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牵引工具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以及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47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牵引工具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以及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牵引工具驱动装置的、尤其用于皮带传动机构的张紧装置,该皮带传动机构集成在内燃机中,从而驱动内燃机的组件或者附加的设备、例如喷射泵、转 向助力泵、发电机、水泵、空调压缩机或者类似的单元。
背景技术
在WO 2007/113039中公开了一种皮带张紧装置,该装置具有杯状壳体以及可偏 转运动地支承在其上的偏转臂。此外,该皮带张紧装置包括构造成圆柱形弹簧的扭簧,通过 该扭簧产生在杯状壳体和偏转臂之间作用的扭矩。通过该扭矩可以将设置在偏转臂上的张 紧轮朝皮带塔轮、典型地朝皮带传动机构的松弛边进行挤压,并且由此实现足够用于维持 皮带传动机构的圆盘的摩擦配合的连接的张紧功能。此外,摩擦环结构在杯状壳体和偏转臂之间起作用,通过该摩擦环结构可以借助 于库仑摩擦对偏转臂的运动进行制动,由此实现对皮带震动的缓冲。从DE 101 31 916 Al中同样公开了一种用于牵引工具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尤其 是皮带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同样包括固定结构以及可运动地支承在其上的偏转臂,该偏 转臂设有张紧轮。通过衬套元件对偏转臂和基本结构之间的偏转运动进行缓冲,该衬套元 件装入到用作复位弹簧的螺旋弹簧的内部区域中并且提供摩擦接触面。由 EP 0 967 412 A2、DE 100 63 638 Al、EP 0 866 240 Bi、EP 0450 620 Bl 以 及DE 10 2004 047 422 Al公开了其它的皮带张紧装置,这些装置分别具有由弹簧加载的 偏转臂,偏转臂的偏转运动通过制动装置得到缓冲。此外,由WO 02/068841公开了一种张紧装置,该装置类似于前面所述的张紧装 置,其包括偏转臂,该偏转臂可偏转运动地支承在轴承销结构上。在轴承销结构上固定盖元 件,该盖元件包括盘状的元件以及摩擦盘,该摩擦盘位于偏转臂的包围轴承销的端侧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制造技术和结构技 术方面有利的构造、较高的刚性以及尤其在缓冲性能方面有利的机械运行特性。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张紧装置来实现,该张紧装置具有-基本部件,-偏转臂,-具有对应于偏转臂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以及对应于基本部件的第二弹簧圈端部 段的扭簧,用于施加作用在基本部件和偏转臂之间的、沿张紧方向挤压偏转臂的偏转力矩, 以及-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该缓冲力对偏转臂的反向于张紧方向的偏转产生反 作用,-其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摩擦面器件,该第一摩擦面器件设置在扭簧的对应于偏转臂的弹簧圈端部段的区域中,并且形成用于施加摩擦力的摩擦面,该摩擦面位于配 对摩擦面上,其中该张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扭簧的对应于基本部件的第二弹簧圈端部的 区域中设置第二摩擦面器件,该第二摩擦面器件形成了位于配对摩擦面上的摩擦面,并且 配对摩擦面由摩擦面结构形成,该摩擦面结构可以与偏转臂一起进行偏转。由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用于牵引工具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可以整体作为比较紧凑的组件实现,并且其特征在于嫩够可靠地在长的操作时间内确保的有 利的机械运行性能。尤其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显著减少支承偏转臂的摆动支承的负 荷。