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流体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945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流体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装设在流体回路中 的流体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水冷式散热装置中,位于管路末端的电子组件,由于与水 泵浦之间的距离太远,再加上导管的弯曲以及流体与导管内壁间的耗 损等原因,会令流体的流动速度降低,从而使电子组件散热不良,甚 至造成过热损坏的现象,因此提升流体压力和流量的增压装置,已成 为该行业相关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公知的流体增压装置,主要包括座体,座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呈 正交状的开口,并在开口处连接有二个接头,还在座体的内部装设有 叶片,且在其外部的一侧固接有驱动马达,马达的中心凸伸有传动轴,该传动轴穿入座体与叶片连接,通过利用马达的传动轴的驱动,带动 叶片旋转工作。上述公知的流体增压装置,能达到的增压效果相当有限;并且为 防止渗水,其驱动马达均装设在座体的外部,而^f吏增压装置的外径尺 寸变得相当庞大,不仅无法应用在受空间限制的电子产品(或医疗产品) 上,更将造成总体成本的居高不下,从而大幅降低其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增压装置,该装置通 过内转子与外定子的配置,可大幅缩小流体增压装置的外径尺寸,从而达到小型化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增压装置,包括转 子机构和定子机构,其中转子机构包含管体和转子,所述管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二容室的内缘直径大于第一容室的内缘直径,第一容室的内部还具有轴座;转子包含旋转体和与旋转体连 动的叶轮,旋转体容设在第一容室中,而叶轮具有穿接该旋转体和轴 座的轴杆,轴杆的另一端固接有形成在第二容室内部的扇叶;定子机 构包含线圈组和罩合包覆在线圈组外部的罩体,定子机构套接在管体 的第一容室的外部,且其对应于转子的旋转体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增压装置,其利用 管体的两个容室的管径大小不同,大幅增加管体内部流体的流动速度; 还通过在第二容室中配置扇叶,有效地扩大其外缘尺寸,从而大幅增 加流体增压装置产生的流速和流量。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增压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因此 能够达到小型化,并且在不增加其外径尺寸的条件下,能够大幅增加 流体增压装置产生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的转子机构和定子机构尚未安装 在一起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工作情形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流体增压装置画软管101转子机构10管体1第一容室11第二容室12增速缩颈段13轴座14衬套15耐磨片16扣环17叶轮2轴杆21扇叶22旋转体中心柱31贯穿孔311外环体32支杆33动叶34定子才几构20线圈组4嵌扣柱41罩体上罩51下罩52嵌孔5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然而, 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的流体增压装置"。如图l所示,流体增压装置100主要包括转子机构IO和定子机构20。其中,转子机构10 包含管体1和由叶轮2与旋转体3组成的转子,管体1的内部形成有 位于其下部的第一容室11和位于第一容室11上方的第二容室12,第 二容室12的内缘直径大于第一容室11的内缘直径,并在第一容室11 与第二容室12的间隔处形成有增速缩颈段13;在第一容室11内靠近 底部处延伸i殳有轴座14,轴座14内套设有衬套15,在衬套15与旋转 体3之间还4氐接有一个或多个耐磨片16。旋转体3与叶轮2可通过栓 槽、焊接或黏着等方式连接成一体从而共同转动,旋转体3可为磁性 组件,且其容设在所述管体1的第一容室11中,并位于轴座14的上 方,本实施例的旋转体3由中心柱31、在中心柱31的外部周缘环设 形成的外环体32、和连接在中心柱31与外环体32之间的多个支杆33 和多个动叶34构成,中心柱31内设有贯穿孔311;叶轮2具有穿接 中心柱31的贯穿孔311和轴座14的轴杆21,轴杆21的另一端固接: 有形成在第二容室12的内部的扇叶22。如图1所示,定子才几构20套设在与第一容室11相对应的管体1 的外壁上,其中,定子机构20具有线圈组4,线圈组4安装在罩体5 内,本实施例中,罩体5由上罩51和下罩52组成,上、下罩51、 52 分别用导磁材料制成,上罩51和下罩52的端面处分别设有相对应的 嵌孔511、 521,而线圈组4在其上下面处则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嵌扣柱 4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使叶轮2的轴 杆21穿设在旋转体3的中心柱31的贯穿孔311中,穿设后将旋转体 3安装在管体1的第一容室11中,而扇叶22则可位于第二容室12内; 此时,轴杆21可穿过安装在轴座14内的衬套15,再穿过轴座14的 底部,由束紧扣环17对轴杆21扣固定位,这样则大致完成转子机构 10的组装。