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29151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气管路接头,尤其是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 路分气接头。
背景技术
一般重型汽车均采用气压制动,其变速器操纵气缸、离合器助力器、 气喇叭等用气装置均需要从主车空气回路中取气,往往只能采用若干个三 通管接头来完成各取气节点的连接,如图1是斯太尔车辅助用气回路和后 桥制动回路(接四回路保护阀)的空气管路连接示意图。
这就造成了空气管路中节点数量多、漏气环节多、管路布置凌乱、装 配工艺复杂、系统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各种供气、取气节点,方便管路装 配与维修的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两 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其中第一空气通道分别与一 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连通,而第二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三个出
气m连通。
其中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接四回路保护阀,而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四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路接后桥制动储气筒、后桥气压
传感器、后桥继动阀、和制动总阀;其中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通 过管路接辅助用气进气口,而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三个出气口分别通过 管路接离合器助力器、变速器操纵气缸、和气喇叭。
进一步的,其中第二空气通道还与一预留取气口连通以备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 的使用,将管路中各种取气节点集成,大大减少了管路中的接头数量,减 少了漏气环节,方便安装与维修,从而使整车管路布置更加美观,提高了 管路的装配效率。


附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 气通道,其中第一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连通,而第二 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三个出气口连通,其中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
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接四回路保护阀(即四回路保护阀22口),而与第一空 气通道连通的四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路接后桥制动储气筒、后桥气压传感 器、后桥继动阀、和制动总阀。
其中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接辅助用气进气口,而与 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三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路接离合器助力器、变速器操 纵气缸、和气喇叭,其中第二空气通道还与一预留取气口连通以备用。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腔(即第一、二空气通道)两排 各设计有五个接口,除上下腔不相通外其上、下腔各自的五个接口都是相 互连通的,将此结构布置于空气管路中,使其后桥制动回路中供气回路(接 四回路保护阀)和取气回路(继动阀、制动总阀、后桥制动储气筒、后桥 气压传感器)均连接至分气接头下或上腔各接口,而变速器操纵气缸、离 合器助力器、气喇叭等用气装置均接至分气接头上或下腔各接气口,并设 有预留取气口以备用。
具体是上腔11、 12、 13、 14、 15 口相互连通,11 口接辅助用气进气 口, 12 口接离合器助力器,13 口接变速器操纵气缸,14 口接气喇叭,15 口是为用户预留的取气口,可以方便用户连接。下腔21、 22、 23、 24、 25 口相互连通,21 口接后桥制动回路(接四回路保护阀),22 口接后桥制动 储气筒,23 口接后桥气压传感器,24 口接后桥继动阀,25 口接制动总阀。
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其中第一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连通,而第二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三个出气口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其特 征在于其中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接四回路保护阀,而 与第一空气通道连通的四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路接后桥制动储气筒、后桥 气压传感器、后桥继动阀、和制动总阀;其中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进气 口通过管路接辅助用气进气口 ,而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的三个出气口分别 通过管路接离合器助力器、变速器操纵气缸、和气喇叭。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 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空气通道还与一预留取气口连通以备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气管路接头,尤其是重型汽车空气管路用多回路分气接头,其特点是,包括两个相互隔绝的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其中第一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连通,而第二空气通道分别与一个进气口和三个出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回路分气接头模块的使用,将管路中各种取气节点集成,大大减少了管路中的接头数量,减少了漏气环节,方便安装与维修,从而使整车管路布置更加美观,提高了管路的装配效率。
文档编号F16L41/02GK201159355SQ20072031144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6日
发明者武小卫, 王红星, 颐 程, 斌 胡 申请人: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