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摩擦离合器及其分离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862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摩擦离合器及其分离结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新型摩擦离合器及其分离结合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离合器的设计,特别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及其分离结合直O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离合器通常采用油浴多片式,当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分离间隙太小,加上润滑油的粘性作用,使得滑转时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传动效率较低;而干式双片离合器的稳定性能差,处于分离状态时,易摩偏、磨损大、散热差。[0003]摩托车使用湿式多片离合器时,循环挡摩托车有一定的节油效果,但安全性较差, 在速度较快时,经常发生从空挡挂入1挡的现象,损伤齿轮同时很危险,返回挡没有危险, 但滑行阻力大、耗油高,因此摩托车在挡滑行时阻力较大、油耗高,所以有些厂家设计开发使用了滑行器,以达到节油的效果,例如银钢集团的中置式双向可控超越滑行器,申请号 03249287. 1,还有内置可控超越滑行离合器,申请号02134125. 7,用这种装置来达到节油的效果。[0004]汽车使用的干式离合器通常为单片式或双片式,由于现有干式离合器的特点很难设计成多片式离合器来使用,否则故障率会很高。[0005]传统多片式结构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数量差别不大,内摩擦片比外摩擦片多一片或者少一片、也可能相等;本发明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的方法不同,传统多片式离合器的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排列方式是采用交叉的办法,即一片内摩擦片挨着一片外摩擦片,再接着又一片内摩擦片如此循环,结合时只要从一侧施加压力即可,分离时解除压力自然松开,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在压力作用下可做轴向移动,在分离状态时分离功能不稳定,经常出现分离不清、摩偏等现象,造成磨损大、故障率高的缺点。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克服了湿式多片离合器传动效率低的缺点,解决干式多片离合器稳定性能差的问题,并且散热性更好,处于分离状态时不摩偏、 磨损小、散热好。[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合装置包括结合机构7. 1、分离机构7. 2、固定连接机构7. 3,其中,结合机构与分离机构分别与固定连接机构连接。[0008]本发明提供的分离结合装置,所述结合机构是结合板7. 1,分离机构是分离板 7. 2,固定连接机构7. 3是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其中,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 7. 3上设置有结合板安装孔和分离板安装孔,结合板7. 1置于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 的结合板安装孔内,分离板7. 2置于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的分离板安装孔内。[0009]本发明提供的分离结合装置,所述结合板是尖劈状,分离板也是尖劈状;但是,结合板与分离板的尖劈方向相反。[00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该离合器主要包括外动盘罩1、内动盘套2、 分离轴承4、分离轴承滑套12、固定衬套8、内摩擦片5、外摩擦片6、厚垫圈16、垫圈18、内动盘挡板17、主动轴11、从动轴10,其中,外动盘罩1套接在主动轴11上,分离轴承4套接在分离轴承滑套12外面,分离轴承滑套12套接在固定衬套8外面,分离轴承滑套12和固定衬套8套在主动轴11或从动轴10上,外摩擦片6与外动盘罩1连接、位于相邻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厚垫圈16置于相邻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内动盘挡板17套接在内动盘套2外侧, 垫圈18套接在从动轴10上、置于内动盘挡板17侧面,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摩擦离合器上的分离轴承4上连接有分离结合装置7,所述分离结合装置7主要包括结合机构7. 1、分离机构7. 2、固定连接机构7. 3,其中,结合机构7. 1和分离机构7. 2分别与固定连接机构7. 3连接。分离轴承4在主动轴11或从动轴10上滑动,使分离结合装置7的结合机构7. 1和分离机构7. 2实现内摩擦片5和外摩擦片6的结合和分离。[0011]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2和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2套接在从动轴10 上,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从而摩擦离合器在不操作时处于结合状态。