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026发布日期:2018-06-08 21: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滑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换滑阀芯而回收来自驱动器的回流流体的滑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01—304202A中公开了一种滑阀装置,该滑阀装置具有将工作缸的一个流体室的回流流体导入到另一个流体室的回收功能。

这种滑阀装置具有阀体,在阀体上设有泵通路、供给通路、流体罐通路以及一对驱动器口。滑阀芯滑动自如地组装到阀体。在滑阀芯向预定方向切换时,导入到泵通路的压力流体流入到供给通路,经由一个驱动器口向驱动器供给。这时,从驱动器向另一个驱动器口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形成于阀体的第1环状槽和形成于滑阀芯的环状凹部向流体罐通路流出。

滑阀芯在其轴向上形成有回收流路。在回收流路的一端形成有流入口,在回收流路的另一端形成有流出口。在滑阀芯处于中立位置时,流入口在比阀体的第1环状槽靠内侧的位置保持在与供给通路大致相邻的位置。流出口经由形成于阀体的第2环状槽始终与供给通路连通。

在滑阀芯向预定方向切换了时,回收流路的流入口向阀体的第1环状槽开口与滑阀芯的切换量相应的量。从驱动器向另一个驱动器口排出的回流流体不仅从滑阀芯的环状凹部流入到流体罐通路,而且从流入口流入到回收流路。流入到回收流路的回流流体经由阀体的第2环状槽向供给通路合流,被向一个驱动器口侧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在所述滑阀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加快将滑阀芯切换到了预定方向时的回收时机。其理由如下。

为了加快回收时机,在将滑阀芯切换到了预定方向时,必须使回收通路的流入口尽快地向阀体的第1环状槽开放。为此,必须缩短滑阀芯处于中立位置时从流入口到第1环状槽的距离。但是,若过度地缩短该距离,则流入口和滑阀芯的环状凹部相互叠合,缩短该距离也有限度。结果,在所述滑阀装置中,存在加快回收时机也有限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加快回收时机的滑阀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滑阀装置包括:阀体;一个驱动器口和另一个驱动器口,它们形成于阀体;滑阀芯,其能够滑动地插入到阀体;供给通路,其根据滑阀芯的切换位置而使泵与一个驱动器口连通或者使泵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以及回收流路,其沿着滑阀芯的轴向形成于该滑阀芯,形成于回收流路的一端的流入口始终与一个驱动器口连通,形成于回收流路的另一端的流出口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或者阻断该连通,在滑阀芯处于自中立位置确保了预定移动量的回收切换位置时,流出口经由供给通路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在滑阀芯处于除回收切换位置之外的位置时,流出口与另一个驱动器口之间的连通被阻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比较例的滑阀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包括阀体B、泵通路31、32、供给通路33、流体罐通路36以及一对驱动器口34、35。滑阀芯37滑动自如地组装到阀体B中。

泵通路31、32始终与未图示的一个泵连通。在滑阀芯37处于图示的中立位置时,泵通路31、32和供给通路33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在阀体B上形成有泵口39。在滑阀芯37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切换时,一条泵通路31和阀体B的泵口39经由形成于滑阀芯37的第1环状凹部38连通。在滑阀芯37向相反方向即左方向切换时,另一条泵通路32经由第1环状凹部38而与泵口39连通。

泵口39始终与压力补偿阀40连通。若滑阀芯37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切换,则导入到泵通路31的压力流体经过第1环状凹部38和泵口39流入到压力补偿阀40,经过压力补偿阀40流入到供给通路33。

在滑阀芯37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右方向时,供给通路33和驱动器口34经由形成于滑阀芯37的第2环状凹部41和形成于阀体B的第1环状槽42连通。因而,流入到泵通路31的压力流体从供给通路33经由驱动器口34被供给到未图示的驱动器。

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35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形成于阀体B的第2环状槽43和形成于滑阀芯37的第3环状凹部44流出到流体罐通路36。

相反,在滑阀芯37向附图中的左方向切换时,另一条泵通路32和泵口39经由所述第1环状凹部38连通。因而,导入到泵通路32的压力流体经过第1环状凹部38和泵口39流入到压力补偿阀40,经过压力补偿阀40流入到供给通路33。

在滑阀芯37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左方向时,供给通路33和驱动器口35经由形成于滑阀芯37的第3环状凹部44和形成于阀体B的第2环状槽43连通。因而,流入到泵通路32的压力流体从供给通路33经由驱动器口35被供给到未图示的驱动器。

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34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形成于阀体B的第1环状槽42和形成于滑阀芯37的第2环状凹部41流出到流体罐通路36。

滑阀芯37在其轴向上形成有回收流路45。在回收流路45的一端形成有流入口46,在回收流路45的另一端形成有流出口47。回收流路45的流入口46开口于第3环状凹部44内,始终与驱动器口35连通。流入口46始终与驱动器口35连通,因此,不必严格地规定流入口46的位置也可。