其次,将定子机构20的线圈组4安装在罩体5内,使罩体5的上 罩51和下罩52分别盖合住线圈组4,盖合时,令上罩51和下罩52 上所设的嵌孔511、 521分别对准线圏组4所设的嵌扣柱41,使嵌扣 柱41分别嵌插在所对应的嵌孔511、 521中,使线圏组4被上罩51和 下罩52包覆住,这样则大致完成定子机构20的组装。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当将转子机构10和定子机构20分别 组装后:,再将定子机构20套接在转子机构IO的管体1的第一容室11 的外部:,且其对应于转子的旋转体3配置,这样则大致完成本实用新 型流体增压装置100的组装。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流体增压装置IOO工作时,可将本实用 新型管体1的两端与水冷式散热装置(未示出)的软管101相套接, 将冷却液由软管101引入转子机构10的管体1中,并对定子机构20 的线圏组4通电,叶轮2和旋转体3则可通过受到定子机构20的驱动 而旋转:,从而带动冷却液以更大的流量往前快速流动。本实用新型中,流体从管体1的第二容室12流向第一容室11, 由于两个容室11、 12的管径大小不同,且所述扇叶22容设在第二容 室12中,在不增加流体增压装置IOO的外径尺寸的条件下,可有效地 扩大扇叶22外缘尺寸,从而大幅增加流体增压装置IOO产生的流速和流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因此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 一种改良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转子机构,包含管体和转子,所述管体内部形成有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所述第二容室的内缘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容室的内缘直径,所述第一容室的内部还设有轴座;所述转子包含旋转体和与所述旋转体连动的叶轮,所述旋转体容设在所述第一容室中,而所述叶轮具有穿接所述旋转体和所述轴座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另一端固接有形成在第二容室内部的扇叶;以及定子机构,包含线圈组和罩合包覆在所述线圈组外部的罩体,所述定子机构套接在所述管体的所述第一容室的外部,且对应于所述转子的所述旋转体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 的所述第一容室和所述第二容室的间隔处形成有增速缩颈段。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体设置在所述轴座的上方,所述轴座的内部容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与 所述旋转体之间还抵顶有耐磨片,而所述轴杆依次穿过所述旋转体、 所述耐磨片、所述衬套和所述轴座的底部,并由扣环将所述轴杆的末 端扣固定位。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体由中心柱、在所述中心柱的外部周缘环设形成的外环体、多个连接 在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外环体之间的支杆构成,所述中心柱内具有供所 述轴杆穿设的贯穿孔。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体由中心柱、在所述中心柱的外部周缘环设形成的外环体、多个连接 在所述中心柱与所述外环体之间的动叶构成,所述中心柱内具有供所述轴杆穿设的贯穿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为磁性组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 由上罩和对应于所述上罩套接的下罩组成,所述上罩和所述下罩的端 面处分别设有嵌孔,而所述线圈组在其上下面处分别设有与所述嵌孔 对应的配合穿接的嵌扣柱。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 和所述下罩分别用导磁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流体增压装置,包括转子机构和定子机构,其中转子机构包含管体和转子,管体内部形成有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第二容室的内缘直径大于第一容室的内缘直径,第一容室的内部还具有轴座;转子包含旋转体和与旋转体连动的叶轮,旋转体容设在第一容室中,而叶轮具有穿接该旋转体和轴座的轴杆,轴杆的另一端固接有形成在第二容室内部的扇叶;定子机构包含线圈组和罩合包覆在线圈组外部的罩体,且其套接在管体的第一容室的外部并对应于转子的旋转体配置;由此,可大幅缩小流体增压装置的外径尺寸,而达到小型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F04D13/06GK201083202SQ20072015584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日
发明者李明烈, 邱显霖 申请人:三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