[0012]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2与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2通过轴承14套接在主动轴11上,并与从动轴10连接,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从而摩擦离合器在不操作时处于结合状态。[0013]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3套接在主动轴U上、位于外动盘罩1与分离轴承4之间,内动盘套2通过轴承套接在主动轴 11上,并与从动轴10连接,固定衬套8套在主动轴11上。从而摩擦离合器在不操作时处于结合状态。[0014]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所述分离轴承4与由结合机构-结合板7. 1、分离机构-分离板7. 2和固定连接机构-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组成的分离结合装置7 连接时,分离轴承4的一组连接口上设置有斜滑板7. 4 ;斜滑板7. 4既传导结合力量也传导分离力量;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与分离轴承4的另一组连接口连接;所述外摩擦片6的一面设置有圆周勻布的斜凸块,与结合板7. 1相对应,另一面的凸爪上设置有斜凸块,与分离板7. 2相对应;所述结合板7. 1与分离板7. 2分别置于外摩擦片6之间,结合板 7. 1的长度大于分离板7. 2的长度;结合板7. 1的内端与厚垫圈16上下相邻,分离板7. 2的内端与内摩擦片5上下相邻。[0015]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的相邻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设置两个外摩擦片6。[0016]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摩擦离合器,其优点在于既具有多片离合器的离合功能稳定、 传动扭矩大、磨损小的优点,又具有干式离合器的传动效率高的优点,还具有散热性能好、 故障率低、径向空间小等优点;在摩托车上使用时,可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操纵系统,在汽车上使用时,可用现在普遍的离合器踏板操作系统,最后推动分离轴承系统作轴向运动, 完成结合与分离功能。在摩托车上使用,具有滑行器的功能,以达到节油的效果;在重型载货汽车上使用,可传递更大的转矩,具有离合功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17]图1为新型摩擦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另一种摩擦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3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分离结合装置的结合状态示意图(俯视图);[0020]图4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分离结合装置的分离状态示意图(俯视图);[0021]图5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0022]A是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的连接口,B是斜滑板的连接口 ;[0023]图6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外摩擦片示意图;[0024]图7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外摩擦片剖面示意图;[0025]图8为新型摩擦离合器外摩擦片与分离结合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0027]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外动盘罩1、内动盘套2、分离轴承4、分离轴承滑套12、固定衬套8、内摩擦片5、外摩擦片6、厚垫圈16、垫圈18、内动盘挡板 17、主动轴11、从动轴10、膜片弹簧3和分离结合装置7。[0028]其中,内动盘套2套在从动轴10上,用键配合连接,内动盘套2上套有4个内摩擦片5,内摩擦片5上凸爪内齿与内动盘套2以花键配合连接,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厚垫圈16,用于增加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的空间距离,内动盘套2外侧套有内动盘挡板17,内动盘挡板17外侧在从动轴10上套有垫圈18 ;主动轴11上套接有外动盘罩1,用键配合连接, 并用螺母紧固,外动盘罩1里有6个外摩擦片6,外动盘罩1的圆环上设有长方条形槽缺口, 外摩擦片6凸爪位于外动盘罩1圆环长方条形槽缺口内,外动盘罩1上缺口的宽度略大于外摩擦片6上凸爪的宽度,外摩擦片6与内摩擦片5的位置是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两个外摩擦片6,外摩擦片6是单面受力传递转矩;分离轴承4套接在分离轴承滑套12上,分离轴承滑套12套在固定衬套8上,可作轴向滑动;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从动轴10 旋转时与固定衬套8不发生摩擦;产生结合力的膜片弹簧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2和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2套接在从动轴10上,与从动轴10以花键配合连接,内动盘套2内外都是花键槽。