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1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基体和可旋转地被支撑于该基体的旋转体之间来抑制旋转体一方向旋转于低速的旋转缓冲器。
背景技术
一般,旋转缓冲器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具备形成有收容孔的缓冲器主体、和可旋转地插入收容孔的转子。在收容孔内周面形成有在其轴向延伸的凸条,而在转子外周面设置有阀体。于是通过凸条和阀体,在收容孔内周面和转子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环形空间被区分成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和低压腔充填有粘性流体等流体。
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缓冲器中,当转子朝一方向旋转时,阀体将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隔断。其结果,转子朝一方向的旋转被抑制为低速。当转子朝另一方向旋转时,阀体将高压腔和低压腔间开放,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因此转子能高速旋转。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特开2003-194124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技术问题
上述已有的旋转缓冲器中,必须做成转子不得从缓冲器主体收容孔脱出。为此,在收容孔的开口部螺纹固定盖体,靠盖体来阻止转子脱出。然而,使用盖体时会相应地增加零部件数量,出现旋转缓冲器制造费增加的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盖体螺纹固定费功夫,相应地更会增加制造费。
解决方案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为一种旋转缓冲器,具备一端部被底部封闭另一端部开口的带有收容孔的缓冲器主体、和基端部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且能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转子;在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在上述收容孔轴向延伸的第I凸条,而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则设置有第2凸条,通过该第2凸条和上述第I凸条将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和上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区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凸条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向开口部侧离开地配置;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突出部,它可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和上述第I凸条之间的上述收容孔内;在上述环状突出部形成有插脱槽,它从上述环状突出部一端面延伸到另一端面,当上述转子于周向上处于给定初始位置时上述第I凸条可穿过插脱槽;随着上述转子插入上述收容孔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后,上述转子被旋转而沿周向从上述初始位置离开时,上述环状突出部抵靠上述第I凸条,据此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收容孔脱出。
此时优选在上述转子设置阻挡件;该阻挡件,能从允许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的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从而阻止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的阻止位置,但不能从上述阻止位置向上述允许位置移动;还具备移动单元;上述移动单元,在直到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为止上述转子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后,上述转子被从上述初始位置朝给定抵接方向旋转到给定抵接位置时,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优选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允许位置时,相对上述插脱槽在上述抵接方向处于前方,允许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阻止位置时,至少一部分在周向突出于上述插脱槽的内侧,通过该一部分抵靠上述第I凸条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抵接位置侧旋转于上述初始位置,据此来阻止上述第I凸条与上述插脱槽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
优选上述移动单元是上述收容孔内周面所设置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当上述转子从上述初始位置相对上述抵接位置旋转到给定距离的近前位置时,抵靠到处于上述允许位置的上述阻挡件,其后,随着上述转子旋转到上述抵接位置,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优选上述第I凸条兼做上述抵接部。
