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附加质量的轴承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04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支承附加质量的轴承布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外壳上支承可回转的附加质量的轴承布 置,其中,附加质量借助至少两个径向轴承逆垂直于螺栓中轴线定向的径向力分量环绕中轴线可回转地支承在螺栓上,以及径向轴承这样 容纳在附加质量上,使得附加质量的质心径向远离螺栓的中轴线,以 及其中附加质量借助至少一个轴向支柱支承在外壳上,并且轴向支柱 吸收与中轴线相同定向的轴向力分量。
背景技术
这种支承设置在DE 1001 38 729 Al中有所介绍。这种与变速器的 换档轴连接的附加质量通常与换档轴分开设置在汽车变速器的外壳上 或者设置在变速器外壳上套装的辅助外壳上。现有技术的轴承布置使 用作为径向轴承还有推力轴承的滑动轴承,以避免对换挡舒适性产生 不利影响的振动。因此轴承布置相当难接触。因为附加质量一般情况 下设置在变速器固有外壳的外面并不封闭,所以其承受变速器外部的 环境影响,相当快地受到污染并因此附加难于接触。但现代化变速器 的操作装置却易于接触。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此前所述缺点的轴承布置。该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和其他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得以实现。径向轴承为滚动轴承,如滚珠轴承或者滚柱轴承,但最好是滚针 轴承。轴承由于滚动摩擦而易于接触。滚针轴承由于滚针的直径较小 而需要很小的径向结构空间。滚针轴承的滚针有选择地全滚动构成或者在保持架上引导。全滚动构成的轴承为滚动体无保持架引导的轴承。 轴承布置由于滚动摩擦小而易于接触。轴承的滚道为内圈和或者外圈或者附加质量上螺栓的表面或孔的 表面。外圈和内圈最好为无切削通过冷成型制造的薄壁套圈。依据本发明的构成,轴向支柱轴向设置在径向轴承之间,各自与 径向轴承或者滚针的挡边/束带或者其他部分连接。附加质量最好通过 各自一个径向轴承的侧面挡边支承在轴向支柱上并因此通过螺栓支承 在外壳上。附加质量由此轴向浮动地支承在螺栓上。轴向支柱轴向两面作用。因为螺栓一般情况下与地平线垂直定向, 所以轴向支柱主要与重力和力矩以及与加速力和振动反作用-但在 晃动和移动情况下在与重力相反的轴向上支承。不言而喻,轴承布置 在螺栓的中轴线利用水平线或者与水平线倾斜定向的情况下也发挥作 用。轴向支柱例如作为轴倒棱与螺栓整体构成或者也可与螺栓分开构 成。单独固定在螺栓上的轴向支柱例如为压紧、焊接或者以其他适当的方式固定的销钉、环或者圆盘。依据本发明的构成,轴向支柱为保 险环。保险环例如为市场上常见的标准件并嵌入螺栓上的环形槽内。 也可以设想使用在螺栓的表面上固定夹紧的锯齿形环或者类似的环。依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构成,径向轴承至少在向外定向的端面上, 也就是在彼此远离的面上密封。因为轴承彼此靠近的面插入套筒,所 以这些面通过附加质量的套筒封闭。在套筒两部分构成的情况下,也 可以选择径向轴承的两面密封。依据本发明的轴承布置可简单和低成本制造并需要较少的结构空 间,因为具有基本上薄壁的板材件和简单的设置。轴承布置可与附加质量在轴承布置的制造厂家预安装。库存和运输的开支有所降低。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构成,螺栓至少在一个末端上不是直接处于外 壳的容纳处内,而是由套圈环绕。与螺栓的外部轮廓配合的套圈包围 螺栓并径向至少支承在外壳的容纳处内。螺栓的末端例如为四边形或 者具有优选为圆柱形的支座。通过使用这种套圈简化轴承布置的安装, 特别是在轴承布置基本作为组件安装的情况下。套圈径向定向的外径 最好大于螺栓的任意最大相同定向的外径。
