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044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在自动变速器上的离合器装置,特别涉及由活塞和设置在其背面的平衡装置来形成消除室的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消除室用于消除由活塞和离合器鼓所形成的油压室的离心油压。
背景技术
在支撑摩擦配合元件的鼓的外周设置与该鼓一起形成油压室的活塞的离合器装置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活塞的与油压室相反的背面侧设置与活塞一起形成消除室的平衡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消除金属板),以消除所述油压室的离心油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06341号公报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为了向所述消除室供给工作油,在固定平衡装置的内周端的部件上通过实施径向的凸缘形状加工形成为储存从径向内侧被供给过来的工作油的油槽,并且,在该油槽的底部,形成使该油槽和消除室连通的油孔。由于采用这种比较复杂的形状,因而存在加工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所述油槽和油孔的连通部的去飞边困难,存在由于飞边的残留而导致质量下降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来进行制造、并且可以获得质量保证的离合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在支撑摩擦配合元件的鼓的外周设置与该鼓一起形成油压室的活塞,在该活塞的与所述油压室相反的背面侧设置与该活塞一起形成消除室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上设置梯部,并在该鼓相结合的轴上设置凸缘部,并且,使得所述鼓的梯部和所述轴的凸缘部之间形成油槽地将该鼓结合在该轴上,并形成连接所述油槽和所述消除室的油孔。
根据本发明,在设置在鼓上的梯部和轴的凸缘部之间形成油槽。因此,没有必要为了形成油槽在该鼓上加工像凸缘形状等复杂的形状,因此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另外,如以上所述由于由两个部件形成油槽,与只由一个部件形成油槽并向该油槽的底部开口地来形成与消除室连通的油孔的情况相比,油孔向油槽的开口部的鼓的形状被简化了,因此去飞边变得简单,可以获得质量保证。


图1是表示含有本发明适用的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含有本发明适用的离合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离合器装置10具有如下构造在支撑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以及第二摩擦配合元件14的鼓16的外周侧覆盖该鼓16地来配置第一活塞18,在该鼓16的内周侧配置第二活塞20。
作为旋转轴的输入轴22被自动变速器的箱体24可相对旋转地支承着,并且在该输入轴22上,在与被箱体24支承的端部22a邻接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垂直于轴心的凸缘部22b。并且,该输入轴22是通过发动机等行驶用驱动源被旋转驱动的扭力转换器的叶轮机轴。
所述鼓16由内鼓26和外鼓28构成。内鼓26是外径在轴向上大致恒定的圆筒状部件,被配置在输入轴22的所述端部22a的外周侧。该内鼓26通过将轴向的第二活塞20一侧的端部形成为薄壁部26a,形成扩充了内径的部分,并在内周面上形成肩部26b。然后,使得该薄壁部26a的端面与输入轴22的凸缘部22b的第二活塞20侧的面一致,通过在输入轴22的凸缘部22b的外周缘和内鼓26的薄壁部26a的内周缘进行焊接,从而内鼓26和输入轴22相互接合在一起。据此,在梯部26b的内周侧形成油槽30。
另一方面,外鼓28是在轴向的一侧开口的有底圆筒状部件,由内周侧筒部28a、内周缘被连接在该内周侧筒部28a上的环状的底部28b、以及被连接在该底部28b的外周缘的外周侧筒部28c构成。
所述内周侧筒部28a被配置成嵌合在内鼓26的薄壁部26a的外周,第二活塞20侧的端面与所述内鼓26的薄壁部26a的第二活塞20侧的端面一致,内周侧筒部28a的内周缘和内鼓26的薄壁部26a的外周缘被焊接在一起。底部28b被设置成与输入轴22的径向大致垂直,并被连结在内周侧筒部28a的第一活塞18侧的端部上。
外鼓28的外周侧筒部28c从底部28b向第二活塞20的方向延伸,在开口部附近的内周面上,花键嵌合有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的多个内向摩擦板32。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由上述多个内向摩擦板32以及介于该多个内向摩擦板32之间的多个外向摩擦板34构成。该多个外向摩擦板34被花键嵌合在作为离合器从动盘毂起作用的环形齿轮36的外周面上。
在外鼓28的外周侧筒部28c的内周面上,还在比支撑上述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的部分还要靠近底部28b的那侧,花键嵌合有第二摩擦配合元件14的内向摩擦板38。第二摩擦配合元件14由上述多个内向摩擦板38以及介于该多个内向摩擦板38之间的多个外向摩擦板40构成。该多个外向摩擦板40被花键嵌合在离合器从动盘毂42的外周面上。由于此离合器从动盘毂42的内周缘被固定在外嵌在输入轴22上的恒星齿轮44上,因此,离合器从动盘毂42与恒星齿轮44一体化旋转。
所述第一活塞18由圆环状的底板部18a、被连接在该底板部18a的外周缘并覆盖外鼓28的外周的圆筒部18b、以及被连接在该圆筒部18b上并且比外鼓28还向轴向突出的筒状的突出部18c构成。该突出部18c在整个周长上形成为花键形状,使得内周面的花键的齿顶与圆筒部18b的内周面一致。
