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油箱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1905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油箱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双油箱连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对续航里程的需求提高,车辆的燃油贮存量要求也越来越大,而单一的燃油箱受限于空间布置,不可能无限的扩充其燃油贮存量,因此双油箱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0003]双油箱结构供油方式主要有两种:1、左右油箱独立供油;2、利用连通器原理保持主副油箱油面一致,主油箱供油,一般被称为马鞍形油箱。
[0004]现有技术中的左右油箱独立供油的结构如图1所示,柴油滤清器I通过支架2固定在车架上,左油箱8内设置有左油量传感器9和副三通阀10,右油箱3设置有右油量传感器7和主三通阀4,管路通过直角接头5与主三通阀4连接,通过直角接头11与副三通阀10连接,主、副三通阀上均带有操作手柄,当同时将主三通阀4和副三通阀10的手柄旋转180度,可以保证燃油供给在两个油箱之间切换。当使用右油箱3时,燃油管路6依次将右油量传感器7、主三通阀4、柴油滤清器1、发动机、副三通阀10 ;当使用左油箱8时,燃油管路6依次将左油量传感器9、主三通阀4、柴油滤清器1、发动机、副三通阀10连通。左油箱8与右油箱3均能够单独供油,无主副之分。可见,除连接柴油滤清器和发动机的油管外,左油箱8与右油箱3之间连通管路过多,共需四根油管连通,共有切换时需要对两个三通阀进行操作,易错且繁琐,另外每个油箱均需要一个油量传感器、一个三通阀,成本高。
[0005]现有技术中的马鞍形油箱由于其成型简单、所需油量传感器少而逐步得到推广,但受限于汽车底盘布置形式,尤其是对于商用车而言,马鞍形油箱并不适用,或者从成本角度出发,将现有的主副油箱独立供油更换为马鞍形油箱也是不划算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低廉的成本对现有的双油箱结构进行改进,从而简化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双油箱连通结构,包括单独的主油箱、单独的副油箱、油管支架和油管,所述主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一侧,所述副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另一侧,所述油管支架与所述油箱支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下方横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底部开口并通过所述油管连通,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支架上,仅所述主油箱内安装油量传感器。
[0009]优选地,所述油管通过快插接头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
[0010]优选地,所述油管通过扎带固定在所述油管支架上。
[0011]优选地,所述油管支架为L型线材,所述油管支架上开有固定孔和扎带固定槽。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为长孔。
[0013]优选地,所述油箱支架为槽钢,所述油箱支架的侧面开有连接孔。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外部为单独的主油箱和单独的副油箱增加连通油管的方式,并以油管支架支撑油管并为其提供导向,实现类似于马鞍形油箱的结构,从而取消现有结构中多余的管路,并且仅采用一个油量传感器即可,从而实现了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技术中左右油箱独立供油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油箱连通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油管支架的主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油管支架的左侧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油箱支架的主视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油管支架与油箱支架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1-柴油滤清器,2-支架,3-右油箱,4-主三通阀,5-直角接头,6-燃油管路,7-右油量传感器,8-左油箱,9-左油量传感器,10-副三通阀,11-直角接头,12-主油箱,13-副油箱,14-油箱支架,15-车架,16-油管支架,17-油管,18-快插接头,19-扎带,20-固定孔,21-扎带固定槽,22-连接孔,23-螺栓,2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双油箱连通结构采用单独的主油箱12和单独的副油箱13。单独的主油箱12和单独的副油箱13各自具有独立的储油空间,主油箱12和副油箱13各自设有通气阀,直通大气,使两个油箱的内部压力相等,相当于图1中的左油箱8和右油箱3,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只有一个主油箱12中安装油量传感器,因此油箱区分主副。主油箱12通过油箱支架14安装在车架15的一侧,副油箱13通过油箱支架14安装在车架15的另一侧,油管支架16与油箱支架14固定连接并在主油箱12和副油箱13的下方横跨主油箱12和副油箱13。在主油箱12和副油箱13的底部开口,该开口可通过旋下放油螺栓获得,在开口处插入快插接头18,快插接头18连通油管17,这样主油箱12和副油箱13就通过油管17连通,而油管17通过扎带19或者螺栓、卡箍等方式固定在油管支架16上,以油管支架16支撑油管17并为其提供导向,这样就将现有的单独的两个油箱改造成了类似于马鞍形油箱的结构,从而以一根油管17取代现有结构中多余的管路,并且仅采用主油箱12中的一个油量传感器即可,从而实现了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拔下快插接头18,就能够排放油箱中的燃油,插上快插接头18后放油停止,保留了放油螺栓的功能而不需要重新开发油箱。
[0023]参考图3、图4,油管支架16为L型线材,其上开有固定孔20和扎带固定槽21,其中固定孔20为长孔,便于油管支架16与油箱支架14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调节。
[0024]参考图5、图6,油箱支架14为槽钢,其侧面开有连接孔22。螺栓23穿过油箱支架14上的连接孔22和油管支架16上的固定孔20后以螺母24紧固。
[0025]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等效替换和变型,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独的主油箱、单独的副油箱、油管支架和油管,所述主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一侧,所述副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另一侧,所述油管支架与所述油箱支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下方横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底部开口并通过所述油管连通,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支架上,仅所述主油箱内安装油量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通过快插接头连通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通过扎带固定在所述油管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支架为L型线材,所述油管支架上开有固定孔和扎带固定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长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箱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支架为槽钢,所述油箱支架的侧面开有连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油箱连通结构,包括单独的主油箱、单独的副油箱、油管支架和油管,所述主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一侧,所述副油箱通过油箱支架安装在车架的另一侧,所述油管支架与所述油箱支架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下方横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在所述主油箱和所述副油箱的底部开口并通过所述油管连通,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支架上,仅所述主油箱内安装油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对现有的双油箱结构的改进,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IPC分类】F02M37/00, B60K15/03, B60K15/01
【公开号】CN204870543
【申请号】CN201520657590
【发明人】杨贤君, 刘鸿志, 时云松, 尚晓虎, 黄海岭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