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232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或机械供油润滑系统,特别是一种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属于润滑技术领域。
现有的大小型客车、卡车等载重车辆运动部件处的润滑以手动加润滑油为主,由于需加油润滑的运动点数量多,用手动加油装置加油费力且费时,有时超过加油周期也会忘记加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国产高档客车有的配置一种电动驱动供油的集中润滑系统,采用程序自动控制,润滑加油工作可靠,但国产电机易损坏,价格相对较高,给推广应用带来一定难度,用户接受率较低;国产豪华高档客车主要配置进口电动驱动供油的集中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亦采用程序自动控制,润滑加油工作可靠,但安装调试较复杂,价格昂贵,一般车辆难以承受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驱动供油、将组成供油系统的各装置集成为一体的集成式集中润滑系统,其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润滑加油工作可靠、操作轻便、使用寿命长、价格适中,既可以用于豪华高档客车,也能为普通大小型客车、载重货车所接受,既可程序自动控制供油集中润滑,亦可手控自动供油集中润滑,不仅适用于车辆,还可推广到冶金、矿山机械、工程机械、锻压及塑料机械、自动扶梯及大中型机床等的脂类集中润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主要由泵体、储油筒、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卸荷式单向阀、吸油单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排气阀、注油定量分配器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泵体一端设有泵体端盖,用螺钉将泵体端盖与泵体固为一体,泵体另一端设置排气阀,泵体内靠近泵体端盖的一端设有进气腔和排(吸)气腔,进气腔与排(吸)气腔之间设有活塞,活塞中心设有与活塞固为一体的连体注塞,连体注塞插入设于靠近排气阀一端的泵体注塞孔内,泵体注塞孔与排气阀相通;储油筒设于泵体的上部,储油筒下部外周设有压圈,用螺钉将储油筒、压圈和泵体固为一体;吸油单向阀设于泵体内的储油筒与泵体注塞孔之间,与泵体螺接为一体,吸油单向阀上部直接与储油筒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通过设于泵体内的吸油单向阀油孔道与泵体注塞孔相通;卸荷式单向阀设于泵体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内,与泵体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外,卸荷式单向阀上部通过设于泵体内的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与泵体注塞孔相通,卸荷式单向阀下部与注油定量分配器相连;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设于泵体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内,与泵体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外,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上部通过设于泵体内的加油通道和加油孔道与储油筒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则为加油口;注油定量分配器设于泵体的下部,与泵体螺接为一体,其进油杆端插入卸荷式单向阀出油连接孔,出油口通向各注油润滑点;二位三通换向阀设于泵体的前面部,与泵体螺接为一体,二位三通换向阀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与设于泵体内的进气道和出气道相连通;泵体端盖中心设有通气螺栓,通气螺栓伸出泵体端盖的部分螺接油雾器的出气螺孔,油雾器进气螺孔与进气接头螺接;泵体端盖内设有进气道,进气道一端与设于泵体端盖上部的压力表相通,另一端与泵体内的进气道相通连,泵体端盖内设有出气道,出气道一端与泵体内的进气腔相通,另一端与泵体内的出气道相通连;泵体上设有排(吸)气防尘器,排(吸)气防尘器一端与泵体内的排(吸)气腔相通,另一端与泵体体外的大气相通;排(吸)气腔内设有活塞复位弹簧;储油筒上部设有筒盖,筒盖与储油筒螺接为一体,筒盖上设有空滤器螺盖,螺盖与筒盖螺接为一体,空滤器螺盖内设有空气过滤片,筒盖与储油筒之间设有密封圈、空滤器螺盖与筒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储油筒