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密闭型压缩机、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6449发布日期:2018-10-23 21:3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密闭型压缩机、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气液分离器固定于密闭型压缩机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具备该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的密闭型压缩机、利用该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将气液分离器固定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储液器固定装置:通过螺栓、螺钉、铆钉等紧固构件、或者电弧焊等焊接或钎焊等,将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密闭容器连结。

另外,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的储液器安装装置:通过凸焊,将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密闭容器连结。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凸焊中,通过对设置于储液器安装装置的支承配件的突起部进行焊接而使其固定于储液器的框体等被焊接物,由此能够将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密闭容器连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065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046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7-1207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在专利文献1的储液器固定装置中使用紧固构件时,储液器固定装置的零件数增多,制造工序也增多,因此,存在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升高这样的课题。另外,当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电弧焊等焊接时,将储液器固定装置安装于储液器的焊接时间变长,焊接时的加热范围变宽。因此,当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电弧焊等焊接时,储液器的框体等母材减薄,储液器的强度降低,由此,存在如下课题:有可能无法确保针对密闭型压缩机的强度的可靠性。另外,例如,当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TIG焊接等电弧焊时,由于需要保护气体或焊条等辅助材料,因此,存在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升高这样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凸焊中,由于凸焊时的加压,所以有时会在焊接用的突起与被焊接物的接触部分产生偏移。因此,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凸焊中,存在如下课题:在焊接用的突起与被焊接物的接触部分产生焊接不良,有可能无法确保针对密闭型压缩机的强度的可靠性。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针对强度的可靠性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密闭型压缩机、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用于将气液分离器固定于密闭型压缩机的密闭容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具备: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密闭容器;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固定部延伸,对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支承;以及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支承部,对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限制。

另外,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具备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

另外,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具备:加压缸,所述加压缸通过对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的所述突起部施加压力,从而对配置于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的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限制;以及多个电极,所述多个电极使电流向所述突起部流动而使所述突起部熔化,以将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

另外,本发明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配置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工序;对所述突起部施加压力而利用所述突起部对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限制的工序;以及使电流向所述突起部流动而使所述突起部熔化,以将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设置对气液分离器进行限制的多个突起部,即便在使用凸焊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突起部与被焊接物的接触部分产生偏移。另外,在使用凸焊的情况下,由于在突起部处将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与气液分离器固定,所以不会减薄气液分离器的母材而使得气液分离器的强度降低。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不会为了将气液分离器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而使用辅助材料,所以能够廉价地制造密闭型压缩机。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针对强度的可靠性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密闭型压缩机、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装置、及密闭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向密闭容器10固定前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固定到密闭容器10后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的构造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各设置一个突起部76并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压力施加后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固定到密闭容器10后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各结构构件的尺寸及形状或各结构构件彼此的尺寸关系有时与实际的情况不同。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或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对附图标记的标注。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原则上将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各个结构构件彼此的前后、左右、或上下的位置关系设为将密闭型压缩机100设置成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密闭型压缩机100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是使吸入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将其排出的流体机械。在图1中,作为密闭型压缩机100的一例,例示了滚动活塞型的旋转压缩机。

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密闭容器10构成为缸形状的容器。密闭容器10由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主体部1和纵截面为倒U字形状的盖部3构成,盖部3的开口部的外侧面固定于主体部1的开口部的内侧面。主体部1与盖部3的固定部分例如通过焊接等而被接合。另外,在主体部1的底面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将密闭型压缩机100呈纵置型地配置的台5。

排出管7贯通地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盖部3的上表面。排出管7是使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密闭容器10的外部排出的制冷剂配管。排出管7与盖部3的固定部分例如通过钎焊等而被接合。

而且,在密闭容器10的盖部3的上表面配置有玻璃端子9。玻璃端子9提供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外部电源是向密闭型压缩机100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可以使用交流频率为50Hz或60Hz的一般商用交流电源、或者能够使交流频率变化的变频电源。在使用频率可变的变频电源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密闭型压缩机100的转速变化,因此,能够在密闭型压缩机100中控制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排出管7排出的排出量。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与玻璃端子9连接的外部电源未图示。

