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93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器风道装置及使用该风道装置的空
调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道装置常用于空调系统以及其它通风装置中。如对空调系统而言,空 调风道是与整个空调性能高低戚戚相关的部分,而风道装置产生的风量大小与换热效率直 接相关,其电机消耗也与空调能量消耗有直接关系,同时,室内机噪音也一直备受使用者关注。 随着空调能效需求的一再提高,原有风道装置已逐渐不能满足风量提升的需要, 限制了换热效率与能效比的提高。若是通过增加风扇转速来实现风量的增长,这种方式下 风量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电机功率的增加以及噪音的升高。风扇吸力面靠近后缘时,表面压 力过低会导致气体与风叶表面之间分离,并可能发生回流以及一些涡流的产生,这些现象 对风量有着不良影响,阻碍气流在叶片表面上顺畅流动,浪费风叶做功提供的能量,从而降 低风量;此外,气体的湍流运动与涡流也是气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此可见,通过提高风量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但是实际 实施难度很大。而对风道装置的结构及降低噪音性能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是本领域的研 发重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通过改进蜗壳风道结 构,在保持噪音不变的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侧风量,同时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空调器风道装置,其中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上蜗壳以及下蜗壳,所述 上蜗壳和下蜗壳组合形成位于一侧面的进风口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所述进风口 为蜗壳结构风道的空气入口 ,所述上蜗壳设置有风道出风口 ,所述蜗壳盖与上蜗壳组合形 成出风框,空气由所述风道出风口经过所述出风框排出。 所述下蜗壳包括下风叶容纳部和接水盘,所述下风叶容纳部呈开口朝上的弧线 型,且下风叶容纳部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且沿出风方向,渐扩圆弧倒角半径尺寸逐 渐增大。 空调器,其中,包括有上述的风道装置。 所述空调器为窗式空调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下蜗壳部分的蜗壳结构风道内轮廓设置 有渐扩圆弧倒角,且沿出风方向,倒角半径尺寸越来越大;通过改进蜗壳结构提高风量,有 效解决窗式空调器的风量问题,极大提高空调器的系统性能。在窗式空调器上应用,风量提
3高约13X,制冷量提高5X,EER提高4X。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前部分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后部分纵向剖面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下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上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风道装置的蜗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蜗壳盖,2、上蜗壳,3、下蜗壳,4、进风口,5、蜗壳结构风道,7、出风框,11、上出风 壁,12、第二凸出部,13、第二缺口,21、蜗舌,22、通孔,23、下出风壁,24、缺口,25、凸出部, 26、上风叶容纳部,27、空气导流板,28、第一边板,31、下风叶容纳部,32、接水盘,61、渐扩圆 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窗式空调器蜗壳风道结构其具体实 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风道装置,如图1、2、3、4、7所示,其中,其中由上往 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1、上蜗壳2以及下蜗壳3,所述上蜗壳2和下蜗壳3组合形成位于一 侧面的进风口 4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5,所述进风口 4为蜗壳结构风道5的空气入 口 ,所述上蜗壳2设置有风道出风口 22,所述蜗壳盖1与上蜗壳2组合形成出风框7,空气 由所述风道出风口 22经过所述出风框7排出。 如图5、6所示,所述下蜗壳3包括下风叶容纳部31和接水盘32,所述下风叶容纳 部呈开口朝上的弧线型,且下风叶容纳部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61,且沿出风方向,渐 扩圆弧倒角61半径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上蜗壳2包括上风叶容纳部26和空气导流板27,所述上风叶容纳部26与下 风叶容纳部配合形成风叶容纳部,如图7所示,上风叶容纳部的第一边板28与空气导流板 27形成的夹角沿垂直于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蜗壳盖1与上蜗壳2组合形成出风框7的相邻侧形成有导线容纳部8。 所述蜗壳结构风道5包括有蜗旋曲面结构的风道面,所述渐扩圆弧倒角61位于风 道面的前部和后部。 如图2、3、4、5所示,所述上蜗壳2设置有蜗舌21,位于蜗壳结构风道5的末端;所 述蜗舌21的端部与蜗壳结构风道中心的距离H为蜗壳结构风道的半径R的三分之一至二