内设有自重式活塞,自重式活塞与储油筒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弹性胶条和密封圈,自重式活塞中央设有放气装置,组成放气装置的放气阀接头与自重式活塞螺接为一体,放气阀接头的中央设有自重式活塞放气芯,自重式活塞放气芯的上部设有放气芯压簧,下部设有密封圈、平垫圈,通过螺钉将自重式活塞放气芯、密封圈、平垫圈和螺钉固为一体;吸油单向阀由吸油单向阀螺母、阀座、阀座压簧和钢球所组成,阀座设于泵体上的吸油单向阀安装孔内下面,吸油单向阀螺母设于阀座的上部,并与泵体螺接为一体,阀座中央孔内设有钢球,钢球下面设有阀座压簧;排气阀由排气阀芯、排气螺塞、排气压簧、密封垫圈、密封圈等所组成,密封圈和排气阀芯依次设于泵体上的排气阀安装孔最里面,排气螺塞设于排气阀安装孔口,与泵体螺接为一体,排气阀芯和排气螺塞之间设有排气压簧,排气螺塞中央设有螺钉,螺钉的头部与排气螺塞之间设有密封垫片,排气螺塞与泵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卸荷式单向阀由卸荷阀芯、出油阀阀座、钢球、组合阀芯座、固定圈、密封圈、密封筒、出油阀弹簧、卸荷阀弹簧等所组成,出油阀阀座设于泵体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内,固定圈设于安装孔口,与泵体螺接为一体,出油阀阀座内设有组合阀芯座,组合阀芯座内上部设有密封筒,密封筒下部设有钢球、钢球与密封筒之间设有卸荷阀弹簧,卸荷阀芯螺接于出油阀阀座内孔口部,卸荷阀芯与组合阀芯座之间设有出油阀弹簧,组合阀芯座与出油阀阀座之间设有密封圈,出油阀阀座与泵体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圈,卸荷阀芯与出油阀阀座端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由固定接头、加油单向阀接头、护帽、压盖、滤芯、滤芯固定圈、弹簧支座、钢球、压簧等所组成,固定接头设于泵体上的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安装孔的孔口,固定接头上半部与泵体螺接为一体,下半部设于泵体体外,安装孔内顶部设有滤芯定位圈,滤芯定位圈下部设有筒形滤芯,筒形滤芯下部设有压盖,压盖和固定接头之间设有压簧,固定接头设于泵体体外的下部设有加油单向阀接头,加油单向阀接头与固定接头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下部设有护帽,护帽与加油单向阀接头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内设有钢球,钢球上部设有压簧,压簧内设有弹簧支座,压盖外周和安装孔内壁间设有密封圈;筒形滤芯内设有筒形滤芯内腔,筒形滤芯外周面与安装孔壁之间设有筒形滤芯外腔;泵体端盖与泵体进气腔腔周面之间设有端盖密封圈,活塞与泵体进气腔腔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连体注塞与泵体注塞孔之间设有注塞密封圈。
拧下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的护帽,将油脂枪上的接头螺母旋紧在加油单向阀接头上,揿压油脂枪,油脂从加油单向阀接头内孔进入,顶开钢球,油脂进入加油单向阀接头体内和筒形滤芯内腔,在压力作用下,经筒形滤芯过滤后,经由加油通道、加油孔道进入储油简体内,此时自重式活塞上浮,加油时混入油脂中的空气从排气阀的自重式活塞放气芯排入自重式活塞上部的腔内,随着继续加油,自重式活塞上部腔内的空气又经由空气过滤片过滤后从空滤器螺盖上的小孔排入大气,待自重式活塞上浮至储油筒内顶部时,完成了储油筒的加油工作;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头进入,经过油雾器后,夹带适量油雾的压缩空气经由通气螺栓进入泵体端盖内的换向阀进气道,分为两路,一路向上通向压力表显示压缩空气的压力,一路到达二位三通换向阀的进气口,揿下二位三通换向阀的按钮,压缩空气从二位三通换向阀的出气口进入泵体内的换向阀出气道,再进入泵体内的进气腔,从而推动活塞和连体注塞向右移动,将已通过吸油单向阀从储油筒内吸入泵体注塞孔内的油脂推动而从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向下方流动,克服出油阀弹簧的压力,顶开组合阀芯(由组合阀芯座、钢球、密封圈、卸荷阀弹簧、密封筒组成),油脂从卸荷式单向阀出油孔道流向卸荷式单向阀出油连接孔,进入注油定量分配器,通过注油定量分配器向各润滑点注油润滑,完成了一次注油润滑工作。注油工作结束,松开二位三通换向阀的按钮,二位三通换向阀恢复原状态,换向阀出气道通过二位三通换向阀与大气相通,此时活塞连同连体注塞在活塞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状态,在连体注塞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泵体注塞孔内形成真空,储油筒内的自重式活塞自动下降,使储油筒内的油脂推开吸油单向阀内的钢球,油脂进入吸油单向阀内,并通过吸油单向阀油孔道进入泵体注塞孔内,为下一次注油润滑工作作好准备。