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8890发布日期:2020-03-03 04:1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蜗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离心蜗壳的蜗壳周向上一般都是无倒圆角或者为固定值的倒圆角。在流体经叶轮加速进入蜗壳到出口的螺旋加速过程中,容易造成离心风机局部流速过快或过慢,且会在两侧无倒角的区域引起涡流,增大流动损失及减少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蜗壳,使得流体在蜗壳内部流动过程中,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可有效提升流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蜗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

作为优选例,所述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沿流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

作为优选例,所述壳体包括前板、中板和后板,所述中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所述前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渐变。

作为优选例,所述后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为固定值。

作为优选例,所述中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渐变。

作为优选例,所述倒圆角部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例,所述倒圆角部从壳体的蜗舌的进口处延伸至壳体的出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蜗壳可以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可有效提升流量。因为流体在壳体内不同位置处的流动速度不同,所以通过设置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可以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在流体流量大的地方,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设置的较大,在流体流量小的地方,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设置的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板设置倒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板不设置倒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板两侧设置倒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前板1、中板2、后板3、倒圆角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蜗壳,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

流体,例如气体或者液体,在蜗壳内流动。通过涡轮作用,流体被排出蜗壳。本实施例的蜗壳中,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渐变。因为流体在壳体内不同位置处的流量不同,所以通过设置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可有效提升流量。在流体流量大的地方,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设置的较大。同时,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变化成渐进式。

优选的,所述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沿流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流体在壳体内不同位置处的流量不同。通常来说,沿着流动方向,流体的流量越来越大。这样,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沿流体流动方向由小变大,减少流体和蜗壳的流动摩擦。

壳体包括前板、中板和后板。中板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之间。倒圆角部在壳体内的设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以下几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设置在前板。前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渐变。中板无倒圆角,后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为固定值。前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范围为1~25毫米。后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可以为1毫米。

第二种结构:图4所示,圆角半径渐变的倒圆角部分别设置在中板。中板的靠近前板测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渐变。中板靠近后板的倒圆角部的圆角半径为固定值,前板和后板不设置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倒圆角部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倒圆角部的设置,是为了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设置,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优选的,所述倒圆角部从壳体的蜗舌的进口处延伸至壳体的出口处。这样,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都设置了倒圆角部。倒圆角部可以在流体在壳体内的流动整个过程中,从流动起点至终点,对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使其减少因蜗壳内部流动摩擦造成的涡流和流动损失。当然,倒圆角部也可以局部设置,即仅仅设置在流体在壳体内的流动路径的局部。倒圆角部的起点和终点可以是蜗壳型线上的任一位置。

流体沿周向螺旋加速过程中,沿旋转方向蜗壳截面风量越来越大,采用蜗壳周向渐变倒圆角结构,避免了常规蜗壳的局部流速过快或过慢问题,减弱了常规蜗壳前板与中板连接处,以及后板与中板连接处的涡流或回流,有助于加速流体的排出,加大离心风机的流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