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38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主体以及设置在油箱主体内的隔离部件;其中,油箱主体上开设有回油口以及吸油口;隔离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板,至少两个隔板将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油室;回油口和吸油口位于不同的两个油室内;每个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以使经由回油口进入油箱主体内的油液经过油箱主体内的所有油室后进入吸油口;其中,构成网孔的每个通孔的大小满足油液在通过各通孔时能排除油液中的空气。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油箱的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良好,可以很好地排除液压油中的气泡。
【专利说明】一种液压油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0002]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系统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极调速以及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等诸多优点,所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液压油箱作为液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起着重要作用,如液压油箱担负着储存液压系统循环所需的油液,维持液压系统工作温度,分离油液中混入的空气和沉淀物的重任。通常,为了增大液压油流循环的途径,以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油箱的箱体内通过设置隔板,使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远些,但是隔板上设置的为了使油液流经隔板的通孔对排除液压油中的空气极不理想,这样会使液压泵以及马达的寿命缩短。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既可以增大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距离,又可以很好地排除液压油中的气泡的液压油箱。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油箱,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很好地排除液压油中的气泡,以延长液压泵及马达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加实用。
[0006]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箱主体内的隔离部件;其中,所述油箱主体上开设有回油口以及吸油口 ;所述隔离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板,所述至少两个隔板将所述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油室;所述回油口和所述吸油口位于不同的两个所述油室内;每个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以使经由所述回油口进入所述油箱主体内的油液经过油箱主体内的所有所述油室后进入所述吸油口 ;其中,构成所述网孔的每个通孔的大小满足油液在通过各所述通孔时能排除油液中的空气。
[0008]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件包括三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二油室内,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油室分隔为第三油室和第四油室;其中,所述第三油室置于所述第四油室的下方;所述第三隔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油室内,所述第三隔板的两相邻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四油室分隔为第五油室和第六油室;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油室内,所述吸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室。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在位于所述第六油室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网孔,所述第一网孔将所述第六油室与所述第一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六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网孔流入所述第一油室内;
[0011]所述第二隔板在位于第五油室且接近第一隔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网孔,所述第二网孔将所述第五油室与所述第三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三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二网孔流入所述第五油室;
[0012]所述第三隔板在远离第一隔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网孔,所述第三网孔将所述第五油室与所述第六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五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三网孔流入所述第六油室。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吸油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油箱主体的底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箱还包括吸油过滤器,所述吸油过滤器安装在油箱主体上且覆盖所述吸油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油箱主体的底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置于所述第三油室内,且所述导油管的出油端接近所述油箱主体的底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吸油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吸油过滤器至少为一个且与所述吸油口的个数一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箱还包括加油口,所述加油口设置于所述油箱主体上,且所述加油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吸油口的位置。
[0019]进一步地,构成所述网孔的每个通孔的孔径为0.3_3mm。
[002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液压油箱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1](I)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油箱一方面通过在油箱主体内设置至少两个隔板,以将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油室,使经由回油口进入油箱主体内的油液经过油箱主体内的所有油室后进入所述吸油口 ;从而增大回油口和吸油口之间油液的流路,这样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的效果;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每个隔板上都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大油液的流动路径,还可以更好地排除油液中的气泡。