在注油工作时,对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而言,由于其内有单向阀(由加油单向阀接头、钢球、弹簧支座、压簧组成),油脂既不会流出,也不会产生油脂的渗漏而影响系统压力;对吸油单向阀而言,泵体注塞孔内的油脂压力顶住吸油单向阀内的钢球,使通向储油筒的阀口关闭。在注油工作结束后,卸荷式单向阀的组合阀芯(由组合阀芯座、钢球、密封圈、卸荷阀弹簧、密封筒组成)在出油阀弹簧的压力下,将组合阀芯的阀口关闭,此时被注油的油路管道中的压力一方面压向组合阀芯的背面,使组合阀芯阀口关闭得更紧,另一方面压力油脂克服卸荷弹簧的压力,顶开小钢球,被注油的油路管道中的少量油脂从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流回泵体注塞孔内,使油路管道卸荷。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一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基本结构简图[附图四的A-A剖视图(泵体(7)与排气阀(24)局部沿A-B剖开)]。
附图二为附图一的正面视图[储油筒(36)和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局部剖开]。
附图三为附图一的俯视图[折除了储油筒(36)、压圈(85)和密封圈(52)]。
附图四为附图一的左视图。
附图五为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的基本结构简图。
附图六为卸荷式单向阀(25)的基本结构简图。
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泵体(7)、储油筒(36)、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卸荷式单向阀(25)、吸油单向阀(16)、二位三通换向阀(30)、排气阀(24)、注油定量分配器(59)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泵体(7)一端设有泵体端盖(4),用螺钉将泵体端盖(4)与泵体(7)固为一体,泵体(7)另一端设置排气阀(24),泵体(7)内靠近泵体端盖(4)的一端设有进气腔(6)和排(吸)气腔(10),进气腔(6)与排(吸)气腔(10)之间设有活塞(8),活塞(8)中心设有与活塞(8)固为一体的连体注塞(32),连体注塞(32)插入设于靠近排气阀(24)一端的泵体注塞孔(29)内,泵体注塞孔(29)与排气阀(24)相通;储油筒(36)设于泵体(7)的上部,储油筒(36)下部外周设有压圈(85),用螺钉将储油筒(36)、压圈(85)和泵体(7)固为一体;吸油单向阀(16)设于泵体(7)内的储油筒(36)与泵体注塞孔(29)之间,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吸油单向阀(16)上部直接与储油筒(36)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吸油单向阀油孔道(27)与泵体注塞孔(29)相通;卸荷式单向阀(25)设于泵体(7)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7)内,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7)外,卸荷式单向阀(25)上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26)与泵体注塞孔(29)相通,卸荷式单向阀(25)下部与注油定量分配器(59)相连;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设于泵体(7)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7)内,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7)外,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上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加油通道(55)和加油孔道(54)与储油筒(36)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则为加油口;注油定量分配器(59)设于泵体(7)的下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其进油杆端插入卸荷式单向阀出油连接孔(86),出油口通向各注油润滑点;二位三通换向阀(30)设于泵体(7)的前面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进气口(P)与出气口(A)分别与设于泵体(7)内的进气道(35)和出气道(33)相连通;泵体端盖(4)中心设有通气螺栓(3),通气螺栓(3)伸出泵体端盖(4)的部分螺接油雾器(2)的出气螺孔,油雾器(2)进气螺孔与进气接头(1)螺接;泵体端盖(2)内设有