在密闭容器10的内部收容有电动机部20、曲轴30、以及压缩机构部40。电动机部20配置在比压缩机构部40靠上方的位置。在密闭容器10的中心部,曲轴30被配置在电动机部20与压缩机构部40之间,且在密闭容器10的中心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在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电动机部20也被称为电动部件,压缩机构部40也被称为压缩部件。

电动机部20构成为使用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产生旋转驱动力并经由曲轴30向压缩机构部40传递旋转驱动力的电动机。电动机部20具备:在俯视时具有中空圆筒状的外观的定子22、和能够旋转地配置于定子22的内侧面的内侧的圆筒状的转子24。定子22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主体部1的内侧面,并经由导线26与玻璃端子9连接。电动机部20通过经由导线26向卷绕于定子22的线圈供给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从而能够使转子24在定子22的内侧面的内侧旋转。在密闭型压缩机100中,例如使用DC无刷电机等作为电动机部20。

曲轴30贯通转子24并固定于转子24的中心部。曲轴30是在曲轴30的外侧面固定转子24并向压缩机构部40传递转子24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轴。

另外,曲轴30具有配置于压缩机构部40的内部的圆筒形状的偏心部32。在偏心部32的外侧面,沿着偏心部32的外侧面旋转自如地安装有滚动活塞34。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虽然未图示,但在曲轴30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利用由曲轴30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向压缩机构部40供给积存于密闭容器10的主体部1的底部的冷冻机油50。

压缩机构部40利用从电动机部20供给的旋转驱动力,将吸入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将压缩而得到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构部40的上方排出。

压缩机构部40具备中空圆筒形状的缸41。缸41的外侧面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主体部1的内侧面。在缸41的中空部分41a收容有曲轴30的偏心部32及滚动活塞34。即,缸41构成为:利用曲轴30的旋转,能够在中空部分41a使曲轴30的偏心部32及滚动活塞34进行偏心旋转。

在缸41设置有叶片槽41b,所述叶片槽41b构成缸41的中空部分41a,并从缸41的内侧面沿半径方向延伸。在缸41的叶片槽41b收容有叶片42。叶片42是如下的滑动构件:例如利用设置于叶片槽41b的内部的弹簧等弹性体的复原力而被压靠于滚动活塞34的表面,并利用滚动活塞34的偏心运动而在叶片槽41b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

在缸41的上侧的中空圆板面配置有主轴承43。在缸41的下侧的中空圆板面配置有副轴承44。主轴承43及副轴承44是将曲轴30支承为能够滑动的滑动轴承。

主轴承43在俯视时具有中空圆板状的形状。主轴承43具有固定于缸41的上侧的中空圆板面的固定部43a、和将曲轴30的外侧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轴承部43b。此外,在图1中,将主轴承43表示为两个L字形状的构件。另外,主轴承43例如利用螺栓等而固定于缸41的上侧的中空圆板面。

副轴承44在仰视时具有中空圆板状的形状。副轴承44具有固定于缸41的下侧的中空圆板面的固定部44a、和将曲轴30的外侧面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轴承部44b。此外,在图1中,将副轴承44表示为两个L字形状的构件。另外,副轴承44例如利用螺栓等而固定于缸41的下侧的中空圆板面。

在压缩机构部40中,由滚动活塞34、缸41、叶片42、主轴承43的固定部43a及副轴承44的固定部44a围成的密闭自如的空间构成对被吸入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室。在压缩室被压缩而得到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设置于主轴承43的排出口排出。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设置于主轴承43的排出口未图示。

接下来,除了图1之外,还使用图2及图3,对固定于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密闭容器10的吸气消声器6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向密闭容器10固定前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2中,利用箭头来图示吸气消声器60的安装方向。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固定到密闭容器10后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

如图1~图3所示,在密闭容器10的主体部1的外侧面部,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固定于被配置在密闭容器10的外侧面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流入管64贯通框体62并固定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顶部。流入管64例如是使从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干度较高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内部的制冷剂配管。另外,将吸气消声器60与密闭容器10之间连通的吸入管66的一端贯通并固定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底部。在密闭容器10的主体部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吸入口68,所述吸入口68构成为与压缩机构部40的压缩室连通,在吸入口68固定吸入管66的另一端。