优选在上述第2凸条形成使上述高压腔和上述低压腔连通的连通路,在上述转子设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的阀体,在该阀体一体设置上述阻挡件,上述阀体能与上述阻挡件一道在上述允许位置和上述阻止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在上述转子和上述阻挡件之间,设置有阻止上述阻挡件从上述阻止位置朝上述允许位置侧移动的配合机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通过环状突出部抵靠第I凸条底部侧端面来阻止转子从缓冲器主体脱出。因此不需要用于阻止转子从缓冲器主体脱出的盖体,进而,把盖体螺纹固定于缓冲器主体的操作也不需要了。故能降低旋转缓冲器装置制造费。


图I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缓冲器的第I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2中X-X线的放大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I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附近的状态。
图5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2方向旋转到了第2限定位置的状态。
图6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I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与第2限定位置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7和图4 一样也是剖视图,示意转子朝第2方向旋转到了第I限定位置与第2限定位置的中间位置的状态。
图8是沿图4中X-X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4中Y-Y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该缓冲器主体的主视图。
图13是示意该缓冲器主体的立体图。图14是沿图12中X-X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2中Y-Y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侧视图。
图17是示意该转子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6中X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6中Y箭头方向的侧视图。
图20是沿图17中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7中Y-Y线的剖视图。
图22是从第I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3是从第2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4是从第3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5是从第4方向看到的该转子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该实施方式的阀体的俯视图。
图27是示意该阀体的侧视图。
图28是从某一方向看到的该阀体的立体图。
图29是从另一方向看到的该阀体的立体图。
图30是示意该实施方式中转子插入缓冲器主体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示意该实施方式中转子插入缓冲器主体后的转子和阀体的立体图。
图32示意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转子,是和图30 —样的立体图。
图33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31 —样的立体图。
图34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6—样的剖视图,示意了阻挡件处于阻止位置的状态。
图35是该实施方式的和图34 —样的剖视图,示意了阀体处于闭位置的状态。
图36示意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是和图8 一样的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转子和阀体在相互组接起来的状态的有部分省略的立体示意图。
图38是该转子和阀体在相互分解后的状态的有部分省略的立体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转子和阀体在阀体处于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0是在阀体处于闭位置的状态下的该转子和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1是该转子和阀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42是示意使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的便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I 图31给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A尤其如图10所示,具有缓冲器主体I、转子2和阀体3。
缓冲器主体I由金属或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对硬质树脂成形而构成的。缓冲器主体I如图I 图15和图30所示,一端开口,另一端部有底部la,因此而呈有底圆筒状,其内部构成收容孔lb。缓冲器主体1,只要具有收容孔lb,不必形成为筒状或圆筒状,也可形成为块状。缓冲器主体I不可旋转地安装于譬如象便器和阀座那样的基体和旋转体(均省略图示)中某一方。
收容孔Ib尤其如图15所示,具有从其开口部朝底部Ia的方向依次配置的大径孔部lc、口径比它小的中径孔部Id和口径更小的小径孔部Ie。大径孔部lc、中径孔部Id和小径孔部Ie相互同轴配置。收容孔Ib的内径在全长上一定也可。
