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216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循环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屏蔽循环泵。



背景技术:

屏蔽循环泵把泵和电机连在一起,电动机的转子和泵的叶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给转子。

普通的屏蔽循环泵主轴的直径为固定值,在安装叶轮时,单个屏蔽循环泵只能选择安装孔直径与主轴直径相配合的叶轮。若需要安装不同规格的叶轮,则要更换整根主轴,主轴的更换将会影响到整个电机的结构,甚至影响到整个泵体的性能。因此传统屏蔽循环泵只能安装一种安装孔规格的叶轮,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安装各种规格叶轮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屏蔽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屏蔽循环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泵体顶部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永磁直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铁心、屏蔽套、转子和主轴;

所述泵体内设有叶轮和直径调节套,所述直径调节套套设在主轴底部且与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叶轮固定在直径调节套上;所述直径调节套为圆环柱形,由左半套体和右半套体拼接而成;

所述左半套体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半球形凸起,第一半球形凸起上设有第一防滑凸粒层,所述主轴上与第一半球形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半球形凹槽,第一半球形凸起和第一半球形凹槽相配合;所述左半套体底部设有第一滑块,主轴底部左侧与第一滑块相配合的位置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移连接;所述左半套体上延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主轴上与第一螺纹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还包括有第一螺钉,所述左半套体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主轴上;

所述右半套体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半球形凸起,第二半球形凸起上设有第二防滑凸粒层,所述主轴上与第二半球形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半球形凹槽,第二半球形凸起和第二半球形凹槽相配合;所述右半套体底部设有第二滑块,主轴底部右侧与第二滑块相配合的位置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移连接;所述右半套体上延径向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主轴上与第二螺纹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盲孔,还包括有第二螺钉,所述右半套体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主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螺纹通孔的个数为4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螺纹通孔的个数为4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左半套体外壁上设有第三防滑凸粒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右半套体外壁上设有第四防滑凸粒层。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主轴的基础上加设直径调节套,在泵体内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于安装各种规格的叶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广。

2、相较于传统的花键,半球形的第一半球形凸起和第二半球形凸起可有效避免叶轮在转动时,由于阻力太大而使其断裂。

3、第一防滑凸粒层的设置增加了第一半球形凸起与第一半球形凹槽之间的摩擦力,第二防滑凸粒层的设置增加了第二半球形凸起和第二半球形凹槽之间的摩擦力。

4、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设置从另一个方向对左半套体进行定位,使左半套体和主轴之间定位更稳定;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设置从另一个方向对右半套体进行定位,使右半套体和主轴之间定位更稳定。

5、第三防滑凸粒层和第四防滑凸粒层的设置增加了叶轮和直径调节套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叶轮和直径调节套之间的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径调节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半套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半套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屏蔽循环泵,包括泵体1和设置在泵体1顶部的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2内设有永磁直流同步电机,包括定子铁心3、屏蔽套4、转子5和主轴6。

所述泵体1内设有叶轮7和直径调节套8,所述直径调节套8套设在主轴6底部且与主轴6固定连接,所述叶轮7固定在直径调节套8上;如图3所示,所述直径调节套8为圆环柱形,由左半套体9和右半套体10拼接而成。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左半套体9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半球形凸起11,第一半球形凸起11上设有第一防滑凸粒层12,所述主轴6上与第一半球形凸起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半球形凹槽13,第一半球形凸起11和第一半球形凹槽13相配合。所述左半套体9底部设有第一滑块14,主轴6底部左侧与第一滑块14相配合的位置设有第一滑槽15,第一滑块14与第一滑槽15滑移连接。所述左半套体9上延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16,主轴6上与第一螺纹通孔16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17,还包括有第一螺钉18,所述左半套体9通过第一螺钉18固定在主轴6上。

如图2、图3、图5所示所述右半套体10内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半球形凸起19,第二半球形凸起19上设有第二防滑凸粒层20,所述主轴6上与第二半球形凸起19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半球形凹槽21,第二半球形凸起19和第二半球形凹槽21相配合;所述右半套体10底部设有第二滑块22,主轴6底部右侧与第二滑块22相配合的位置设有第二滑槽23,第二滑块22与第二滑槽23滑移连接;所述右半套体10上延径向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24,主轴6上与第二螺纹通孔2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盲孔25,还包括有第二螺钉26,所述右半套体10通过第二螺钉26固定在主轴6上。

在安装直径调节套8时,将左半套体9和右半套体10分别进行安装。将左半套体9的第一滑块14从主轴6左侧滑移拼接到第一滑槽15上,当第一滑块14滑移到底后,第一半球形凸起11将嵌入到第一半球形凹槽13内,此时,第一螺纹通孔16将会与第一螺纹盲孔17对准,最后将第一螺钉18依次拧入第一螺纹通孔16和第一螺纹盲孔17即可。按照相同的方式,可将右半套体10固定到主轴6上。最后再将叶轮7安装到直径调节套8上。

相较于传统的花键,半球形的第一半球形凸起11和第二半球形凸起19可有效避免叶轮在转动时,由于阻力太大而使其断裂。第一防滑凸粒层12的设置增加了第一半球形凸起11与第一半球形凹槽13之间的摩擦力,第二防滑凸粒层20的设置增加了第二半球形凸起19和第二半球形凹槽21之间的摩擦力。而第一滑块14和第一滑槽15的设置从另一个方向对左半套体9进行定位,使左半套体9和主轴6之间定位更稳定。第二滑块22和第二滑槽23的设置从另一个方向对右半套体10进行定位,使右半套体10和主轴6之间定位更稳定。

所述的第一螺纹通孔16的个数为4个以上,所述的第二螺纹通孔24的个数为4个以上。第一螺纹通孔16和第二螺纹通孔24分别均匀设置在左半套体9和右半套体10上,确保左半套体9和右半套体10稳定固定在主轴6上。

所述左半套体9外壁上设有第三防滑凸粒层27。所述右半套体10外壁上设有第四防滑凸粒层28。第三防滑凸粒层27和第四防滑凸粒层28的设置增加了叶轮7和直径调节套8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叶轮7和直径调节套8之间的打滑。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主轴6的基础上加设直径调节套8,在泵体内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用于安装各种规格的叶轮7,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