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9083发布日期:2018-09-25 18:5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用的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减震风扇。



背景技术:

一般的风扇运转时,由于空气阻力及产生气流的反作用力,各个相互组装的零件间常会产生交互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会使零件间相互运动而产生震动,并可能造成零件间相互撞击而磨损及产生异音。

因此中国台湾第M381100号新型专利案揭露了一种风扇固定装置组合10,参照所述新型专利案的第一及第二图,其是将风扇20通过多个减震钉30与第一固定部11及第二固定部111组接,所述减震钉30是以橡胶材质制作,因此可利用其具弹性及可挠性的特性,吸收前述组件间的撞击力道,从而达到减震的功效。然而橡胶无法以螺接方式固定组件,因此所述风扇20尚需与两个扣合件12配合,才能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及所述第二固定部111结合,导致所述风扇20整体体积增加,不但占用空间较大,且配置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构件简单的减震风扇。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风扇包含旋转单元,及扇框单元,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扇轮,及可供所述扇轮沿自身轴线旋转的轴座,所述扇框单元包括围绕所述旋转单元的轴座并连接所述轴座的外框环、多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框环的外周面上的结合件,及围绕所述扇轮并容置所述外框环及所述旋转单元的基座,其中,所述基座形成多个的嵌孔,所述结合件为减震材质,且分别嵌设于所述嵌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所述扇框单元的基座具有座体部、多个间隔凸设于所述座体部上的立壁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立壁部底端的凸耳部,所述嵌孔分别形成于相对应的所述立壁部上。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所述基座的每一个凸耳部凹陷形成连通相对应立壁部的嵌孔的嵌入道,所述嵌入道具有连通所述嵌孔的出口,所述出口周缘形成有卡接部,每一个结合件均具弹性及可挠性并可在受力压迫后通过相对应的嵌入道,并卡触于相对应的卡接部。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该基座的所述凸耳部是可拆离地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壁部底端。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所述扇框单元的每一个结合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外框环上的块体部,及凸设于所述块体部上且呈三角块状的楔块部。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所述扇框单元的外框环具有连接所述轴座的框体部,及多个分别凸设于所述框体部的外周面的凸柱部,每一个结合件的楔块部凹陷形成结合孔,所述凸柱部是分别插设于所述结合孔内。

较佳地,前述减震风扇,其中所述扇框单元的所述结合件是以减震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扇轮旋动时通过所述轴座对所述外框环所造成的震动,会被具减震效果的所述结合件吸收,进而对所述基座及所述基座外部的其它组件产生良好的抑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减震风扇的实施例;

图2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施例中基座与外框环的对应关系,图2中未显示扇轮;及

图3是剖视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结合件嵌设于相对应的嵌孔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减震风扇1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旋转单元2,及一个围绕所述旋转单元2的扇框单元3。所述旋转单元2包括一个扇轮21,及一个以旋转轴连接所述扇轮21而可供所述扇轮21沿自身轴线旋转的轴座2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2中并未显示所述扇轮21,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轮21的内侧朝向所述轴座22的位置通常设有磁铁(图未示),而所述轴座22是以叶片状的外框连接所述扇框单元3,其朝向所述扇轮21的轴体附近通常设有线圈,因此所述轴座22是固定在所述扇框单元3上呈静止状态,通过线圈与磁铁的相互作用,所述扇轮21会沿自身轴线相对于所述轴座22旋转。

所述扇框单元3包括一个围绕所述旋转单元2的轴座22并连接所述轴座22的外框环31、四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框环31的外周面上的结合件32,及一个围绕所述扇轮21并容置所述外框环31及所述旋转单元2的基座33。所述外框环31具有一个连接所述轴座22的框体部311,及四个分别凸设于所述框体部311的外周面的凸柱部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柱部312为三角柱状,但也可以视需求而为其他柱状。每一个结合件32是以具可挠性及弹性的减震橡胶制成,并具有一个固定于所述外框环31的框体部311上的块体部321,及一个凸设于所述块体部321上的楔块部3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块体部321是以卡榫紧配合的方式嵌设于所述框体部311的外周面上,但也可视需求改采锁设、接合或其他固设方式。所述楔块部322凹陷形成一个贯通状的结合孔323,所述外框环31的所述凸柱部312是分别插设于所述结合孔323内,以使所述结合件32组接于所述外框环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块部322呈三角块状,而所述结合孔323配合所述凸柱部312而为三角形开口的槽孔,但也可视需求使所述楔块部322的形状不同于所述凸柱部312及所述结合孔323,例如所述楔块部322为三角块状,所述凸柱部312为半圆形柱体,所述结合孔323为开口呈半圆形的槽孔。此外,所述楔块部322的表面也可开设开孔及切槽,以使受压后的变形量增加。

参阅图1、图2,及图3,所述基座33具有一个围绕所述扇轮21的座体部331、四个间隔凸设于所述座体部331上而围绕所述外框环31及所述轴座22的立壁部332,及四个分别盖设于所述立壁部332底端的凸耳部333。每一个立壁部332上形成一个贯通状且概呈三角形的嵌孔334,所述结合件32分别嵌设于所述嵌孔334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耳部333是以嵌设方式可拆离地设置于所述立壁部332底端,但不以此为限。每一个凸耳部333凹陷形成一个连通相对应立壁部332的嵌孔334的嵌入道335。所述嵌入道335具有一个连通所述嵌孔334的出口336。所述出口336周缘形成有一个可挡抵相对应结合件32的卡接部337,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入道335的开口大小是朝所述立壁部332的方向逐渐减少,之后便与所述出口336呈相同大小。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组装方式,首先将所述结合件32分别套设于所述外框环31的所述凸柱部312上,使所述凸柱部312分别插入所述结合孔323内,接着施力使每一个结合件32通过相对应的一个凸耳部333的嵌入道335后进入相对应立壁部332的嵌孔334内,在前述过程中,所述结合件32的楔块部322会先被所述卡接部337卡触而无法继续移动,此时稍加施力配合所述嵌入道335的形状设计便可使所述楔块部322受压迫而形变,进而可通过所述卡接部337进入所述嵌孔334内,而进入所述嵌孔334内的楔块部322因弹性而回复原状,再度受所述卡接部337的卡触而被限位于所述嵌孔334内,从而完成组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嵌入道335先宽后窄的设计,可使所述结合件32在嵌入时较容易对准所述出口336,进而提升组装时的便利性。

所述外框环31通过具减震效果的所述结合件32连接所述基座33,使得当所述扇轮21旋转而通过所述轴座22产生震动并将震动传导至所述外框环31上时,所述结合件32可吸收所述外框环31的震动而达到抑震效果,且本实施例利用所述结合件32具可挠性及弹性的特性,配合先宽后窄的所述嵌入道335可达到简易装配的功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际上在组装时,也可先将所述凸耳部333拆离,并将所述结合件32直接置入所述嵌孔334中,接着再将所述凸耳部333装上以将所述结合件32限位于所述嵌孔334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无需额外使用扣合件,且结构简单而可减少所占用的体积,通过以减震橡胶制成的所述结合件32,可达到抑震的功效,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