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750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采油抽油泵,属于采油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
背景技术
在机械采油领域中,储层能量逐渐衰减,为了使油井生产得以维持,采取了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都给采油作业增加了成本,形成了被动维持生产的局面。机械采油所使用的各种抽油泵当中,因受环境或井况以及管理等诸多条件影响, 管式泵使用最多。现有的抽油泵均有一定的缺点,如在抽取原油的过程中,原油中携带的泥、砂都会造成卡泵现象;泵上的油管内各种脏垢和脱落物的掉落也会产生卡泵现象;由于密封的不利,还会产生气锁现象等。这些缺点都大大的降低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在抽油泵生产领域中,为了提高采油作业的效率,抽油泵的生产成本往往被提高, 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成本低,并且具有高效率、高使用寿命的抽油泵。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增加了防砂、防蜡、防气锁、防脱落物卡泵等多种功能,可成数倍延长联系采油周期,减少修井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种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包括泵筒和泵筒内部的油杆,以及油杆上的柱塞,所述泵筒外壁上端由内到外依次安装中间套和伞形泵头,中间套上端与泵筒上端口连接,泵头底部安装封头与中间套底部密封;所述泵筒底部安装下接头,下接头连接下单元;所述泵头顶部连接异形接头;所述泵筒顶端安装锥形阀。所述伞形泵头具有内腔。其内腔的组成即为伞形泵头顶端与异性接头、底端与封头所组成的腔体,在抽油的过程中,当油管内各种下沉物下落时,以滑落入其内腔沉储, 避免下沉物进入泵内。所述锥形阀含有头部和锥体,所述锥体延伸至泵筒内部,所述头部密封泵筒的顶部。锥形阀能使泵筒良好密封,泵压稳定,柱塞进油阀可以顺利打开,有效防止了气锁现象。所述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阀体、固定阀接头、中间管和外筒。所述阀体内部上端为若干个过油孔,中间设有阀套,所述阀套上端设有堵盖和弹簧、下端设有顶柱。所述顶柱下端接触安装凡尔球,凡尔球下端为凡尔座。所述外筒内部含有一个内筒,内筒内部含有一个内芯管,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磁环;所述内筒和外筒壁设置射流管,所述射流管为若干斜孔管,与内筒壁和外筒壁成 30°倾角设置。所述内筒侧壁开制条状槽孔的泄垢槽。[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彻底消除原油中所携带的各种泥、砂等造成的卡泵现象;2、有效防止泵上油管各种脏垢及脱落物掉落卡泵现象;3、有良好的助抽功能和防气锁功能;4、泵下进油阀具有良好的自动封锁功能,适应于定向井或水平井采油;5、由于油体得到净化,减少柱塞与泵筒间磨损,油泵寿命可以延长三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1-油管、2-异形接头、3-伞形泵头、4-锥形阀GOl-头部,402锥体)、5_中间套、 6-油杆、7-封头、8-泵筒、9-柱塞、10-下接头图2是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单元为A11-堵盖、12-弹簧、13-顶柱、14-凡尔球、15-阀套、16-阀体、17-凡尔座、18-固定阀接头、19-中间管、20-内芯管、21-磁环、22-外筒、23-内筒、24-射流管、25-泄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泵筒8和泵筒内部的油杆6,以及油杆6上的柱塞9,泵筒8外壁上端由内到外依次安装中间套5和伞形泵头 3,中间套5上端与泵筒8上端口连接,伞形泵头3底部安装封头7与中间套5底部密封;泵筒8底部安装下接头10,下接头10连接下单元A ;伞形泵头3顶部连接异形接头2 ;泵筒8 顶端安装锥形阀4。其中伞形泵头3为伞形泵头,从图中可以看出,伞形泵头3具有内腔,其内腔的组成即为伞形泵头顶端与异性接头2、底端与封头7所组成的腔体,在抽油的过程中,当油管内各种下沉物下落时,可以滑落入其内腔沉储,避免下沉物进入泵内。锥形阀4含有头部401和锥体402,锥体402延伸至泵筒8的内部。锥形阀4能使泵筒良好密封,泵压稳定,柱塞进油阀可以顺利打开,有效防止了气锁现象。如图2,是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单元A包括依次连接的阀体16、固定阀接头18、 中间管19和外筒22。其中阀体16内部上端为若干个过油孔,中间设有阀套15,阀套上端设有堵盖11和弹簧12、下端设有顶柱13。形成了通液和轻回止双功能。顶柱13下端接触安装凡尔球14,凡尔球14下端为凡尔座17。