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0851发布日期:2020-06-05 19:0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鼓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风鼓装置。



背景技术:

鼓风机靠汽缸内偏置的转子偏心运转,并使转子槽中的叶片之间的容积变化将空气吸入、压缩、吐出。目前的大部分鼓风机结构都类似,目前的风鼓装置,基本都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机架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固定,高度不易调整,而且震动大,产生噪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风鼓装置,结构新颖、巧妙,既保证风鼓外壳安装的稳定性,也起到减震效果;利用风向调节组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使用、操作方便;可以调整风鼓外壳以及出风口的高度,与传统固定的风鼓装置对比,具备灵活使用、操作简单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鼓装置,包括风鼓外壳以及装设于风鼓外壳内的风机组件,所述风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有风向调节组件;所述风鼓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多个伸缩杆,多个伸缩杆平均分布于缓冲件的两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风鼓外壳和支撑座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座螺接有多个第一空心管,多个第一空心管均匀分布于支撑座,多个第一空心管均穿设于支撑座的底部,所述风鼓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多个锁定组件,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空心管,第一空心管与第二空心管对应设置,第二空心管滑动套设于第一空心管内,锁定组件用于将第一空心管和第二空心管的位置锁定,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叶轮,离心风机设置在叶轮的内侧,离心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叶轮的轴线重合,叶轮的外周等间隔环设有多片弧形扇叶。

其中,所述风向调节组件为固定安装在出风口的百叶窗,百叶窗上设置有用于调整百叶窗叶片上下移动的捏片。

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固定板、缓冲层以及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的形状与风鼓外壳形状相匹配且与风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缓冲层为塑胶层,缓冲层内设置有多个减震孔,多个减震孔呈蜂窝状分布于缓冲层内。

其中,每个第二空心管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底座焊接。

其中,所述支撑座设置有多个供第一空心管穿过的通孔,每个通孔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设置有内螺纹,第一空心管的顶端设置有螺头,所述第一空心管的顶端外壁设置有用于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第一空心管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螺母和通孔,螺头与螺母抵接。

其中,所述第一空心管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对应设置;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有按压块、水平杆和卡接块,所述卡接块通过水平杆与按压块连接,所述水平杆通过弹簧与锁定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巧妙,既保证风鼓外壳安装的稳定性,也起到减震效果;利用风向调节组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使用、操作方便;可以调整风鼓外壳以及出风口的高度,与传统固定的风鼓装置对比,具备灵活使用、操作简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向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与锁定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风鼓外壳2—出风口3—缓冲件

4—支撑座5—伸缩杆6—第一空心管

7—锁定组件8—第二空心管9—安装孔

10—叶轮11—弧形扇叶12—百叶窗

13—捏片14—百叶窗叶片15—上固定板

16—缓冲层17—下固定板18—减震孔

19—加强筋20—螺母21—螺头

22—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按压块

25—水平杆26—卡接块27—弹簧

28—底座29—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种风鼓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风鼓外壳1以及装设于风鼓外壳1内的风机组件,所述风鼓外壳1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2,所述出风口2设置有风向调节组件;所述风鼓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件3,所述缓冲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上还设置有多个伸缩杆5,多个伸缩杆5平均分布于缓冲件3的两侧,伸缩杆5的两端分别与风鼓外壳1和支撑座4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座4螺接有多个第一空心管6,多个第一空心管6均匀分布于支撑座4,多个第一空心管6均穿设于支撑座4的底部,所述风鼓装置还包括底座28以及多个锁定组件7,底座28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空心管8,第一空心管6与第二空心管8对应设置,第二空心管8滑动套设于第一空心管6内,锁定组件7用于将第一空心管6和第二空心管8的位置锁定,所述底座28设置有多个安装孔9。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巧妙,利用缓冲件3可以对风鼓装置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再配合现有技术中的伸缩杆5,实现风鼓外壳1与支撑座4的稳定连接,在缓冲件3的配合下,既保证风鼓外壳1安装的稳定性,也起到减震效果,同时起到减少噪音的效果;风机组件为现有技术中的风鼓装置的常规结构,风机组件抽风并从出风口2进行出风,利用风向调节组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以及出风量,使用、操作方便;进一步的,利用第一空心管6、第二空心管8以及锁定组件7的配合,可以调整支撑座4与底座28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风鼓外壳1以及出风口2的高度,与传统固定的风鼓装置对比,底座28上的安装孔9可以实现将底座28固定在外界机架上,另外,所述支撑座4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孔9,第一空心管6可以从支撑座4上拆卸,将支撑座4固定在外界机架亦可,具备灵活使用、操作简单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叶轮10,离心风机设置在叶轮10的内侧,离心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与叶轮10的轴线重合,叶轮10的外周等间隔环设有多片弧形扇叶11。具体地,风鼓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离心风机转动带动叶轮10转动,叶轮10转动从而将空气从两侧的进风口吸入,经过压缩再从出风口2吹出,风机组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叶轮10外周设置有多片弧形扇叶11,结构新颖,相比于平面状的扇叶,具备体积小,吸力大以及噪音小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所述风向调节组件为固定安装在出风口2的百叶窗12,百叶窗12上设置有用于调整百叶窗叶片14上下移动的捏片13。具体地,当风从出风口2吹出时,用手捏住捏片13拨动百叶窗12的叶片,从而自由调节出风口2的风向,使送风面积更大,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所述缓冲件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固定板15、缓冲层16以及下固定板17,上固定板15的形状与风鼓外壳1形状相匹配且与风鼓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17与支撑座4固定连接,缓冲层16为塑胶层,缓冲层16内设置有多个减震孔18,多个减震孔18呈蜂窝状分布于缓冲层16内。具体地,上述设置可以使得缓冲件3起到减震的缓冲效果,减少震动,降低噪音,提高使用寿命;其中伸缩杆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两个伸缩套管之间的活动套接,此处不再赘述,伸缩杆5的设置可以与缓冲件3配合实现风鼓装置的缓冲减震,且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每个第二空心管8的底部两侧均焊接有加强筋19,加强筋19与底座28焊接。具体地,加强筋19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二空心管8与底座28连接的强度,提高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所述支撑座4设置有多个供第一空心管6穿过的通孔,每个通孔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螺母20,所述螺母20设置有内螺纹,第一空心管6的顶端设置有螺头21,所述第一空心管6的顶端外壁设置有用于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29,第一空心管6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螺母20和通孔,螺头21与螺母20抵接。具体地,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第一空心管6装设在支撑座4上,也便于第一空心管6从支撑座4上拆卸,而且连接稳定性好,不易松动,结构新颖。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鼓装置,所述第一空心管6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穿孔22,所述第二空心管8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穿孔23,第一穿孔22与第二穿孔23对应设置;所述锁定组件7包括有按压块24、水平杆25和卡接块26,所述卡接块26通过水平杆25与按压块24连接,所述水平杆25通过弹簧27与锁定组件7连接。具体地,通过调节第一空心管6和第二空心管8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支撑座4与底座28之间的距离,调节确定后,再通过锁定组件7穿过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23将第一空心管6和第二空心管8的位置固定,保证不易松动;其中,当需要将锁定组件7穿过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23时,操作人员可以按下按压块24,通过水平杆25的作用带动卡接块26同时下移,使得锁定组件7可以穿过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23,当卡接块26的位置进入到第二空心管8内时,操作人员松开按压块24,卡接块26在弹簧27的作用下弹出将第一空心管6和第二空心管8的位置定位固定,通过该结构可随时拔出或插入锁定组件7来调节第一空心管6和第二空心管8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支撑座4与底座28之间的距离,使用方便,调节准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