如图12所示,在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形成有2个的凸条(第I凸条)lf、lg。各凸条If、Ig沿中径孔部Id的轴线即收容孔Ib的轴线从中径孔部Id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2个凸条lf、lg沿周向配置,相互离开大致180°。2个凸条lf、lg具有同一高度(径向尺寸)。朝向收容孔Ib径向内侧的凸条lf、lg的各内面由以收容孔Ib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形成。该圆弧面的内径设定得比小径孔部Ie内径小。凸条lf、lg的周向上的宽度,前者比后者大。其结果,2个凸条lf、lg是按相互间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形成的。但2个凸条lf、lg相互间也可按同一形状和同一尺寸形成。
转子2由金属或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对硬质树脂成形而形成,呈棒状。如图8 10、图16 图25、图30及图31所示,在转子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大径轴部(第I环状突出部)2a。大径轴部2a可旋转地嵌入缓冲器主体I的大径孔部lc。据此,转子2可旋转地设置于缓冲器主体I。虽然是以大径轴部2a的外周面和大径孔部Ic的外周面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嵌入,但是其间还通过O形圈等密封件4彻底地密封。其结果,在处于从大径轴部2a靠底部Ia侧的收容孔Ib的内周面和转子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密闭空间,在该空间充填有粘性流体等流体(省略图示)。
转子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图8 图10中的左端部。以下称前端部,而另一端部称基端部。)形成有联接轴部2b,和大径轴部2a同轴。该联接轴部2b从缓冲器主体I的开口部朝外部突出,不可旋转地安装于基体和旋转体中的另一方。故,当旋转体相对基体旋转时,转子2相对缓冲器主体I旋转。另外,在联接轴部2b的前端面形成有延伸到转子2基端部的固定孔2q,但该固定孔2q并非一定要形成,不过是为了让转子2轻量化而已。
转子2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图8 图10中右端部。)形成有缓冲器轴部2c。该缓冲器轴部2c接着大径轴部2a并与其同轴地形成。缓冲器轴部2c的外径设定成与凸条lf、lg的构成朝向径向内侧的面的圆弧面的直径一样。故,缓冲器轴部2c的外周面可旋转地与凸条lf、lg滑动联接。
在缓冲器轴部2c的基端部形成有环状突出部(第2环状突出部)2d。该环状突出部2d具有和小径孔部Ie内径一样的外径。因此环状突出部2d的外径比2个凸条If、Ig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各内面所构成的圆的直径要大。环状突出部2d具有和小径孔部Ie —样的长度,几乎是没有间隙且可旋转地嵌入整个小径孔部le。
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相对的端面间的距离设定成和凸条lf、lg的长度一样。于是,大径轴部2a的基端侧的端面和凸条lf、lg的前端侧的端面相接,环状突出部2d的前端侧的端面和凸条lf、lg的基端侧的端面相接。据此,转子2被定位于缓冲器主体1,不得沿收容孔Ib轴向移动。而且,通过环状突出部2d抵靠凸条lf、lg,阻止了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另外,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各端面可旋转地和凸条lf、lg的端面相接。
通过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端面相接于凸条lf、lg的端面,在缓冲器主体I的内部由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缓冲器轴部2c的外周面、大径轴部2a的基端侧的端面以及环状突出部2d的前端侧的端面区划出环形空间。该环形空间又进一步被凸条lf、lg区划为两个空间。
在缓冲器轴部2c的外周面形成有2个突出部(第2凸条)2e、2f。2个突出部2e、2f沿周向配置,大致离开180°,而且被配置成分别处于凸条lf、lg所区划出的2个空间内。突出部2e、2f从大径轴部2a延伸到环状突出部2d。S卩,突出部2e、2f具有和中径孔部Id —样的长度。而且,收容孔Ib径向上的突出部2e、2f的外面可旋转地和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滑动连接。据此,凸条If、Ig所区划出的2个空间各自又进一步被区划成2个空间,在中径孔部Id的内侧共计形成了 4个空间。这4个空间当中,由凸条If和突出部2e所区划出的空间作第I高压腔(高压腔)5,由凸条Ig和突出部2f所区划出的空间作第2高压腔6,由凸条If和突出部2f所区划的空间作缓冲腔7,由凸条Ig和突出部2e所区划出的空间作低压腔8。 第I高压腔5和第2高压腔6通过在环状突出部2d形成的连通槽2g而常通。其它各腔之间则被隔断。即,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被突出部2e所隔断,第2高压腔6和缓冲腔7被突出部2f所隔断,第2高压腔6和低压腔8被凸条Ig所隔断。但相互间被隔断的各腔之间通过收容孔Ib的内面和转子2的外面之间形成的微小间隙连通。其间隙对于随着转子2旋转而流动于各腔之间的流体而言起节流孔作用。还有,如后述,转子2按图4 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通过阀槽2h连通。
如上所述,第2高压腔6和缓冲腔7之间被突出部2f所隔断。所以转子2沿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2高压腔6内变成高压,第2高压腔6内的流体通过收容孔Ib的内面和转子2的外面之间所形成的微间隙流入缓冲腔7内。因流体通过该间隙时的阻力,转子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被抑制到较低速。转子2沿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缓冲腔7内变成高压,缓冲腔7内的流体通过收容孔Ib的内面和转子2的外面之间所形成的微间隙流入第2高压腔6内。因流体通过该间隙时的阻力,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被抑制到较低速。结果,转子2无论沿顺时针方向还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其旋转都被抑制到较低速。
