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630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克服双排式座厕全部排水和部分排水后水封补水量明显不同,全部排水后多余的水封补水白白流入下水道,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不足之处,不少双排式座厕的排水阀上都安装有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包括补水腔体1'、补水控制机构2'和溢水管3',补水腔体Γ的腔壁上设有一与进水阀相连通的进水口 13'、两出水口 1Γ ,12';补水腔体Γ的其中一出水口 1Γ通过溢水管3'与座厕相连通,补水腔体的另一出水口 12'用于与水箱相连通,补水控制机构2' 与补水腔体1'相联接。该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安装在排水阀4'上,它通过补水控制机构2'实现补水切换,将全部排水后多余的水封补水量节省下来,从而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然而,该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其出水口 11'出水后向座厕补水时,出水口 11'喷射出的水是直接射向溢水管3'的内侧壁或用于安装溢水管的排水阀底座41'的端面上,因此,强烈的水击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此外,由于溢水管3'是周圈封闭的腔体,使得强烈的水击声在其内部还会产生强烈的空气回声(当供水管路压力达到3kg/ cm2以上时,噪音越来越明显),从而加重水击噪音的危害。显然,当人们在使用这种座厕时, 其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动作产生的水击噪音,会给其正在休息的家人带来噪音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它能够减缓用于座厕水封补水的水流的速度,并分散该水流,从而大大降低座厕水封补水时产生的水击噪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包括一补水腔体、一补水控制机构和一溢水管;补水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与进水阀相连通的进水口、用于与座厕相连通的出水口 ;补水控制机构与补水腔体相联接,溢水管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座厕相连通;还包括一消音器,该消音器配合在溢水管内,该消音器上设有一两端通透的引流通道,且该引流通道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抵向溢水管的内管壁。所述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直管体,该直管体内由一第一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的顶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直管体的外管壁上开有一绕直管体的外管壁螺旋向下的导槽,且该导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出口,该导槽的顶端出口与第一腔体的底端开口相连通,该导槽与第一腔体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引流通道,该导槽的底端出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所述溢水管的内管壁。[0006]所述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斜管体,该斜管体的管内腔构成所述引流通道,该斜管体的顶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该斜管体的底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所述溢水管的内管壁。所述第一腔体的顶端为一由该第一腔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内,以使第一腔体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直管体的顶端外缘向外设有若干凸条,该若干凸条分别抵靠在所述溢水管的顶端周圈上,以将直管体装在所述溢水管的顶部内。所述直管体的顶端周圈设有若干凸起。所述直管体的第二腔体由一第二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两个腔体。所述斜管体的顶端为一由斜管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内,以使斜管体的管内腔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斜管体的底端开口呈斜开口结构。所述补水腔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水箱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补水控制机构包括一摆块、一转轴、一摆臂和一浮桶;摆块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腔壁之间以使摆块围绕转轴转动时能够切换所述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出水口或所述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第二出水口的连通;摆臂设在补水腔体外,且该摆臂的一端与转轴相连接,摆臂的另一端可调节地与浮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包括消音器,该消音器上设有一个两端通透的引流通道,且其引流通道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抵向溢水管的内管壁,使得补水腔体的出水口喷射的水流是先经引流通道过渡后再流向溢水管,这就降低了水流的速度,避免水流直接射向溢水管的内管壁或排水阀底座的端面而产生水击噪音。此外,水流经消音器的引流通道引流后分散射向溢水管的内管壁,还可以大大降低溢水管内形成的空气回声。显然,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降低座厕水封补水时产生的水击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长期使用稳定可靠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现有技术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安装至排水阀上的局部构造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三);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 包括一补水腔体1、一补水控制机构2、一溢水管3和一消音器;补水腔体1的腔壁上设有一与进水阀相连通的进水口(图中未体现)、一用于与座厕相连通的出水口 11和一用于与水箱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 12 ;补水控制机构2与补水腔体1相联接,溢水管3配合在补水腔体1的底端,且溢水管3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溢水管3的另一端与座厕相连通;消音器配合在溢水管3内,该消音器上设有一两端通透的引流通道,且该引流通道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抵向溢水管3的内管壁。其中,补水控制机构2包括一摆块21、一转轴22、一摆臂23和一浮桶M ;摆块21通过转轴22安装在补水腔体1的腔壁之间以使摆块21围绕转轴22转动时能够切换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出水口 11或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第二出水口 12的连通;摆臂23设在补水腔体1外,且该摆23臂的一端与转轴22相连接,摆臂23的另一端可调节地与浮桶M相连接;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直管体4,该直管体4内由一第一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且第一腔体41的顶端开口构成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直管体4的外管壁上开有一绕直管体的外管壁螺旋向下的导槽43,且该导槽4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出口 431、432,该导槽的顶端出口 431与第一腔体41的底端开口相连通,该导槽43与第一腔体41相互配合构成引流通道,该导槽的底端出口 432构成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溢水管3的内管壁;直管体4的第二腔体42由一第二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两个腔体,该两个腔体可用做溢流水之用;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腔体41的顶端为一由该第一腔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44,该第一凸台44可通过粘接装在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内,以使第一腔体41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直管体的顶端外缘向外设有若干凸条45和该直管体4的顶端周圈还设有若干凸起46,方便将消音器安装到溢水管内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将其安装在排水阀上后,当其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出水时,该水流将首先流入直管体的第一腔体41中,并在第一腔体41的底端开口处沿导槽的顶端出口 431流入导槽43,以顺着导槽43的螺旋轨迹向下流淌。