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轮毂,尤其涉及ー种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轮毂。
背景技术:
轮毂的强度对叶片运转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轮毂吋,对轮毂的强度要较高的要求。现有的轮毂的定位孔外侧与轴孔之间不具有加强筋,且为了节省材料轮毂厚度较薄,因此轮毂强度较低,叶片运转也不稳定,影响叶片产生的风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ー种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轮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毂,其用于固定叶片,其包括相対称的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所述的右半轮毂位于驱动用叶片转动的电机与左半轮毂之间,所述的轮毂的侧壁上开设有以轮毂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定位孔且其中心开设有套设在电机轴上的轴孔,所述的定位孔的轴线沿轮毂半径方向延伸且轴线位于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的拼接面上,每个所述的定位孔外侧的底部与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相邻的两个定位孔外侧均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每个定位孔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叶片的定位槽,每个定位孔的外侧壁上与定位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突起。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定位孔外侧的底部与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保证了轮毂的强度,同时节省了制造轮毂所需的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1为轮毂的示意图; 附图2为左(右)半轮毂的示意其中1、左半轮毂;2、右半轮毂;3、定位孔;4、轴孔;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 加强突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轮毂用于固定叶片,其包括相対称的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所述的右半轮毂2位于驱动用叶片转动的电机与左半轮毂1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的轮毂的侧壁上开设有以轮毂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八个定位孔3且其中心开设有套设在电机轴上的轴孔4,所述的定位孔3的轴线沿轮毂半径方向延伸且轴线位于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的拼接面上。每个所述的定位孔3外侧的底部与轴孔4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 ;且相邻的两个定位孔3外侧均连接有第二加强筋6 ; 为进一歩保证每个定位孔3的強度,每个定位孔3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叶片的定位槽, 每个定位孔3的外侧壁上与定位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突起7。上述结合对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ー种轮毂,其用于固定叶片,其包括相対称的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所述的右半轮毂(2)位于驱动用叶片转动的电机与左半轮毂(1)之间,所述的轮毂的侧壁上开设有以轮毂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定位孔(3)且其中心开设有套设在电机轴上的轴孔(4),所述的定位孔(3)的轴线沿轮毂半径方向延伸且轴线位于左半轮毂(1)和右半轮毂(2)的拼接面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定位孔(3)外侧的底部与轴孔(4)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定位孔(3)外侧均连接有第二加强筋(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孔(3)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叶片的定位槽,每个定位孔(3)的外侧壁上与定位槽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突起(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其用于固定叶片,其包括相对称的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所述的右半轮毂位于驱动用叶片转动的电机与左半轮毂之间,所述的轮毂的侧壁上开设有以轮毂轴线为中心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定位孔且其中心开设有套设在电机轴上的轴孔,所述的定位孔的轴线沿轮毂半径方向延伸且轴线位于左半轮毂和右半轮毂的拼接面上,每个所述的定位孔外侧的底部与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在定位孔外侧的底部与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保证了轮毂的强度,同时节省了制造轮毂所需的材料,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F04D29/18GK102536888SQ2012100043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钱建刚 申请人:张家港施亿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