另一方面,在滑阀芯37处于图示的中立位置时,回收流路45的流出口47被台肩部48封闭。台肩部48形成在供给通路33的第3环状槽49和第4环状槽50之间。第3环状槽49和第4环状槽50形成在供给通路33的靠驱动器口34侧的开口部。通过滑阀芯37向左右的任意一侧切换,流出口47选择性地向第3环状槽(回收连通部)49和第4环状槽(中继部)50开口。

换言之,流出口47根据滑阀芯37的移动位置而与驱动器口34连通、或者阻断该连通。例如,在滑阀芯37自中立位置移动预定量而处于回收切换位置时,流出口47向第3环状槽49开口。在滑阀芯37处于除回收切换位置之外的中立位置附近(阻断位置)时,流出口47和驱动器口34之间的连通被阻断。

另外,台肩部48处于泵通路32和第2环状凹部41之间即可,能够自由地规定其位置。换言之,第3环状槽49和第4环状槽50的位置是与其他的环状凹部、环状槽之间的相对关系所带来的限制最少的部位,因此,限定台肩部48的位置的自由度变大。

在回收流路45中设有仅容许从流入口46向流出口47流通的单向阀51。因而,即使流出口47向第4环状槽50开口,导入到供给通路33的压力流体也不会向回收流路45倒流。另外,图中附图标记52所示的部分是用于使第3环状凹部44与流体罐通路36连通的槽口。

在滑阀芯37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切换而处于使流出口47向第3环状槽49开口的所述回收切换位置时,第2环状槽43经由第3环状凹部44和槽口52而与流体罐通路36连通。滑阀装置将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35排出的回流流体送回到流体罐通路36。这时,在槽口52的上游侧产生与压力损失相应的压力,因此,保持有该压力的回流流体经由流入口46流入到回收流路45。

而且,流入到回收流路45的回流流体推开单向阀51而到达流出口47,并且经由第3环状槽49而与供给到供给通路33的流体合流。此外,这时,供给通路33经由第4环状槽50和第2环状凹部41而与驱动器口34连通,因此,合流了的压力流体会被供给到驱动器口34。

另外,在将滑阀芯37切换到了与前述相反的方向即附图中的左方向时,流出口47向第4环状槽50开口。这时,单向阀51发挥功能,因此,供给通路33的压力流体不会向回收流路45倒流。

在此,说明比较例的滑阀装置。图2是表示比较例的滑阀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比较例的滑阀装置具有阀体1,阀体1上设有泵通路2、3、供给通路4、流体罐通路7以及一对驱动器口5、6。滑阀芯8滑动自如地组装到阀体1中。

泵通路2、3始终与未图示的一个泵连通。在滑阀芯8处于图示的中立位置时,泵通路2、3和供给通路4之间的连通被阻断。在滑阀芯8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切换时,一条泵通路2与阀体1的泵口10经由形成于滑阀芯8的第1环状凹部9连通。此外,在滑阀芯8向相反方向即左方向切换时,另一条泵通路3与泵口10经由第1环状凹部9连通。

泵口10始终与压力补偿阀11连通。若滑阀芯8向附图中的右方向切换,则导入到泵通路2的压力流体经过第1环状凹部9和泵口10流入到压力补偿阀11,经过压力补偿阀11流入到供给通路4。

在滑阀芯8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右方向时,供给通路4和驱动器口5经由滑阀芯8的第2环状凹部12和阀体1的第1环状槽13连通。因而,流入到泵通路2的压力流体从供给通路4经由驱动器口5被供给到未图示的驱动器。

这时,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6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阀体1的第2环状槽14和滑阀芯8的第3环状凹部15流入到流体罐通路7。

相反,在滑阀芯8向附图中的左方向切换时,另一条泵通路3和泵口10经由第1环状凹部9连通。因而,导入到泵通路3的压力流体经过第1环状凹部9和泵口10流入到压力补偿阀11,经过压力补偿阀11流入到供给通路4。

在滑阀芯8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左方向时,供给通路4和驱动器口6经由滑阀芯8的第3环状凹部15和阀体1的第2环状槽14连通。因而,流入到泵通路3的压力流体从供给通路4经由驱动器口6被供给到未图示的驱动器。

这时,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5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阀体1的第1环状槽13和滑阀芯8的第2环状凹部12流出到流体罐通路7。

滑阀芯8在其轴向上形成有回收流路16。在回收流路16的一端形成有流入口17,在回收流路16的另一端形成有流出口18。在滑阀芯8处于图示的中立位置时,流入口17在比第2环状槽14靠内侧的位置保持在与供给通路4大致相邻的位置。

并且,流出口18经由形成于阀体1的第3环状槽19始终与供给通路4连通。在回收流路16中设有仅容许从流入口17向流出口18流通的单向阀20。

在将滑阀芯8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右方向时,回收流路16的流入口17向第2环状槽14开口与该切换量相应的量。从驱动器向驱动器口6排出的回流流体不仅从第3环状凹部15流入到流体罐通路7,而且也从流入口17流入到回收流路16。