进气道(35),进气道(35)一端与设于泵体端盖(4)上部的压力表(5)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内的进气道(35)相通连,泵体端盖(2)内设有出气道(33),出气道(33)一端与泵体(7)内的进气腔(6)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内的出气道(33)相通连;泵体(7)上设有排(吸)气防尘器(28),排(吸)气防尘器(28)一端与泵体(7)内的排(吸)气腔(10)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体外的大气相通;排(吸)气腔(10)内设有活塞复位弹簧(11);储油筒(36)上部设有筒盖(37),筒盖(37)与储油筒(36)螺接为一体,筒盖(37)上设有空滤器螺盖(38),螺盖(38)与筒盖(37)螺接为一体,空滤器螺盖(37)内设有空气过滤片(39),筒盖(37)与储油筒(36)之间设有密封圈(41)、空滤器螺盖(38)与筒盖(37)之间设有密封圈(40),储油筒(36)内设有自重式活塞(48),自重式活塞(48)与储油筒(36)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弹性胶条(50)和密封圈(49),自重式活塞(48)中央设有放气装置,组成放气装置的放气阀接头(44)与自重式活塞(48)螺接为一体,放气阀接头(44)的中央设有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的上部设有放气芯压簧(43),下部设有密封圈(45)、平垫圈(46),通过螺钉(47)将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密封圈(45)、平垫圈(46)和螺钉(47)固为一体;吸油单向阀(16)由吸油单向阀螺母(12)、阀座(15)、阀座压簧(13)和钢球(14)所组成,阀座(15)设于泵体(7)上的吸油单向阀安装孔内下面,吸油单向阀螺母(12)设于阀座(15)的上部,并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阀座(15)中央孔内设有钢球(14),钢球(14)下面设有阀座压簧(13);排气阀(24)由排气阀芯(17)、排气螺塞(20)、排气压簧(19)、密封垫圈(21)、密封圈(18)等所组成,密封圈(18)和排气阀芯(17)依次设于泵体(7)上的排气阀安装孔最里面,排气螺塞(20)设于排气阀安装孔口,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排气阀芯(17)和排气螺塞(20)之间设有排气压簧(19),排气螺塞(20)中央设有螺钉(22),螺钉(22)的头部与排气螺塞(20)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3),排气螺塞(20)与泵体(7)之间设有密封垫圈(21);卸荷式单向阀(25)由卸荷阀芯(73)、出油阀阀座(76)、钢球(80)、组合阀芯座(82)、固定圈(83)、密封圈(74)(77)、密封筒(78)、出油阀弹簧(75)、卸荷阀弹簧(79)等所组成,出油阀阀座(76)设于泵体(7)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内,固定圈(83)设于安装孔口,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出油阀阀座(76)内设有组合阀芯座(82),组合阀芯座(82)内上部设有密封筒(78),密封筒(78)下部设有钢球(80)、钢球(80)与密封筒(78)之间设有卸荷阀弹簧(79),卸荷阀芯(73)螺接于出油阀阀座(76)内孔口部,卸荷阀芯(73)与组合阀芯座(82)之间设有出油阀弹簧(75),组合阀芯座(82)与出油阀阀座(76)之间设有密封圈(81),出油阀阀座(76)与泵体(7)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圈(77),卸荷阀芯(73)与出油阀阀座(76)端口之间设有密封圈(74);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由固定接头(66)、加油单向阀接头(62)、护帽(60)、压盖(70)、滤芯(71)、滤芯固定圈(72)、弹簧支座(63)、钢球(61)、压簧(64)(68)等所组成,固定接头(66)设于泵体(7)上的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安装孔的孔口,固定接头(66)上半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下半部设于泵体(7)体外,安装孔内顶部设有滤芯定位圈(72),滤芯定位圈(72)下部设有筒形滤芯(71),筒形滤芯(71)下部设有压盖(70),压盖(70)和固定接头(66)之间设有压簧(68),固定接头(66)设于泵体(7)体外的下部设有加油单向阀接头(62),加油单向阀接头(62)与固定接头(66)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62)下部设有护帽(60),护帽(60)与加油单向阀接头(62)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62)内设有钢球(61),钢球(61)上部设有压簧(64),压簧(64)内设有弹簧支座(63),压盖(70)外周和安装孔内壁间设有密封圈(69),筒形滤芯(71)内设有筒形滤芯内腔(56),筒形滤芯(71)外周面与安装孔壁之间设有筒形滤芯外腔(57);泵体端盖(4)与泵体(7)进气腔(6)腔周面之间设有端盖密封圈(34),活塞(8)与泵体(7)进气腔(6)腔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9),连体注塞(32)与泵体注塞孔(29)之间设有注塞密封圈(31)。