如果套圈的外部尺寸大于径向轴承的最大外部尺寸,那么由螺栓 和径向支柱以及轴向支柱组成的单元可以穿过容纳处插入外壳内。随 后将套圈安装在螺栓的末端上并同时装入容纳处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以简单安装作为组件构成的轴承布置与附加 质量为目的。螺栓利用一端固定在外壳内部或者外壳上面并利用另一 端自由伸出。
依据另一种构成,螺栓利用一端容纳在缝隙状的容纳处内,从而 组件首先利用螺栓从与螺栓的中轴线垂直的方向插入缝隙式间隙内, 然后螺栓利用一端压入孔内。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支承单臂铰接换挡重量的轴承布置; 图2示出图1的轴承布置放大纵剖面的详图3示出用于支承附加质量的另一轴承布置的立体和沿剖面的视
图4示出轴承布置及双臂铰接附加质量和分体套筒的纵剖面;
图5示出图4的轴承布置放大纵剖面的详图6示出螺栓单面固定在外壳上的轴承布置;以及图7示出图6的轴承布置放大纵剖面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 7的下列说明中具有相同附图符号的结构件的结构方面和/ 或功能方面在所介绍的所有实施例中相同。图1和2示出轴承布置1的实施例。轴承布置1用于将附加质量2 可回转地支承在外壳7上。对于外壳7,仅图示出孔8和间隙9的周围。 附加质量2固定在从轴承布置1的套筒4向外伸出的悬臂架3上。悬 臂架3上固定球头5,其用于与未示出的换挡部件连接。轴承布置1由 套筒4、径向轴承6、螺栓10、套圈23、孔8、间隙9和轴向支柱11 组成。径向轴承6为滚针轴承12方式的滚动轴承。滚针轴承12由滚针 套13和滚针14组成。每个滚针轴承6的滚针14在保持架15上引导。 此外,每个滚针轴承6具有密封件16。滚针轴承6的滚道通过螺栓10 的表面构成。螺栓10牢固地位于孔8中并通过套圈23保持在间隙9内。径向 轴承6牢固地位于套筒4中并将附加质量2可回转地支承在螺栓10上。 轴向支柱11为保险环17,其嵌入螺栓10的环形槽18内。全部附加质 量2的重量、悬臂架3作为从中轴线35到附加质量2质心的杠杆的作 用,包括属于附加质量的套筒4以及轴承的重量的作用,并还有来自 冲击和晃动对系统的力,轴向通过保险环17在图中向上的侧面支承。 在相反的方向上,如果轴向力使附加质量2向该方向上移动,附加质 量2同样借助保险环17防丢失地支承在螺栓10上。套筒4和外壳7 在端侧构成间隙20和21,从而附加质量2与外壳7无接触地可回转地 悬在轴向支柱ll上。每个径向轴承6对着轴承布置1上受到环境影响的面单面密封。在这种情况下,径向轴承6彼此远离的端面不由套筒4覆盖。套圈23 罩式构成并利用螺栓10的底部30轴向上覆盖。图3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将附加质量19支承在外壳7上的轴承布置I。 附加质量19与套筒实心构成并借助螺栓10和套圈23、轴向支柱II、 滚针轴承12支承在外壳7上。特别是从图3中可以看出,间隙9 为缝隙状和缝隙在与剖面平面相同定向的径向上,长度大于缝隙在另 一径向上的宽度。图3通过纵剖面示出间隙9镜面对称的半边。为使 套圈23与间隙9配合,套圈23与间隙9之间接触面上采用压配合或 过渡配合,对于这种配合来说,间隙9的缝隙宽度和套圈23的外径具 有相同的额定尺寸。孔8过渡到排气孔22内,通过其可以排出压入螺 栓IO时进入的空气。图4和5示出一种轴承布置24,利用其将附加质量25支承在外壳 26上。轴承布置24由两个单独成型的板材套筒件27包括各自一个由 螺栓29和孔8及31组成的径向轴承28构成。外壳26中仅示出环绕 孔8和31的部分。与每个罐形构成的套筒件27以全滚动构成和两面 密封的滚针轴承32的方式,配合作为径向轴承28的滚动轴承。螺栓29利用一端牢固地位于孔8中。另一端上配合套圈23。套圈 23牢固地位于孔31中。径向轴承28将附加质量25可回转地支承在螺 栓29上。为此每个套筒件27通过各自一个作为板材冲压件的悬臂架 33或36与附加质量25连接。轴向支柱11为螺栓29上的轴倒棱34。 悬臂架33和36、套筒件27和径向轴承28的重量包括在全部附加质量 25的总重量内。这种重量、来自质心到中轴线35距离的杠杆作用以及 来自冲击和晃动对系统的力,轴向通过轴倒棱34图中向上的侧面支承。 在相反的方向上,附加质量25同样借助轴倒棱34防丢失地保持在螺 栓29上,并在附加质量25向该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支承在轴倒棱34上。 各自套筒件27和外壳7在端侧构成间隙20和21 ,从而附加质量25与 外壳7无接触地可回转悬在轴向支柱11上。图6和7示出一种轴承布置37,借助其将悬臂架39上的附加质量 38径向和轴向可回转支承在外壳43上。轴承布置37具有螺栓40、径 向轴承6以及径向轴承41、轴向支柱ll和孔42。螺栓40单侧在孔42 内保持在外壳43上。对于外壳43,仅示出孔42的周围。径向轴承6 和41为滚针轴承12和滚针轴承44方式的滚动轴承,并处于套筒46 内以及螺栓40上。
