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66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折叠型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具自动开启功能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PDA (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位助理)等,多为折叠式结构,即包括盖体和本体,为使盖体和本体连接在一起,通常采用铰链结构来连接上述两组件。但是,上述的铰链机构在使用时,使用者通常需要双手配合才能开启盖体,导致使用者在接听或拨打电话时,无法实现单手操作,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打开的铰链结构。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一种铰链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控制件,一转换件,一随动件,一驱动弹性件,一主轴;该固定座,该控制件,该转换件,该随动件及该驱动弹性件套设在主轴上,该固定座可解锁地锁定该控制件和该转换件,该转换件内设有至少一凸起,该固定座内侧设有一第一凸轮面,该随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面,该随动件之第二凸轮面抵持于凸起;该控制件与该固定座解锁后,在驱动弹性件的驱动下,该随动件的第二凸轮面相对该凸起旋转,并与该第二凸轮面相配合。—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本体、盖体及一使盖体活动连接至本体上的铰链结构, 该铰链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控制件,一转换件,一随动件,一驱动弹性件,一主轴;该固定座,该控制件,该转换件,该随动件及该驱动弹性件套设在主轴上,该固定座可解锁地锁定该控制件和该转换件,该转换件内设有至少一凸起,该固定座内侧设有一第一凸轮面,该随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面,该随动件之第二凸轮面抵持于凸起;该控制件与该固定座解锁后,在驱动弹性件的驱动下,该随动件的第二凸轮面相对该凸起旋转,并与该第二凸轮面相配合。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铰链结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此外,该铰链结构相较螺纹的铰链结构,加工容易,操作方便。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的固定座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的转换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的随动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的部分组装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的组装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在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铰链结构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铰链结构 100
按钮 10
按压端 110
开口端 120
弹性臂 122
卡钩 1
固定座 20
外筒体 22
内筒体 M
端壁232
固定槽 2M
凹槽226
容置槽 234
卡槽236
通孔M2
第一凸轮面M4
限位槽 238
控制件 30
本体32
悬臂34
凸块;342
复位弹性件40
转换件 50
第一盘体 52
第二盘体 M
滑槽56
圆孔57
凸起58
抵持面 582
随动件 60
基体62
凸轮部 64
凸肋622
中心孔6
第二凸轮面
642
6422
6424凸峰凹谷主轴
70 72 74 80 90 92 94 942
96
97
98第一卡持端第二卡持端驱动弹性件套筒开口端 部分封闭端中心孔卡块长槽垫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铰链结构适用于一具本体和盖体的折叠型或翻盖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图未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以其应用在手机为例加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该铰链结构100较佳实施例包括按钮10,固定座20,控制件30, 复位弹性件40,转换件50,随动件60,主轴70,驱动弹性件80,套筒90及二垫片98。该按钮10包括一按压端110及与其相对的一开口端120。该按钮10的开口端120 设有二对称的弹性臂122,每一弹性臂122的末端设有一卡钩124。该按钮10用于推顶容置在固定座20内的控制件30,以使该控制件30相对该固定座20解锁。请同时参阅图3,该固定座20包括彼此同轴连接的一外筒体22和一内筒体24。该外筒体22大致为一中空的筒体,其包括一端壁232,该内筒体M从该端壁232内侧轴向延伸。该外筒体22的外周壁的远离端壁232的一侧上对称开设若干固定槽224,用于与移动电话本体配合,使该固定座20与移动电话本体无相对转动。该外筒体22的外周壁邻近端壁232上对称开设二凹槽226。该固定槽2M与该凹槽2 在外筒体22的外周壁的周向上错开设置。该端壁232上中心开设一容置槽234和二卡槽236,所述卡槽236贯通该外筒体22的端壁232,并与凹槽2 相通。该按钮10上的弹性臂122可伸入该卡槽236内,其上的卡钩IM可卡合在凹槽226内。该内筒体M中部具一通孔M2,该通孔242与该容置槽234相通。该内筒体M远离端壁232的一端上设有一第一凸轮面M4。该外筒体22远离该端壁232的一端开设二限位槽238。该控制件30包括一圆盘状的本体32和二悬臂34。当该控制件30容置在该固定座20内时,该控制件30套设在内筒体M上,该本体32抵持在端壁232上,并通过该凹槽 2 露出,容许该弹性臂122的卡钩IM抵持该控制件30。每一悬臂34末端径向延伸有一凸块342,该凸块342容置在该限位槽238内。该复位弹性件40容置在该控制件30内,其一端抵顶该控制件30的本体32。请结合参阅图4,该转换件50包括一第一盘体52和一第二盘体M。该第一盘体52的直径大致与该固定座20设有固定槽2M —端的直径相当,并且大于该第二盘体M的直径。该第一盘体52及该第二盘体M的外周壁贯通开设一滑槽56,该转换件50中部贯通开设一圆孔57。该圆孔57的内周壁上对称设有二凸起58,每一凸起58包括一抵持面582, 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持面582包括二对称设置且彼此相交的斜面。可以理解,该凸起58可以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其上的抵持面582可以是凸轮面,以实现与随动件60的配合。该复位弹性件40的另一端抵顶该第二盘体M。该控制件30的悬臂34容置在该滑槽56内。