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9853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力变矩器,具体是一种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主 要应用于小型工程机械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是由两个独立的回路组成,两个回路采用 独立的工作泵和转向泵供油,通过分配阀后分别进入工作缸(动臂、摇臂液压缸)和左右 转向液压缸,然后再经分配阀回油箱。而双泵合分流卸荷系统则是在工作泵和转向泵出 油进入分配阀前加装一等值卸荷阀或优先阀,阀的作用是当工作液压系统在高压小流量 时转向泵的供油经此阀回油箱;当工作液压系统在低压大流量时转向泵的供油合流到工 作液压系统,同时系统保证转向优先。目前,越来越多的装载机主机制造商认识到双泵合流系统对改善功率分配、提 高动作速度及联合工况下牵引力等产品性能的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双泵合流系统与液力 变矩器的匹配问题,一般采用把工作泵与转向泵串联成双联泵,该泵整体固定安装在原 有配置三泵变矩器壳体上的工作泵取力口上,空置出来的转向泵取力口采用密封件进行 密封闲置不用,但该转向泵齿轮传动机构给予保留。原有变矩器具体结构形式见


图1、 图2和图3。从
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原有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原变矩器壳体6,安 装在原变矩器壳体6上的吊环螺钉(1、2)、转向泵取力口 3,工作泵取力口 4,变速泵取 力口 5,原变矩器壳体6,输出法兰7,油封法兰8,输出轴系9,溢流阀10,调压油内部 进油道11,输出齿轮12,转向泵传动机构13,导轮座14,分动齿轮15,工作泵传动机 构16,变速泵传动机构17,调压油内部出油道18。泵齿轮传动机构由被动齿轮25、深 沟球轴承26、轴用弹性挡圈27、泵轴28、三元件(泵轮、涡轮、导轮)29、孔用弹性挡 圈30、隔套31、带肩深沟球轴承32、调整垫片33组成。现在应用的小型工程机械装载 机液力变矩器采用这种双泵合流方式使得变矩器内部的一套转向泵齿轮传动机构多余, 工作中白白消耗功率,组装该机构还要耗费工时;并且为了使变矩器工作旋转的过程中 甩出的油液飞溅出来还必须采用若干密封件紧固密封转向泵取力口;为了铸造此不必要 的转向泵取力口,增加了铸造模具的难度和制造成本。另外,原有技术溢流阀10安装在 原有变矩器壳体的溢流阀安装座上,此安装座位于变矩器低位,只能对变矩器内部输出 轴附近的局部零件进行淋油冷却,难以对变矩器内部所有零件进行淋油冷却,进而影响 冷却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该变矩器能够更优 化的实现双泵合流接口的功能;在保留原有变矩器性能特征的情况下,能大幅度降低总 成本;并能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实现动力传递、变矩和减振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工程机械装载机液力变矩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吊环螺钉、输出法兰、油封法兰、输出轴系、溢流阀、调压油内 部进油道、输出齿轮、导轮座,分动齿轮、调压油内部出油道和三元件;在导轮座上有 导轮座出油口和导轮座进油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包括位于壳体包上液力变矩器安 装最高位置的溢流阀安装座,在溢流阀安装座上设有泵轮系淋油口和输出轴系淋油口 ; 在泵轮系淋油口与输出轴系淋油口之间设有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出轴系冷却润滑导油 道;在壳体内部安装有工作泵传动机构和变速泵传动机构两套泵齿传动机构;所述的溢 流阀安装在壳体上的溢流阀安装座上;导轮座出油口和导轮座进油口之间的夹角α为 1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即将原有转向泵传动机构取 消,只保留工作泵传动机构和变速泵传动机构,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将 原有溢流阀安装于液力变矩器安装最高位置上,并根据壳体的进、出油口将导轮座的进 油道与出油道的方向角改为120°,实现了对变矩器内部所有零件进行淋油冷却,进而提 高冷却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原有变矩器外部轴视图;图2为原有变矩器内部剖视图;图3为变矩器泵齿轮传动机构局部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部前轴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部后轴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轮座轴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2、吊环螺钉,3、转向泵取力口,4、工作泵取力口,5、变速泵取力 口,6、原变矩器壳体,7、输出法兰,8、油封法兰,9、输出轴系,10、溢流阀,11、 