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410发布日期:2019-11-09 00:1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机组,具体说是一种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



背景技术:

精密电子设备热负载的冷却可靠性需要以来精确流量、压力、温度的冷却液,传统的风冷、液冷换热的冷却系统温控精度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使用要求,同时存在冷却液中含气影响换热性能,以及在冷却设备和热负载中需要进行补液、回收冷却液采用自然流出方式,存在积水影响设备安全使用以及寿命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依据环境条件控制冷却性能,兼顾补液、放空冷却液确保安全性能的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包括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自负载回液口经回液管路分两路分别经两切换阀门连接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回液管路上由自负载回液口方向上依次设有回液流量传感器、回液阀、电加热回液筒体、膨胀罐、供液泵,电加热回液筒体上设有除气器,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并经供液管路接自负载供液口,供液管路由自负载供液口方向上依次设有供液流量计、供液阀、过滤器,还包括辅助水箱,辅助水箱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均接至膨胀罐与供液泵之间的回液管路上,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置进液阀和出液阀,辅助水箱的进液管上还设有补液泵,辅助水箱上经带收液阀的收液管路接至自负载收液口、经带加液泵的加液管路外接加液、经带放液阀的放液管路外接放液。

进一步地,回液阀、电加热回液筒体之间的回液管路与供液阀、过滤器之间的供液管路经带有溢流阀的溢流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泵后的加液管路上还接带有直加阀的直加管路接至膨胀罐与供液泵之间的回液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液管路、供液管路上各自流量传感器之前的管路上均设有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水箱的安装位置低于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内其他各部件,也低于负载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管路上设有加液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制冷系统包括一个压缩制冷单元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压缩制冷单元,压缩制冷单元包括换热器和两个压缩制冷回路,两个压缩制冷回路并联连接换热器,压缩制冷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带风机的冷凝器、储液器、氟球阀、干燥过滤器、氟电磁阀、膨胀阀,膨胀阀后经热气旁通阀接压缩机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常规换热系统包括一个常规换热单元或两个以上并联的常规换热单元,常规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常规换热阀、带风扇的常规换热冷凝器。

进一步地,上述各阀、各传感器、各泵、电加热回液筒体内电加热、除气器均连接电控箱。

自电子设备循环冷却液从回液口进入冷却机组后,流经电加热回液筒体,电加热回液筒体入口的管路中配有除气器,经过除气器的冷却液最终汇总于电加热回液筒体内,进入回液管路。流经供液泵,经供液泵将冷却液打入机组管网中,分别由两个切换阀门控制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的进出状态。根据设备要求在压缩制冷和常规换热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满足设备的散热要求。其中常规换热模式分为单常规换热单元或多常规换热单元切换,切换常规换热单元的工作数,满足高海拔环境的使用要求;压缩制冷同样控制切换压缩制冷单元以及压缩制冷回路的工作数。

辅助水箱通过加液管路采用加液泵对辅助水箱进行加液,或者通过直加管路采用直加阀直接对回液管路进行加液;当系统背压低于设定值时,补液泵从辅助水箱自动对机组管网进行补液;辅助水箱的收液口位于电子设备的低端,可通过高度产生的压差对负载进行收液,同时辅助水箱的收液口也位于机组管网的最低处,也可以达到对系统管网的收液效果,最终通过辅助水箱的放液管路放液口完成冷却液最后的收集,能兼顾冷却液的及时、有效、稳定补充和机组管网放空冷却液,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中:自负载回液口1、回液管路2、回液流量传感器3、回液阀4、电加热回液筒体5、除气器6、膨胀罐7、供液泵8、第一切换阀门9、第二切换阀门10、常规换热阀11、常规换热冷凝器12、换热器13、压缩机14、冷凝器15、储液器16、氟球阀17、干燥过滤器18、氟电磁阀19、膨胀阀20、热气旁通阀21、供液管路22、供液流量计23、供液阀24、过滤器25、自负载供液口26、溢流管路27、溢流阀28、辅助水箱29、进液管30、出液管31、进液阀32、出液阀33、补液泵34、加液管路35、加液泵36、直加管路37、直加阀38、放液管路39、放液阀40、收液管路41、收液阀42、电控箱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一种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包括回液管路2、回液流量传感器3、回液阀4、电加热回液筒体5、除气器6、膨胀罐7、供液泵8、第一切换阀门9、第二切换阀门10、常规换热阀11、常规换热冷凝器12、换热器13、压缩机14、冷凝器15、储液器16、氟球阀17、干燥过滤器18、氟电磁阀19、膨胀阀20、热气旁通阀21、供液管路22、供液流量计23、供液阀24、过滤器25、溢流管路27、溢流阀28、辅助水箱29、进液管30、出液管31、进液阀32、出液阀33、补液泵34、加液管路35、加液泵36、直加管路37、直加阀38、放液管路39、放液阀40、收液管路41、收液阀42、电控箱43。

自负载回液口1经回液管路2分两路分别经第一、二切换阀门9、10连接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回液管路2上由自负载回液口方向上依次设有回液流量传感器3、回液阀4、电加热回液筒体5、膨胀罐7、供液泵8,电加热回液筒体5上设有除气器6,压缩制冷系统和常规换热系统并经供液管路22接自负载供液口26,供液管路22由自负载供液口方向上依次设有供液流量计23、供液阀24、过滤器25,回液阀、电加热回液筒体之间的回液管路与供液阀、过滤器之间的供液管路经带有溢流阀28的溢流管路27连接;辅助水箱29的进液管30和出液管31均接至膨胀罐7与供液泵8之间的回液管路2上,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置进液阀32和出液阀33,辅助水箱的进液管上还设有补液泵34,辅助水箱29上经带收液阀42的收液管路41接至自负载收液口、经带加液泵36的加液管路35外接加液、经带放液阀40的放液管路39外接放液,加液泵后的加液管路上还接带有直加阀38的直加管路37接至膨胀罐与供液泵之间的回液管路上,辅助水箱的安装位置低于回液除气收液冷却机组内其他各部件,也低于负载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制冷系统包括两个并联的压缩制冷单元,压缩制冷单元包括换热器13和两个压缩制冷回路,两个压缩制冷回路并联连接换热器,压缩制冷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4、带风机的冷凝器15、储液器16、氟球阀17、干燥过滤器18、氟电磁阀19、膨胀阀20,膨胀阀后经热气旁通阀21接压缩机出气口。

在本实施例中,常规换热系统包括两个以上并联的常规换热单元,常规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常规换热阀、带风扇的常规换热冷凝器1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阀、各传感器、各泵、电加热回液筒体内电加热、除气器均连接电控箱43。

在本实施例中,供液泵8在回液管路上可设置两组并联,以确保一备一用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传统技术的温度、湿度等传感器对回液、供液进行监控,可在回液管路、供液管路上各自流量传感器之前的管路上均设有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加液管路上设有加液过滤器,进一步提高使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