基本部件优选构造成杯状结构,其中扭簧位于该杯状结构中。基本部件本身优选 如此构造,使得其能够可靠地尤其不可旋转地安置在相应的承载结构上、例如内燃机上。上述摩擦面结构优选与偏转臂一体形成。第二摩擦面器件优选通过相应的啮合轮 廓固定在基本部件上防止沿偏转臂偏转方向的偏转。可以以有利的方式,通过搭接基本部件的并且优选与偏转臂一体制成的锅状段形 成摩擦面结构。在基本部件中优选构造径向穿孔,并且将第二摩擦面器件插到该穿孔中,使得其 穿过穿孔从内部抵靠在摩擦面结构上。在此,第二摩擦面器件优选径向从内部通过扭簧的 弹簧圈端部段进行加载。优选如此设置第二摩擦面器件,从而由该摩擦面器件施加到配对摩擦面上的法向 力以及必要时由摩擦面器件产生的摩擦力形成力系的一部分,该部分会导致支承偏转臂的 摆动支承的横向力负载以及/或者倾斜力矩负载的减少。在上述优选与偏转臂一体制成的锅状段和基本部件之间可以实现用作摆动角限 制的端部止挡结构。该端部止挡结构尤其可以由构造在基本部件上的径向突起的突出部制 成,该突出部啮合到构造在锅状段上的沿圆周方向相应于沿圆周方向所需要的偏转角度构 造得足够宽的开口中。根据本发明的特别的观点,第一摩擦面元件优选构造成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在 安装状态下包围扭簧的支撑在偏转臂上的弹簧圈端部段。第二摩擦面元件也优选构造成环 形结构。可以如此设计该环形结构,使得其包围在基本部件上作用的弹簧圈端部段,并且优 选也提供轴向以及必要时径向支撑扭簧的相应的弹簧圈区域的弹簧座几何形状。优选在各个摩擦面元件上构造连动结构,该连动结构用于将摩擦面器件固定在偏 转臂上或者说基本部件上。也可以将摩擦面器件沿圆周方向进行确定的移动,并且通过构造在各个摩擦面元 件上的或者在其它方面与摩擦面器件共同作用的斜坡结构产生径向力,该径向力相应地提 高或者降低摩擦面器件的制动作用。偏转臂的摆动支承优选通过设置在基本部件的内部区域中的摆动轴承销实现。必 要时可以将摆动轴承销与基本部件一体地形成。作为其替代方案,也可以将摆动轴承销构 造成圆柱形元件,并且例如通过压配合将其固定在基本部件中。以有利的方式可以在集成有轴套的情况下实现偏转臂在摆动轴承销上的支承,该 轴套例如由以填充材料进行装载的塑料制成。可以如此构造两个摩擦面器件,使得其在轴向上完全覆盖扭簧,并且形成由两个可相对扭转的衬套组成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防尘地容纳扭簧的壳体元件。优选在至少一个摩擦面元件上构造径向向内突起的侧面。优选如此设计该侧面,从而通过该侧面由扭簧对摩擦面元件进行轴向加载,并且相对于偏转臂或者说基本部件进 行张紧。通过相应的摩擦面元件可以提供支座结构用于轴向并且必要时也径向支撑扭簧 的相应展开的部段。扭簧优选构造成所谓的无支臂的圆柱形弹簧。该弹簧丝可以具有圆形的或者必要 时至少在弹簧圈端部段的区域中非圆形的横截面、尤其具有四边形的横截面。优选如此设 计扭簧以及为了将该扭簧固定在基本部件以及偏转臂中的结构,使得该弹簧丝端侧在到达 偏转臂的在常规运行中大多数占据的张紧位置中时大致处于相对于偏转轴线相同的圆周 位置中。两个摩擦面器件的作用面优选处于基本上沿直径相互对置的圆周位置的区域中。 由扭簧导入基本部件并且尤其导入偏转臂中的弹簧力的力作用线优选基本上平行于作用 在偏转臂或者说由偏转臂承载的张紧轮上的皮带反作用力的力作用线延伸。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以及特征从下面的描述中结合附图得出。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透视分解图,用于说明张紧装置的各个组件,图2是根据照图1的、为了进一步说明张紧装置的结构上的细节的轴向剖面图,图3是根据图1和2的、为了进一步说明张紧装置的结构上的细节的细节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部件包括两个构造在其中的摩擦面器件的透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缓冲装置的其它细节的透视细节图;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摩擦面器件的其它细节的透视细节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摩擦面器件的其它细节的透视细节图;图8是为了说明作用在张紧装置中的力系的视图;图9是用于将偏转臂支承在基本部件内部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理念几乎无倾斜 力矩加载的轴套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的张紧装置包括在这里构造成套状结构的基本部件1、偏转臂2以 及扭簧3,该扭簧用于产生作用在基本部件1和偏转臂2之间的、将偏转臂2在张紧方向Tl 上进行挤压的偏转力矩。