[0029]分离轴承4 (见图5)上连接有分离结合装置7,分离结合装置7包括结合机构_结合板7. 1、分离机构-分离板7. 2和固定连接机构-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其中,固定连接机构7. 3上设置有结合板安装孔和分离板安装孔,结合板7. 1置于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的结合板安装孔内,分离板7. 2置于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的分离板安装孔内。分离轴承4的一组连接口上设置有斜滑板7. 4 ;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 与分离轴承4的另一组连接口连接;所述外摩擦片6 (见图6、图7、图8)的一面设置有圆周勻布的斜凸块,与结合板7. 1相对应,另一面的凸爪上设置有斜凸块,与分离板7. 2相对应; 所述结合板7. 1和分离板7. 2分别置于外摩擦片6之间,结合板7. 1的长度大于分离板7. 2 的长度;结合板7. 1的内端与厚垫圈16上下相邻,分离板7. 2的内端与内摩擦片5上下相邻。[0030]该新型摩擦离合器在握紧离合器手把(踏动离合器踏板)时,操纵机构的操纵力6克服弹簧力,推动分离轴承4带动固定连接件7. 3 (结合板7. 1与分离板7. 2被固定于固定连接件内),做离合器圆周方向C线至D线运动(见图4),挤压移动外摩擦片6向两侧移动, 使得贴紧内摩擦片5的两个外摩擦片6向两侧分开,完成离合器的分离;在松开离合器手把 (抬起离合器踏板)时,分离轴承4在膜片弹簧3的作用下复位,带动固定连接件7. 3,做离合器圆周方向D线至C线运动(见图幻,挤压移动外摩擦片6,两个外摩擦片6夹住1个内摩擦片5,完成结合;取消了传统多片式离合器的移动盘或压板。[0031]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通过两个支撑轴承19安装在外动盘罩1的圆周位置,可作圆周方向的移动(C线至D线)。[0032]实施例2[0033]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外动盘罩1、内动盘套2、分离轴承4、分离轴承滑套12、固定衬套8、内摩擦片5、外摩擦片6、厚垫圈16、垫圈18、内动盘挡板 17、主动轴11、从动轴10、膜片弹簧3和分离结合装置7。[0034]其中,内动盘套2套在主动轴11上较细的一端,内动盘套2与从动轴10用花键配合连接,内动盘套2上套有4个内摩擦片5,内摩擦片5上凸爪内齿与内动盘套2以花键配合连接,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厚垫圈16,用于增加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的空间距离,内动盘套2外侧套有内动盘挡板17,内动盘挡板17外侧在内动盘套2上用螺母紧固;主动轴 11上套接有外动盘罩1,用键配合连接,并用螺母紧固,外动盘罩1里有6个外摩擦片6,外动盘罩1的圆环上设有长方条形槽缺口,外摩擦片6凸爪位于外动盘罩1圆环长方条形槽缺口内,外动盘罩1上缺口的宽度略大于外摩擦片6上凸爪的宽度,外摩擦片6与内摩擦片 5的位置是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两个外摩擦片6,外摩擦片6是单面受力传递转矩;分离轴承4套接在分离轴承滑套12上,分离轴承滑套12套在固定衬套8上,可作轴向滑动, 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从动轴10旋转时与固定衬套8不发生摩擦;产生结合力的膜片弹簧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2和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2套接在主动轴11上,与从动轴10以花键配合连接,内动盘套2内外都是花键槽。[0035]分离轴承4上连接的分离结合装置7,以及该新型摩擦离合器的操作和动作都与实施例1相同。[0036]实施例3[0037]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动盘罩1、内动盘套2、分离轴承4、分离轴承滑套12、固定衬套8、内摩擦片5、外摩擦片6、厚垫圈16、垫圈18、内动盘挡板17、主动轴11、从动轴10、膜片弹簧3和分离结合装置7。[0038]其中,内动盘套2套在主动轴11上较细的一端,内动盘套2内孔两端装有两个小轴承15,两个小轴承15之间装有衬套14,内动盘套2与从动轴10用花键配合连接,内动盘套2上套有4个内摩擦片5,内摩擦片5上凸爪内齿与内动盘套2以花键配合连接,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厚垫圈16,用于增加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的空间距离,内动盘套2外侧套有内动盘挡板17,内动盘挡板17外侧在内动盘套2上用螺母紧固;主动轴11上套接有外动盘罩1,用键配合连接,并用螺母紧固,外动盘罩1里有6个外摩擦片6,外动盘罩1的圆环上设有长方条形槽缺口,外摩擦片6凸爪位于外动盘罩1圆环长方条形槽缺口内,外动盘罩 1上缺口的宽度略大于外摩擦片6上凸爪的宽度,外摩擦片6与内摩擦片5的位置是每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有两个外摩擦片6,外摩擦片6是单面受力传递转矩;分离轴承4套接在分离轴承滑套12上,分离轴承滑套12套在固定衬套8上,可作轴向滑动,固定衬套8套在主动轴11上,主动轴11旋转时与固定衬套8不发生摩擦;产生结合力的膜片弹簧3套接在主动轴11上,位于外动盘罩1和分离轴承4之间,外动盘罩1套接在主动轴11上。