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297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新颖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为了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等而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从而形成有弹性舌片,能抑制对针对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在弹性舌片(88)一体形成厚壁的加强部(90)。由此,在通常的振动输入的情况下,抑制了由于设置狭缝(86)、弹性舌片(88)而导致的隔振性能的下降。
【专利说明】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架、悬架等,基于封入于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等而发挥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隔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一种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在内部封入非压缩性流体而获得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具体而言,例如有日本特许第2805305号公报(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 - 2759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这些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构造如下:具有受压室和平衡室,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该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并且两室通过节流通路相互连通。于是,在向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输入振动时,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产生的相对的压力变动使流体在节流通路中流动,基于该在节流通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而发挥隔振效果。
[0003]其中,节流通路虽然在预先调谐好的频率范围内能发挥有效的隔振效果,但尤其是在输入了比调谐频率高的频率范围内的振动时流动阻力明显增加,因此,容易出现隔振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0004]因此,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一种用于在输入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范围外的高频小振幅的振动时吸收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该液压吸收机构由配设在受压室和平衡室之间的液压吸收橡胶板构成,基于作用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各表面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的压力差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位移或变形,从而吸收受压室的较小的压力变动。
[0005]此外,为了消除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受压室的急剧的压力变动而防止发生由气蚀现象导致的异常声响等情况,在构成液压吸收机构的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狭缝而形成了弹性舌片。该弹性舌片利用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将狭缝维持在闭合状态,仅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而导致受压室中产生急剧的压力变动时,弹性舌片才朝受压室侧或平衡室侧弹性变形而打开狭缝,从而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
[0006]但是,本发明人对这种以往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伴随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可能会对针对要求节流通路发挥隔振效果等的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即,存在如下情况等:在输入的振动没有引起受压室产生那么大的压力变动,而原本只不过引起受压室的维持狭缝闭合状态的程度的压力变动时,确认到因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而导致隔振性能下降。
_7] 在先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0530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75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在此,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为了避免受压室的过大的压力变动等而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上设置狭缝从而形成有弹性舌片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新颖构造,能抑制对针对通常的输入振动的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其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该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该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利用节流通路将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相互连通,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间配设液压吸收橡胶板,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受压室的压力,并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另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平衡室的压力,从而构成基于由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的压力差引起的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而吸收该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狭缝在该液压吸收橡胶板上形成弹性舌片,构成了利用该弹性舌片的弹性变形使该狭缝开口而使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短路的短路机构,并且,在该弹性舌片的自基端部到顶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一体形成有厚壁的加强部。