作为附加质量38部分的套筒46借助径向轴承6和44径向支承在 螺栓40上。径向轴承44的滚针套作为滚针轴套45构成,也就是说, 一面上具有底部47。滚针轴套45与孔42相对在螺栓40上巻边并压入 套筒46内以及利用底部47在套筒46的一面上封闭轴承布置37。在相 对面上,轴承布置37借助密封件16在滚针套13内密封。
保险环17形式的轴向支柱11轴向设置在径向轴承6与44之间。 附加质量38和径向轴承6、 44的重量以及来自重量和振动的杠杆作用 在重力方向上轴向通过径向轴承44支承在保险环17上。在相反的轴 向上,在附加质量38向该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附加质量38通过径向 轴承6轴向支承在外壳43上。套筒在附图中靠近外壳43的部分在端 侧构成间隙47,从而附加质量38与外壳43无接触地可回转悬在轴向 支柱11上。附图标记1 轴承布置2 附加质量3 悬臂架4 套筒5 球头6 径向轴承7 外壳8 孔9 间隙 10螺栓11轴向支柱 12滚针轴承 13滚针轴套 14滚针 15保持架 16密封件 17保险环 18环形槽 19附加质量 20间隙 21间隙 22排气孔 23套圈 24轴承布置 25附加质量 26外壳 27套筒件 28径向轴承29螺栓
30底部 31孔
32滚针轴承 33悬臂架 34轴倒棱
35 中轴线 36悬臂架 37轴承布置 38附加质量 39悬臂架 40螺栓 41径向轴承 42孑L 43外壳 44滚针轴承 45滚针轴套 46套筒 47底部
权利要求
1.轴承布置(1、24、37),用于在外壳(7、26、43)上支承可回转的附加质量(2、19、25、38),其中,附加质量(2、19、25、38)借助至少两个径向轴承(6、28、41)逆垂直于螺栓(10、29、40)中轴线(35)的径向力分量环绕中轴线(35)可回转地支承在螺栓(10、29、40)上,以及径向轴承(6、28、41)这样容纳在附加质量(2、19、25、38)中,使得附加质量(2、19、25、38)的质心径向远离螺栓(10、29、40)中轴线(35),以及其中附加质量(2、19、25、38)借助至少一个轴向支柱(11)支承在外壳(7、26、43)上,并且轴向支柱(11)吸收与中轴线(35)相同定向的轴向力分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6、28、41)为滚动轴承。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滚动轴承为滚针轴承(12、 32、 44)。
3.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轴向支柱(11)轴向在 径向轴承(6、 28、 41)之间与径向轴承(6、 28、 41)连接。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轴向支柱(11)与螺栓 (29)整体构成。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轴向支柱(11)为具有 轴倒棱(34)的至少一个对着轴向侧面的轴倒棱(34),其中,径向 轴承(28)支承在侧面上。
6.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轴向支柱(11)固定在 螺栓(10、 40)上。
7.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轴向支柱(11)为保险环(17),其中,保险环(17)嵌入螺栓(10、 40)上的环形槽内。
8.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至少一个滚动轴承在与 另一个滚动轴承轴向远离的面上密封。
