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风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463发布日期:2018-09-07 22:29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壳风轮系统,属于鼓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蜗壳风轮系统的风量普遍较小,普遍存在着噪音大、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蜗壳风轮系统,它通过防回流措施来防止气流回流,进而增加冷凝系统的风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壳风轮系统,它包括:

蜗壳壳体,所述蜗壳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风轮的容置腔;

风轮,所述风轮安装在容置腔内;

设置在蜗壳壳体和风轮之间以防止气体回流的防回流机构。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防回流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防回流机构包括设置在风轮上的风轮防回流凸台和设置在容置腔底部的蜗壳防回流凹槽,所述风轮防回流凸台嵌入蜗壳防回流凹槽内。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防止气流回流,所述蜗壳壳体内侧还设置有防回流挡檐,所述防回流挡檐处在容置腔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风轮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为不等厚结构。

进一步为了更大限度地增加风量,所述叶片由多个半径不等的弧面依次拼接而成。

进一步,所述蜗壳壳体还包括分别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一步,为了防止出风口与其它装置连接后出现气流外溢的情况,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出风口密封条。

进一步为了对进入蜗壳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进风口设置有海绵。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回流机构防止气流回流,并在蜗壳壳体的容置腔内增加防回流挡檐,有效地防止了气流回流,将风轮的叶片改为不等厚结构,并将叶片的外形改为由多个半径不等的弧面拼接而成,进而使得风量增加百分之十以上,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风轮的转速也下降了,进而也降低了工作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4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蜗壳风轮系统,它包括:

蜗壳壳体1,所述蜗壳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风轮2的容置腔;

风轮2,所述风轮2安装在容置腔内;

设置在蜗壳壳体1和风轮2之间以防止气体回流的防回流机构。

如图5所示,所述防回流机构包括设置在风轮2上的风轮防回流凸台3和设置在容置腔底部的蜗壳防回流凹槽4,所述风轮防回流凸台3嵌入蜗壳防回流凹槽4内。

如图5所示,为了更好地防止气流回流,所述蜗壳壳体1内侧还设置有防回流挡檐5,所述防回流挡檐5处在容置腔的顶部。

如图4、6所示,所述风轮2包括多个叶片6,所述叶片6为不等厚结构。

如图6所示,为了更大限度地增加风量,所述叶片6由多个半径不等的弧面依次拼接而成。

如图1~5所示,所述蜗壳壳体1还包括分别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风口7和出风口8。

为了防止出风口8与其它装置连接后出现气流外溢的情况,所述出风口8设置有出风口密封条。

为了对进入蜗壳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进风口7设置有海绵。

表1,现有的蜗壳风轮系统的风量统计表

表1

表2,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轮系统的风量统计表

表2

从表1和表2的对比可得出,同电压、同静压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轮系统的实际风量明显增大,本实用新型在静压为350Pa时,风量增加13.36%,电流增大10.7%,满足工作点电流小于10A的要求,风轮2转速下降223rpm,在增加风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回流机构防止气流回流,并在蜗壳壳体1的容置腔内增加防回流挡檐5,有效地防止了气流回流,将风轮2的叶片6改为不等厚结构,并将叶片6的外形改为由多个半径不等的弧面拼接而成,进而使得风量增加百分之十以上,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风轮2的转速也下降了,进而也降低了工作噪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