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径向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90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径向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油膜厚度可以主动动态调节的径向油膜轴承。应用该轴承作为支撑,可以 以主动减振的方式抑制转子系统的振动、实现转子轴心的微量进给或保持恒定的回转中心。 该轴承主要可应用于各种旋转机械中承受径向工作载荷,如高精度机床、汽轮机、发电机、 压縮机、风机、水泵等各种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径向动压滑动油膜轴承,如圆轴承、椭圆轴承、三油楔、四油楔等结构油膜轴承, 有两个缺点 一是它所支撑的转子会随外界载荷的变化而处在不同的旋转中心;二是传
统的油膜轴承不能主动减振。这两个缺点限制了传统的径向油膜轴承在高精度转子系统 中的应用。具有主动控制功能的磁悬浮轴承虽然没有上述缺点,但由于其承载能力较低, 成本高,在工业上直接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的径向油膜轴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控径向油膜轴承, 可自动控制轴承外套实现其空间位置的微量调整,达到转子轴心位置的自动控制和转子振动 的主动减振。
可控径向油膜轴承的原理如图一所示。可控轴承在普通油膜轴承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 微位移致动器和两个位移传感器。其中微位移致动器用于调节轴承的轴心位置,位移传感器 用于测量转子轴心位置。本发明提供的轴承具有普通油膜轴承不具备的三个功能。首先,通 过位移传感器采集转子的轴心位置信号,对于不同的载荷引起的转子处于不同的旋转中心, 可以通过微位移致动器调整轴承位置,使转子返回指定的旋转中心,使转子一直能保证在固 定位置上,从而提高轴承的支撑精度。其次,通过微位移致动器调整轴承位置,使转子按照 指定的轨迹运动,实现转子的微量进给。另外,根据位移传感器实时测得的转子振动信号, 微位移致动器对轴承施加激振力使转子的振动减弱,实现主动减振。
根据上述发明构想,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包括轴承座和轴承,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座上安装三个或四个 支撑轴承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其余为弹性支撑;位于两个微位移致动器的对
面安置两个位移传感器。
上述轴承周向有三个支撑轴承的装置,其中上面一个为弹性支撑,下面两个为呈直角 布置的微位移致动器。
3上述轴承有四个周向均布的支撑轴承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 一个是水平 微位移致动器,另一个是垂直微位移致动器。
上述微位移致动器为超磁致伸縮微位移致动器,所述的弹性支撑装置为预紧力弹簧装置。
上述超磁致伸縮微位移致动器的结构是 一个电磁线圈的中心处安置一根超磁致伸縮 棒,该超磁致伸縮棒的顶端通过一个位移输出杆和滚柱支撑所述轴承。
上述电磁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并由一个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的凹槽内,所述 端盖有中心螺孔旋配一个调整所述超磁致伸縮微棒位置的螺塞。
上述电磁线圈由内外两个线圈构成,外层线圈接通直流电源产生稳态偏置磁场;内层 线圈接通交流电源产生交变磁场。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显而易见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点可大大减轻所支撑 的转子回转中心受载荷、转速和油温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具有良好的定心稳心作用;可驱动 所支撑的转子沿径向移动,具有微量进给的功能;可提供给所支撑的转子激振力,减弱转子 径向振动,具有主动振动控制的能力。


图l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可控径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可控径向轴承的结构实例的轴向剖面图
图3可控径向四油楔油膜轴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可控径向圆轴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可控径向椭圆轴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6可控径向三油楔轴承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