突出部2e形成有朝向周向横切其长度方向(收容孔Ib轴向)的中央部的阀槽(连通路)2h。靠该阀槽2h,间隔着突出部2e而于周向邻接的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被连通。而且,阀槽2h具有低压腔8内流体通过阀槽2h流入第I高压腔5时使流体无阻力地流动的足够的流通截面面积。阀槽2h如下述那样被阀体3所开闭。
阀体3是由带弹性树脂构成的,具有阀部3a。阀部3a与突出部2e邻接地配置于第I高压腔5内。收容孔Ib轴向上的阀部3a的长度设定为同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之间距离一样,阀部3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相对各面滑动连接。阀部3a,其宽在收容孔Ib径向内侧狭窄、在外侧宽大,截面大致形成为三角形。阀部3a的径向外侧的面由具有与中径孔部Id内周面大致一样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构成。于是,阀部3a的外侧的面在周向可旋转地和中径孔部Id内周面滑动连接。
当转子2沿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I高压腔5内的流体就有通过阀槽2h向低压腔8内流入的趋势。于是,因该流体,阀部3a被按压移动而接近突出部2e,如图4和图6所示,被向突出部2e的面对第I高压腔5的侧面推压。据此,阀槽2h被阀部3a所关闭。而且,由于阀部3a抵靠的突出部2e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从径向内侧到外侧的方向上从第I高压腔5侧朝低压腔8侧倾斜,所以当阀部3a被朝倾斜面推压时,阀部3a被压向径向外侧,其呈圆弧状的外面被按压接触于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据此,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和突出部2e的外周面之间被封死。此时阀部3a(阀体3)的位置为闭位置。
当阀体3处于闭位置时,阀槽2h被阀部3a关闭,同时,阀部3a被按压接触于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和突出部2e的外周面之间被封死。就这样,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之间更高度地被隔断,所以第I高压腔5内的流体不能再通过阀槽2h向低压腔8流入。因此,第I高压腔5内的流体通过转子2的外面和收容孔Ib的内面之间所形成微间隙流入低压腔8内。该间隙起到节流孔的作用。故,当转子2沿图6中逆时针方向(抵接方向)旋转时,也因对从第2高压腔6向缓冲腔7流动的流体的阻力,转子2的旋转速度被抑制为低速,据此,转子2的旋转更进一步被抑制为低速。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阀部3a的和突出部2e相对的面形成有一对臂部3b、3b。该臂 部3b、3b沿中径孔部Id周向延伸。臂部3b的长度比突出部2e周向尺寸长,在周向贯通阀槽2h。另外,臂部3b、3b是在阀槽2h宽度方向(收容孔Ib轴向)上相互离开而配置的。在此,一方的臂部3b和阀槽2h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和底面相接,而另一方的臂部3b则和阀槽2h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面和底面相接。而且,臂部3b的高度设定为大致和阀槽2h的深度一样,臂部3b径向外侧的面和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相接。因此当阀部3a从突出部2e离开而打开阀槽2h时,流体通过阀槽2h的处于臂部3b、3b之间的部分流动。故,臂部3b、3b之间所形成的流通截面积设定为恰好能允许流体无阻力地流动的大小。
在臂部3b、3b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配合突出部(阻挡件)3c。配合突出部3c、3c在收容孔Ib轴向上配置于朝向臂部3b、3b相互离开方向的各面,从该各面突出而沿收容孔Ib轴线相互脱离开。如图5和图7所示,当阀部3a从闭位置朝向第I高压腔5内侧离开给定距离时,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面抵住配合突出部3c,阻止阀部3a(阀体3)继续朝第I高压腔5侧移动。此时阀体3的位置为开位置(如后述,该位置也是配合突出部3c的阻止位置)。当阀体3处于开位置时,阀部3a从突出部2e离开,其结果,阀槽2h被开放,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之间通过阀槽2h(实际上是臂部3b、3b之间的空间)连通+ 3。
假设现在阀体3处于闭位置。在此状态,当转子2沿图4 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低压腔8内的流体就有通过阀槽2h向第I高压腔5流入的趋势。于是,因流体,阀体3被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侧的方向(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移动。当阀体3移动到开位置时,配合突出部3c抵靠到突出部2e,据此,阀体3停止于开位置。在该状态下,阀槽2h被打开,低压腔8内的流体通过阀槽2h无阻力地流入第I高压腔5。故,虽然转子2的旋转速度是因对从缓冲腔7向第2高压腔6流动的流体的阻力而被抑制于低速的范围内的速度,但是在图4 图7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子2却能以比阀体3处于闭位置时高的速度旋转。
如图4 图7所示,在缓冲器轴部2c的外周面形成有释放槽2p、2p。一方的释放槽2p从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端面朝顺时针方向延伸,另一方的释放槽2p则从突出部2f的面对缓冲腔7的端面朝顺时针方向延伸。两释放槽2p、2p的周向长度被设定为一样,且被设定为突出部2e、2f间周向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
如图5所示,当转子2从突出部2e、2f分别接近于凸条lg、lf的状态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之初,第I高压腔5内的流体通过一方的释放槽2p流入缓冲腔7内,第2高压腔6内的流体通过另一方的释放槽2p流入低压腔8内。因此,逆时针方向旋转之初,转子2能以较高速度旋转。由于释放槽2p、2p深度随着离开突出部2e、2f而变浅,所以转子2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速度逐渐地被抑制为低速。当凸条lf、lg越过释放槽2p、2p时,旋转缓冲器A原本的缓冲效果就发挥出来。