该水流最终在导槽的底端出口 432处流向溢水管3,并沿着溢水管3的内管壁流入座厕实现水封补水。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直管体4的引流通道能够降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流出的水流的速度,减速后水流再沿着溢水管3的内管壁向下流入座厕中,如此,可以避免水流直接撞击溢水管3的内管壁或排水阀底座的端面而发出强烈的水击噪音。此外,由于螺旋状的导槽43与溢水管3的内管壁相互配合形成半封闭的腔体,因此水流经导槽引流后分散喷射到溢水管3的内管壁上所产生的空气回声的强度比水流直接通过溢水管内部形成的空气回声的强度减弱很多,这就避免了水击噪音在周圈封闭的溢水管3内产生强烈的空气回声。[00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直管体4的引流通道的长度可以根据溢水管3的长度进行裁切,以使通过引流通道引流出的水流能够有规律地沿溢水管3的内管壁流向座厕,从而避免水流因落差较大而产生水击噪音。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请参见图9、图10所示, 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斜管体5,该斜管体5的管内腔构成引流通道,该斜管体5的顶端开口构成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该斜管体5的底端开口构成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溢水管3的内管壁。其中,斜管体5的顶端为一由斜管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51,该第二凸台51可通过粘接装在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内,以使斜管体5的管内腔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相连通;斜管体5的底端开口呈斜开口结构,以使斜管体5的底端开口能够较好地抵向溢水管3的内管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采用斜管体5对补水腔体的出水口 11流出的水流进行引流后,同样可以降低该水流的流速和分散该水流。因此, 水流通过斜管体5引流后再沿溢水管3的内管壁向下流淌,不但不会出现强烈的水击噪音, 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水击噪音在溢水管内形成的空气回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斜管体5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可以根据溢水管3的长度进行裁切和设置,以对用于座厕水封补水的水流真正起到引流的作用。也可以将斜管体5设计成直形结构,即将引流通道设计成直形结构,同时将引流通道的末端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倾斜角,以使引流通道的末端能够抵向溢水管的内管壁, 对用于座厕水封补水的水流起到引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以简单的结构和装配,大大降低了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向座厕水封补水时所产生的水击噪音,使人们休息时不再受到家人如厕所带来的水击噪音的困扰。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包括一补水腔体、一补水控制机构和一溢水管;补水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与进水阀相连通的进水口、用于与座厕相连通的出水口 ; 补水控制机构与补水腔体相联接,溢水管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座厕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消音器,该消音器配合在溢水管内,该消音器上设有一两端通透的引流通道,且该引流通道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抵向溢水管的内管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直管体,该直管体内由一第一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的顶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 直管体的外管壁上开有一绕直管体的外管壁螺旋向下的导槽,且该导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出口,该导槽的顶端出口与第一腔体的底端开口相连通,该导槽与第一腔体相互配合构成所述引流通道,该导槽的底端出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所述溢水管的内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为一两端通透的斜管体,该斜管体的管内腔构成所述引流通道,该斜管体的顶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并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该斜管体的底端开口构成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并抵向所述溢水管的内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端为一由该第一腔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内,以使第一腔体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体的顶端外缘向外设有若干凸条,该若干凸条分别抵靠在所述溢水管的顶端周圈上,以将直管体装在所述溢水管的顶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体的顶端周圈设有若干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体的第二腔体由一第二隔墙分成上下通透的两个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体的顶端为一由斜管体的管壁向上延伸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内,以使斜管体的管内腔与所述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体的底端开口呈斜开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腔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水箱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控制机构包括一摆块、一转轴、一摆臂和一浮桶;摆块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补水腔体的腔壁之间以使摆块围绕转轴转动时能够切换所述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出水口或所述补水腔体的进水口与其第二出水口的连通;摆臂设在补水腔体外,且该摆臂的一端与转轴相连接,摆臂的另一端可调节地与浮桶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座厕水封补水控制装置,包括补水腔体、补水控制机构、溢水管和消音器;补水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与进水阀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溢水管与座厕相连通的出水口;消音器配合在溢水管内,该消音器上设有一两端通透的引流通道,且该引流通道的一端与补水腔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引流通道的另一端抵向溢水管的内管壁。采用该消音器的引流通道对补水腔体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进行引流后,能够降低水流的速度和分散水流,使水流不会直接冲击溢水管的内管壁或排水阀的底座端面而发出强烈的水击噪音,从而使人们休息时不再受到家人如厕所带来的水击噪音的困扰。
文档编号F16L55/033GK202090408SQ20112013173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玉志, 黄葆佳 申请人:李飞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