[0015]在这种按照本方式而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对于节流通路被调谐到的低频大振幅振动发挥基于在节流通路中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作用等的隔振效果。此外,对于高频小振幅振动,发挥基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的对受压室的压力吸收作用,避免了伴随节流通路的实质性闭合而导致的明显的高动刚度化(日文:高動&化)从而能获得良好的隔振效果。再者,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通过使形成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弹性变形而打开狭缝,从而使由液压吸收橡胶板分隔开的受压室侧和平衡室侧成为连通状态。由此,能尽快地消除受压室的负压等较大的压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例如由气蚀导致产生异常声响、振动的情况。
[0016]除此之外,在本方式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将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局部加厚而形成加强部,由此既能避免对液压吸收橡胶板、弹性舌片的整体弹性特性造成大的影响,又能抑制弹性舌片的微小弹性变形、不规则弹性变形等。其结果,在要求由通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发挥的隔振效果、由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发挥的隔振效果等的通常的振动输入时,能抑制因狭缝而使弹性常数较小的弹性舌片产生不规则振动、微小变形或共振变形,从而谋求弹性舌片以至液压吸收橡胶板整体的形状的稳定性。由此,在不要求快速吸收受压室内压力的通常的振动输入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于设置狭缝、弹性舌片而对隔振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有效地发挥目标隔振效果。
[0017]S卩,本发明人研究得到这样的见解,形成于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弹性舌片在其弹性特性、输入振动的频率等特定条件下弹性变形其形状有可能会不稳定,而弹性舌片不稳定地变形等有可能会对隔振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该见解完成了本发明,在本发明中,通过抑制弹性舌片的不希望出现的不稳定变形而实现了隔振特性的稳定化。[0018]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发现,对于在弹性舌片中成为问题的不稳定变形、共振那样的微小的反复变形,通过特别是对弹性舌片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进行加强,可在不有损在输入大负荷时由狭缝产生的液压消除作用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抑制。大概是因为弹性舌片的基端部被液压吸收橡胶板支承而被抑制了不稳定变形,在该基端部上再设置加强部而提高弹性刚度不仅缺乏必要性,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通过弹性舌片的变形来实现的狭缝的打开动作受到的变形阻力过大而妨碍狭缝的打开动作。此外,若在弹性舌片的顶端部设置加强部,则弹性舌片的顶端质量变大,有可能会加大弹性舌片自身的共振性弹性变形,并且导致弹性舌片的初期变形反应迟钝而难以快速打开狭缝。
[0019]此外,特别是通过用橡胶弹性体一体形成弹性舌片的加强部,能在不导致零件数量增加、制造工序复杂化等的情况下简单地实现弹性舌片的变形状态的稳定化,能避免对通过可动橡胶板自身的位移、变形而发挥的隔振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0020]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设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狭缝,上述弹性舌片位于绕着这些狭缝的放射中心相邻的狭缝间而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0021]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特别是通过在周向上以适当间隔,例如以等间隔形成三条以上的狭缝,能容易地以扇形的平板形状且以优异的空间效率形成多枚弹性舌片。
[0022]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以位于连结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上述狭缝的各顶端而成的外接圆的内周侧的方式形成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
[0023]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通过放射状的狭缝而形成的各弹性舌片中,能抑制对基端部分的弹性特性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能有效加强各弹性舌片的被认为特别容易发生不规则弹性变形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因此,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能进一步高度地实现兼具由各弹性舌片变形打开狭缝而防止气蚀异常声响等的效果和基于各弹性舌片的变形状态的稳定化而实现的由节流通路、液压吸收机构发挥的隔振效果这两者的效果。
[0024]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由朝该弹性舌片的表背两侧关出的橡I父关部构成。
[0025]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使橡胶突部对弹性舌片的加强效果在表背两侧大致相同,能使弹性舌片的弹性特性稳定,更有效地发挥利用加强部抑制弹性舌片的不稳定变形的效果。
[0026]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由沿着该弹性舌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突条构成。
[0027]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能够有效实现能在不大幅有损弹性舌片的用于在避免受压室内的过大压力时使狭缝开口的变形特性的情况下有效抑制弹性舌片的不稳定变形的加强部,特别是在弹性舌片的宽度方向尺寸大时也有效。例如在利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狭缝以扇板形状形成各弹性舌片的情况下,能由绕狭缝的放射中心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突条形成各弹性舌片上的加强部。另外,本技术方案的突条也可以在弹性舌片的长度方向上隔有规定距离地形成多条。
[0028]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紧固有刚性大于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刚性的硬质加强板,并且,在该硬质加强板上形成有贯通板厚方向的贯通窗,在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覆盖该贯通窗的部分设置上述狭缝而形成上述弹性舌片。
[0029]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用硬质加强板限制液压吸收橡胶板自身的弹性变形,防止了液压吸收橡胶板的过大变形、不规则变形。因此,能防止因液压吸收橡胶板的整体性过大变形而对节流通路的隔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有利地获得目标隔振效果。此外,硬质加强板的加强作用也作用于各弹性舌片的基端侧,由此也能谋求进一步提高弹性舌片的变形状态的稳定性。