此外,张紧装置包括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该缓冲力尤其对偏转 臂的反向于张紧方向Tl的偏转产生反作用。该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摩擦面器件Rl,该摩擦面 器件形成了用于施加摩擦力的摩擦面FS1,其中该摩擦面FSl位于由基本部件1的内圆周面 形成的配对摩擦面CSl上。摩擦面器件Rl构造成环形的或者环面的结构部件并且固定在 偏转臂2上,使得其与偏转臂一起偏转。在这里示出的张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扭簧3的对应于基本部件1的弹簧圈端部 WS2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二摩擦面器件R2,该摩擦面器件形成了位于配对摩擦面CS2上的摩擦面FS2。配对摩擦面CS2由摩擦面结构形成,该摩擦面结构连接到偏转臂2上、尤其与该 偏转臂一体地形成。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基本部件1构造成杯状 结构并且如此设计其尺寸,使得扭 簧3位于该杯状结构中。在该杯状结构的底面区域上构造凹槽,第二摩擦面器件R2可以插 到该凹槽中。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与第二摩擦面器件R2共同作用的并且形成配对摩擦面 CS2(参见图2)的摩擦面结构5由结构部件段形成,该结构部件段与偏转臂2 —体地形成。 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配对摩擦面CS2的摩擦面结构由在安装状态下至少在很大程度 上搭接基本部件1的锅状段5形成。如从图1的视图中可以看出,在基本部件1中形成径向穿孔6,并且将第二摩擦面 器件R2插到该基本部件1中,使得该摩擦面器件穿过穿孔6并且在此从内向外抵靠在摩擦 面结构的内表面上或者说锅状段5上。如从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更详细地看到,第二 摩擦面器件R2径向从内开始通过扭簧3的弹簧圈端部段3W2朝锅状段5的内圆周面进行 挤压。第二摩擦面器件R2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整个机构中,使得通过该摩擦面器件Rl 从内开始施加到偏转臂2的锅状段5上的径向力形成力系的一部分,通过该径向力至少部 分地补偿作用在偏转臂2上的皮带反作用力,并且避免或者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此外由 弹簧反作用力引起的围绕着垂直于偏转轴线的倾斜轴线的倾斜力矩。如此构造在偏转臂2上的锅状段5以及基本部分1,从而以这两个结构部件的共同 作用实现止挡结构,通过该止挡结构实现偏转角度限制装置。如在该图中可以看出,偏转臂2构造成骨骼结构并且在边缘侧设有接片2a,2b。如 此设计这两个接片2a,2b,使得其通过接片侧面2c基本上切向地进入锅状段5的外壁区域 中并且在此非常坚固地将偏转臂2与锅状段5连接。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摩擦面元件Rl也构造成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包围扭 簧3的弹簧圈端部段3W1,并且分段地由该弹簧圈端部段3W1径向从内开始朝着由基本部件 1提供的配对摩擦面CSl进行挤压。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不仅在第一摩擦面元件Rl上而且在第二摩擦面元件R2上 构造斜坡结构R1A,R2A,通过该斜坡结构可以产生径向力。偏转臂2在基本部件1上的摆动支承由摆动轴承销6实现,该摆动轴承销抗扭地 固定在基本部件1中。轴套7位于该摆动轴承销6上,该轴套优选由塑料-滑动材料制成。 该轴套7设有环形凸肩7a。通过该环形凸肩7a,以与这里可以看到的圆盘8的共同作用实 现偏转臂2在摆动轴承销6上的轴向固定。