分离轴承4上连接的分离结合装置7,以及该新型摩擦离合器的操作和动作都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新型摩擦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合装置包括结合机构 (7. 1)、分离机构(7. 2)、固定连接机构(7. 3),其中,结合机构与分离机构分别与固定连接机构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机构是结合板(7. 1),分离结构是分离板(7. 2),固定连接机构是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 (7. 3),其中,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上设置有结合板安装孔和分离板安装孔,结合板(7. 1)置于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 3)的结合板安装孔内,分离板(7. 2)置于结合板分离板连接件(7.3)的分离板安装孔内。
3.按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板是尖劈状,分离板也是尖劈状;但是结合板与分离板的尖劈方向相反。
4.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该离合器主要包括外动盘罩(1)、内动盘套O)、分离轴承 (4)、分离轴承滑套(12)、固定衬套(8)、内摩擦片(5)、外摩擦片(6)、内动片垫圈(16)、垫圈 (18)、内动盘挡板(17)、主动轴(11)、从动轴(10),其中,外动盘罩(1)套接在主动轴(11) 上,分离轴承(4)套接在分离轴承滑套(12)外面,分离轴承滑套(12)套接在固定衬套(8) 外面,分离轴承滑套(1 和固定衬套(8)套在主动轴(11)或从动轴(10)上,外摩擦片(6) 与外动盘罩(1)连接、位于相邻两个内摩擦片(5)之间,内动片垫圈(16)置于相邻两个内摩擦片( 之间,内动盘挡板(17)套接在内动盘套( 外侧,垫圈(18)套接在从动轴(10) 上、置于内动盘挡板(17)侧面,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摩擦离合器上的分离轴承(4)上连接有分离结合装置(7),所述分离结合装置(7)主要包括结合机构(7. 1)、分离机构(7. 2)、固定连接机构(7. 3),其中,结合机构(7. 1)和分离机构(7. 2)分别与固定连接机构(7. 3)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C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 和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 套接在从动轴(10)上,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C3)套接在从动轴(10)上、位于内动盘套( 和分离轴承滑套(12)之间,内动盘套( 通过轴承套接在主动轴(11)上,并与从动轴(10)连接,固定衬套(8)套在从动轴(10)上。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上设置有膜片弹簧(3),膜片弹簧(3)套接在主动轴(11)上、位于外动盘罩(1)与分离轴承(4)之间,内动盘套( 通过轴承套接在主动轴(11)上,并与从动轴(10)连接,固定衬套(8)套在主动轴(11)上。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4)与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装置连接时,分离轴承的一组连接口上设置有斜滑板(7.4);结合板分离板固定连接件(7.3)与分离轴承的另一组连接口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摩擦片(6)的一面设置有圆周勻布的斜凸块,与结合板(7. 1)相对应,另一面的凸爪上设置有斜凸块,与分离板 (7. 2)相对应;所述结合板(7. 1)与分离板(7. 2)分别置于外摩擦片(6)之间,结合板(7. 1)的长度大于分离板(7. 2)的长度;结合板(7. 1)的内端与内摩擦片(5)的厚垫圈(16)上下相邻,分离板(7. 2)的内端与内摩擦片(5)上下相邻,分离板的数量与内摩擦片的数量相同(N:N)。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摩擦离合器的相邻两个内摩擦片( 之间设置两个外摩擦片(6)。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摩擦离合器及其分离结合装置,新型摩擦离合器主要包括外动盘罩、内动盘套、分离轴承、内摩擦片、外摩擦片、主动轴、从动轴,外动盘罩套接在主动轴上,分离轴承套接在滑套外面,滑套套接在衬套外面,滑套和衬套套在主动轴或从动轴上,外摩擦片与外动盘罩连接、位于相邻两个内摩擦片之间,相邻两个内摩擦片之间置有厚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上连接有分离结合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结合机构、分离机构、固定连接机构,结合机构和分离机构分别与固定连接机构连接。本离合器的优点在于离合功能稳定、传动扭矩大,传动效率高,散热性能好;在摩托车上使用时,可利用现有的手操纵系统或踏板操作系统,完成结合与分离功能。
文档编号F16D13/60GK202251521SQ2011201778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姜成立 申请人:姜成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