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327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
(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榫头均为方形结构,由于加工工艺的原
因,榫头与上挡边、下挡边的配合间隙较大,其精度约在30丝左右,如此的 配合间隙使得现有技术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仅能应用在一些对噪音要求不高 的环境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合式支柱保持架的应用领域。
另外,现有技术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工作面为弧面,轴承滚动体与 工作面配合密实后无法形成储油腔,这就需要在弧面内再另行开储油腔,这 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加工工艺复杂化,增加了加工制造成本。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 单、制造成本低、配合精度高、应用领域广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包括上挡边、下挡边和支柱,上挡边和下挡边 均呈环形结构,其上均布有数量相同的卡接孔,支柱通过其两端的榫头分别 与上挡边和下挡边的卡接孔配合,其创新点是支柱两端的榫头呈圆形或接近 圆形结构,所谓的接近圆形就是使定位更精确。
上述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支柱的工作面为两平直面,两平直面的夹角 为钝角。当轴承滚动体与两平直面配合后,便由其三面自然围成了一储油 腔。
上述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两平直面的夹角a在155。 _17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将支柱榫头的方形结构改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提高了配合精度,测 量数据证明,榫头与上挡边和下挡边的配合精度由30丝变为10丝。由于两者 配合更精确,使得轴承保持架在使用中,其摩擦噪音大大降低,从而扩大了 保持架的应用领域,使其更广的应用在一些静音环境中,另外,配合更精确 后,使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持架的使用寿命。2) 将支柱榫头的方形结构改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不仅提高了配合精 度,且使加工工艺简单化,降低了加工制造成本。
3) 将支柱的工作面由弧面变为夹角呈钝角的两平直面,当轴承滚动体 与两平直面配合后,便由其三面自然围成了一储油腔,而无需再在原来弧面 上另行加工储油腔,从而使加工工艺简单化,减低了加工制造成本。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附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附图3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附图4为图1中支柱的主视结构示意附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附图6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挡边,2、下挡边,3、支柱,4、榫头,5、平直面,6、平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一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作以下详细地 说明。
如附图1一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结构包括上挡 边l、下挡边2和支柱3,上挡边1和下挡边2均呈环形结构,其上均布有数量 相同的16个卡接孔,支柱3通过其两端的榫头4分别与上挡边1和下挡边2的卡 接孔配合,支柱3两端的榫头4呈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
如附图4一6所示,支柱3的工作面为平直面5和平直面6,平直面5和平直 面6的夹角为钝角,夹角a在155。 一17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 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包括上挡边(1)、下挡边(2)和支柱(3),上挡边(1)和下挡边(2)均呈环形结构,其上均布有数量相同的卡接孔,支柱(3)通过其两端的榫头(4)分别与上挡边(1)和下挡边(2)的卡接孔配合,其特征在于,支柱(3)两端的榫头(4)呈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支柱 (3)的工作面为两平直面(5、 6),两平直面(5、 6)的夹角为钝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其特征在于,两平直 面(5、 6)的夹角ot在155。 一175°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支柱保持架,属于轴承配件领域,其结构是由上挡边、下挡边和支柱组成,上挡边和下挡边均呈环形结构,其上均布有数量相同的卡接孔,支柱通过其两端的榫头分别与上挡边和下挡边的卡接孔配合,其创新点是支柱两端的榫头呈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而支柱的工作面为两平直面,两平直面的夹角为钝角。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支柱保持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将榫头改成圆形或接近圆形结构,提高了配合精度,测量数据证明,榫头与上挡边和下挡边的配合精度由30丝变为10丝。由于两者配合更精确,使得轴承保持架在使用中,其摩擦噪音大大降低,从而扩大了保持架的应用领域,使其更广的应用在一些静音环境中,另外,配合更精确后,使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持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C33/46GK201281085SQ20082017375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时传坤 申请人:时传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