9.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螺栓(10、 29、 40)在 至少一个末端上由套圈(23、 45)环绕。
10. 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在外壳(7)内对于螺 栓(10、 29)的容纳处(9)内,套圈(23)径向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栓(10、 29)与外壳(7)之间,从而螺栓(10、 29)至少径向通过套圈 (23)支承在外壳(7)内。
11. 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套圈(23、 45)利用 底部(30、 47)罩式构成并通过螺栓(10、 29、 40)的一端巻边,其 中,底部(30、 47)端面轴向覆盖螺栓(10、 29、 40)。
12. 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套圈(23、 45)径向 定向的外径大于螺栓(10、 29、 40)任意最大相同定向的外径。
1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螺栓(10、 29、 40) 至少利用一个轴向末端轴向插入外壳(7、 26、 43)的孔(8、 31、 42)内。
14. 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螺栓(10、 29、 40) 压入孔(8、 31、 42)内。
15. 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螺栓(10)利用远离 孔(8)的另一个末端至少在两个彼此相反的径向上支承在至少部分缝 隙式构成的容纳处(9)内,其中,容纳处(9)在相反方向上的尺寸与支承在容纳处(9)内末端径向相同定向的尺寸在额定尺寸上相一致。
16.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容纳处与螺栓(10) 支承在容纳处内的径向垂直的径向尺寸大于容纳处在螺栓(10)支承 的彼此相反径向上的尺寸。
17. 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螺栓(10、 29)至少 在一端上由套圈环绕,其中,在外壳内螺栓(10、 29)的缝隙式构成 的容纳处内,套圈径向至少部分设置在螺栓(10、 29)与外壳之间, 从而螺栓(10、 29)至少径向通过套圈支承在外壳内,其中,容纳处 在彼此相反径向上的尺寸与套圈的外径在额定尺寸上相一致。
18.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布置,其中,滚动轴承容纳在套筒 式构成的环绕外壳内,其中环绕外壳利用至少一个悬臂架与附加质量(2、 19、 25、 38)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外壳(7、26、43)上支承可回转的附加质量(2、19、25、38)的轴承布置(1、24、37),其中,附加质量(2、19、25、38)借助至少两个径向轴承(6、28、41)逆垂直于螺栓(10、29、40)中轴线(35)定向的径向力分量环绕中轴线(35)可回转地支承在螺栓(10、29、40)上,以及在此方面径向轴承(6、28、41)这样容纳在附加质量(2、19、25、38)中,使得附加质量(2、19、25、38)的质心径向远离螺栓(10、29、40)的中轴线(35),以及其中附加质量(2、19、25、38)借助至少一个轴向支柱(11)支承在外壳(7、26、43)上,并且轴向支柱(11)吸收与中轴线(35)相同定向的轴向力分量。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1331349SQ200680046955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4日
发明者克劳斯·克拉默, 托马斯·梅利斯, 约亨·勒费尔曼 申请人:谢夫勒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