如图4所示,当转子2从凸条2e、2f分别接近凸条lf、lg的状态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旋转初期,由于释放槽2p、2p分别从凸条lf、lg沿周向离开,所以由第2高压腔6和缓冲腔7产生的通常缓冲效果发挥出来。另外,在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之间,由于通过阀槽2h连通,所以缓冲效果得不到发挥。当随着转子2顺时针方向旋转凸条If和释放槽2p相对时,第2高压腔6内的流体就通过释放槽2p流入缓冲腔7内了。故,其后缓冲效果变小,转子2就能沿顺时针方向以较高速度旋转了。
如图19,图22 图25,图30和图31所示,在转子2的环状突出部2d形成有沿其轴线从其一端面横切到另一端面的插脱槽2i、2j。如图19所示,一方的插脱槽2i配置成和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端面相接,而另一方的插脱槽2 j配置成和突出部2f的面对缓冲腔 7的端面相接。
插脱槽2i、2j分别具有和凸条lf、lg大致一样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使凸条lf、lg分别能够穿过。而且配置成在缓冲器主体I的轴线和转子2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当让转子2相对缓冲器主体I沿周向处于给定初始位置时,凸条lf、lg分别与插脱槽2i、2j相对。故,当在使转子2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插入收容孔Ib时,凸条If、Ig相对地通过插脱槽2i、2j而进入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之间。其后,使转子2沿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抵接方向)旋转。于是,凸条lf、lg沿周向从插脱槽2i、2j离开,凸条lf、lg的两端面分别接触于大径轴部2a的基端面和环状突出部2d的前端面。据此,转子2相对缓冲器主体I在其轴向上被定位。而且,靠环状突出部2d接触于凸条lf、lg的基端面,阻止了转子2从缓冲器主体I脱出。
如图31所示,当阀体3处于开位置时,阀体3的臂部3b、3b的前端部和配合突出部3c、3c在周向处于插脱槽2i的内侧。这是由于配合突出部3c和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端面相接的缘故。当然,同阀体3处于开位置比,在阀体3处于闭位置时,臂部3b、3b的前端部和配合突出部3c、3c相对插脱槽2i在周向上处于更深的位置。无论阀体3是处于开位置还是处于闭位置的状态,当使转子2朝向初始位置沿图4 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给定位置时,如图5所示,配合突出部3c都要抵靠到凸条lg,于是突出部2e也介于配合突出部3c抵靠到凸条lg。据此,转子2被迫停止。在此状态,转子2从初始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离开相应于配合突出部3c的周向尺寸的距离,凸条lf、lg相对插脱槽2i、2j处于沿逆时针方向偏离相应于配合突出部3c的周向尺寸的距离的位置。故,凸条lf,Ig不得穿过插脱槽2i、2j。另外,突出部2e介于配合突出部3c抵靠到凸条Ig时,转子2的旋转位置为顺时针方向(第I方向)旋转限定位置。
如图30所示,把转子2插入收容孔Ib之前,阀体3 (配合突出部3c)处于允许位置,使凸条lf、lg得以穿过插脱槽2i、2j。S卩,如图21,图22和图30所示,在阀槽2h的底面形成有从其长度方向(转子2轴向)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卡止槽2k。该卡止槽2k配置于阀槽2h的低压腔8侧的前端部,低压腔8侧的一侧部向低压腔8开放。卡止槽2k的处于另一侧部的侧面、即卡止槽2k底面和阀槽2h底面之间所形成的面设置为和周向正交的平面,该平面构成卡止面21。
阀体3的配合突出部3c如图6和图26 图29所示,在朝向转子2径向内侧方向上也从臂部3b突出来。该突出来的端部(以下称配合突出部3c内侧端部。)的形状尺寸按如是方式确定当使臂部3b、3b弹性形变而使得臂部3b、3b的前端部相互接近给定距离时,能分别进入卡止槽2k的长度方向(收容孔Ib轴向)的两端部。在配合突出部3c、3c内侧端部进入了卡止槽2k的状态下,当使臂部3b、3b弹性复位形变时,配合突出部3c、3c被按压接触于收容孔Ib轴向上的阀槽2h和卡止槽2k的各端面。还有,配合突出部3c内侧端部被迫接触于卡止槽2k的卡止面21。此时配合突出部3c (阀体3)的位置为允许位置。
当阀体3处于图30所示允许位置时,在从第I高压腔5侧朝向低压腔8侧的方向上的配合突出部3c的前面相对插脱槽2i的突出部2e侧的侧面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或者从该侧面朝第I高压腔5侧离开一些。即,包括配合突出部3c的整个阀体3相对插脱槽2i的邻接突出部2e的侧面是与其相接或者朝第I高压腔5侧离开。故,当阀体3处于允许位置时,凸条If、Ig分别能穿过插脱槽2i、2j。
当使处于允许位置的阀体3从第I高压腔5侧朝低压腔8侧移动给定距离时,配合突出部3c从阀槽2h和卡止槽2k朝低压腔8侧方向脱出。于是,臂部3b、3b各自靠自身弹性复位形变,分别按压接触于阀槽2h的两端面,同时配合突出部3c的朝向第I高压腔5侧的面接触于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端面。据此,阀体3 (配合突出部3c)沿从低压腔8侧朝第I高压腔5侧的方向(抵接方向)移动被阻止。此时阀体3(配合突出部3c)的位置为阻止位置。在阀体3处于阻止位置的状态下,配合突出部3c在周向处于插脱槽2i的内侧。故,当要使转子2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初始位置时,凸条2e介于配合突出部3c抵靠到凸条If,在就差相应于配合突出部3c的距离的初始位置近前停止。其结果,凸条If、Ig相对插脱槽2i、2j在周向位置偏离相应于配合突出部3c的距离,凸条If、Ig整体不能分别和插脱槽2i、2j相对。为此,即便想要把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来,也无法让凸条lf、lg进入插脱槽2i、2j,环状突出部2d抵靠到凸条If、Ig的前端面。故,能彻底地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