吸气消声器60是作为具有积存剩余制冷剂的制冷剂积存功能、和使在运转状态变化时暂时产生的液态制冷剂滞留而带来的气液分离功能的储液器发挥功能的气液分离器。在吸气消声器60中,能够通过气液分离功能来防止大量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密闭容器10的内部而在密闭型压缩机100中进行液体压缩。另外,吸气消声器60还具有作为降低或除去由从流入管64流入的制冷剂产生的噪音的消音器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设为了将密闭型压缩机100设为旋转压缩机并安装作为气液分离器的吸气消声器60的构造,但也可以设为将密闭型压缩机100设为涡旋压缩机并安装作为气液分离器的储液器的构造。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利用电动机部20的驱动使曲轴30旋转时,收容在缸41的内部的偏心部32及滚动活塞34与曲轴30一起进行偏心旋转。与滚动活塞34的偏心旋转联动地,设置于缸41的叶片槽41b的内部的叶片42进行活塞运动。从吸入管66经由吸入口68流入到压缩机构部40中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由滚动活塞34、缸41、叶片42、主轴承43的固定部43a及副轴承44的固定部44a围成的密闭空间即压缩室。流入到压缩室的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伴随着由滚动活塞34的偏心旋转引起的压缩室的容积的减少而被压缩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设置于主轴承43的排出口而向位于电动机部20与压缩机构部40之间的密闭容器10的内部的高压空间排出,并经由排出管7向密闭容器10的外部排出。

接下来,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可以构成为具备:固定部72,所述固定部72固定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密闭容器10的外侧面;支承部74,所述支承部74从固定部72延伸,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支承;以及多个突起部76,所述多个突起部76配置于支承部74,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

例如,如图4所示,固定部72可以构成为在俯视时具有沿着密闭容器10的外侧面的圆弧形状的固定面72a的弯曲的板状构件。

另外,如图4所示,支承部74具有在俯视时从固定部72的第一末端部72b延伸并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另外,支承部74具有在俯视时从固定部72的第二末端部72c延伸并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与第一支承构件74a隔开间隔地平行延伸的第二支承构件74b。在第一支承构件74a设置有第一内侧面74c,在第二支承构件74b设置有与第一内侧面74c相对的第二内侧面74d。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例如构成为平板状的板状构件。

在第一支承构件74a的第一内侧面74c设置有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第二支承构件74b的第二内侧面74d设置有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在本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中,能够利用第一突起部76a、第二突起部76b、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这四个突起部76来限制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突起部76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等而设置于支承部74。

此外,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既可以为通过钎焊等而将固定部72固定于密闭容器10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与密闭容器10一体化。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的构造的概略图。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构成为电阻焊机等焊接装置。

如图5所示,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具备加压缸79,所述加压缸79通过对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突起部76施加压力,从而对配置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加压缸79例如可以构成为利用流量调整阀来调整压力的气压缸或液压缸。

另外,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具备多个电极80,所述多个电极80使电流向突起部76流动而使突起部76熔化,从而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电极80例如可以构成为纯钨电极、纯钼电极等纯金属电极、或者铜-氧化铝合金电极等合金电极。

另外,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具备支承台90,所述支承台90具有沿着密闭容器10的外侧面的圆弧状的凹部90a,对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中的密闭容器10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另外,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具备:焊接电源82,所述焊接电源82例如将从商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成在焊接中使用的电力;以及焊接变压器84,所述焊接变压器84将从焊接电源82流来的电流放大成焊接用电流并使其向电极80流动。焊接电源82例如构成为变频式的电源。

此外,电极80既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为例如支承于焊接变压器84的框体的结构,也可以为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另行设置焊接用的作业台等并支承于焊接用的作业台的结构。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6中,利用点线包围被施加了压力的突起部76,并将其作为区域A。另外,利用黑箭头来表示加压缸79的加压方向。

如图6所示,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通过将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密闭容器10配置于支承台90,并将吸气消声器60配置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从而能够开始焊接。接下来,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通过对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突起部76施加压力,从而能够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接下来,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通过使电流从电极80向突起部76流动而使突起部76熔化,从而能够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

如图6的区域A所示,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一支承构件74a设置有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76。另外,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二支承构件74b也同样地设置有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接触的两个突起部76。

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由于利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四个突起部76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所以即使在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吸气消声器60移动。因此,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通过防止吸气消声器60的移动,从而能够防止突起部76与吸气消声器60的接触不良,能够避免焊接不良。

