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挤压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942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金属挤压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械传动装置中的轴套,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轮
船、飞机及其余机械传动装置中要求强度高并且耐磨又好的双金属挤压衬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外机械行业里,为了节约贵重的有色金属铜,又要保证轴套的高耐 磨性和低磨擦系数和承载能力强要求,开发应用了钢基铜合金双金属轴套,该种轴套将钢 的高承载性和铜的耐磨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但现有生产钢基铜合金双金属轴套技术中, 因工艺不同,产品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有(1)采用在钢板上烧结一层铜合金层,经轧 制、切断、巻圈、制成带开口缝的轴套;(2)采用整体式钢套内孔表面上烧结一层铜粉层,再 经机械加工后可做成精度高的轴套;(3)采用整体钢套内熔结一层厚度为1-2毫米的铜合 金层,加工成为整体式轴套。但经上述工艺生产的轴套由于存在钢和铜合金结合力差,而且 因厚度不均匀、承载能力不强、精度不高而难用于高精度和大载荷的机械上或因工艺复杂、 成本高而难于真正形成生产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并且耐磨又好的双金属挤压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即这种双金属挤压衬套,包括
钢外套和铜合金内套,其特征在于铜合金内套是一个用锡磷青铜合金制成的内套。 为了提高的钢外套和铜合金内套相互结合的紧密性和可靠性,两者之间可以通过
挤压的方式静配合或过渡配合加螺钉或定位销固定。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铜合金,内套壁厚度在0. 5-1. 5mm为佳; 当双金属挤压衬套用于轴与轴套之间处于高速运动的场合时,为了减少摩擦、提 高两者的使用寿命,可在衬套上设油槽和油孔。 按照上述组装而成的双金属挤压衬套,经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所进 行的耐磨、耐温性试验证明平均体积磨损率有润滑脂时为3. 645X 10—6cm/s,无润滑脂 时为6. 498X 10—6cm/s ;有油脂润滑,胶合负荷为44kg/cm2,无油脂润滑,胶合负荷为30kg/ cm2 ;有油润滑时,摩擦系数为0. 00965,无油润滑时,摩擦系数为0. 022。上述试验数据表 明,本实用新型的耐磨性,特别是抗粘附磨损能力较好,抗胶合能力较强,允许使用温度较 高,可达216°C ,许用PV值在有油脂润滑条件下可达97kgf/cm2,m/S,无油润滑时的PV可达 44kgf/cm2, m/s。又经重庆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对样品进行的拉伸、扭转、硬度等项目的测 试表明其抗拉、抗扭能力强,平均布氏硬度高达HBS170。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作的产品其抗疲劳性能好,弹性好,耐磨耐温度高,耐腐蚀能 力强,可广泛适用于汽车、船舶、飞机及其余机械中的相关场合的轴套使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图2中1为钢外套,2为铜合金内套,3为油孔,4为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挤压衬套,包括钢外套1和铜合金内套2,其特征在于铜 合金内套2是一个用锡磷青铜合金制成的内套。 参见图l,为了提高的钢外套l和铜合金内套2相互结合的紧密性和可靠性,在本 实施例中两者之间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连接。该实施例作为刹车毂的轴套使用,铜合金内 套2的壁厚在0. 5mm。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了油槽4和油 孔3,该实施例主要用于汽车牙包中的轴套使用。
权利要求一种双金属挤压衬套,包括钢外套(1)和铜合金内套(2),其特征在于铜合金内套(2)是一个用锡磷青铜合金制成的内套;钢外套(1)和铜合金内套(2)之间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静配合或过渡配合或在过渡配合基础上加螺钉或定位销的方式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金属挤压衬套,其特征在于铜合金内套(2)壁厚在0. 5-1. 5mm为佳。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金属挤压衬套,其特征在于衬套上设油槽(4)和油 孔(3)。
专利摘要一种强度高并且耐磨性又好的双金属挤压衬套,包括钢外套和铜合金内套,其特征在于铜合金内套是一个用锡磷青铜合金制成的内套;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静配合或过渡配合加螺钉或定位销固定。其抗疲劳性能好,弹性好,耐磨、耐温度高,耐腐蚀能力强,可广泛适用于汽车、船舶、飞机及其余机械中的相关场合的轴套使用。
文档编号F16C33/10GK201461740SQ2009201272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1日
发明者封仪 申请人:封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