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间隙自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790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间隙自调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尤其涉及鼓式制动器上的一种制动间隙自调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卡车、客车上所普遍使用的鼓式制动器都是凸轮式鼓式制动器,其最大的缺点是制动间隙需手动调整,当汽车行使一段时间后制动间隙增大,有经验的司机会感到刹车较为疲软,然后通过手动调整达到要求的间隙。这种调整一方面是以司机技术水准为依据的,另一方面所进行的调整是滞后的,使制动装置的行车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大大降低。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国家出台了新的相关法规,要求所有车辆的制动装置必须具有制动间隙自动调整的功能,该项法规即将付诸实施。由此出现了一些自动调整臂的研制开发工作,使一些普遍使用的鼓式制动器具有了制动间隙自调功能,但这些制动调整臂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出现了下列问题1)制动跑偏,这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2)制动过热,容易产生热衰退,影响制动可靠性;3)制动噪音大,形成对环境的污染,4)加工精度高,从而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使其市场推广价值降低,在我国现有的卡车、客车上鲜有使用,未能实际使用,致使使装配到制动器上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还处在开发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对因摩擦组件(包括摩擦衬片及制动鼓)磨损所产生的间隙进行自动补偿,并适用于卡车、客车的制动装置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壳体、楔块、滚轮、端盖、挡垫、弹簧、活塞、定位螺钉、棘齿螺母套、棘齿斜槽套、调整螺钉和止动卡箍,所述壳体对称中心处设有垂直孔I,端盖连接在孔I中,在孔I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与之相通的水平通孔II,活塞滑接在通孔II中,在活塞中心处的孔内沿轴向由内至外依次滑接棘齿斜槽套、棘齿螺母套,定位螺钉穿接壳体紧抵在棘齿斜槽套圆周外侧的螺旋槽中,并与螺旋槽存有间隙δ,棘齿螺母套和棘齿斜槽套相邻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棘齿,两者通过所述棘齿相互啮合实现单向传动连接,调整螺钉旋接在棘齿螺母套中心处的螺孔中,其前端连接止动卡箍,楔块上端连接挡垫,下端对称两侧分别铰接滚轮,在挡垫与所述端盖之间置有弹簧,使其上端的所述滚轮置于与所述活塞相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定位螺钉由套管、定位钉和压簧组成,套管中心设有盲孔,压簧置于该孔中,其下端紧抵滑接于盲孔的定位钉的上端部。
所述活塞中心处孔的孔底端与棘齿斜槽套之间置有簧垫。
所述通孔II外侧端的壳体上连接有橡胶护套。
所述端盖的外侧端连接有防尘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对摩擦组件的磨损产生的过量制动间隙自动及时进行补偿,不需要驾驶者凭经验、感觉发现后再进行调整,因而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2)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双活塞结构,使调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制动跑偏、制动发热和噪音超标等现象,且成本低;3)不需要手动进行间隙调整,省时、省力;4)、鼓式汽车制动器装上此自调机构后,不需要装凸轮轴、调整臂等零部件,致使制动器尺寸和质量较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部位放大图图中2是橡胶护套,3是调整螺钉,4是棘齿螺母套,5是棘齿斜槽套,6是垫片,7是簧垫,8是活塞,9是楔块,10是壳体,11是端盖,12是防尘帽,定位钉,13是回位簧,14是挡垫,15是卡簧,16是螺旋槽,18是止动卡箍,19是滚轮,20是定位螺钉,21是套管,22是定位钉,23是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1,壳体10对称中心处设有垂直孔I,端盖11连接在孔I中,在孔I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与之相通的水平通孔II,两活塞8分别滑接在两侧的通孔II中。在活塞中心处的孔内,沿轴向由内至外依次滑接棘齿斜槽套5、棘齿螺母套4,并在孔的孔底端与棘齿斜槽套之间置有簧垫7。棘齿螺母套4和棘齿斜槽套5相邻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棘齿,簧垫7使棘齿螺母套4和棘齿斜槽套5两者啮合紧密,通过棘齿相互啮合实现两者间的单向传动连接。棘齿斜槽套5的圆周外侧还设有螺旋槽16,定位螺钉20穿接壳体10紧抵在该螺旋槽中。