相对于此,考虑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各设置有仅仅一个突起部76的情况。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各设置一个突起部76并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7中,利用点线包围被施加了压力的突起部76,并将其作为区域B。另外,在图7中,利用黑箭头来表示加压缸79的加压方向。图8是表示图7的压力施加后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如图7的区域B所示,当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各设置有仅仅一个突起部76时,在利用加压缸79对突起部76施加了压力时,如图8所示,有可能无法防止吸气消声器60的移动。如图8所示,在吸气消声器60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时,有可能会产生突起部76与吸气消声器60的接触不良而导致产生焊接不良。

因此,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中,通过利用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四个突起部76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防止突起部76与吸气消声器60的接触不良,能够避免焊接不良。

接下来,使用图9,对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9中,利用实线的箭头来图示密闭型压缩机100制造时的加压方向。另外,将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中心部朝向密闭容器10的中心部的方向设为x方向,并利用虚线的箭头进行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吸气消声器60通过凸焊而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凸焊是使用多个电极80对突起部76进行加压,利用通过使电流在突起部76中流动而产生的发热来使突起部76熔化,从而将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电阻焊的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配置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在图9中,将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配置成:利用第一支承构件74a的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以及第二支承构件74b的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来夹持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配置于支承部74的电极80,对突起部76施加压力,利用突起部76对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进行限制。在图9中,在第一支承构件74a的外侧面侧配置第一电极80a,在第二支承构件74b的外侧面侧配置第二电极80b。通过向第二电极80b的方向对第一电极80a进行加压,从而使第一突起部76a、第二突起部76b、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接触,对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进行限制。通过施加压力而使突起部76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避免密闭型压缩机100制造时的吸气消声器60在x方向上的偏移。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第一电极80a及第二电极80b,使电流向突起部76流动而使突起部76熔化,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由于能够通过对突起部76的加压来避免吸气消声器60在x方向上的偏移,所以能够避免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焊接不良。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用于将作为气液分离器的一例的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密闭型压缩机100,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具备:固定部72,所述固定部72固定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密闭容器10;支承部74,所述支承部74从固定部72延伸,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支承;以及多个突起部76,所述多个突起部76配置于支承部74,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具备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

另外,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具备:加压缸79,所述加压缸79通过对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突起部76施加压力,从而对配置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作为气液分离器的一例的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以及多个电极80,所述多个电极80使电流向突起部76流动而使突起部76熔化,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作为气液分离器的一例的吸气消声器60配置于上述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工序;对突起部76施加压力而利用突起部76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的工序;以及使电流向突起部76流动而使突起部76熔化,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工序。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的多个突起部76设置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从而即便使用凸焊,也能够避免在突起部76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接触部分产生偏移。另外,在使用凸焊的情况下,由于在突起部76处将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与吸气消声器60固定,所以不会减薄吸气消声器60的母材而使得吸气消声器60的强度降低。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不会为了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而使用辅助材料,所以能够廉价地制造密闭型压缩机100。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耐久性等针对强度的可靠性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密闭型压缩机100、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装置200、及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

另外,如果利用凸焊来固定吸气消声器60,则能够使焊接时间变短,并能够使加热范围缩窄,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时的能量,能够廉价地制造密闭型压缩机1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中,支承部74具有在俯视时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构件74a、和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与第一支承构件74a隔开间隔地平行延伸的第二支承构件74b,且多个突起部76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支承构件74a及第二支承构件74b分别各配置有两个。即,例如,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支承构件74a的第一内侧面74c设置有第一突起部76a及第二突起部76b,在第二支承构件74b的第二内侧面74d设置有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利用第一突起部76a、第二突起部76b、第三突起部76c及第四突起部76d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凸焊。

实施方式2.