该轴向固定尤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 摆动轴承销6的端部区域上构造环形接片6a,该环形接片在安装状态下将圆盘8进行定心 并且可以径向向外进行卷边,从而将圆盘8固定在摆动轴承销6上。通过穿过摆动轴承销6 的并且例如固定在内燃机上的固定螺栓的位于圆盘8上的螺栓头实现了另外的轴向固定。第二摩擦面元件R2尤其通过可以在该视图中看到的、并且在安装位置中穿过基 本部件1的凹槽6的摩擦面区段固定在基本部件1中防止沿圆周方向的旋转。如已经提到过的,在基本部件1的底部区域中构造其它轮廓,通过该轮廓尤其防 止摩擦面元件2沿圆周方向的扭转并且仅仅允许摩擦面元件R2的径向移动。可以如此构造这两个摩擦面器件R1,R2,使得其还形成弹簧座结构,通过该弹簧座结构实现了确定的轴 向以及径向引导并且支撑扭簧3的弹簧端部段。在此示出的实施例中,将前面所述的扭簧3构造成所谓的无螺旋的弹簧。该扭簧 通过上弹簧端部段3a得到支撑,并且将在该图中不能看到的下弹簧端部段3b支撑在偏转 臂2或者说基本部件1的内部区域中的相应的突出部分上。在此,在基本部件1的内部区 域中构造侧面轮廓la,lb,通过该侧面轮廓轴向地支撑扭簧3的相应的弹簧圈端部段。在两 个侧面段la,Ib之间构造凹槽lc,摩擦面器件R2的形成摩擦面FS2的并且穿过凹槽6的区 段额外地径向可移动地在该凹槽Ic中进行导引。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的构造。(注为了更 好地说明,将第二摩擦面器件翻转到该剖平面中。在图8中说明了第二摩擦面器件的优选 的圆周位置。)偏转臂2优选由可承载高负载的金属的材料制成、尤其由铝材料制成。也 可以将偏转臂2构造成板材深冲件,并且尤其构造成板材焊接结构。张紧轮10通过滚动轴 承9支承在偏转臂2上。该张紧轮10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板材深冲件。尤其也可以将该 张紧轮10构造成具有大量径向肋的塑料结构部件。滚动轴承9通过其内环9a位于与偏转 臂2整体构造的销2c上。固定螺栓11又固定在该销中,通过该固定螺栓将内环9a在轴承 销2c上撑开。如已经说明的一样,基本部件1构造成杯状的结构部件,并且除了扭簧3还 提供用于偏转支承偏转臂2的摆动轴承销6以及位于该摆动轴承上的轴套7。通过径向凸肩7a以及位于其上的圆盘8以与偏转臂2的相应的环形端面2d的共 同作用将偏转臂2轴向固定在基本部件1上。如从图2的视图中可以看出,通过两个摩擦 面器件Rl,R2实现对偏转臂2相对于基本部件1的转向运动的缓冲或者制动。第一摩擦面器件Rl基本上抗扭地与偏转臂2连接,并且通过可在该图中看到的上 面的弹簧圈端部段3W1径向从内部朝着由基本部件1的内圆周面段提供的摩擦面段CSl进 行挤压。在该图中可以看到的第二摩擦面元件R2通过下面的弹簧端部段3W2径向从内部 朝着配对摩擦面CS2进行挤压。分别由摩擦面器件R1,R2产生的径向力的作用线相互以优 选几乎相同的间距L2,L3与穿过摆动轴承销7的承载中心Z的轴向平面P间隔开。通过调整由弹簧圈3W1,3W2产生的径向力、通过调整长度L2,L3以及通过调整力 作用线的角度位置(在俯视图中),可以形成力系,通过该力系减少由转向销7形成的转向 支承的总负载。尤其可以通过该力系在很大程度上补偿另外的作用在偏转臂2上的并且围 绕垂直于偏转轴线延伸的倾斜轴线作用的倾斜力矩。这种倾斜力矩尤其会通过皮带力作用 中心ZR相对于摆动轴承销7的承载中心Z偏移一段这里可看到的距离Ll引起,并且通过 一直以来将弹簧反作用力在一侧导入偏转臂中引起。此外,也可以在考虑由摩擦面器件Rl,R2产生的切向力的情况下调整摩擦面器件Rl, R2在相应的配对摩擦面上的抵靠点的位置。在此,可以如此选择摩擦面器件Rl,R2的 作用点,从而在考虑由扭簧3产生的横向力的情况下也将摆动轴承销6的横向力负载降低 到最低限度并且由此减少摆动轴套7的支承负载。可以如此定向由摩擦面器件产生的摩擦 力,使得其可以几乎完全得到补偿。在图3中以透视的轴向剖面图的形式进一步说明包括基本部件1的下面组件的结 构。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基本部件1构造成杯状的结构并且具有内边缘la,在该内边缘中固 定摆动轴承销6的设有齿部的端部段6a。第二摩擦面器件R2位于基本部件1的内部区域中。该摩擦面器件构造成基本上环面状的结构。该摩擦面元件2通过这里可看到的弹簧圈端部段3W2在大致45°的圆周角的范围内径向向外挤压。最大径向力的区域与相应的弹 簧端部的端面的圆周位置错开大致90°。摩擦面器件R2具有穿过基本部件1的凹槽6的 摩擦段R2A,该摩擦段形成了摩擦面FS2。