当液体由凡尔座17 内控流入时,凡尔球14被液力顶起,液体停止流入时,顶柱13在弹簧12的作用下将凡尔球 14顶回与凡尔座17闭合,这个装置部件适应水平井或定向井采油之用。外筒22内部含有一个内筒23,内筒23内部含有一个内芯管20,内筒23和外筒22 之间设置磁环21,其作用是改变液体中蜡晶胶粒的分子链状态,进而使油管内部原油结蜡现象得到缓解,并防止气锁;内筒23和外筒22壁设置射流管M,射流管M为若干斜孔管, 与内筒壁和外筒壁成30°倾角设置,液体精射流管M流入的同时,可将重质固相物自动分离沉落入沉砂尾管。内筒侧壁开制条状槽孔的泄垢槽25,用于将砂质物排泄至沉砂尾管。[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净化后的原油被抽入泵筒8内部,此时的原油仍然含有一部分未被清除的泥、砂等杂质。泵筒8内部的柱塞9上行时,泵筒内原油克服锥形阀4的压力,将锥形阀4 的锥体402顶起,原油进入伞形泵头3的内腔,此时,未被清除的泥、砂等杂质也一同进入伞形泵头3的内腔,最后原油流入油管内部;当柱塞9下行时,锥形阀4随着自行关闭,未被清除的泥、砂等杂质也进行下沉,但是由于伞形泵头3的伞形结构使这些杂质留在其内腔中沉储,不再进入泵筒8的内部,从而彻底消除各种泥、砂等造成的卡泵现象,而由于此时液柱压力不再作用在柱塞游动阀上,使其在无受压状态下顺利打开,增加混油量;在本实用新型长时间连续采油时,容易在泵上油管产生各种脏垢,伞形泵头3内腔的储存功能也避免了脱落物掉落的卡泵现象。另外,锥形阀4下落封闭后,液柱压力被截,柱塞进油阀可以顺利打开,实现混抽,避免了气锁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原有管式抽油泵技术上,新增加了多种复合功能,可有效防止各类故障,经试用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油体得到净化,减少了柱塞与泵筒间的磨损,抽油泵寿命可延长三倍,在结构复杂的油井中也可以长期安全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及经济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包括泵筒和泵筒内部的油杆,以及油杆上的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外壁上端由内到外依次安装中间套和伞形泵头,中间套上端与泵筒上端口连接,泵头底部安装封头与中间套底部密封;所述泵筒底部安装下接头,下接头连接下单元; 所述泵头顶部连接异形接头;所述泵筒顶端安装锥形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泵头具有内腔,其内腔的组成即为伞形泵头顶端与异性接头、底端与封头所组成的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阀含有头部和锥体,所述锥体延伸至泵筒内部,所述头部密封泵筒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阀体、固定阀接头、中间管和外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上端为若干个过油孔,中间设有阀套,所述阀套上端设有堵盖和弹簧、下端设有顶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下端接触安装凡尔球,凡尔球下端为凡尔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部含有一个内筒,内筒内部含有一个内芯管,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磁环;所述内筒和外筒壁设置射流管,所述射流管为若干斜孔管,与内筒壁和外筒壁成30°倾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侧壁开制条状槽孔的泄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长效复合抽油泵,包括泵筒和泵筒内部的油杆,以及油杆上的柱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外壁上端由内到外依次安装中间套和伞形泵头,中间套上端与泵筒上端口连接,泵头底部安装封头与中间套底部密封;所述泵筒底部安装下接头,下接头连接下单元;所述泵头顶部连接异形接头;所述泵筒顶端安装锥形阀。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泵头收集原油中所携带的各种泥、砂,使油体得到净化,防蜡、防气锁、防脱落物卡泵,减少柱塞与泵筒间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复杂油井中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04B47/00GK202056035SQ20112006816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周晓雯, 尹会生 申请人:陕西大德油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