间向正向或者逆向滑动的同时挂在其终端被固定,所以第2滑动销122c位于第2偏心环121的最大偏心部位或者脱离第2偏心环121的最大偏心部位而位于偏心半径较短的部位,这样延长或者缩短第2偏心环121的偏心半径。
如上所述,在第2可变固定部122的作用下,第2偏心环121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所以结合于第2偏心环121上的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第2旋转叶片32的第2圆形叶片321紧贴或者从第2环形空间311的内部面脱离,由此第2压缩部30根据旋转轴10的正向、逆向旋转无效运作或者进行压缩。
如图9所示,在旋转轴10向顺时针方向正向旋转的时候,第1滑动销112c沿着第1内侧槽112a和第1外侧槽112b滑动后位于第1偏心环111最大偏心部位的状态下挂在第1内侧槽112a和第1外侧槽112b的终端,由此把第1偏心环111固定在旋转轴10上。
如上所述,第1偏心环111固定在旋转轴10上具有最大偏心半径M的状态下被旋转轴10带动而正向旋转,则结合于第1偏心环111的第1旋转叶片22旋转半径延长,而第1圆形叶片221在紧贴第1环形空间211内部面的状态下旋转运动的同时压缩吸入的冷媒气体,由此在述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第1压缩部20进行压缩。
如上所述,在第1压缩部20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的时候,第2滑动销122c沿着第2内侧槽122a和第2外侧槽122b滑动后位于脱离第2偏心环121最大偏心部位的位置的状态下挂在第2内侧槽122a和第2外侧槽122b的终端,由此把第2偏心环121固定在旋转轴10上。
如上所述,第2偏心环121固定于旋转轴10上具有较最大偏心半径M短一些的偏心半径m的状态下被旋转轴10带动而正向旋转,则结合于第2偏心环121上的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缩短,所以第2圆形叶片321从第2环形空间311的内部面脱离的状态下旋转运动,由此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的时候,第2压缩部30不进行压缩而无效运作。
如图11所示,在旋转轴10向逆时针方向逆向旋转的时候,第1滑动销112c沿着第1内侧槽112a和第1外侧槽112b滑动后位于脱离第1偏心环111最大偏心部位的位置上的状态下挂在第1内侧槽112a和第1外侧槽112b的终端上,把第1偏心环111固定在旋转轴10上。
如上所述,第1偏心环111固定在旋转轴10并具有较最大偏心半径M短一些的偏心半径m的状态下被旋转轴10带动而逆向旋转,则结合于第1偏心环111上的第1旋转叶片22旋转半径缩短,所以第1圆形叶片221以脱离第1环形空间211内部面的状态旋转运动,由此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的时候,第1压缩部20没有进行压缩而无效运作。
如上所述,在第1压缩部20无效运作的过程中,如图12所示,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的时候,第2滑动销122c沿着第2内侧槽122a和第2外侧槽122b滑动后在位于第2偏心环121最大偏心部位的状态下挂在第2内侧槽122a和第2外侧槽122b的终端,由此把第2偏心环121固定在旋转轴10上。
如上所述,第2偏心环121固定在旋转轴10并具有最大偏心半径M的状态下被旋转轴10带动而旋转,则结合于第2偏心环121上的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延长,所以第2圆形叶片321以紧贴第2环形空间311内部面的状态旋转运动的同时压缩吸入的冷媒气体,由此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的时候,第2压缩部30进行压缩。
权利要求
1.一种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由旋转轴(10)和第1压缩部(20)以及第2压缩部(30)构成;旋转轴(10)可旋转地支撑在主支架(2)和副支架(3)上被驱动部带动而旋转,在旋转轴下部侧安装向上下方向相互隔开的同时相互对称的第1可变偏心部(11)和第2可变偏心部(12);第1压缩部(2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结合于第1可变偏心部(11)的第1旋转叶片(22)旋转半径延长,压缩第1气缸(21)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第1旋转叶片(22)的旋转半径缩短而在第1气缸(21)的内部无效运作;第2压缩部(30)在旋转轴(10)正向旋转时结合于第2可变偏心部(12)的第2旋转叶片(32)旋转半径缩短而在第2气缸(31)的内部无效运作,在旋转轴(10)逆向旋转时第2旋转叶片(32)的旋转半径延长,压缩第2气缸(31)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跟第1压缩部(20)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缩容量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可变偏心部(11,12)包括由可旋转地偏心插入在旋转轴外周面并结合在旋转叶片(22,32)上的偏心环(111,121);具有在旋转轴(10)和偏心环(111,121)之间根据旋转轴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把偏心环的偏心半径延长或者缩短的状态下,把偏心环(111,121)固定在旋转轴(10)上的可变固定部(112,122)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可变固定部(112,122)包括由在偏心环(111,121)的最大偏心部位向一侧方形成在偏心环内周面的内侧槽(112a,122a),在偏心环的最大偏心部位向另一侧方形成在旋转轴外周面的外侧槽(112b,122b),可滑动地紧贴在位于偏心环最大偏心部位的内侧槽以及外侧槽的内侧端的状态插入的滑动销(112c,122c)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分隔第1气缸(21)和第2气缸(31),在第1气缸的上面和第2气缸的下面之间配备紧贴第1旋转叶片的第1硬板(222)上面和第2旋转叶片的第2硬板(322)下面之间的中间板(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气缸(21)包括由位于副支架(3)上面的状态在内侧形成并插入有第1旋转叶片(22)的第1圆形叶片的第1环形空间(211);为了与第1环形空间(211)连通而在一侧形成的第1吸入口(212);位于副支架(3)的上面并向第1环形空间(211)突出来的第1内侧环(213);为了与第1环形空间(211)连通而在副支架(3)形成的第1排出口(24)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2气缸(31)包括由在主支架(2)的下面内侧形成并插入有第2旋转叶片(32)的第2圆形叶片的第2环形空间(311);为了与第2环形空间(311)连通而在主支架(2)一侧形成的第2吸入口(312);在主支架(2)的下面内侧形成,并向第2环形空间(311)突出来的第2内侧环(313);为了与第2环形空间(311)连通而在主支架(2)形成的第2排出口(314)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主支架(2)的上面和副支架(3)的下面安装各自裹住第1排出口(214)及第2排出口(314)的消音器(50),且在消音器上形成有排出孔(51)。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压缩部(20)和第2压缩部(30)的压缩容量差异是根据第1气缸(21)的第1环形空间(211)垂直长度和第2气缸(31)的第2环形空间(311)垂直长度之间的差异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量可变型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由旋转轴和第1压缩部以及第2压缩部构成;旋转轴下部侧安装向上下方向相互隔开的同时相互对称的第1可变偏心部和第2可变偏心部;第1压缩部在旋转轴正向旋转时结合于第1可变偏心部的第1旋转叶片旋转半径延长,压缩第1气缸内部的吸入冷媒气体,而且在旋转轴逆向旋转时第1旋转叶片的旋转半径缩短而在第1气缸的内部无效运作;第2压缩部相反,并跟第1压缩部之间具有一定的压缩容量差异。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根据驱动部正向旋转或者逆向旋转旋转轴,可改变压缩机压缩容量。
文档编号F04C23/00GK1963216SQ20051001601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东原, 黄善雄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