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旋转缓冲器A时,如图30所示,预先将阀体3组装到转子2上允许位置。于是,使转子2的轴线和缓冲器主体I的收容孔Ib的轴线一致,同时使转子2处于初始位置。另外,在缓冲器主体I的内部预先注入给定量的流体。其后,把转子2插入收容孔lb。将转子2往收容孔Ib插入,直到凸条lf、lg相对地穿过插脱槽2i、2j,大径轴部2a抵靠到凸条lf、lg为止。然后使转子2相对缓冲器主体I沿图4 图7中逆时针方向(抵接方向)旋转。
在此,当使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高速旋转时,因从第I高压腔5朝向低压腔8流的流体,阀体3 (配合突出部3c)被迫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故,当使转子2以高速沿逆时针方向作了旋转时,流体则构成了使配合突出部3c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的移动单元。
当使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低速旋转时,由于流体对阀体3的按压力小,阀体3不会因流体而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而是停止于允许位置。当进一步使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阀体3的阀部3a最终抵靠到凸条lf,随着转子2旋转,阀体3被迫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故,当使转子2沿逆时针方向作了低速旋转时,凸条If还兼作使配合突出部3c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的移动单元(抵接部)。把转子2插入收容孔Ib后,使转子2从初始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使阀体3从允许位置旋转到阻止位置,据此来完成旋转缓冲器A的组装。另外,转子2,在逆时针方向,在阀体3从允许位置移动到了阻止位置后,能够旋转到突出部2f抵靠到凸条Ig为止,此时转子2的旋转位置为逆时针方向(第2方向)旋转限定位置。当转子2处于逆时针方向旋转限定位置并且阀体3处于闭位置时,阀体3的阀部3a从凸条If沿顺时针方向离开。
这样组装制造的旋转缓冲器A,通过环状突出部2d抵靠到凸条If、Ig来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故,不需要用于防止转子2脱出的盖体,能省却盖体螺纹固定的麻烦。据此,能降低旋转缓冲器A制造费。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合突出部3c阻止转子2旋转到初始位置,所以在周向上第I凸条1^8分别和插脱槽21、2」处于同一位置的事情不会发生。故,环状突出部2d彻底地被凸条If、Ig抵住,彻底地阻止了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
下面描述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只描述和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而对于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结构则赋予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
图32 图35给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不为一体而相互独立的阻挡件11和阀体12。阻挡件11由带弹性部件构成,除了用联接部Ila取代了上述实施方式的阀体3的阀部3a这一点而外,在形状上同阀体3—样。即,阻挡件11具有相当于阀体3的臂部3b和配合突出部3c的臂部Ilb和配合突出部11c。联接部Ila将一对臂部lib、Ilb的基端部相互间联接起来。臂部Ilb的长度比臂部3b长一些。配合突出部Ilc和配合突出部3c大致是同一形状和同一尺寸,实现和配合突出部3c —样的功能。联接部Ila和其附近的臂部Ilb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由具有和中径孔部Id内径一样的直径的圆弧面构成,在周向与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滑动连接。
在阀体1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槽12a、12a。臂部lib、Ilb的基端部(联接部Ila侧的端部)分别无间隙地嵌入各槽12a、12a。而且,阀体12与联接部Ila接触。据此,阀体12和阻挡件11大致可一体动作地联接起来。故,阻挡件11和阀体12在闭位置和开位置(阻止位置)之间沿周向一体移动。阀体12的外周面由具有和中径孔部Id内径一样的直径的圆弧面构成,在周向与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滑动连接。
阀体12,当处于闭位置时,将阀槽2h中为实质上的流通空间的臂部IlbUlb间的空间关闭,同时还被向中径孔部Id的外周面推压。据此,第I高压腔5和低压腔8之间被隔断。在此优选阀体12用柔软性较高的材质构成,以使被以较高紧密配合度按压接触于突出部2e和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而另一方面还优选在具有适当弹性的范围内,阻挡件11用强度较高的材质构成,以能防止阀体12大形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阻挡件11和阀体12不为一体而独立地形成,所以能适当地分别选择材质。
36给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凸条lf、lg延伸到收容孔Ib的开口端缘,凸条lf、lg的前端面和缓冲器主体I的前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与此相对应,转子2的大径轴部2a配置于收容孔Ib的外侧,大径轴部2a的基端面可旋转地接触于缓冲器主体I和凸条lf、lg的前端面。大径轴部2a的基端面和缓冲器主体I的前端面之间通过O形圈等密封件13密封。