4分之一;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縮小了蜗舌处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空调器室内侧风量,我们在蜗壳上进行风道优化设计,风道
内部设计成蜗壳结构,并对风道内轮廓线进行了倒圆角处理,且沿出风方向倒角越来越大
縮小了蜗舌处的出风口。 如图7、8所示,所述上蜗壳2的顶部,设置有曲面形状的下出风壁23。 所述蜗壳盖l的底部,设置有曲面形状的与下出风壁23形状相对应的上出风壁11。 所述下出风壁23与上出风壁11结合结合形成截面类似四分之一圆的曲面,位于 所述出风框7的后部和侧部,且在出风框后部处所述曲面与上风叶容纳部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上蜗壳2上形成有呈阶梯型的缺口24及凸出部25,所述蜗壳盖1设有与阶梯 型的缺口 24及凸出部25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12和第二缺口 13。 结合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蜗壳风道结构对风道内部轮廓线进行了流线处理,减
小空气流动阻力,使出风更加流畅。 空调器,其中,包括有上述的风道装置。 所述空调器为窗式空调器。 下面,详细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蜗壳风道结构在风机送风运 作情况。 在空调风机运行时,离心风扇沿着风道进行送风,蜗壳风道结构内部线条圆滑,可
以极大的减小空气流动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涡流区的产生,增大了风量;蜗舌处
出风口减小,出风框为类似四分之一圆状的扇形,使出风风量集中,减少风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的窗式空调器蜗壳风道结构在窗机上应用,风量由440
460M~ 3/H提高到500 520M" 3/H,风量提高约13%,制冷量提高5 % , EER提高4 % 。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虽
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用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
许改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1)、上蜗壳(2)以及下蜗壳(3),所述上蜗壳(2)和下蜗壳(3)组合形成位于一侧面的进风口(4)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5),所述进风口(4)为蜗壳结构风道(5)的空气入口,所述上蜗壳(2)设置有风道出风口(22),所述蜗壳盖(1)与上蜗壳(2)组合形成出风框(7),空气由所述风道出风口(22)经过所述出风框(7)排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蜗壳(3)包括下风叶容纳部(31)和接水盘(32),所述下风叶容纳部呈开口朝上的弧线型,且下风叶容纳部内轮廓设置有渐扩圆弧倒角(61),且沿出风方向,渐扩圆弧倒角(61)半径尺寸逐渐增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包括上风叶容纳部(26)和空气导流板(27),所述上风叶容纳部(26)与下风叶容纳部配合形成风叶容纳部,且上风叶容纳部的第一边板(28)与空气导流板(27)形成的夹角沿垂直于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盖(1)与上蜗壳(2)组合形成出风框(7)的相邻侧形成有导线容纳部(8)。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设置有蜗舌(21),位于蜗壳结构风道(5)的末端;所述蜗舌(21)的端部与蜗壳结构风道中心的距离H为蜗壳结构风道的半径R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的顶部,设置有曲面形状的下出风壁(2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盖(1)的底部,设置有曲面形状的与下出风壁(23)形状相对应的上出风壁(1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风壁(23)与上出风壁(11)结合形成截面类似四分之一圆的曲面,位于所述出风框(7)的后部和侧部,且在出风框后部处所述曲面与上风叶容纳部位于同一平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2)上形成有呈阶梯型的缺口 (24)及凸出部(25),所述蜗壳盖(1)设有与阶梯型的缺口 (24)及凸出部(25)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12)和第二缺口 (13)。
10. 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装置及空调器,通过改进蜗壳风道结构,在保持噪音不变的同时提高空调器室内侧风量,同时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空调器风道装置,其中,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蜗壳盖、上蜗壳以及下蜗壳,所述上蜗壳和下蜗壳组合形成位于一侧面的进风口以及位于内部的蜗壳结构风道,所述进风口为蜗壳结构风道的空气入口,所述上蜗壳设置有风道出风口,所述蜗壳盖与上蜗壳组合形成出风框,空气由所述风道出风口经过所述出风框排出。所述空调器使用上述风道装置,为窗式空调器。
文档编号F04D29/44GK201513385SQ20092019461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刘 文, 卢起彪, 李小怀, 杨述华, 贾天巍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