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205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中,冷冻油主要起到对压缩机内部件的润滑和密封等作用。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位于壳体底部的冷冻油在导油叶片(位于曲轴下部的油孔内)的旋转作用下,通过各油孔被送至泵体内的各个摩擦副,多余的冷冻油继续通过曲轴的油孔向上运动,并从靠近上法兰顶部的曲轴侧油孔和曲轴顶端油孔排出。另外,在气缸内的冷冻油也会随着滚子
的压缩而排出消音器,并随冷媒一起经过电机通道排到壳体的上腔。这些冷冻油极易同冷媒混合并从壳体上腔的排气管排出从而进入空调系统,这样便导致了压缩机内部缺油,弓丨起润滑不足,降低了压缩机可靠性。同时,过多的冷冻油进入空调系统,降低了空调系统内两器的换热性能,降低了空调整机的能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在电机定子上方增加了圆形平板,采用这种圆形平板虽能够用于阻挡曲轴顶部的冷冻油直接从排气管排出,但却无法有效地阻挡壳体上腔的油气混合物从排气管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冻油易从壳体上腔的排气管排出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筒状侧壁,筒状侧壁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底板封堵筒状侧壁的下端开口,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通孔,筒状侧壁的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在筒状侧壁与底板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上设置有排油部。进一步地,排油部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筒状侧壁与底板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上的多个排油通孔。进一步地,排油部为沿纵向贯穿筒状侧壁的一个或多个排油缺口。进一步地,多个排油缺口沿周向均匀设置于筒状侧壁上。进一步地,底板为以中间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环板,筒状侧壁为以中间通孔的中心轴线为轴线的圆筒。进一步地,筒状侧壁包括圆锥体部和位于圆锥体部上方的圆柱体部。进一步地,筒状侧壁包括圆柱体部和位于圆柱体部上端的圆锥体部。进一步地,筒状侧壁为圆锥体。进一步地,底板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螺钉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具有转子和穿过转子中心的曲轴,曲轴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油孔,转子的上端设置有上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油分离装置中的中间通孔连通压缩机内曲轴的上端油孔。进一步地,油分离装置的底板的外缘位于转子的外缘内。进一步地,油分离装置的上底面上设置有平衡块,平衡块与油分离装置一起安装在转子的上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在油分离装置底部设置中间通孔以连通压缩机内曲轴的上端油孔,底部的上端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的筒状侧壁,并在筒状侧壁与底部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上设置排油部。使用时,将该油分离装置固定在转子的上端,压缩机运转后转子带动油分离装置高速旋转。一方面,自曲轴上端的油孔排出的冷冻油,进入油分离装置,油分离装置通过离心作用,将大部分冷冻油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的外部,大大减少了从排气管排出的
油量;另一方面,位于压缩机上腔并流向排气管的油气混合物,由于油分离装置的筒状侧壁的阻挡及离心作用,将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的外部,减少了该部分油气混合物直接进入排气管的油量。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安装在转子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36的底板10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通孔11,中间通孔11连通压缩机内曲轴37的上端油孔42,油分离装置36的筒状侧壁20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底板10封堵筒状侧壁20的下端开口,筒状侧壁20的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油分离装置36在筒状侧壁20与底板10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20上设置有排油部。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分离装置36的底板10的外缘为圆形,底板10中心位置设置有中间通孔11,中间通孔11连通压缩机内曲轴37的上端油孔42,底板10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螺钉孔12。筒状侧壁20包括圆锥体部和位于圆锥体部上端的圆柱体部,圆柱体的外径小于底板10的外径,在筒状侧壁20与底板10的交接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排油通孔21。油分离装置36高度可以为3mm至50mm,筒状侧壁20或者底板10的厚度可以为O.2mm 至 5mm η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36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类似,其区别仅在于筒状侧壁20包括圆柱体部和位于圆柱体部上端的圆锥体部,圆锥体部的上端端口的外径小于圆柱体部的外径。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36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类似,其区别仅在于油分离装置36的筒状侧壁20整体呈圆锥体,该圆锥体的上端端口的面积小于下端端口的面积。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36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类似,其区别仅在于油分离装置36的排油部为沿纵向贯穿油分离装置36筒状侧壁20的多个排油缺口 22,排油缺口 22形状不限,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数量可以是2到30个。优选地,多个排油缺口 22沿周向均匀设置于筒状侧壁20上。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36,在油分离装置36底板10设置中间通孔11以连通压缩机内曲轴37的上端油孔42,底板10的上端设置了上端端口面积小于下端端口的面积的筒状侧壁20,并在筒状侧壁20与底板10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20上设置排油部。使用时,将该油分离装置36固定在转子44的上端,压缩机运转后转子44带动油分离装置36高速旋转。一方面,自曲轴37上端的油孔42排出的冷冻油,进入油分离装置36,油分离装置36通过离心作用,将大部分冷冻油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36的外部;另一方面,位于压缩机上腔38并流向排气管39的油气混合物,由于油分离装置36的筒状侧壁20的阻挡及离心作用,将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36的外部。