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油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840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油压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油压缸。
背景技术
油缸是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的直线运动式执行元件,在 工程机械设备中广泛被使用,在健身器材中也使用油缸作为提供阻力的阻尼元件,但健身 器材中对油缸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为了适应日渐多起来的健身器材,需要设计出一种易 于调节油压的油压缸。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节油压的双向油压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向油压缸,它主要由外缸体、内缸体、油缸底座、油缸上盖、泄 油阀、调节阀、活塞杆、活塞、进气阀、导向装置组成;所述的内缸体套置在外缸体内腔,且 外缸体、内缸体的两端皆分别与油缸底座、油缸上盖的内端连接,在外缸体与内缸体之间形 成一个环形外容置腔;所述的导向装置套置在油缸上盖内;所述的活塞套接在活塞杆的一 端,活塞杆连同套接其上的活塞间隙套置在内缸体内腔,在活塞杆与内缸体之间形成一个 环形内容置腔,在活塞杆的该端端部的沉孔内安装泄油阀,活塞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堵头 内孔且伸出油缸上盖外端面;在油缸底座内开设进油通道,该进油通道的内进出油口与环 形内容置腔相通且与安装在活塞杆端的泄油阀上的泄油球顶靠,进油通道的外进出油口与 环形外容置腔相通;所述的进气阀沿径向套置在油缸上盖上且其上的进气通道与环形外容 置腔相通。所述的泄油阀主要由球套、泄油球、弹簧、固定架、阀体组成;所述的阀体为活塞杆 杆端上的沉孔,所述的固定架穿置在弹簧套内,弹簧套置在沉孔内,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 泄油球与沉孔底部,球套套接在泄油球外。所述的调节阀主要由调节气压旋钮把手、调节旋钮、阀体组成;所述的阀体为沿油 缸上盖径向开设的通孔,在油缸上盖上开设的两个进出油通道分别与环形内容置腔、环形 外容置腔相通;所述的调节旋钮的内端活动穿设于油缸上盖的通孔内,调节旋钮的外端与 调节气压旋钮把手连接,在调节旋钮的内端沿径向开设有油道,该油道的进出口与油缸上 盖上开设的两个进出油通道相对并可形成错位。所述的进气阀包括气座帽和气座;在油缸上盖上开设有供气座帽与气座穿入的气 座孔,该气座孔与环形外容置腔相通,所述的气座、气座帽依次穿置于该气座孔内。所述的油缸底座的进油通道上设有具有进油通道的螺母,在油缸底座进油通道的 内进出油口上依序设有套环与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可与泄油阀上的泄油球顶靠。在进气阀的进气通道与环形外容置腔相通处设有套管。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缸体、内缸体、油缸底座、油缸上盖、调节阀、泄油阀、进气阀等组成,通过进气阀可向油缸内腔输入气体,通过调节阀可以很容易 的调节油缸内的油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气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向油压缸,它主要由外缸体1、内缸体2、油 缸底座3、油缸上盖4、泄油阀5、调节阀6、活塞杆7、活塞8、进气阀9、导向装置10组成。所述的内缸体2套置在外缸体1内腔,且外缸体1、内缸体2的两端皆分别与油缸 底座3、油缸上盖4的内端连接。在外缸体1与内缸体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外容置腔12 ;所 述的导向装置10套置在油缸上盖4内。所述的活塞8套接在活塞杆7的一端,活塞杆7连同套接其上的活塞8间隙套置 在内缸体2内腔,在活塞杆7与内缸体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内容置腔27,在活塞杆7的该端 端部的沉孔71内安装泄油阀5,活塞杆7的另一端活动穿过导向装置10内孔且伸出油缸上 盖4外端面。所述的油缸底座3内开设进油通道31,在油缸底座3的进油通道31上螺接有具有 进油通道201的螺母20,在油缸底座3进油通道31的内进出油口上依序设有套环32与密 封垫圈33且与环形内容置腔27相通,该密封垫圈33可与与安装在活塞杆7端的泄油阀5 上的泄油球52顶靠。进油通道31的外进出油口与环形外容置腔12相通。所述的泄油阀5主要由球套51、泄油球52、弹簧53、固定架M、阀体55组成;所述 的阀体阳为活塞杆7杆端上的沉孔71,所述的固定架M穿置在弹簧53套内,弹簧53套置 在沉孔71内,弹簧53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泄油球52与沉孔71底部,球套51套接在泄油球 52外。所述的调节阀6主要由调节气压旋钮把手61、调节旋钮62、阀体63组成。