[0022](2)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油箱上的吸油过滤器设置在油箱主体的侧板上,以方便吸油过滤器的更换或者安装。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的透视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的透视图;
[0026]图3是图2提供的液压油箱的主视图;
[0027]图4为图2提供的液压油箱的俯视图。
[0028]其中,I油箱主体、11回油口、12吸油口、13进油口、21隔板、211网孔、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第三隔板、221第一网孔、231第二网孔、241第三网孔、101第一油室、102第三油室、103第五油室、104第六油室、111导油管。【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液压油箱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0]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液压油箱,如图1所示,该液压油箱包括油箱主体I以及设置在油箱主体I内的隔离部件。其中,该油箱主体I上开设有回油口 11以及吸油口 12。隔离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板21,该至少两个隔板21将油箱主体I的内腔分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油室,且回油口 11和吸油口 12位于不同的两个油室内。每个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211,网孔211用于使经由回油口 11进入油箱主体I内的油液依次经过油箱主体I内的所有油室后进入吸油口 12。其中,构成网孔211的每个通孔的内径为0.3-3mm,在油液经过隔板21上的网孔211时,网孔211上的各个0.3_3mm的通孔可捕捉油液中的气泡以及除去混在油液中的气泡,从而满足油液在通过各所述网孔211上的通孔时能排除油液中的空气。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油液流循环的途径,从而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另一方面,每个隔板21上设置的网孔211能够很好地排除油液中的气泡,从而延长液压泵以及马达的使用寿命。
[0031]较佳的,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压油箱,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部件包括三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以及第三隔板24。其中,第一隔板22将油箱主体I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油室101和第二油室。第二隔板23设置于第二油室内,第二隔板23的一侧与第一隔板22连接,第二隔板22将第二油室分隔为第三油室102和第四油室,且第三油室102置于第四油室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第三油室102也可置于第四油室的上方,在此对第三油室102和第四油室的位置关系不做限定)。第三隔板24设置于第四油室内,第三隔板24的两相邻侧边分别与第一隔板22和第二隔板23连接,第三隔板24将第四油室分隔为第五油室103和第六油室104。综上,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以及第三隔板24将油箱主体I的内腔分为第一油室101、第三油室102、第五油室103以及第六油室104四个油室。其中,回油口 11设置在第三油室102内,吸油口 12设置在第一油室101内。为了使经由回油口 11进入第三油室102的油液依次经过油箱主体I内的所有油室(第五油室102、第六油室104)后进入第一油室101后经吸油口12被吸至液压系统中,第二隔板23上设置有第二网孔231,第二网孔231使第三油室102与第五油室103连通;第三隔板24上设置有第三网孔241,第三网孔241使第五油室103与第六油室104连通;第一隔板22上设置有第一网孔221,第一网孔221使第六油室104与第一油室101连通。通过上述设计,经回油口 11进入第三油室102的油液,经过第二隔板23上第二网孔231进入第五油室103,之后通过第三隔板24上的第三网孔241进入第六油室104,进入第六油室104的油液再经过第一隔板22上的第一网孔221进入第一油室101后经吸油口 12被吸至液压泵中。其中,构成第一网孔221、第二网孔231以及第三网孔241上的各个通孔的孔径为0.3-3mm。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三个隔离板将油箱主体I的内腔分隔为四个油室,使经由回油口 11进入油箱主体I内的油液依次经过每个油室后再进入吸油口12 (在油液的流动过程中,油液至少经过一次上下折返、一次横向折返),从而增加了回油口11与吸油口 12之间的油液流路,而无需增加油箱主体I的体积就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另外,油液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油液依次经过第二网孔231、第三网孔241以及第一网孔221的三次过滤、除气,可以进一步除去油液中的沉淀,并且还可以除掉油液中95%以上的气泡。
[0032]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第一网孔221、第二网孔231以及第三网孔241采用交错设置以进一步增加回油口 11与吸油口 12之间的油液流路,具体为,设置在第一隔板22上第一网孔221位于第六油室104处;第二隔板23上的第二网孔231位于第五油室103且靠近第一隔板22的位置处;第三网孔241位于第三隔板24上的远离第一隔板22的一侧。这样回油口 11与吸油口 12之间的油液流动方向及路径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具体为,由回油口 11进入第三油室102的油液向上流动,经第二网孔231进入第五油室103,再从第五油室103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后,经第三网孔241进入至第六油室104的一侧内,之后流向第六油室104的另一侧,经第一网孔221进入第一油室101,之后在第一油室101向下流动至吸油口 12。作为优选,吸油口 12的轴线平行于油箱主体I的底板,且吸油口 12的位置靠近油箱主体I的底板。
[0033]较佳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压油箱,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还包括吸油过滤器3,吸油过滤器3安装在油箱主体I的侧板上且覆盖吸油口12。本实施例提供的吸油过滤器3设置在油箱主体I上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覆盖吸油口 12,用于将吸油口 12吸出的油液过滤后,使其进入吸油管(未示出),以供液压系统使用。本实施例的吸油过滤器3由于设置在油箱主体I的侧板上,在更换或者安装吸油过滤器时,无需挪动液压油箱,使其更换、安装较为方便。
[0034]较佳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压油箱,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回油口 11的轴线平行于油箱主体I的底板,且回油口 11的一侧连接回油管(未示出),另一侧连接导油管111,其中,回油管置于液压油箱的外侧,用于连接液压系统;导油管111置于第三油室102内。且导油管111的出油端接近油箱主体I的底部,用于将经回油口 11进入的油液引入至第三油室102的底部,使其逐渐上升,还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波动以及飞溅,从而达到缓冲油液、避免油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的。