图37和图38给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采用的转子2和阀体3。转子2只在具有配合凹部2r这一点不同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转子2。配合凹部2r形成于突出部2e的面对低压腔8的面,有两个。各配合凹部2r分别配置于该面两端部,之间隔着阀槽2h。从转子2径向看时,配合凹部2r大致呈三角形状,与阀槽2h邻接的侧面随着与阀槽2h接近从第I高压腔5侧朝向低压腔8侧倾斜。
另一方面,阀体3形成有与配合凹部2r对应的2个配合凸部3d。各配合凸部3d分别形成于各配合突出部3c、3c的与配合凹部2r相对的面。而且,从转子2径向看时,配合凸部3d具有和配合凹部2r —样的形状。故,当阀体3处于阻止位置时,配合凸部3d嵌入配合凹部2r与之配合。在此配合状态,配合突出部3c、3c朝阀槽2h侧相互接近移动被以给定大小的力所阻止。这是由于配合凹部2r和配合凸部3d的与阀槽2h邻接的侧面随着与阀槽2h接近从第I高压腔5侧朝向低压腔8侧倾斜的缘故。故,能将因意料不到的事故而引发配合突出部3c、3c在转子2轴向进入阀槽2h内、阀体3从阻止位置移动到允许位置这样的事态防止于未然。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相互配合的配合凹部2r和配合凸部3d,构成了阻止阀体3的配合突出部(阻挡件)3c从阻止位置朝允许位置侧移动的配合机构。
图39 图41给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所采用的转子2和阀体3。在转子2形成有退避槽2s,它取代了卡止槽2k。但退避槽2s具有和卡止槽2k —样的形状、一样的尺寸,配置于同一位置。故,本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2实质上和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转子2具有同一形状、同一尺寸。
另一方面,在阀体3的臂部3b的前端部形成有抵接突起3e,它取代了配合突出部3c。该抵接突起3e朝向转子2径向内侧突出,如图39所示,配置成当阀体3移动于开位置时抵靠到退避槽2s的处于第I高压腔5侧的侧面(朝向低压腔8侧的面)。而且,抵接突起3e的形状和尺寸这样确定在抵靠到退避槽2s的处于第I高压腔5侧的侧面的状态下,抵接突起3e的面对低压腔8的端面和插脱槽2i的与突出部2e邻接的侧面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或者整个抵接突起3e进入退避槽2s内。故,当阀体3移动于开位置时,包括抵接突起3e的整个阀体3过了插脱槽2i而处于第I高压腔5侧,阀体3不能阻止转子2旋转于初始位置。当转子2旋转于初始位置时,因为第I凸条lf、lg和插脱槽2i、2j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所以环状突出部2d就不能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了。
当阀体3从开位置朝闭位置侧旋转时,至少是臂部3b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3e在周向处于插脱槽2i内侧。但是,当在该状态下使转子2朝向初始位置旋转时,第I凸条If抵靠到臂部3b的前端部和抵接突起3e,使阀体3移动到开位置。故,转子2能旋转到初始位置,结果环状突出部2d不能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
可见,在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中,旋转缓冲器独自不能阻止转子2旋转于初始位置,独自不能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但是,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靠其使用方式能够彻底地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Ib脱出。
图42给出使用了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的便器W。该便器W具有便器主体Wa和便座Wb。冲器主体I和转子2中某一方不可旋转地设置于便器主体Wa,而冲器主体I和转子2中另一方则设置于便座Wb。据此,便座Wb介于第5实施方式的旋转缓冲器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便器主体Wa。
便座Wb可在图42中実线所示闭位置和虚线所示开位置之间旋转。当抵靠到便器主体Wa的上面Wc时就确定了便座Wb的闭位置,而当抵靠到便器主体Wa的上面Wc后端部所形成的水箱部Wd时则确定了便座Wb的闭位置。当便座Wb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旋转时,转子2朝向初始位置旋转。但当便座Wb旋转到了开位置时,转子2达不到初始位置,处于距离初始位置譬如差10° 20°的近前位置,若便座Wb越过开位置而旋转到图42中假想线所示位置,转子2才会到达初始位置。但是,当便座Wb到达开位置时抵靠到水箱部Wd,再不得旋转。所以转子2不能旋转到初始位置。故彻底地阻止了转子2从缓冲器主体I的收容孔Ib脱出。
须指出的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改变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变形。
譬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2个突出部(第2凸条)2e、 2f中只在一方的突出部2e设置阀槽2h和阀体3(12),但是也可在另一方的突出部2f也设置阀槽和阀体,此时不需要连通槽2g。反之,不在2个突出部2e、2f中任一方设置阀槽和阀体也可,此时无论转子2向正反哪个方向旋转时,转子2的旋转都被抑制于低速。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流体或凸条If还兼作移动单元,但是也可以是在中径孔部Id的内周面形成突起,通过使阀体3或阻挡件11抵靠到该突起来使阀体3或阻挡件11从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位置。