拧下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的护帽(41),将油脂枪上的接头螺母旋紧在加油单向阀接头(62)上,揿压油脂枪,油脂从加油单向阀接头(62)内孔进入,顶开钢球(61),油脂进入加油单向阀接头(62)体内和筒形滤芯内腔(56),在压力作用下,经筒形滤芯(71)过滤后,经由加油通道(55)、加油孔道(54)进入储油筒(36)体内,此时自重式活塞(48)上浮,加油时混入油脂中的空气从排气阀(24)的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排入自重式活塞(48)上部的腔内,随着继续加油,自重式活塞(48)上部腔内的空气又经由空气过滤片(39)过滤后从空滤器螺盖(38)上的小孔排入大气,待自重式活塞(48)上浮至储油筒(36)内顶部时,完成了储油筒的加油工作;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头(1)进入,经过油雾器(2)后,夹带适量油雾的压缩空气经由通气螺栓(3)进入泵体端盖(4)内的换向阀进气道(35),分为两路,一路向上通向压力表(5)显示压缩空气的压力,一路到达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进气口(P),揿下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按钮,压缩空气从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出气口(A)进入泵体(7)内的换向阀出气道(33),再进入泵体(7)内的进气腔(6),从而推动活塞(8)和连体注塞(32)向右移动,将已通过吸油单向阀(16)从储油筒(36)内吸入泵体注塞孔(29)内的油脂推动而从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26)向下方流动,克服出油阀弹簧(75)的压力,顶开组合阀芯(由组合阀芯座(82)、钢球(80)、密封圈(81)、卸荷阀弹簧(79)、密封筒(78)组成),油脂从卸荷式单向阀出油孔道(84)流向卸荷式单向阀出油连接孔(86),进入注油定量分配器(43),通过注油定量分配器(43)向各润滑点注油润滑,完成了一次注油润滑工作。注油工作结束,松开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按钮,二位三通换向阀(30)恢复原状态,换向阀出气道(33)通过二位三通换向阀(30)与大气相通,此时活塞(8)连同连体注塞(32)在活塞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恢复到原状态,在连体注塞(32)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泵体注塞孔(29)内形成真空,储油筒(36)内的自重式活塞(48)自动下降,使储油筒(36)内的油脂推开吸油单向阀(16)内的钢球(14),油脂进入吸油单向阀(16)内,并通过吸油单向阀油孔道(27)进入泵体注塞孔(29)内,为下一次注油润滑工作作好准备。在注油工作时,对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而言,由于其内有单向阀(由加油单向阀接头(62)、钢球(61)、弹簧支座(63)、压簧(64)组成),油脂既不会流出,也不会产生油脂的渗漏而影响系统压力;对吸油单向阀(16)而言,泵体注塞孔(29)内的油脂压力顶住吸油单向阀(16)内的钢球(14),使通向储油筒的阀口关闭。在注油工作结束后,卸荷式单向阀(25)的组合阀芯(由组合阀芯座(82)、钢球(80)、密封圈(81)、卸荷阀弹簧(79)、密封筒(78)组成)在出油阀弹簧(75)的压力下,将组合阀芯的阀口关闭,此时被注油的油路管道中的压力一方面压向组合阀芯的背面,使组合阀芯阀口关闭得更紧,另一方面压力油脂克服卸荷弹簧(79)的压力,顶开小钢球(80),被注油的油路管道中的少量油脂从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26)流回泵体注塞孔(29)内,使油路管道卸荷。
泵体(7)采用高级铝合金材料制造,储油筒(36)用聚碳酸脂材料制造,筒形滤芯(71)和空气过滤片(11)用烧结青铜合金制造,密封圈用丁晴橡胶制造。