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壳体30和设置于壳体30上端的上盖40,壳体30的底板设置有冷冻油安装空间31,冷冻油盛装在冷冻油安装空间31内,壳体30的中部设置有曲轴37,曲轴37沿壳体30内部的纵向延伸,曲轴37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油孔42,位于其下部的油孔42内设置有导油叶片32,位于其上端的油孔42连通壳体30上腔38,壳体30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39,排气管39伸出壳体30外部,壳体30内还设置有上消音器33,转子44、套设在转子44外部的定子43,曲轴37穿过转子44的轴心,转子44和定子43之间具有间隙35,定子43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3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述的油分离装置36,如图6所示,该油分离装置36的底板10的上底面上还连接有平衡块41,平衡块41上与螺钉孔12相对地设置有铆钉安装孔,铆钉46穿过油分离装置36的螺钉孔12和平衡块41上的铆钉安装孔将油分离装置36和平衡块41 一同固定在转子44的上端。优选地,油分离装置36的外径小于或者等于转子44的外径,油分离装置36的上部外径小于底板10的外径,并且上部外径大于2倍的排气管39的外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该油分离装置36固定在转子44的上端,可随转子44 一同高速旋转。压缩机运行时,一方面,曲轴37底板10安装的螺旋导油叶片32随曲轴37高速旋转,将壳体30底板10的冷冻油吸入曲轴37油孔42,通过曲轴37上的油孔42送至泵体内的各摩擦副,以保证泵体的润滑。多余的冷冻油会从曲轴37上端的油孔42排出,进入油分离装置36,由于油分离装置36存在筒状侧壁20且筒状侧壁20的上端端口小于底板10的外径,油分离装置36在高速旋转时会形成离心作用,使得冷冻油沉积在油分离装置36的底板10,并通过排油部将冷冻油排到油分离装置36外部,大大减少了从排气管39排出的
油量;另一方面,通过泵体排出消音器口的大部分制冷剂气体会溶解冷冻油,这部分制冷剂和冷冻油的混合物会通过电机定子43与壳体30间流的间隙以及定子43与转子44间的间隙排到压缩机的上腔38,这部分油气混合物经过与壳体30内壁和上盖40碰撞,流速降低,混合在制冷剂气体中的小油滴一部分从制冷剂气体析出,沿着壳体30壁流回压缩机油池中,一部分仍然留在压缩机上腔38,位于 压缩机上腔38并流向排气管39的油气混合物,由于油分离装置36的筒状侧壁20的阻挡及离心作用,将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36的外部,减少了该部分油气混合物直接进入排气管39的油量。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36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在油分离装置36底板10设置中间通孔11以连通压缩机内曲轴37的上端油孔42,底板10的上端设置了上端开口面积小于下端端口的面积的筒状侧壁20,并在筒状侧壁20与底板10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20上设置排油部。使用时,将该油分离装置36固定在转子44的上端,压缩机运转后转子44带动油分离装置36高速旋转。一方面,自曲轴37上端的油孔42排出的冷冻油,进入油分离装置36,油分离装置36通过离心作用,将大部分冷冻油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36的外部,大大减少了从排气管39排出的油量;另一方面,位于压缩机上腔38并流向排气管39的油气混合物,由于油分离装置36的筒状侧壁20的阻挡及离心作用,将部分油气混合物通过排油部排到油分离装置36的外部,减少了该部分油气混合物直接进入排气管39的油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10)和与所述底板(10)连接的筒状侧壁(20), 所述筒状侧壁(20)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所述底板(10)封堵所述筒状侧壁(20)的下端开口,所述底板(10)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通孔(11), 所述筒状侧壁(20)的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在所述筒状侧壁(20)与所述底板(10)的交接处或者在所述筒状侧壁(20)上设置有排油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部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筒状侧壁(20)与所述底板(10)的交接处或者在所述筒状侧壁(20)上的多个排油通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部为沿纵向贯穿所述筒状侧壁(20)的一个或多个排油缺口(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油缺口(22)沿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筒状侧壁(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为以所述中间通孔(11)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环板,所述筒状侧壁(20)为以所述中间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为轴线的圆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侧壁(20)包括圆锥体部和位于所述圆锥体部上方的圆柱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侧壁(20)包括圆柱体部和位于所述圆柱体部上端的圆锥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侧壁(20)为圆锥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螺钉孔(12)。
10.一种压缩机,具有转子(44)和穿过所述转子(44)中心的曲轴(37),所述曲轴(37)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油孔(4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4)的上端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36),所述油分离装置(36)中的中间通孔(11)连通所述压缩机内曲轴(37)的上端油孔(4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装置(36)的所述底板(10)的外缘位于所述转子(44)的外缘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装置(36)的上底面上设置有平衡块(41),所述平衡块(41)与所述油分离装置(36) —起安装在所述转子(44)的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压缩机。其中,压缩机的油分离装置,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筒状侧壁,筒状侧壁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底板封堵筒状侧壁的下端开口,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中间通孔,筒状侧壁的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在筒状侧壁与底板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上设置有排油部。本实用新型在油分离装置底部设置中间通孔以连通压缩机内曲轴的上端油孔,底部的上端设置了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的筒状侧壁,并在筒状侧壁与底部的交接处或者在筒状侧壁上设置排油部。
文档编号F04C29/02GK202579200SQ2012202484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阙沛祯, 李万涛 申请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