使用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是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由于除了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构造及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之外的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中的固定到密闭容器10后的吸气消声器60的一例的概略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12中,利用实线的箭头来图示密闭型压缩机100制造时的加压方向。另外,将与连结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中心部与密闭容器10的中心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并利用虚线的箭头进行图示。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具有:固定部72,所述固定部72固定于密闭容器10;支承部74,所述支承部74在侧视时与密闭容器10的外侧面隔开间隔,并与固定部72平行地延伸;以及连结部78,所述连结部78将固定部72的上端部与支承部74的下端部连结。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在侧视时构成为台阶形状的板状构件。

如图11所示,支承部74具有沿着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的圆弧形状的支承面74e。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接触地配置于支承面74e。

接下来,使用图12,对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配置成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接触。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将第三电极80c配置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中的位于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的配置面的相反侧的面。另外,将第四电极80d配置于连结部78的上方且配置于支承部74的位于支承面74e的相反侧的面。通过向第四电极80d的方向对第三电极80c进行加压,从而将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压靠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对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进行限制。通过施加压力而使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对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避免密闭型压缩机100制造时的吸气消声器60在y方向上的偏移。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第三电极80c及第四电极80d,使电流向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流动而使其熔化,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在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对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的加压来避免吸气消声器60在y方向上的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避免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焊接不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中,支承部74具有沿着作为气液分离器的一例的吸气消声器60的外侧面的支承面74e,且多个突起部76可以构成为在支承面74e配置有两个。即,在本实施方式2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中,可以构成为将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配置于支承面74e。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仅通过第五突起部76e及第六突起部76f这两个突起部76就能够进行稳定的凸焊,因此,例如能够减少冲压加工的工时,能够廉价地制造密闭型压缩机100。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3及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是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由于除了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构造及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之外的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俯视时的构造的概略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14中,利用实线的箭头来图示密闭型压缩机100制造时的加压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具有固定部72,所述固定部72固定于密闭容器10。另外,支承部74具有L字形状的第三支承构件74f,所述第三支承构件74f在俯视时从固定部72的第一末端部72b延伸并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另外,支承部74具有L字形状的第四支承构件74g,所述第四支承构件74g从固定部72的第二末端部72c延伸并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三支承构件74f的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四支承构件74g的第二凸状弯折部76h构成为彼此相对。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构成为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突起部76。

接下来,使用图14,对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配置成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的外侧面接触。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将第五电极80e配置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中的位于与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包围的圆弧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另外,将第六电极80f配置于位于与构成第一凸状弯折部76g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另外,将第七电极80g配置于如下的面,该面位于构成第二凸状弯折部76h的面。通过向连结第六电极80f与第七电极80g的线段的中点的方向对第五电极80e进行加压,从而将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压靠于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通过将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压靠于框体62,从而对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避免吸气消声器60的偏移。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第五电极80e、第六电极80f及第七电极80g,使电流向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流动而使其熔化,将吸气消声器60固定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在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对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的加压来避免吸气消声器60的偏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的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制造方法中,能够避免吸气消声器60的框体62与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的焊接不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的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0中,支承部74具有第三支承构件74f和第四支承构件74g,所述第三支承构件74f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凸状弯折部76g,所述第四支承构件74g向从密闭容器10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凸状弯折部76h,第一凸状弯折部76g与所述第二凸状弯折部76h相对,第一凸状弯折部76g及第二凸状弯折部76h可以构成为突起部76,以对作为气液分离器的一例的吸气消声器60进行限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仅通过第三支承构件74f及第四支承构件74g的弯折作业就能够构成突起部76,因此,例如能够减少用于设置突起部76的冲压加工等的工时,能够廉价地制造密闭型压缩机100。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应用于家庭用或业务用的空气调节机等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部,3盖部,5台,7排出管,9玻璃端子,10密闭容器,20电动机部,22定子,24转子,26导线,30曲轴,32偏心部,34滚动活塞,40压缩机构部,41缸,41a中空部分,41b叶片槽,42叶片,43主轴承,43a固定部,43b轴承部,44副轴承,44a固定部,44b轴承部,50冷冻机油,60吸气消声器,62框体,64流入管,66吸入管,68吸入口,70气液分离器固定用具,72固定部,72a固定面,72b第一末端部,72c第二末端部,74支承部,74a第一支承构件,74b第二支承构件,74c第一内侧面,74d第二内侧面,74e支承面,74f第三支承构件,74g第四支承构件,76突起部,76a第一突起部,76b第二突起部,76c第三突起部,76d第四突起部,76e第五突起部,76f第六突起部,76g第一凸状弯折部,76h第二凸状弯折部,78连结部,79加压缸,80电极,80a第一电极,80b第二电极,80c第三电极,80d第四电极,80e第五电极,80f第六电极,80g第七电极,82焊接电源,84焊接变压器,90支承台,90a凹部,100密闭型压缩机,200制造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