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340发布日期:2019-09-24 23:3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汽轮机真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站汽轮机真空系统的抽真空设备主要是射水抽气器和水环真空泵,特别是300MW以上的大型机组,普遍采用水环真空泵。这些抽真空设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能耗大,效率低,水环真空的效率很低,一般只有30%左右;

2)选型偏大,特别水环真空泵,设计选型时,主要考虑快速启机的响应速度(30 分钟内能达到启机要求真空值)和最大的允许漏气量作为选型原则,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维持系统真空时有较大裕量;

3)水环真空泵抽气性能受制于工作水温度的变化

水环真空泵的实际抽速Qt=Q15K,K=(P1-Pt)/(P1-P15)

Qt—水温为t℃时的抽气量m3/h

Q15—水温为15℃时的抽气量m3/h

P1—水环泵的吸入压力KPa

Pt—水温为t℃时的饱和蒸汽压力KPa

P15—水温为15℃时的饱和蒸汽压力KPa

K—抽气量修正系数

当工作水达到 35℃以上,抽气能力急剧下降 80%以上,这是因为工作水温度升高到水环真空泵入口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时发生了汽化现象,真空泵主要应付于抽取汽化蒸汽,导致抽空气能力大幅下降;同时,工作水温度的升高对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值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极限真空值就是工作水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这是导致凝汽器真空波动的主要原因;

4)水环真空泵受汽蚀现象影响大,设备维护成本高,也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5)极限真空低,水环真空泵的极限压力为3.3kPa(工作水温15℃),随着工作水温的升高,极限真空降低,导致凝汽器内不凝气体聚集,使传热恶化,凝汽器真空达不到设计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系统,既可有效解决水环泵汽蚀、抽气性能下降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极限真空,解决现有真空泵极限真空低的问题,且节能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泵系统,包括抽真空母管、至少两台水环式真空泵A、以及与水环式真空泵A并联连接的高效真空泵,所述高效真空泵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罗茨真空泵、级间冷凝器和水环真空泵B,所抽吸气体经罗茨真空泵增压后进入级间冷凝器冷却后,大部分水蒸汽凝结,不凝气体及少量剩余水蒸汽经水环真空泵B排出。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真空泵与抽真空母管连接处设有隔离门。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水环式真空泵A数目为3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高效抽真空泵运行时,蒸汽和不凝结气体经罗茨真空泵增压后经级间冷凝器冷却进入前级水环泵,由于罗茨真空泵的增压和级间冷凝器的冷凝作用,使得水蒸汽基本在级间冷凝器内凝结,其汽化潜热由级间冷凝器的冷却水带走,水环真空泵B吸入的气体基本都是不凝结气体;同时罗茨真空泵的增压,使水环真空泵B的入口压力提高一倍以上,可保证水环真空泵B高效稳定运行;同时高效抽真空泵组的极限真空高,绝压可达500Pa以内,而水环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只能达到3.3KPa绝压,因此高效抽真空泵组不会制约机组背压,有利于提高机组真空,降低空冷风机电耗。特别是冬季,随着背压的进一步降低,采用高效抽真空真空泵组,可提高极限真空,缓解空冷逆流区过冷,有效解决空冷岛防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抽真空母管,2、水环式真空泵A,3、隔离门,4、罗茨真空泵,5、级间冷凝器,6、水环真空泵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1所示,一种真空泵系统,包括抽真空母管1、至少两台水环式真空泵A2、以及与水环式真空泵A2并联连接的高效真空泵,所述高效真空泵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罗茨真空泵4、级间冷凝器5和水环真空泵B6,所抽吸气体经罗茨真空泵4增压后进入级间冷凝器5冷却后,大部分水蒸汽凝结,不凝气体及少量剩余水蒸汽经水环真空泵B6排出。

优选的,所述高效真空泵与抽真空母管1连接处设有隔离门3。

优选的,所述水环式真空泵A2数目为3个。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真空系统上进行改进,保留原有三个水环式真空泵,在抽真空母管上开孔,并联连接高效真空泵,或者在原有的其中一台水环式真空泵上串联连接罗茨真空泵和级间冷凝器,可有效解决水环泵汽蚀、抽气性能下降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极限真空,解决现有真空泵极限真空低的问题,且节能效果显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