此外,该摩擦面元件R2具有径向向内突起的侧面 段R2b,该侧面段也形成了由弹簧圈端部段3W2进行轴向加载的弹簧支撑面R2C。径向侧面 R2b径向可移动地在这里只能部分看到的凹槽Ic (参见图1)中进行引导。此外,扭簧圈端 部段3W2位于由基本部件1提供的支撑侧面Ib上。在第一扭簧圈端部段3W1的区域中设置有第一摩擦面器件Rl。该第一摩擦面器件 通过扭簧圈端部段Wl沿径向朝着由基本部件1的内圆周面形成的配对摩擦面CSl进行挤 压。类似于第二摩擦面器件R2,该第一摩擦面器件Rl具有径向向内推进的侧面段Rld,该 侧面段在扭簧圈端部段3W1的作用下沿轴向朝着偏转臂2的、在该视图中不能看到的内表 面区域进行挤压。摩擦元件Rl,R2的在扭簧3的作用下径向向外显著张紧的、并且形成摩擦面FSl 或者说FS2的圆周段位于相对于各个弹簧圈端部段3W1,3W2的端部分别错开90度的圆周 位置中。在摩擦面器件Rl,R2上构造锥形环区域Rld,R2d,该锥形环区域简化了在组装根 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时摩擦面器件Rl,R2的插入。在图4中以透视图的形式进一步说明了前面结合图3所描述的组件。在该视图中 尤其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摩擦面器件R2的通过基本部件1的凹槽6暴露的摩擦面FS2。如 尤其从图2中看到的那样,该摩擦面FS2靠在配对摩擦面CS2上,该配对摩擦面由与偏转臂 2—体形成的锅状段提供。在该摩擦面FS2的区域中产生沿着力作用线W2作用的径向力 FR2。通过上面的弹簧圈端部段3W1产生将第一摩擦面器件Rl朝配对摩擦面CSl进行挤压 的径向力FRl。在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中,通过扭簧的两个弹簧圈端部段分别沿径向向摩擦面 器件进行加载并且将其朝相应的配对摩擦面进行挤压。在此产生的径向力和切向力通过相 应地定位力导入点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偏转臂2在轴承销6上的支承的尽可能小的倾斜 力负载和横向力负载。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尤其可以补偿直到现在通过扭簧3在偏转 臂上的作用在导入弹簧力FST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力矩或者倾斜力矩,因为径向力FR2作 用在锅状段5上并且与承载中心P隔开距离L2,该距离L2大致相当于距离L3。在图5中在去掉摩擦面器件Rl,R2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的 基本部件1的内部构造以及偏转臂2的搭接基本部件1的锅状段5的内部构造。在该视图 中尤其可以看到与第二摩擦面器件R2共同作用的另外的配对摩擦面CS2,该配对摩擦面由 与偏转臂2整体构造的锅状段5的内表面段形成。在该视图中也可以看到与这里没有示出 的第一摩擦面器件Rl共同作用的第一配对摩擦面CSl。如已经提到的那样,通过轴套7实现与偏转臂2 —体形成的转向套区段2e在摆动 轴承销6上的摆动支承。在轴套7上,除了与该轴套整体构造的凸肩段7a外,还构造了同 样与该摆动轴套7 —体形成的密封环段7b。该密封环段7b要么可以由与摆动轴套7相同 的材料制成,要么也可以尤其通过多材料成型法以弹性体的密封唇形成喷射到摆动轴套7 的相应的圆周边缘段上。在这里能够看到的内孔区域2f中插入密封环,该密封环例如密封地位于圆盘8的端面8a的边缘上。也可以在将张紧装置安置在相应的承载结构、尤其具有 盖元件的内燃机上之后密封地关闭该内孔2f。此外,也可以如此构造偏转臂2的锅状段5,使得其几乎完全搭接基本部件1,并且 可以在留下的运动间隙范围12内设置密封环装置。
在图6中说明了与偏转臂2共同振动的第一摩擦面元件Rl的优选的构造。该摩 擦面元件Rl包括由非常坚固的塑料制成的核心层K1,该核心层设有固定轮廓13,在该固定 轮廓上固定由摩擦片衬面材料制成的摩擦片衬面14。该固定轮廓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沿 摩擦面元件Rl的圆周方向顺序设置的燕尾槽。此外,在摩擦面器件Rl上构造已经提到过 的径向向内突出的侧面RlB以及斜坡段R1C。摩擦面元件Rl构造成基本上环面状的结构部件。这里可看到的穿孔区域RlD通 过与摩擦片衬面14 一体形成的桥段14a进行桥接。由此,尤其避免在摩擦面器件Rl (也可 以是R2)首先松动地输入分离系统以及操作系统时被卡住。