调压油内部进油道,12、输出齿轮,13、转向泵传动机构,14、导轮座,15、分动齿 轮,16、工作泵传动机构,17、变速泵传动机构,18、调压油内部出油道,19、壳体, 20、螺栓,21、中节,22、罩轮,23、弹性板组件,24、导轮座,25、被动齿轮,26、 深沟球轴承,27、轴用弹性挡圈,28、泵轴,29、三元件(泵轮、涡轮、导轮),30、 孔用弹性挡圈,31、隔套,32、带肩深沟球轴承,33、调整垫片,34、导轮座出油口, 35、导轮座进油口; 19-1、输出轴系冷却润滑导油道,19-2、泵轮系淋油口,19-3、溢 流阀安装座,19-4、吊环螺钉安装座,19-5、输出轴系淋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变矩器由壳体19和位于壳体19的各部位上的吊环螺 钉1和2、工作泵取力口 4、变速泵取力口 5、输出法兰7、油封法兰8、输出轴系9、溢 流阀10、调压油内部进油道11、输出齿轮12、分动齿轮15、工作泵传动机构16、变速 泵传动机构17、调压油内部出油道18、螺栓20、中节21、罩轮22、弹性板组件23和导 轮座24组成。工作泵传动机构16和变速泵传动机构17两套泵齿传动机构安装在壳体内部;将原有溢流阀安装于液力变矩器安装最高位置上。如图8所示,壳体19上有溢流阀安装座19-3和吊环螺钉安装座19_4 ;在溢流 阀安装座19-3上设有泵轮系淋油口 19-2和输出轴系淋油口 19-5;在泵轮系淋油口与输 出轴系淋油口之间设有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出轴系冷却润滑导油道19-1 ;溢流阀安装座 19-3位于壳体上液力变矩器安装最高位置。如图4-6、图8所示,吊环螺钉1和2安装在壳体上的吊环螺钉安装座19-4上; 溢流阀10安装在位于壳体上液力变矩器安装最高位置的溢流阀安装座19-3上。如图7所示,在新导轮座24上设置有导轮座出油口 34和导轮座进油口 35。根 据壳体上的位置,将导轮座出油口 34、导轮座进油口 35之间的夹角α调整为120°。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技术相比采用新型变矩器壳体19取代原有变矩器壳体,不 需要更改螺栓等连接件,溢流阀10直接装配在新型变矩器壳体19的溢流阀安装座19-3 上,这样溢流阀10处于变矩器安装位置的最高位,可以改善淋油效果,改善变矩器内部 热平衡。由于溢流阀10处于高位,相应的新导轮座24、导轮座出油口 34、导轮座进油口 35之间的夹角α由原来的180调整为120°。由于采用了新型变矩器壳体,这样就解决 了工作泵转向泵双联泵接口问题,也较大降低壳体铸造模具的复杂程度,降低了铸造材 料的使用与壳体加工制造成本。由于原有变矩器工作泵、转向泵及变速泵分别由三套相 同的泵齿轮传动机构组成,采用双泵合流液压系统的变矩器仍然保留一套转向泵齿轮传 动机构却并不发挥作用。转向泵齿轮传动机构由被动齿轮25、深沟球轴承26、轴用弹性 挡圈27、泵轴28、三元件(泵轮、涡轮、导轮)29、孔用弹性挡圈30、隔套31、带肩深 沟球轴承32、调整垫片33组成,新型变矩器直接取消此8个零件,因此成本大大降低, 并减少功率损耗,有节能意义。其余所有变矩器零件的装配位置关系均不发生改动,改 动零件部位较少,且不影响原有油道布局,可操作性强。
权利要求1. 一种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包括壳体(19)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吊环螺钉(1、 2)、输出法兰(7)、油封法兰(8)、输出轴系(9)、溢流阀(10)、调压油内部进油道 (11)、输出齿轮(12)、导轮座(24),分动齿轮(15)、调压油内部出油道(18);在导轮座 (24)上有导轮座出油口(34)和导轮座进油口(35);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9)包括位于 液力变矩器壳体包上最高位置的溢流阀安装座(19-3),在溢流阀安装座(19-3)上设有泵 轮系淋油口(19-2)和输出轴系淋油口(19-5);在泵轮系淋油口与输出轴系淋油口之间设 有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输出轴系冷却润滑导油道(19-1);在壳体内部安装有工作泵传动机 构(16)和变速泵传动机构(17)两套泵齿传动机构;所述的溢流阀(10)安装在壳体(19) 上的溢流阀安装座(19-3)上;导轮座出油口(34)和导轮座进油口(35)之间的夹角α为 1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力变矩器,属液力变矩器领域。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吊环螺钉、输出法兰、油封法兰、输出轴系、溢流阀、调压油内部进油道、输出齿轮、导轮座,分动齿轮、调压油内部出油道;溢流阀安装在液力变矩器中壳体包上的最高位置,在壳体内部安装有工作泵传动机构和变速泵传动机构两套泵齿传动机构;导轮座上的出油口和进油口之间的夹角α为120°。有益效果是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实现了对变矩器内部所有零件进行淋油冷却,改善了冷却性能。
文档编号F16H41/24GK201802832SQ20102029482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4日
发明者吕培新, 李玉祥, 殷琳, 蒋利英, 邬俊奇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