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转子泵泵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437阅读:1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积式泵领域,尤其与一种凸轮转子泵泵体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凸轮转子泵是一种旋转的容积式泵,具有正排量的性质,流量不随背压变化而变化,通过转子与泵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工作的容积。凸轮转子泵依靠两同步反转动的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于进口处产生吸力(真空度),两转子将转子室分隔几个小空间,从而吸入所要输送的物料,因此两个转子的外周壁和两侧壁始终与泵体内腔壁结构,现有的转子外壁是通过全橡胶包覆,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耐磨性,然而在长时间运转过程之后,转子或者泵体内腔壁难免被磨损或被介质腐蚀,因此本专利申请人对泵体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凸轮转子泵存在的转子和泵体内腔壁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相对较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好的的凸轮转子泵泵体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凸轮转子泵泵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泵体和两个同步且相对反转动的转子,泵体的两侧分别形成介质的进口和出口,两个转子相对配合位于所述的泵体形成的中空内腔中,两个转子分别通过主动轴和从动轴穿装支撑在泵体上,所述的泵体两端分别连接泵盖和齿轮箱体,连接泵盖的泵体一端设置开口,该开口与泵体的内腔完全贯通,两个转子的两侧通过耐磨衬板贴靠,两个耐磨衬板和两个转子通过泵体的开口放置安装,靠内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泵体内腔壁贴靠,靠外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所述的泵盖贴靠固定;所述转子的外周和/或所述的耐磨衬板朝向转子的一侧和/或所述泵体的内腔壁上固定连接包覆聚氨酯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转子的外周和/或所述的耐磨衬板朝向转子的一侧和/或所述泵体的内腔壁上的聚氨酯层为粘接固定。

所述泵盖上设置的开口处设有容纳所述的耐磨衬板的容纳槽,安装在泵体外端的耐磨衬板置于容纳槽内。

所述的转子为三翼凸轮,转子的轮廓线通过光滑圆弧连接而成,两个转子互为共轭转子。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组转子的两侧分别设置耐磨衬板,通过耐磨衬板、转子和泵体内腔壁上设置的聚氨酯层,从而提高了泵体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聚氨酯层也提高了泵体部件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防止介质渗入进入主轴,提高了凸轮转子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和两个同步且相对反转动的转子2,泵体1的两侧分别形成介质的进口和出口,两个转子2相对配合位于泵体1形成的中空内腔中,两个转子2分别通过主动轴5和从动轴6穿装支撑在泵体1上,泵体1两端分别连接泵盖7和齿轮箱体8,连接泵盖7的泵体1一端设置开口,该开口与泵体1的内腔完全贯通,两个转子2的两侧通过耐磨衬板3贴靠,两个耐磨衬板3和两个转子2通过泵体1的开口放置安装,靠内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泵体内腔壁贴靠,靠外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泵盖7贴靠固定;所述转子2的外周、耐磨衬板3朝向转子2的一侧上固定连接包覆聚氨酯层4。

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和两个同步且相对反转动的转子2,泵体1的两侧分别形成介质的进口和出口,两个转子2相对配合位于泵体1形成的中空内腔中,两个转子2分别通过主动轴5和从动轴6穿装支撑在泵体1上,泵体1两端分别连接泵盖7和齿轮箱体8,连接泵盖7的泵体1一端设置开口,该开口与泵体1的内腔完全贯通,两个转子2的两侧通过耐磨衬板3贴靠,两个耐磨衬板3和两个转子2通过泵体1的开口放置安装,靠内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泵体内腔壁贴靠,靠外侧的耐磨衬板通过泵盖7贴靠固定;所述转子2的外周和耐磨衬板3朝向转子2的一侧和所述泵体1的内腔壁上固定连接包覆聚氨酯层4。

优选地,转子2的外周和/或耐磨衬板3朝向转子的一侧和/或所述泵体1的内腔壁上的聚氨酯层4为粘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