还有,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凸条1^8和2个突出部26、2。但是第I凸条和突出部均设置I个也可。当然,此时要在突出部设置阀体3 (阻挡件11和阀体12)。
进一步,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出于具有配合突出部3c的阀体3或阻挡件11设置于突出部2e的原因,插脱槽2i、2j邻接突出部2e、2f配置,但是插脱槽2i、2j也可离开突出部2e、2f而配置,此时将阻挡件配置于和插脱槽2i、2j邻接的缓冲器轴部2c的外周面。
再进一步,虽然在上述第I、第2实施方式中,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各端面可旋转地接触于凸条lf、lg的端面,但是也可以让大径轴部2a和环状突出部2d的各端面和凸条lf、lg的端面有微小间隙地相对,把该间隙用做流体通过的节流孔。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缓冲器能够使用于象便器和便座那样的基体和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基体的旋转体之间。
图中标号说明 A旋转缓冲器 I缓冲器主体 Ia底部 Ib收容孔
If凸条(第I凸条;移动单元;抵接部)
Ig凸条(第I凸条)
2转子
2a大径轴部(第I环状突出部)
2d环状突出部(第2环状突出部)
2e突出部(第2凸条)
2f突出部(第2凸条)
2h阀槽(连通路)
2i插脱槽 2j插脱槽2r配合凹部3 阀体3a阀部
3c配合突出部(阻挡件)3d配合凸部 5第I高压腔(高压腔)
8低压腔11阻挡件12 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缓冲器,具备一端部被底部封闭另一端部开口的带有收容孔的缓冲器主体、和基端部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且能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转子;在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在上述收容孔轴向延伸的第I凸条,而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则设置有第2凸条,通过该第2凸条和上述第I凸条将上述收容孔的内周面和上述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区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凸条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向开口部侧离开地配置; 在上述转子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突出部,它可旋转地收容于上述收容孔的底部和上述第I凸条之间的上述收容孔内; 在上述环状突出部形成有插脱槽,它从上述环状突出部一端面延伸到另一端面,当上述转子于周向上处于给定初始位置时上述第I凸条可穿过插脱槽; 随着上述转子插入上述收容孔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后,上述转子被旋转而沿周向从上述初始位置离开时,上述环状突出部抵靠上述第I凸条,据此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收容孔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子设置阻挡件;该阻挡件,能从允许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的允许位置移动到阻止上述转子处于上述初始位置从而阻止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的阻止位置,但不能从上述阻止位置向上述允许位置移动; 还具备移动单元; 上述移动单元,在直到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为止上述转子从其开口部插入上述收容孔后,上述转子被从上述初始位置朝给定抵接方向旋转到给定抵接位置时,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允许位置时,相对上述插脱槽在上述抵接方向处于前方,允许上述第I凸条穿过上述插脱槽;上述阻挡件处于上述阻止位置时,至少一部分在周向突出于上述插脱槽的内侧,通过该一部分抵靠上述第I凸条来阻止上述转子从上述抵接位置侧旋转于上述初始位置,据此来阻止上述第I凸条与上述插脱槽在周向处于同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单元是上述收容孔内周面所设置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当上述转子从上述初始位置相对上述抵接位置旋转到给定距离的近前位置时,抵靠到处于上述允许位置的上述阻挡件,其后,随着上述转子旋转到上述抵接位置,使上述阻挡件从上述允许位置移动到上述阻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凸条兼做上述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凸条形成使上述高压腔和上述低压腔连通的连通路,在上述转子设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的阀体,在该阀体一体设置上述阻挡件,上述阀体能与上述阻挡件一道在上述允许位置和上述阻止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 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子和上述阻挡件之间,设置有阻止上述阻挡件从上述阻止位置朝上述允许位置侧移动的配合机构。
全文摘要
在缓冲器主体1的收容孔1b的内周面形成凸条1f、1g。凸条1f、1g配置于收容孔1b的开口部和底部1a之间的中间部。在转子2的外周面形成嵌入收容孔1b的开口部侧的端部的大径轴部2a和嵌入收容孔1b的底部1a侧的端部的环状突出部2d。通过环状突出部2d抵靠处于底部1a侧的凸条1f、1g的端面,来阻止转子2从收容孔1b脱出。
文档编号F16F9/14GK102792048SQ2011800133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吉田正浩 申请人: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