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泵体(7)、储油筒(36)、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卸荷式单向阀(25)、吸油单向阀(16)、二位三通换向阀(30)、排气阀(24)、注油定量分配器(59)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泵体(7)一端设有泵体端盖(4),用螺钉将泵体端盖(4)与泵体(7)固为一体,泵体(7)另一端设置排气阀(24),泵体(7)内靠近泵体端盖(4)的一端设有进气腔(6)和排(吸)气腔(10),进气腔(6)与排(吸)气腔(10)之间设有活塞(8),活塞(8)中心设有与活塞(8)固为一体的连体注塞(32),连体注塞(32)插入设于靠近排气阀(24)一端的泵体注塞孔(29)内,泵体注塞孔(29)与排气阀(24)相通;储油筒(36)设于泵体(7)的上部,储油筒(36)下部外周设有压圈(85),用螺钉将储油筒(36)、压圈(85)和泵体(7)固为一体;吸油单向阀(16)设于泵体(7)内的储油筒(36)与泵体注塞孔(29)之间,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吸油单向阀(16)上部直接与储油筒(36)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吸油单向阀油孔道(27)与泵体注塞孔(29)相通;卸荷式单向阀(25)设于泵体(7)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7)内,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7)外,卸荷式单向阀(25)上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卸荷式单向阀油孔道(26)与泵体注塞孔(29)相通,卸荷式单向阀(25)下部与注油定量分配器(59)相连;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设于泵体(7)下面,其一部分设于泵体(7)内,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一部分设于泵体(7)外,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上部通过设于泵体(7)内的加油通道(55)和加油孔道(54)与储油筒(36)盛装润滑脂的内腔相通,下部则为加油口;注油定量分配器(59)设于泵体(7)的下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其进油杆端插入卸荷式单向阀出油连接孔(86),出油口通向各注油润滑点;二位三通换向阀(30)设于泵体(7)的前面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二位三通换向阀(30)的进气口(P)与出气口(A)分别与设于泵体(7)内的进气道(35)和出气道(33)相连通;泵体端盖(4)中心设有通气螺栓(3),通气螺栓(3)伸出泵体端盖(4)的部分螺接油雾器(2)的出气螺孔,油雾器(2)进气螺孔与进气接头(1)螺接;泵体端盖(2)内设有进气道(35),进气道(35)一端与设于泵体端盖(4)上部的压力表(5)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内的进气道(35)相通连,泵体端盖(2)内设有出气道(33),出气道(33)一端与泵体(7)内的进气腔(6)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内的出气道(33)相通连;泵体(7)上设有排(吸)气防尘器(28),排(吸)气防尘器(28)一端与泵体(7)内的排(吸)气腔(10)相通,另一端与泵体(7)体外的大气相通;排(吸)气腔(10)内设有活塞复位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储油筒(36)上部设有筒盖(37),筒盖(37)与储油筒(36)螺接为一体,筒盖(37)上设有空滤器螺盖(38),螺盖(38)与筒盖(37)螺接为一体,空滤器螺盖(37)内设有空气过滤片(39),筒盖(37)与储油筒(36)之间设有密封圈(41)、空滤器螺盖(38)与筒盖(37)之间设有密封圈(40),储油筒(36)内设有自重式活塞(48),自重式活塞(48)与储油筒(36)内周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弹性胶条(50)和密封圈(49),自重式活塞(48)中央设有放气装置,组成放气装置的放气阀接头(44)与自重式活塞(48)螺接为一体,放气阀接头(44)的中央设有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的上部设有放气芯压簧(43),下部设有密封圈(45)、平垫圈(46),通过螺钉(47)将自重式活塞放气芯(42)、密封圈(45)、平垫圈(46)和螺钉(47)固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油单向阀(16)由吸油单向阀螺母(12)、阀座(15)、阀座压