在图7中进一步说明了第二摩擦面器件R2的优选的构造。类似于第一摩擦面器 件R1,该第二摩擦面器件R2包括由非常坚固的塑料制成的或者在必要时也由金属材料制 成的核心层K2,在该核心层上至少分段地固定由摩擦材料制成的摩擦面结构R2A。该第二 摩擦面器件R2也设有斜坡段R2C,通过该斜坡段能够特别动态地连接第二摩擦面器件R2与 基本部件1。如此设计构造在第二摩擦面器件R2上的摩擦面段R2A,使得其穿过构造在基 本部件1中的穿孔,并且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抵靠在与偏转臂2共同振动的配对摩擦面上。 宽度B优选为扭簧的外直径的5到25%。该角度W优选为20°到60°。在图8中进一步说明了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实现的力系。通过根据本发明的 构思能够实现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的缓冲势能比常规的张紧装置的缓冲势能高出大约50 到80%。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思,能够通过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自我补偿的力系 中实现该缓冲,从而不需要偏转臂支承的显著的横向力负载以及倾斜力矩负载来实现该缓 冲。此外,也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置在扭簧的两侧的摩擦环元件实现得到补偿的张紧 装置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可以比较廉价地实现,并且其特征在于在装配技术方面 简单的并且总体坚固的结构。在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中,相对于常规的张紧装置设置了 第二摩擦环。该第二摩擦环通过构造在基本部件中的穿孔支撑在随着偏转臂振动的配对摩 擦面上。如此设置通过扭簧以及通过皮带和下面的摩擦环作用在偏转臂上的力,使得其相 互对置并且此外基本上平行于轴线加载方向。此外,将所述力相互进行轴向调整,使得其在 转向平面P的中间处均勻地划分反作用力。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中存在这样的方案,即在偏转臂和基本部件中的轴向 支撑弹簧的斜坡的构造以在结构上大的自由进行调整。在此,尤其存在下面三个选项1.没有弹簧支撑斜坡-也就是说基本上扁平的内表面2.在很大程度上完全环绕的(360度)弹簧斜坡,其具有相应于弹簧斜率的倾斜角3.分段的弹簧斜坡,其例如提供三个支撑面上面的摩擦环或者说位于偏转臂2中的上面的摩擦面器件R2优选基本上对应于 已经使用的摩擦环构思。下面的摩擦环由于其径向突出部分R2a(尤其参见图7)与上面的摩擦环不同。
存在这样的方案,即将这里由钢材制成的摆动销6作为铝销与基本部件1或者相 应于该基本部件1的背板一起进行构造。这允许使用圆锥形的轻便的塑料轴承套元件,该 塑料轴承套元件位于必要时不进行处理的铝铸件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放弃摆动轴 承销的切削加工的后处理。如从图9中可以看出,通过专门构造轴套7实现了完整的密封件,尤其在该轴套7由塑料制成并且在其环形凸肩7a的区域中设有密封几何形状7b时。在轴套7的内部区域 中可以构造纵向槽7c。
权利要求
一种张紧装置,具有-基本部件(1),-偏转臂(2),-带有对应于所述偏转臂(2)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以及对应于所述基本部件(1)的第二弹簧圈端部段(3W2)的扭簧(3),用于施加作用在所述基本部件(1)和所述偏转臂(2)之间的、在张紧方向(T1)上挤压所述偏转臂(2)的偏转力矩,以及-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所述缓冲力对所述偏转臂(2)的反向于所述张紧方向(T1)的偏转产生反作用,-其中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摩擦面器件(R1),所述第一摩擦面器件设置在所述扭簧(3)的对应于所述偏转臂(2)的所述弹簧圈端部段(3W1)的区域中,并且形成用于施加摩擦力的摩擦面(FS1),所述摩擦面位于配对摩擦面(CS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簧(3)的对应于所述基本部件(1)的所述第二弹簧圈端部(3W2)的区域中设置第二摩擦面器件(R2),所述第二摩擦面器件形成了位于所述配对摩擦面(CS2)上的摩擦面(FS2),并且所述配对摩擦面(CS2)由摩擦面结构形成,该摩擦面结构可以与所述偏转臂一起进行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本部件(1)构造成杯状结 