在上述第一活塞18的突出部18c上花键嵌合着圆环板状的推压部件46的外周缘。该推压部件46的外周缘的一个面被抵接在第一活塞18的圆筒部18b的端面上,另一个面被抵接在固定在突出部18c的内侧的卡环48上,因此推压部件46对于第一活塞18无法在周向以及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第一活塞18的底板部18a的内周缘可相对于内鼓26进行滑动,在第一活塞18的底板部18a和外鼓28的底部28b之间形成第一油压室52。经由在内鼓26上形成的油孔54将工作油供给到该第一油压室52后,第一活塞18使底板部18a向从外鼓28的底部28b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固定在第一活塞18的突出部18c上的推压部件46推压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另外,在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的与所述推压部件4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被固定在外鼓28的外周侧筒部28c上、阻止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向轴向的第二摩擦配合元件14侧移动的卡环56,因此通过由推压部件46推压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使得构成该第一摩擦配合元件12的多个内向摩擦板32以及外向摩擦板34相互卡合。
在底板部18a的与第一油压室52相反的背面侧,平衡装置58嵌合在内鼓26的外周。该平衡装置58由相对于内鼓26的轴心大体垂直的圆环板部58a、以及被连接在该圆环板部58a的外周缘并朝向第一活塞18那侧的筒部58b形成,在平衡装置58和第一活塞18的底板部18a之间形成第二油压室60。
在上述圆环板部58a和第一活塞18的底板部18a之间设置有将它们向彼此离开的方向上偏置的复位弹簧62。另一方面,使得平衡装置58的内周缘的与第一活塞18相反侧的面与被固定设置在内鼓26的外周面上的卡环64相抵接,因此平衡装置58向从第一活塞18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被禁止。
在内鼓26的安装了所述平衡装置58的部分上,在圆周方向的多处设置了向轴方向延伸的槽66(例如,等间距地设置八处),其中所述槽66用于使上述第二油压室60和平衡装置58的背面侧(与平衡装置58的与第二油压室60相反的一侧)的空间相连通。
另外,在内鼓26上,通过使得一端向所述油槽30的底部(外周侧的端部)开口,另一端向所述槽66开口,从而形成了连接油槽30和第二油压室60的油孔68(并且,此油孔68可相对于所有的槽66进行设置,也可相对于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设置)。该油孔68作为向第二油压室60供给工作油的供给油孔起作用,如果在工作油上作用离心油压的话,则如图中箭头所示,工作油从油槽30经过油孔68以及槽66被供给到第二油压室60。据此,第二油压室60作为消除第一油压室52的离心油压的消除室而起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设置在内鼓26上的梯部26b和输入轴22的凸缘部22b之间形成了油槽30。因此,没有必要为了形成油槽30而在内鼓26上加工如凸缘形状等复杂的形状,因此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另外,由于如此由两个部件(即内鼓26和输入轴22)形成油槽30,与只由一个部件形成油槽并向该油槽的底部开口地形成与第二油压室(消除室)60连通的油孔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油孔68向油槽30开口部的内鼓26的形状被简化了,因此去飞边变得容易,也可以获得质量保证。
以上,根据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还能够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添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来进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其中,在支撑摩擦配合元件的鼓的外周上设置与该鼓一起形成油压室的活塞,在该活塞的与所述油压室相反的背面侧设置与该活塞一起形成消除室的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鼓上设置有梯部,并在与该鼓接合的轴上设置有凸缘部,并且,使得所述鼓的梯部和所述轴的凸缘部之间形成油槽地来将该鼓接合在该轴上,并形成连接所述油槽和所述消除室的油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并且可以获得质量保证的离合器装置。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装置(10)中,在支撑摩擦配合元件(12)的离合器鼓(16)的外周设置与该离合器鼓(16)一起形成油压室(52)的活塞(18),在该活塞(18)的与油压室(52)相反的背面侧设置与该活塞(18)一起形成消除室(60)的平衡装置(58),在内鼓(26)上设置梯部(26b),并在与内鼓(26)接合的输入轴(22)上设置突边部(22b),并且,使得内鼓(26)的梯部(26b)和输入轴(22)的凸缘部(22b)之间形成油槽(30)地将该内鼓(26)接合在输入轴(22)上,并形成连接油槽(30)和消除室(26)的油孔(68)。
文档编号F16D25/063GK1737393SQ200510082668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6日
发明者大西博文, 安田勇治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