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536发布日期:2019-11-06 00:1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一种通用设备,属于一种高能耗设备。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风机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现有对于现有的风机来说,大部分为直叶片风机,其结构简单,且效率较低,导致能量浪费大,影响电机和风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它具有结构合理、效率高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左侧壁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螺旋通道左侧壁板为环形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为圆形板,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左右对置,螺旋通道隔壁板以左侧壁板的内圆孔为中心孔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之间,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左端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固定连接,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右端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固定连接,形成螺旋式离心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板壁面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相垂直。

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螺旋通道左侧壁板为环形板,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隔壁板以左侧壁板的内圆孔为中心孔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上,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左端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的右侧壁面固定连接,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各螺旋通道隔壁板及和与其所安装的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右侧内壁形成螺旋式离心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板壁面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相垂直。

一种离心风机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为圆形板,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的左侧壁面中部设有与其所安装的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所对应的圆,螺旋通道隔壁板以圆为中心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上,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右端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的左侧壁面固定连接,各螺旋通道隔壁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和与其所安装的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左侧内壁形成螺旋式离心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板壁面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相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左端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固定连接,各螺旋通道隔壁板的右端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固定连接,形成与蜗壳同轴心环列于蜗壳的进风口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或螺旋通道左侧壁板、各螺旋通道隔壁板及蜗壳的右侧内壁形成与蜗壳同轴心环列于蜗壳的进风口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亦或各螺旋通道隔壁板、螺旋通道右侧壁板及蜗壳的左侧内壁形成与蜗壳同轴心环列于蜗壳的进风口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所述螺旋式离心通道相对于现有的离心风机所采用直叶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制作工艺更独特,其在大流量状态下,对通风机的设备安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螺旋通道隔壁板的机械性能。2.由于螺旋通道隔壁板为弧形板,使螺旋式离心通道进风口部分与其旋转时产生的(圆形)旋转风向近似相切,从而使风在进入螺旋式离心通道时被动转折角度小,能减少风机的能量损失,使空气流动损失和容积损失更小。3.采用螺旋式离心通道空气在通道内加速,通过圆弧型隔壁板,加速更加平滑,有利于增加通道内的风压,增强空气离心效果,降低了离心通道中的涡流和涡流脱离时形成的噪音,由于螺旋式离心通道的结构决定其通道的长度较长,产生空气离心作用更加显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蜗壳;2.驱动电机;3.螺旋通道左侧壁板;4.螺旋通道右侧壁板;5.螺旋通道隔壁板;6.进风口;7.出风通道;8.轴承座;9.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将本装置安装在离心风机蜗壳1内形成离心风机:包括驱动电机2,蜗壳1以及设置在蜗壳1左侧的进风口6和沿蜗壳1的圆形壳体切线方向设置的出风通道7,在蜗壳1内设有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以使蜗壳1内的空气产生离心力,将进风口6侧空气吸入出风通道7,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为环形板,环形板的内圆孔与蜗壳1的进风口6相对应,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为圆形板,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左右对置,螺旋通道隔壁板5以左侧壁板3的内圆孔为中心孔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之间,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左端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固定连接,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右端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固定连接,形成与蜗壳1同轴心环列于蜗壳1的进风口6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螺旋式离心通道的螺旋方向与其旋转方向相同。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板壁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和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相垂直,且与蜗壳1的轴心线相平行。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将本装置安装在离心风机蜗壳1内形成离心风机:包括驱动电机2,蜗壳1以及设置在蜗壳1左侧的进风口6和沿蜗壳1的圆形壳体切线方向设置的出风通道7,在蜗壳1内设有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以使蜗壳1内的空气产生离心力,将进风口6侧空气吸入出风通道7,其特征在于: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为环形板,环形板的内圆孔与蜗壳1的进风口6相对应,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隔壁板5以左侧壁板3的内圆孔为中心孔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上,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左端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固定连接,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及蜗壳1的右侧内壁形成与蜗壳1同轴心环列于蜗壳1的进风口6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螺旋式离心通道的螺旋方向与其旋转方向相同。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板壁与螺旋通道左侧壁板3相垂直,且与蜗壳1的轴心线相平行。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右端与蜗壳1的右侧内壁间距不大于2cm。

实施例3

参见图1、图2和图5所示,将本装置安装在离心风机蜗壳1内形成离心风机:包括驱动电机2,蜗壳1以及设置在蜗壳1左侧的进风口6和沿蜗壳1的圆形壳体切线方向设置的出风通道7,在蜗壳1内设有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旋转,以使蜗壳1内的空气产生离心力,将进风口6侧空气吸入出风通道7,旋转式空气离心力发生装置包括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和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为圆形板,一组螺旋通道隔壁板5均为弧形板,螺旋通道隔壁板5以蜗壳1的进风口6为中心孔呈螺旋状均列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上(即,螺旋通道隔壁板5设置在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的左侧壁面中部设有的与其所安装的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所对应的圆周上),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右端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固定连接,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及蜗壳1的左侧内壁形成与蜗壳1同轴心环列于蜗壳1的进风口6周边的螺旋式离心通道,螺旋式离心通道的螺旋方向与其旋转方向相同。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板壁与螺旋通道右侧壁板4相垂直,且与蜗壳1的轴心线相平行。

各螺旋通道隔壁板5的左端与蜗壳1的左侧内壁间距不大于2cm。

工作原理

离心风机工作时,螺旋式离心通道在电机的带动下,按螺旋方向旋转,螺旋式离心通道内的空气,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运动,在蜗壳1的进风口6产生真空度,因而从进风口6轴向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进入螺旋式离心通道后,通过导流转折90°,进入螺旋式离心通道,螺旋式离心通道高速旋转产生离心作用使其内部的空气获得动能和压能经集中、导流后,从出风口排出。

叶轮转动,叶道(叶片构成的流道)内的空气,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运动,在叶轮中央产生真空度,因而从进风口轴向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进入叶轮后,通过导流转折90°,通过叶片进口进入叶道,在叶片的作用下获得动能和压能。从叶道甩出的气流进入蜗壳,经集中、导流后,由出风通道7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