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铆式大风量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774发布日期:2018-08-07 22:3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叶轮,特别涉及一种榫铆式大风量叶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升温,离心风机的应用场合得到进一步拓展。这种使用多叶片工艺的前倾或后倾叶轮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离心式叶轮的制作工艺在国内外都已经发展多年。从早期的整张板上冲制再焊接成形的叶轮结构,到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扳角法,叶片插入叶盘后扳角。所有的工艺目的都是为了在保证叶片与叶盘的可靠连接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受市场增长的刺激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传统劳动密集性工种成本逐年上升。日益上升的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压榨产品生产成本,也拖累了企业的发展。所以研究新的风轮工艺,在保证品质前提下,提升生产速度,降低操作工人劳动量,越来越急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叶片与叶盘和叶盖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榫铆的结构设计,叶片插入叶盘或叶盖时直接榫铆固定,无需在进行加工处理进行固定,缩减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榫铆式大风量叶轮,其包括叶盘、叶盖以及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盘和叶盖上呈圆周均布有翻边孔,所述叶片的两端设有与翻边孔榫铆的榫铆部,榫铆部插入翻边孔内。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榫铆部的端部的两侧设有导向部。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榫铆部的两侧均设有倒刺部。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和叶盖的翻边孔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的表面设有两圈翻边孔。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上的翻边孔呈类球型。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盖上的翻边孔呈弧状腰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叶片与叶盘和叶盖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榫铆的结构设计,叶片插入叶盘或叶盖时直接榫铆固定,无需在进行加工处理进行固定,缩减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叶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叶盘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叶盘,2为叶盖,3为叶片,4和4’为翻边孔,31为榫铆部,311为导向部,312为倒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榫铆式大风量叶轮,其包括叶盘1、叶盖2以及叶片3,所述的叶盘1和叶盖2上呈圆周均布有翻边孔4和4’,所述叶片3的两端设有与翻边孔榫铆的榫铆部31,榫铆部31插入翻边孔4和4’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叶片上的榫铆部与叶盘以及叶盖上的翻边孔过盈配合进行固定,实现了一种榫铆式叶轮,无需在进行加工处理进行固定,缩减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榫铆部的端部的两侧设有导向部311,所述的导向部为榫铆部的上端与侧面之间设置的导向过渡圆弧,设置的导向部能够与榫铆部插入翻边孔进行导向,能更准确使榫铆部进入翻边孔内。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榫铆部31的两侧均设有倒刺部312,所述的倒刺部为设置的榫铆部两侧的并凸出与侧面的三角状凸起;设置的倒刺部与翻边孔的便于卡合,提供一个反向的锁紧力,即提高叶片与叶盘或者叶盖之间的拉力,本实用新型的叶片能够承受5公斤的拉力不脱落。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1和叶盖2的翻边孔的方向相反,叶盘和叶盖上翻边孔翻边的方向相反,方便叶片的固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1的表面设有两圈翻边孔4,采用两圈翻边孔设计,即能够对叶片多个自由度上进行限位,保证了叶盘与叶片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叶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晃动的问题,改善了叶轮的静音性能,即叶片与叶盘的连接端设有两个榫铆部,叶片与叶盖的连接端设有一个榫铆部。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盘1上的翻边孔4呈类球型,翻边孔由类球型的翻边部以及在翻边部上形成的条状通孔构成。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叶盖2上的翻边孔4’呈弧状腰形。翻边孔由长条状的弧状腰形翻边部,腰形翻边部沿弧形方向形成弧形条状通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叶片与叶盘和叶盖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榫铆的结构设计,叶片插入叶盘或叶盖时直接榫铆固定,无需在进行加工处理进行固定,缩减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量。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