构,并且所述扭簧(3)位于所述杯状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所述摩擦面结构与所述偏 转臂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第二摩擦面 器件(R2)防止沿偏转臂偏转方向的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结构由搭 接所述基本部件(1)的锅状段(5)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本部件(2) 中形成径向穿孔(6),并且所述第二摩擦面器件(2)穿过所述径向穿孔(6)从内部抵靠在所 述摩擦面结构(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面器件 (7)径向从内部由弹簧圈端部段(3W2)进行加载。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此设置所述第二摩 擦面器件,即由其施加到所述配对摩擦面上的径向力形成了力系的一部分,所述部分会导 致承载偏转臂的偏转支承的倾斜力矩负载的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臂具有搭接 所述基本部件的锅状段(5),并且在所述基本部件和所述锅状段之间形成偏转角度限制装 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面元 件构造成环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面元 件构造成环形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摩擦面元件上形成连动结构,用于固定摩擦面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摩擦面元 件上构造斜坡结构,用于在所述斜坡结构的区域中产生径向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摆动轴承销位于所 述基本部件的内部区域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摆动轴承销固定在所述基本部件(2)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套位于所述摆动 轴承销上,并且偏转臂支承在所述轴套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摩擦面器 件组成壳体元件,并且所述扭簧位于该壳体元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摩擦面 元件上形成径向向内突起的侧面,并且通过所述侧面对所述摩擦面元件进行轴向加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到1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应的摩擦面 元件形成支座结构,用于轴向并且必要时也径向支撑所述扭簧的相应展开的部段。
20.张紧装置,具有 -基本部件(1),-偏转臂⑵,-具有对应于偏转臂(2)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以及对应于基本部件(1)的第二 弹簧圈端部段(3W2)的扭簧(3),用于施加作用在所述基本部件(1)和所述偏转臂(2)之间 的、沿张紧方向(Tl)挤压所述偏转臂(2)的偏转力矩,_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所述缓冲力对所述偏转臂(2)的反向于所述张紧方向 (Tl)的偏转产生反作用,以及-张紧轮装置,所述张紧轮装置支承在所述偏转臂上,用于将牵引工具反作用力(FRB) 导入所述偏转臂(2)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扭簧与所述偏转臂(2)以及所述基本部件(1)动态地连接,使得 通过弹簧丝端面(3a,3b)作用在所述基本部件(1)和所述偏转臂(2)上的弹簧切向力的作 用线至少几乎平行于所述牵引工具反作用力(FRB)的作用线延伸。