另外,图中附图标记21所示的部分是向滑阀芯8的第3环状凹部15开口的槽口。第3环状凹部15和流体罐通路7经由槽口21连通。流向流体罐通路7的流量和流向回收流路16的流量由与回流流体经过槽口21时的压力损失相应的压力来决定。流入到回收流路16的回流流体推开单向阀20,经由第3环状槽19向供给通路4合流,被向驱动器口5侧回收。

在比较例的滑阀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难以加快将滑阀芯8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右方向时的回收时机。其理由如下。

在图示的状态下,为了加快回收时机,在将滑阀芯8切换到了附图中的右方向时,流入口17必须尽快地向第2环状槽14开放。为此,必须缩短滑阀芯8处于中立位置时从流入口17到第2环状槽14的距离L。

但是,若过度缩短距离L,则流入口17和第3环状凹部15相互叠合,缩短距离L也有限度。因此,也可以考虑将第3环状凹部15移动到比当前状况靠附图中的右方向的位置。

但是,第3环状凹部15的位置是与第1环状凹部9和第2环状凹部12、第1~第3环状槽13、14、19等的位置相关联地决定的,因此,无法只移动第3环状凹部15的位置。

结果,在比较例的滑阀装置中,存在加快回收时机也有限度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口46始终与一个驱动器口35连通,因此,能够使流入口46向始终与驱动器口35连通的第3环状凹部44开口。因而,只要是在第3环状凹部44内,就可以将流入口46设置在任意的位置,相应地,与流入口46的开口位置相关的设计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

并且,流出口47根据滑阀芯37的移动位置而与驱动器口34连通、或者阻断该连通。流出口47构成为,在滑阀芯37处于自中立位置确保了预定移动量的回收切换位置时,该流出口47经由供给通路33而与驱动器口34连通。这样回收切换位置取决于滑阀芯37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根据该移动量的设定来改变回收时机。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驱动器口34连通的第4环状槽(中继部)50和回收时将流出口47连通于供给通路33的第3环状槽(回收连通部)49之间设有台肩部48,因此,能够根据滑阀芯37的轴向上的台肩部48的长度来自由地设定回收时机。而且,像前述那样,第3环状槽49和第4环状槽50的位置是与其他的环状凹部、环状槽之间的相对关系所带来的限制最少的部位,因此,台肩部48的长度也几乎没有限制。

本实施方式例如最适合应用于动力铲所采用的各种工作缸的回收控制系统。

以下,总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滑阀装置,其通过切换在阀体中设置的滑阀芯,将泵的压力流体导入到一个驱动器口或者导入到另一个驱动器口,从而切换驱动器的运动方向。在滑阀芯切换到了一个方向时,滑阀装置将从驱动器向一个驱动器口排出的回流流体经由沿着滑阀芯的轴向形成的回收流路导入到另一个驱动器口。这样,滑阀装置将从驱动器排出的回流流体回收。

在本实施方式的滑阀装置中,开口于回收流路的一端的流入口始终与一个驱动器口连通。形成于回收流路的另一端的流出口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或者阻断该连通。而且,在滑阀芯处于自中立位置确保了预定移动量的回收切换位置时,流出口经由供给通路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此外,在滑阀芯处于除回收切换位置之外的位置(阻断位置)时,流出口和另一个驱动器口之间的连通被阻断。

在该结构中,形成于滑阀芯的回收流路的流入口始终与一个驱动器口连通,因此,也能够例如将流入口的位置形成于在滑阀芯形成的环状凹部。另一方面,形成于回收流路的另一端的流出口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或者阻断该连通,在滑阀芯处于自中立位置确保了预定移动量的回收切换位置时,该流出口经由供给通路而与另一个驱动器口连通。这样,回收切换位置取决于滑阀芯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根据该移动量的设定来改变回收时机。

采用该结构的滑阀装置,回收时机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给通路设有回收连通部和中继部,供给通路具有形成在回收连通部和中继部之间的台肩部。而且,在滑阀芯处于除回收切换位置之外的位置(阻断位置)时,流出口被台肩部阻断。因而,利用设于阀体的台肩部,能够封闭、开放回收流路的流出口,并且能够根据滑阀芯的轴向上的台肩部的长度来设定回收切换位置。

采用该结构的滑阀装置,仅通过改变滑阀芯的轴向上的台肩部的长度就能够自由地设定回收时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阀装置具有将泵和供给通路连通的泵口。而且,台肩部形成在泵口和另一个驱动器口之间。具体而言,台肩部形成在滑阀芯的轴向上的泵口和另一个驱动器口之间。因而,台肩部处于泵口和另一个驱动器口之间即可。

采用该结构的滑阀装置,设置台肩部的位置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阀芯上设有仅容许从回收流路的流入口向流出口流动的单向阀。因而,导入到供给通路的压力流体不会向回收流路倒流。

采用该结构的滑阀装置,来自泵的压力流体不会白白地向流体罐侧流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5年9月28日向日本国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5—189326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