所述的 阀体63为沿油缸上盖4径向开设的通孔42,在油缸上盖4上开设的两个进出油通道43、44 分别与环形内容置腔27、环形外容置腔12相通;所述的调节旋钮62的内端活动穿设于油 缸上盖4的通孔42内,调节旋钮62的外端与调节气压旋钮把手61连接,在调节旋钮62的 内端沿径向开设有油道621,该油道621的进出口与油缸上盖4上开设的进出油通道43相 对并可形成错位,错位的大小决定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尼力的大小。如图6所示,所述的进气阀9包括气座帽91和气座92 ;在油缸上盖4上沿径向开 设有供气座帽91与气座92穿入的气座孔45,该气座孔45与环形外容置腔12相通,所述的 气座92、气座帽91依次穿置于该气座孔45内。在进气阀9的进气通道41与环形外容置腔12相通处设有套管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所述的环形外容置腔12、油缸底座3的进油通道31、环形内容置腔 27、油缸上盖4上进出油通道43、44构成一个封闭的油路,在油缸上盖4上进出油通道43、 44上设置调节阀6,油缸底座3的进油通道31的出口处设置泄油阀5。当活塞杆7向内压缩时,活塞杆7会挤压环形内容置腔27的油液从油缸底座3的 进油通道31、环形外容置腔12经调节阀6进入环形内容置腔27,此时,调节阀6起到调压 的作用,决定了对活塞杆7提供的阻尼力的大小。当活塞杆7向外抽出时,活塞杆7会挤压环形内容置腔27的油液从调节阀6进入 环形外容置腔12,在经油缸底座3的进油通道31并顶开泄油阀5上的泄油球52进入进入 环形内容置腔27。所述的进气阀9的进气通道41与环形外容置腔12相通,可通过进气阀9的进气 通道41向环形外容置腔12输入气体,以消除油缸运动过程中空行程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 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 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外缸体、内缸体、油缸底座、油缸上盖、泄油 阀、调节阀、活塞杆、活塞、进气阀、导向装置组成;所述的内缸体套置在外缸体内腔,且外缸 体、内缸体的两端皆分别与油缸底座、油缸上盖的内端连接,在外缸体与内缸体之间形成一 个环形外容置腔;所述的导向装置套置在油缸上盖内;所述的活塞套接在活塞杆的一端, 活塞杆连同套接其上的活塞间隙套置在内缸体内腔,在活塞杆与内缸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 内容置腔,在活塞杆的该端端部的沉孔内安装泄油阀,活塞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堵头内孔 且伸出油缸上盖外端面;在油缸底座内开设进油通道,该进油通道的内进出油口与环形内 容置腔相通且与安装在活塞杆端的泄油阀上的泄油球顶靠,进油通道的外进出油口与环形 外容置腔相通;所述的进气阀沿径向套置在油缸上盖上且其上的进气通道与环形外容置腔 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油阀主要由球套、泄油 球、弹簧、固定架、阀体组成;所述的阀体为活塞杆杆端上的沉孔,所述的固定架穿置在弹 簧套内,弹簧套置在沉孔内,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泄油球与沉孔底部,球套套接在泄油球 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阀主要由调节气压旋 钮把手、调节旋钮、阀体组成;所述的阀体为沿油缸上盖径向开设的通孔,在油缸上盖上开 设的两个进出油通道分别与环形内容置腔、环形外容置腔相通;所述的调节旋钮的内端活 动穿设于油缸上盖的通孔内,调节旋钮的外端与调节气压旋钮把手连接,在调节旋钮的内 端沿径向开设有油道,该油道的进出口与油缸上盖上开设的两个进出油通道相对并可形成 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阀包括气座帽和气座; 在油缸上盖上开设有供气座帽与气座穿入的气座孔,该气座孔与环形外容置腔相通,所述 的气座、气座帽依次穿置于该气座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底座的进油通道上设 有具有进油通道的螺母,在油缸底座进油通道的内进出油口上依序设有套环与密封垫圈, 该密封垫圈可与泄油阀上的泄油球顶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油压缸,其特征在于在进气阀的进气通道与环形外容 置腔相通处设有套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油压缸,它主要由外缸体、内缸体、油缸底座、油缸上盖、泄油阀、调节阀、活塞杆、活塞、进气阀、堵头组成;所述的内缸体套置在外缸体内腔,且外缸体、内缸体的两端皆分别与油缸底座、油缸上盖的内端连接,在外缸体与内缸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外容置腔;所述的活塞杆连同套接其上的活塞间隙套置在内缸体内腔,在活塞杆与内缸体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内容置腔,在活塞杆的端部安装泄油阀;油缸底座进油通道的内进出油口与泄油阀上的泄油球顶靠;所述的进气阀的进气通道与环形外容置腔相通。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1896808SQ20102059706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明宗 申请人:厦门钢宇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