请结合参阅图5,该随动件60包括一基体62和一凸轮部64。该基体62的外周壁对称设置二凸肋622,用于与套筒90非转动配合。该基体62中部开设一中心孔6 (参图 9)。该凸轮部64从该基体62相邻该中心孔624的四周延伸。该凸轮部64—侧设有二第二凸轮面642,每一第二凸轮面642包括一凸峰6422及一凹谷6似4。所述主轴70大致呈狭长的圆柱状,该主轴70的二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卡持端72和第二卡持端74。驱动弹性件80为一柱状螺旋弹簧,其可套于主轴70上。该套筒90为一中空筒体,具有一开口端92,一部分封闭端94。该部分封闭端94 上具有一中心孔942。该套筒90的外圆周壁上平行凸设有二卡块96,在每一卡块96对应位置的内周壁上凹设一长槽97,该卡块96用于与手机盖体相配合,该随动件60的凸肋622 可滑动容置在长槽97内。该垫片98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垫片98可分别卡持在该第一卡持端 72和第二卡持端74上,从而可将装配在主轴70上的元件卡固于一体。请参见图6至图7,组装时,将该控制件30容置在该固定座20内,该本体32套设在内筒体M上并与端壁232内侧相抵持。该控制件30的悬臂34上的凸块342容置在该限位槽238内。将该复位弹性件40套设在该内筒体M上,其一端抵持该控制件30。将主轴70依次穿过该控制件30,复位弹性件40及固定座20,并通过其中一垫片98与第一卡持端72相卡合,将上述元件固定在主轴70的一端。然后,将随动件60及转换件50分别从主轴70的另一端插入,凸块342部分容置在滑槽56内。该随动件60的凸轮部64的凸峰6422抵持在凸起58上。将驱动弹性件80 套设在主轴70上,其一端抵持随动件60。将上述装配好的组件沿随动件60 —端伸入套筒90内,随动件件60上的凸肋622 的配合于套筒90的长槽97内,主轴70的第二卡持端74从套筒90的部分封闭端94伸出, 另一垫片98卡持在第二卡持端74上,从而完成上述装配过程。最后,将该按钮10的弹性臂122容置在该卡槽236内,并抵持该控制件30。该按钮10上的卡钩IM滑动卡持在凹槽226内,以避免该按钮10与该固定座20相分离。上述的铰链结构,装入移动电话上,其固定座20的固定槽224与移动电话本体配合,套筒90的卡块96与移动电话盖体配合。初始状态时,盖体相对本体闭合,驱动弹性件 80具一定预压力。请参见图8,在手机闭合状态,该随动件60的凸轮部64的凸峰6422抵持在凸起 58的抵持面582上。由于该转换件50在控制件30的卡持下无法转动。请参见图9,使用时,若使用者单手操作移动电话时,按压按钮10,进而推动控制件30朝脱离固定座20的方向移动,该悬臂34沿着卡槽236滑动,直至该凸块342从该固定座20的限位槽238完全脱出,使控制件30与该固定座20进行解锁,之后,该凸峰6422 相对凸起58旋转,并滑动至该固定座20上的第一凸轮面M4,该随动件60相对固定座20 旋转,直至盖体完全打开。在该随动件60转动过程中,该转换件50在随动件60的带动下旋转,直至该凸起58配合在该随动件60的凹谷64M内。关闭时,用手扳动盖体,盖体带动套筒90旋转,进一步带动随动件60第二凸轮面 642相对固定座20的第一凸轮面244转动。当转动一定角度后,该随动件60上的第二凸轮面642与转换件50上的凸起58相接触,并与固定座20上的第一凸轮面244相分离,从而使盖体相对本体闭合。可以理解,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座与随动件上的凸轮面,也可有其它变形。此外,凸轮面设计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装置所需打开的角度设计相应的凸轮面角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控制件,一转换件,一随动件,一驱动弹性件,一主轴;该固定座,该控制件,该转换件,该随动件及该驱动弹性件套设在主轴上,该固定座可解锁地锁定该控制件和该转换件,该转换件内设有至少一凸起,该固定座内侧设有一第一凸轮面,该随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面,该随动件的第二凸轮面抵持于凸起;该控制件与该固定座解锁后,在驱动弹性件作用下,该随动件的第二凸轮面相对该凸起旋转,并与该第二凸轮面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一端开设一限位槽,该控制件上设有悬臂,该悬臂可解锁地容置在该限位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同轴设置的一外筒体和一内筒体,该第一凸轮面设置在该内筒体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进一步包括一按钮,该按钮包括二弹性臂,该外筒体的外周壁的另一端上对称开设二凹槽,该外筒体的一端开设二卡槽,该卡槽与凹槽相通,该按钮上的弹性臂伸入该卡槽内,并卡合在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换件包括一第一盘体和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盘体的直径大于该第二盘体的直径,该第一盘体及该第二盘体的外周壁贯通开设一滑槽,该控制件的悬臂容置在该滑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凸起对称设有一抵持面,该抵持面包括二相交的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随动件包括一基体和一凸轮部,该基体中部开设一中心孔,该凸轮部从该基体相邻该中心孔的四周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复位弹性件, 该复位弹性件容置在该控制件与该转换件之间。
9.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本体、盖体及一使盖体活动连接至本体上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为权利要求1 8中任意项所述的铰链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该铰链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控制件,一转换件,一随动件,一驱动弹性件,一主轴;该固定座,该控制件,该转换件,该随动件及该驱动弹性件套设在主轴上,该固定座可解锁地锁定该控制件和该转换件,该转换件内设有至少一凸起,该固定座内侧设有一第一凸轮面,该随动件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面,该随动件之第二凸轮面抵持于凸起;该控制件与该固定座解锁后,在驱动弹性件的驱动下,该随动件的第二凸轮面相对该凸起旋转,并与该第二凸轮面相配合。本发明铰链结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此外,该铰链结构相较螺纹的铰链结构,加工容易,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F16C11/04GK102252014SQ2010101764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段超, 陈家骅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