定位螺钉20是一组合件,请参见图2。它由套管21、定位钉22和压簧23组成。套管21通过螺纹连接在壳体10上,套管21中心处设有盲孔,压簧23置于该孔中,其下端紧抵在滑接于上述盲孔内的定位钉22的上端部。保证定位钉22较紧密地压接在棘齿斜槽套5上的螺旋槽16中。定位钉22与螺旋槽16在设计时使其存有一定的间隙δ。
调整螺钉3旋接在棘齿螺母套4中心处的螺孔中,其前端连接止动卡箍,防止调整螺钉3转动。
楔块下端通过卡簧15连接挡垫14,使其轴向限位,在挡垫与端盖之间置放回位簧13。在楔块上端对称两侧分别铰接滚轮19,楔块的穿接端盖11伸入孔I中,使滚轮19置于与活塞8所对应的位置上。
为使本实用新型机构能更好地工作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在与外界接触的端口都设置了相应的防尘装置,在通孔II外侧端的壳体上连接有橡胶护套2,在端盖11的外侧端连接有防尘帽12。
制动时,制动气室推动楔块9前进,楔块9通过两滚轮19分别作用在两活塞8的斜面上,推动活塞8向外运动,以带动棘齿斜槽套5、棘齿螺母套4、调整螺钉3等零件向外运动,从而推动制动蹄带衬片总成向外扩张,以接触制动鼓,产生制动。在制动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属于正常的间隙时,活塞8带动棘齿斜槽套5向外轴向移动所形成的制动间隙小于定位钉22与螺旋槽16在设计时所存有的间隙δ,棘齿斜槽套5只做轴向移动,不发生相对转动。
当摩擦衬片及制动鼓有较大磨损,使摩擦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时,要想产生制动,活塞8的位移量将增大,棘齿斜槽套5向外轴向位移量较大,超过定位钉22与螺旋槽16在设计时所存有的间隙δ,使棘齿斜槽套5上的螺旋槽的壁面16在抵靠到的定位螺钉20后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带棘齿螺母套4转动。由于棘齿螺母套4与调整螺钉3之间为螺纹连接,而调整螺钉受制动蹄的限制不能转动,因此,棘齿螺母套4的转动将使调整螺钉相对轴向移动,调整螺钉向外伸出。解除制动后,在制动蹄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调整螺钉3回位,从而带动棘齿螺母套4、棘齿斜槽套5、活塞8等零件回位,在回位的过程中棘齿斜槽套5在定位螺钉20的作用下将发生与先前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但由于棘齿斜槽套5与棘齿螺母套4之间为棘齿是单向啮合传动,此时棘齿斜槽套5的反向转动不能带动棘齿螺母套4作同向的转动。至此制动时调整螺钉3相对棘齿螺母套4沿轴向的伸出量将补偿了由于摩擦衬片及制动鼓的磨损而产生的过量间隙,从而保证了制动间隙的恒定,实现了自动调整。
权利要求1.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楔块、滚轮、端盖、挡垫、弹簧、活塞、定位螺钉、棘齿螺母套、棘齿斜槽套、调整螺钉和止动卡箍,所述壳体对称中心处设有垂直孔(I),端盖连接在孔(I)中,在孔(I)的对称两侧分别设有与之相通的水平通孔(II),活塞滑接在通孔(II)中,在活塞中心处的孔内沿轴向由内至外依次滑接棘齿螺母套、棘齿斜槽套,定位螺钉穿接壳体紧抵在棘齿斜槽套圆周外侧的螺旋槽中,并与螺旋槽存有间隙(δ),棘齿螺母套和棘齿斜槽套相邻端面上分别设有对应棘齿,两者通过所述棘齿相互啮合实现单向传动连接,调整螺钉旋接在棘齿螺母套中心处的螺孔中,其前端连接止动卡箍,楔块上端连接挡垫,下端对称两侧分别铰接滚轮,在挡垫与所述端盖之间置有弹簧,所述楔块的穿接端盖伸入孔(I)中,使其下端的所述滚轮置于与所述活塞相对应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钉由套管、定位钉和压簧组成,套管中心设有盲孔,压簧置于该孔中,其下端紧抵滑接于盲孔的定位钉上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中心处孔的孔底端与棘齿斜槽套之间置有簧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II)外侧端的壳体上连接有橡胶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的外侧端连接有防尘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间隙自调机构。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楔块、滚轮、端盖、弹簧、活塞、定位螺钉、棘齿螺母套、棘齿斜槽套、调整螺钉和止动卡箍,所述壳体设有孔I,在孔I两侧分别设有与之相通的通孔II,活塞滑接在通孔II中,在活塞中心的孔内滑接棘齿斜槽套、棘齿螺母套,定位螺钉穿接壳体紧抵在棘齿斜槽套圆周外侧的螺旋槽中,并与螺旋槽存有间隙δ,棘齿螺母套和棘齿斜槽套两者通过棘齿相互啮合实现单向传动连接,调整螺钉旋接在棘齿螺母套中心处的螺孔中,其前端连接止动卡箍,楔块下端对称两侧分别铰接滚轮,滚轮置于与活塞相对应的位置上。其优点是能对过量制动间隙自动及时进行补偿,且不会出现制动跑偏、发热和噪音超标等现象。
文档编号F16D65/38GK2916251SQ20052014007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李应声, 张伦双 申请人:江苏恒力制动器制造有限公司, 李应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