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缸回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33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塞缸回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油缸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缸上设有的回油 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自卸汽车举升用的单作用活塞缸,其上腔回油管是采用直接
焊接在缸筒上的,这种加工方式在加工缸径《160mm的活塞缸时采用的非常普
遍。由于为了避免在缸筒内孔未镗之前就钻回油孔并将回油管焊接上去而导致
易出现镗孔时刀具容易迸刃、缸筒报废等现象,所以在加工时多采用在缸筒内
孔镗完后再钻回油孔并将回油管焊接在缸筒上的方式,但是采用该方式在进行
回油管焊接时产生的焊接应力容易导致缸筒内孔椭圆变形,致使活塞装不进去
或装进去后与活塞缸筒的配合间隙超差导致油缸内泄漏量加大,最终导致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活塞缸回油管装置,该装置 可完全解决活塞缸在进行加工时缸筒内孔因回油管焊接而变形的问题,保证了 缸筒内孔尺寸的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杜绝了焊接回油管产生的废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活塞缸回油管装置,包 括活塞缸缸筒和活塞缸回油管,所述缸筒筒体上设有连通缸筒筒腔的回油孔, 所述缸筒筒体与所述回油管之间密封连接有回油管座,所述回油管座设有连通 所述回油管管腔和回油孔的回油管座内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缸筒筒体与所述回油管座焊接固定,所述回油管座与 所述回油管焊接固定。上述技术方案的活塞缸回油管装置,由于是采用了在缸筒筒体与回油管之 间密封连接有回油管座,回油管座设有连通回油管管腔和缸筒上回油孔的回油 管座内腔,这样的结构方式就可以使得在进行加工时,避免了缸筒内孔因回油 管焊接而变形的问题,保证了缸筒内孔尺寸的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可 以采用先将设有回油管座内腔的回油管座与缸筒筒体焊接,然后对缸筒内孔进 行镗孔,缸筒镗完孔后之后再钻回油孔并将回油管与回油管座焊接的方式,这 样焊接应力只会导致回油管座变形,不会产生缸筒内孔变形,保证了缸筒内孔 尺寸的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杜绝了因焊接回油管产生的废品,并且增加的 回油管座结构简单,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活塞缸回油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缸回油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现用活塞缸回油管装置,采用回油管2与活塞缸缸筒1直接 焊接,由缸筒筒体上的回油孔11直接连通回油管2管腔。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活塞缸回油管装置,包括活塞缸缸筒1和活塞缸 回油管2,在缸筒筒体上设有连通缸筒筒腔的回油孔ll,在缸筒筒体与回油管 2之间密封连接有回油管座3,回油管座3设有连通回油管管腔和回油孔11 的回油管座内腔,并且缸筒筒体与回油管座3焊接固定,回油管座3与回油管 2焊接固定。加工时,可以采用先在缸筒筒体上焊接设有回油管座内腔的回油 管座3以后,再将活塞缸缸筒1镗完孔,然后加工回油孔11,之后将回油管2 与回油管座3焊接,这样焊接应力只会导致回油管座3变形,而不会产生活塞 缸缸筒1内孔变形,保证了活塞缸缸筒1内孔尺寸的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杜绝了焊接回油管2产生的废品,并且增加的回油管座3结构简单,成本很低。 以上是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活塞缸回油管装置,包括活塞缸缸筒(1)和活塞缸回油管(2),所述缸筒筒体上设有连通缸筒筒腔的回油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筒体与所述回油管(2)之间密封连接有回油管座(3),所述回油管座(3)设有连通所述回油管管腔和回油孔(11)的回油管座内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缸回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筒体与所述回油管座(3)焊接固定,所述回油管座(3)与所述回油管(2)焊 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塞缸回油管装置,包括活塞缸缸筒和活塞缸回油管,缸筒筒体上设有连通缸筒筒腔的回油孔,缸筒筒体与回油管之间密封连接有回油管座,回油管座设有连通回油管管腔和回油孔的回油管座内腔。本实用新型可完全解决活塞缸在进行加工时缸筒内孔因回油管焊接而变形的问题,保证了缸筒内孔尺寸的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杜绝了焊接回油管产生的废品。
文档编号F16J10/02GK201297382SQ20082017514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8日
发明者王万法 申请人:王万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