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包括轴承座1和轴承4,轴承座1上安置沿周向均 布的四个支撑轴承4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其余为弹性支撑装置。位于两个微 位移致动器的对面安置两个位移传感器5、 9。轴承4的轴向位置由轴承座1和端盖10定位, 不能作轴向移动或轴线偏转;水平微位移致动器7和垂直微位移致动器2支撑在轴承4外表 面,这两个微位移致动器的输出位移决定了轴承4的轴心位置。
水平和垂直微位移致动器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均为超磁致伸縮微位移致动器。下面仅以
4垂直微位移致动器为例说明。微位移致动器由超磁致伸縮棒2、电磁线圈205、线圈骨架202、 端盖201、调整螺栓203和位移输出杆204等构成。超磁致伸縮棒2装在电磁线圈205内, 一端固定在调节螺栓203上,另一端顶在输出杆204上,输出杆204顶端有滚柱3支撑轴承 4。超磁致伸縮棒2、输出杆204、轴承座l、端盖201和调整螺栓203构成封闭的磁路。当 电磁线圈205有电流通过时,产生激励磁场。超磁致伸縮棒2在激励磁场中沿轴线方向产生 应变,引起超磁致伸缩棒的长度变化。其伸缩量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超磁致伸縮棒2 的伸縮量通过输出杆204输出位移和力,推动轴承4,改变轴承4的轴心位置。调节调整螺 栓203可以调节轴承的初始位置。
水平微位移致动器7和垂直微位移致动器2采用非接触式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根据位 移传感器测的转子12的轴心位置,调节电磁线圈电流,实现轴心位置或运动的控制。
为了提高微位移致动器的动态性能,电磁线圈205可以拆分成内外两个线圈,外层线圈 205b通过直流电流产生稳态的偏置磁场;内层线圈205a通过交流电流,用于产生交变磁场。
电磁线圈工作时产生热量,引起致动器的热变形或导致磁致伸縮性能的变化。在轴承中 开设冷却用的油路101,利用润滑油循环带走电磁线圈产生的热量。润滑油从线圈前端面的 集油槽进入,流经线圈的外圆周和轴承座内孔之间的间隙、从线圈底部的集油槽,带走电磁 线圈产生的热量,冷却线圈。
两个弹性支撑装置为两个预紧力弹簧装置6和8。这两个弹性支撑装置一方面为轴承4 提供弹性支撑,另方面又分别为超磁致伸縮致动器7、 2提供预紧力。预紧力弹簧支撑装置采 用碟形弹簧、片弹簧、板弹簧或螺旋弹簧等。
本实例的轴承为圆轴承时如图4所示,轴承为椭圆轴承时如图5所示,轴承为三油楔轴 承时如图6所示。 实施例二
本实例与实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轴承座沿周向分布三个支撑轴承的装置, 其中上面一个为弹性支撑装置,下面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包括轴承座和轴承,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座上安装三个或四个支撑轴承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其余为弹性支撑;位于两个微位移致动器的对面安置两个位移传感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有三个支撑轴承的装置, 其中上面一个为弹性支撑,下面两个为呈直角布置的微位移致动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有四个周向均布的支撑轴 承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 一个是水平微位移致动器,另一个是垂直微位移致 动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位移致动器为超磁致伸縮微 位移致动器,所述的弹性支撑装置为预紧力弹簧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磁致伸缩微位移致动器的 结构是 一个电磁线圈的中心处安置一根超磁致伸縮棒,该超磁致伸縮棒的顶端通过一个 位移输出杆和滚柱支撑所述轴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 上,并由一个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轴承的凹槽内,所述端盖有中心螺孔旋配一个调整所述 超磁致伸縮微棒位置的螺塞。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由内外两个线圈构 成,外层线圈接通直流电源产生稳态偏置磁场;内层线圈接通交流电源产生交变磁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径向油膜轴承。它包括轴承座和轴承,轴承座上安装三个或四个支撑轴承的装置,其中两个为微位移致动器,其余为弹性支撑;位于微位移致动器的对面安置两个位移传感器。根据位移传感器测量的转子轴心位置,通过微位移致动器调节轴承的轴心位置,实现普通油膜轴承不具备的三个功能转子轴心精确定心、微量进给和主动振动控制。
文档编号F16C35/00GK101545510SQ20091005036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平芳, 李宝福, 文 王, 晨 王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