簧(13)和钢球(14)所组成,阀座(15)设于泵体(7)上的吸油单向阀安装孔内下面,吸油单向阀螺母(12)设于阀座(15)的上部,并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阀座(15)中央孔内设有钢球(14),钢球(14)下面设有阀座压簧(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阀(24)由排气阀芯(17)、排气螺塞(20)、排气压簧(19)、密封垫圈(21)、密封圈(18)等所组成,密封圈(18)和排气阀芯(17)依次设于泵体(7)上的排气阀安装孔最里面,排气螺塞(20)设于排气阀安装孔口,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排气阀芯(17)和排气螺塞(20)之间设有排气压簧(19),排气螺塞(20)中央设有螺钉(22),螺钉(22)的头部与排气螺塞(20)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3),排气螺塞(20)与泵体(7)之间设有密封垫圈(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卸荷式单向阀(25)由卸荷阀芯(73)、出油阀阀座(76)、钢球(80)、组合阀芯座(82)、固定圈(83)、密封圈(74)(77)、密封筒(78)、出油阀弹簧(75)、卸荷阀弹簧(79)等所组成,出油阀阀座(76)设于泵体(7)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内,固定圈(83)设于安装孔口,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出油阀阀座(76)内设有组合阀芯座(82),组合阀芯座(82)内上部设有密封筒(78),密封筒(78)下部设有钢球(80)、钢球(80)与密封筒(78)之间设有卸荷阀弹簧(79),卸荷阀芯(73)螺接于出油阀阀座(76)内孔口部,卸荷阀芯(73)与组合阀芯座(82)之间设有出油阀弹簧(75),组合阀芯座(82)与出油阀阀座(76)之间设有密封圈(81),出油阀阀座(76)与泵体(7)上的卸荷式单向阀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圈(77),卸荷阀芯(73)与出油阀阀座(76)端口之间设有密封圈(7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58)由固定接头(66)、加油单向阀接头(62)、护帽(60)、压盖(70)、滤芯(71)、滤芯固定圈(72)、弹簧支座(63)、钢球(61)、压簧(64)(68)等所组成,固定接头(66)设于泵体(7)上的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安装孔的孔口,固定接头(66)上半部与泵体(7)螺接为一体,下半部设于泵体(7)体外,安装孔内顶部设有滤芯定位圈(72),滤芯定位圈(72)下部设有筒形滤芯(71),筒形滤芯(71)下部设有压盖(70),压盖(70)和固定接头(66)之间设有压簧(68),固定接头(66)设于泵体(7)体外的下部设有加油单向阀接头(62),加油单向阀接头(62)与固定接头(66)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62)下部设有护帽(60),护帽(60)与加油单向阀接头(62)螺接为一体,加油单向阀接头(62)内设有钢球(61),钢球(61)上部设有压簧(64),压簧(64)内设有弹簧支座(63),压盖(70)外周和安装孔内壁间设有密封圈(69),筒形滤芯(71)内设有筒形滤芯内腔(56),筒形滤芯(71)外周面与安装孔壁之间设有筒形滤芯外腔(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泵体端盖(4)与泵体(7)进气腔(6)腔周面之间设有端盖密封圈(34),活塞(8)与泵体(7)进气腔(6)腔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9),连体注塞(32)与泵体注塞孔(29)之间设有注塞密封圈(31)。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式气动供油集中润滑系统,由压缩空气驱动供油,将组成供油系统的泵体、储油筒、单向阀式加油过滤器、卸荷式单向阀、吸油单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排气阀、注油定量分配器等集成安装于泵体上,结构紧凑、安装空间小,润滑加油工作可靠、操作轻便,使用寿命长,既可程序自动控制供油集中润滑,亦可手控自动供油集中润滑,不仅适用于豪华高档客车和普通大小型客车及载重货车的集中润滑,还可推广到各式工程机械、自动扶梯、各式机床的脂类集中润滑。
文档编号F16N11/00GK2467864SQ0026624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徐顺国, 黄振康 申请人:徐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