21.牵引工具驱动装置,具有 -牵引工具,-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具有 -基本部件(1), -偏转臂⑵,-具有对应于事实偏转臂(2)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以及对应于所述基本部件 (1)的第二弹簧圈端部段(3W2)的扭簧(3),用于施加作用在所述基本部件(1)和所述偏转 臂⑵之间的、沿张紧方向(Tl)挤压所述偏转臂(2)的偏转力矩,_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所述缓冲力对所述偏转臂(2)的反向于所述张紧方向 (Tl)的偏转产生反作用,以及-张紧轮装置,所述张紧轮装置支承在所述偏转臂上,用于将牵引工具反作用力(FRB)导入所述偏转臂(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在所述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的区域中与所述偏转臂(2)连 接,使得作用在所述偏转臂(2)上的弹簧切向力(FST)的作用线至少几乎平行于所述牵引 工具反作用力(FRB)的作用线延伸,并且对应于所述基本部件(1)的所述第二弹簧圈端部 段(3W2)用于产生弹簧径向力(FR2),所述弹簧径向力将摩擦面器件(R2)朝着由所述偏转 臂(2)提供的配对摩擦面(CS2)进行挤压,使得作用到所述配对摩擦面(CS2)上的径向力 的作用线同样平行于所述牵引工具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牵引工具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摩擦面(CS2) 与所述扭簧在事实偏转臂(2)上的作用点之间轴向相对于偏转臂偏转轴线测量的间距 (L2+L3+d/2)基本上相当于扭簧(3)的平均轴向长度。
23.张紧装置,具有 -基本部件(1),-偏转臂⑵,-具有对应于所述偏转臂(2)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以及对应于所述基本部件 (1)的第二弹簧圈端部段(3W2)的扭簧(3),用于施加作用在所述基本部件(1)和所述偏转 臂⑵之间的、沿张紧方向(Tl)挤压所述偏转臂(2)的偏转力矩,_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所述缓冲力对所述偏转臂(2)的反向于所述张紧方向 (Tl)的偏转产生反作用,以及-张紧轮装置,所述张紧轮装置支承在所述偏转臂上,用于将牵引工具反作用力(FRB) 导入所述偏转臂(2)中,-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扭簧不仅在所述第一弹簧圈端部段(3W1)的区域中,而且在所 述第二弹簧圈端部段(3W2)的区域中对摩擦面器件(Rl,R2)进行径向加载,使得通过摩擦 面器件产生的并且作用在所述偏转臂上的径向力(FRT,FRU)相互反向。
全文摘要
一种张紧装置,具有基本部件、偏转臂、带有对应偏转臂的第一弹簧圈端部段以及对应基本部件的第二弹簧圈端部段的扭簧以及缓冲装置,扭簧用于施加作用在基本部件和偏转臂之间的、在张紧方向上挤压偏转臂的偏转力矩,缓冲装置用于产生缓冲力,其对偏转臂的反向于张紧方向的偏转产生反作用,其中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摩擦面器件,其设置在扭簧的对应偏转臂的弹簧圈端部段的区域中,并且形成用于施加摩擦力的摩擦面,该摩擦面位于配对摩擦面上,其中张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扭簧的对应基本部件的第二弹簧圈端部的区域中设置第二摩擦面器件,其形成位于配对摩擦面上的摩擦面,并且配对摩擦面由摩擦面结构形成,该摩擦面结构可以与偏转臂一起进行偏转。
文档编号F16H7/12GK101846163SQ20091017885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日
发明者弗雷德·塞贝克, 斯科特·汤普森, 索斯藤·利埃贝尔 申请人:谢夫勒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