[0035]较佳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压油箱,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主体I可以为由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底板、前端板以及后端板构成的长方体箱体结构。隔离部件焊接在油箱主体I内,以起到加强的作用。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还可以为圆罐状的箱体结构。
[0036]较佳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回油口 11至少为一个;吸油口 12至少为一个;吸油过滤器3至少为一个且与吸油口 12的个数一致。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还包括加油口 13,加油口 13设置于位于第一油室101处的油箱主体I的侧板上,且加油口 13的位置高于吸油口 12的位置,作为优选,加油口 13开设于油箱主体I的第一油室101。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网孔为过滤孔,以对油液进行初步的过滤,以除去油液中的气泡以及沉淀。
[0037]较佳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箱主体上还设置有放油孔(未示出),放油孔设置在油箱主体的底板上,在换油时,以便油液和污物能顺利地从放油孔流出。
[0038]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箱进行工作时,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液依次经回油管、回油口 11、导油管111进入液压油箱的第三油室102内,之后油液向上流动,经第二网孔231进入第五油室103,再从第五油室103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后,经第三网孔241进入至第六油室104的一侧内,之后流向第六油室104的另一侧,经第一网孔221进入第一油室101。在此流动过程中,油液经过冷却、沉淀和分离空气,之后在第一油室101经吸油口 12、吸油过滤器3、吸油管进一步进入液压系统内工作。在油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换油时,只需打开放油孔,使油箱主体内的油液、以及沉淀物流出,之后从加油口 13向油箱主体内加入液压油即可。
[0039]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油箱可以很好地排除液压油中的气泡,并可以很好地进行散热、沉淀,以延长液压泵及马达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加实用。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箱主体内的隔离部件;其中, 所述油箱主体上开设有回油口以及吸油口; 所述隔离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板,所述至少两个隔板将所述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油室; 所述回油口和所述吸油口位于不同的两个所述油室内; 每个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以使经由所述回油口进入所述油箱主体内的油液经过油箱主体内的所有所述油室后进入所述吸油口; 其中,构成所述网孔的每个通孔的大小满足油液在通过各所述通孔时能排除油液中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包括三个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其中, 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油箱主体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 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二油室内,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油室分隔为第三油室和第四油室;其中,所述第三油室置于所述第四油室的下方; 所述第三隔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油室内,所述第三隔板的两相邻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第四油室分隔为第五油室和第六油室; 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油室内,所述吸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在位于所述第六油室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网孔,所述第一网孔将所述第六油室与所述第一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六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网孔流入所述第一油室内; 所述第二隔板在位于第五油室且接近第一隔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网孔,所述第二网孔将所述第五油室与所述第三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三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二网孔流入所述第五油室; 所述第三隔板在远离第一隔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网孔,所述第三网孔将所述第五油室与所述第六油室连通,以使所述第五油室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三网孔流入所述第六油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油箱主体的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还包括吸油过滤器,所述吸油过滤器安装在油箱主体上且覆盖所述吸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油箱主体的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置于所述第三油室内,且所述导油管的出油端接近所述油箱主体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吸油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吸油过滤器至少为一个且与所述吸油口的个数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还包括加油口,所述加油口设置于所述油箱主体上,且所述加油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吸油口的位置。
10.根据权 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油箱,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网孔的每个通孔的孔径为.0.3_3mm。
【文档编号】F15B21/04GK103821780SQ201410088914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郭健 申请人:石河子开发区合创农机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