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875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在钢铁机械行业,海洋装卸作业中经常会遇到转动体设备在来回往复运动状态下的输送液体等介质的问题,特别是海洋作业输油管臂往复回转往船舶输送石油。目前经常见到的是采用笨重机械手或轴承座来实现,不够灵活,往复回转接头彻底解决着一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密封性能好的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包括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
3、密封圈4、轴用挡圈5、轴承6、油嘴7、隔套8、孔用挡圈9、转动轴10、第二法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3、第二法兰11采用焊接组成壳体总承,密封圈4设置在壳体I内沟槽内,轴承6设置于壳体I内腔与转动轴10外径之间,油嘴7注油润滑给轴承6,由孔用挡圈9、轴用挡圈5限位将所有部件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4为UPH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转动轴旋转时有轴承进行稳定支撑,转动轴外径与UPN密封圈内径形成密封面,由于UPN密封圈在压力状态下有自动涨紧功能,从而能承受较高的压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示1为第一法兰、2为接管、3为壳体、4为密封圈、5为轴用挡圈、6为轴承、7为油嘴、8为隔套、9为孔用挡圈、10为转动轴、11为第二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包括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3、密封圈4、轴用挡圈5、轴承6、油嘴7、隔套8、孔用挡圈9、转动轴10、第二法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3、第二法兰11采用焊接组成壳体总承,密封圈4设置在壳体I内沟槽内,轴承6设置于壳体I内腔与转动轴10外径之间,油嘴7注油润滑给轴承6,由孔用挡圈9、轴用挡圈5限位将所有部件连接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4为UPH密封圈。当转动体设备在来回往复运动时带动转动轴进行来回往复运动。转动轴旋转时有轴承进行稳定支撑,转动轴外径与UPN密封圈内径形成密封面,由于UPN密封圈在压力状态下有自动涨紧功能,从而能承受较高的压力。介质由壳体孔进入,通过转动轴输送设备中,从而完成了介质由静到动的输送过程,完成了转动体设备往复回转运动输送介质的目的。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法和核心思想,同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设计的本质相同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权利要求1.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包括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3)、密封圈(4)、轴用挡圈(5)、轴承(6)、油嘴(7)、隔套(8)、孔用挡圈(9)、转动轴(10)、第二法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I)、接管(2)、壳体(3)、第二法兰(11)采用焊接组成壳体总承,密封圈(4)设置在壳体(I)内沟槽内,轴承(6)设置于壳体(I)内腔与转动轴(10)外径之间,油嘴(7)注油润滑给轴承(6),由孔用挡圈(9)、轴用挡圈(5)限位将所有部件连接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为UPH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复回转式旋转接头,包括第一法兰(1)、接管(2)、壳体(3)、密封圈(4)、轴用挡圈(5)、轴承(6)、油嘴(7)、隔套(8)、孔用挡圈(9)、转动轴(10)、第二法兰(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1)、接管(2)、壳体(3)、第二法兰(11)采用焊接组成壳体总承,密封圈(4)设置在壳体(1)内沟槽内,轴承(6)设置于壳体(1)内腔与转动轴(10)外径之间,油嘴(7)注油润滑给轴承(6),由孔用挡圈(9)、轴用挡圈(5)限位将所有部件连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密封性能好承受压力大。
文档编号F16L27/08GK202381885SQ20112055948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王佩, 邵明秋 申请人:滕州市天旋旋转接头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