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98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拉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抽油泵。
较早的抽油泵是由铁皮卷焊而成的,由于其效率低、结构性差、易生锈变形等缺点,现在已很少使用。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0227273.X,名为套缸双塞液体吸注器和申请号为86106337,名为双活塞连阀泵的专利申请有效地解决了已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但前者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后者双动活塞虽然可以连续抽液,但其工作行程减半,效率也低,且结构比较复杂,并无实际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效率低、体积大、成本高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例技术方案实现的抽油泵由提拉杆、抽油管、三通和密封圈等组成,在提拉杆的端部固定一个带有通孔的动阀座与抽油管呈滑动配合,提拉杆上还滑动联接一个动阀片与动阀座相配合;在抽油管内壁上固接一个相同结构的静阀座,其上滑动联接一个销钉15,其上固定一个静阀片与静阀座相配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静阀座和静阀片相当于固定的单向阀,动阀座和动阀片相当于带单向阀的活塞,它们都可以用较薄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例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抽油管3采用钢管表面镀铬,或采用其它合金等不锈钢管,它的上端联接有一个三通4,三通一头接出油管5,另一头联有密封圈9和螺母10,提拉杆8穿过密封圈9进入三通4和抽油管3内,提拉杆上端联有把手6和弹簧7、下端联接一个动阀座19并铆死固定,动阀座19的端面上有通孔以便它向下移动时液体通过,动阀座19的圆柱面与抽油管3呈滑动配合,在提拉杆上滑动联接一个动阀片1,向上移动时它可以堵住动阀座上的通孔,向下移动时它被液体冲开,并在提拉杆上设有限制其滑动过远的限位块2。在抽油管的下端向内冲有凸起16与静阀座17配合固定,静阀座17的结构与动阀座相同,所不同的是静阀座下端设有三个支承脚14长出抽油管一段距离,有一个销钉15与静阀座呈滑动配合,销钉15的上端固定一个静阀片18与静阀座相配合,起着单向阀的作用。为了在抽油工作时移动可靠,尤其是从运输用的油桶中抽油,特地在抽油管上设有一个可滑动的固定螺母13,其螺纹部分可旋接油桶等容器的螺纹盖口,在固定螺母13上部非螺纹部分沿径向设有一个止位螺钉12,有一U形卡片11,其一边被止位螺钉12穿过,另一边被止位螺钉12顶紧在抽油管壁上,以使固定螺母13可以固定在抽油管的任意位置上。
权利要求1.一种提拉杆式抽油泵,它是由提拉杆、抽油管、三通和密封圈组成,其特征在于提拉杆8的端部固接一个动阀座19,它的端面上设有通孔,它的圆周部分与抽油管3内壁呈滑动配合,在提拉杆8上滑动联接一个动阀片1与动阀座19相配合;在抽油管3的内壁上固接一个与动阀座19结构相同的静阀座17,其上滑动联接一个销钉15,销钉上固定一个静阀片18与静阀座17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提拉杆8上设有限位块2,在抽油管上设有一个与之呈滑动配合的固定螺母13,其上设有一个止位螺钉12,有一U形卡片11与止位螺钉12相配合最后顶紧抽油管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抽油泵,其主要特征是提拉杆(活塞杆)端部联接一个带有通孔的动阀座和一个动阀片,它们起活塞和单向阀的作用,在抽油管的下端内壁上固定一个静阀座,静阀座上滑动联接一个销钉,其上端固定一个静阀片,它起单向阀的作用。在抽油管上设有一个与油桶等容器配合的固定螺母,其上设有一个止位螺钉以使该螺母可以固定在抽油管的任意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F04B9/00GK2129833SQ9222581
公开日1993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5日
发明者苏同胜 申请人:蚌埠市有色金属压铸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