[0030]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第六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为基础,在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上设有以允许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在板厚方向上位移且限制其位移量的方式支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橡胶板支承部。
[0031]在本技术方案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可靠地限制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量,能够防止因液压吸收橡胶板的整体性过大变形、过大位移而对节流通路的隔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而言,例如在液压吸收橡胶板通过具有上述第六技术方案的硬质加强板而成为硬质的情况下,可由在板厚方向两侧以规定间隙支承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外周部分的凹形的环状槽等实现本技术方案的橡胶板支承部。此外,在液压吸收橡胶板不具有上述硬质加强板而能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在液压吸收橡胶板的板厚方向两侧以规定的间隙配设分别具有多个通孔的限制板,利用液压吸收橡胶板与上述两限制板的抵接而限制液压吸收橡胶板位移量的方式,来实现橡胶板支承部。
[0032]发明的效果
[0033]在按照本发明而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在通常的振动输入时,通过用加强部抑制弹性舌片的不规则变形等,能够充分确保由节流通路、液压吸收橡胶板发挥的隔振效果。而且,在因为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等而使受压室产生过大的压力变动时,通过使弹性舌片弹性变形而使受压室内压力通过狭缝快速释放,能够有效防止气蚀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纵剖视图,是图2的I — I剖视图。
[0035]图2是构成图1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可动构件的俯视图。
[0036]图3是图2的可动构件的仰视图。
[0037]图4是图2的IV — IV剖视图。
[0038]图5是图2的V — V剖视图。
[0039]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可动构件的俯视图。
[0040]图7是图6的可动构件的仰视图。
[0041]图8是图6的VIII — VIII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为了使本发明更具体更清楚,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3]首先,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具有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安装于要隔振连结的一个构件上的第一安装构件12和安装于要隔振连结的另一个构件上的第二安装构件14相互弹性连结起来的构造。于是,例如通过将第一安装构件12安装于作为要隔振连结的一个构件的汽车的动力单元,并将第二安装构件14安装于作为要隔振连结的另一个构件的汽车的车身,能用车身以隔振的方式支承动力单元。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原则上是指主要的振动输入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
[0044]更详细地说,第一安装构件12为由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其具有大致圆形块体形状。此外,在第一安装构件12的上端部一体形成有朝径向外方扩展的凸缘部18。此外,在第一安装构件12的上端面开口并沿中心轴线延伸地形成有螺栓孔20,在螺栓孔20的内周面刻有内螺纹。而且,第一安装构件12例如通过未图示的螺纹固定于螺栓孔20的安装螺栓而螺栓固定于未图示的动力单元。
[0045]另一方面,第二安装构件14为由与第一安装构件12相同的金属材料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其整体具有薄壁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此外,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分设有缩颈部22。缩颈部22包括朝轴线方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部24和自锥形部24的下端部朝外周侧扩展的环状的台阶部26。此外,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外周侧扩展的环状的台阶28,在台阶28的外周缘部一体形成有朝下方延伸的圆环形状的铆接片30。这样的第二安装构件14例如通过将未图示的外套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托架安装于车身等方式固定于车身。
[0046]上述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配设在同一中心轴线上,并且第一安装构件12与第二安装构件14间隔开地配置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轴线方向上方。而且,通过在该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之间夹设主体橡胶弹性体16,而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将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弹性地连结起来。
[0047]主体橡胶弹性体16由具有厚壁的大致圆台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形成。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径向中央部分以朝大径侧端面(在图1中为下侧的端面)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大径的圆形凹部32。此外,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小径侧端部插入有第一安装构件12,凸缘部18的下表面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小径侧的轴线方向端面重叠并被硫化粘接于该小径侧的轴线方向端面。另一方面,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上部及锥形部24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大径侧端部的外周面重叠地硫化粘接于该外周面。由此,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相互连结起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以一体地具有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形式形成。
[0048]此外,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内周面紧固有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6 —体形成的密封橡胶层34。密封橡胶层34由薄壁的橡胶膜形成,以覆盖自第二安装构件14的台阶部26的内周面到台阶28的内周缘部的部位的方式粘附形成。
[0049]此外,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开口部配设有挠性膜36。挠性膜36由薄壁大径的大致圆顶形状的橡胶膜形成,能够容易地允许弹性变形。此外,在挠性膜36的外周缘部紧固有固定配件38。固定配件38具有大致圆环形状,一体地具有筒状的紧固部40和自该紧固部40的上端朝外周侧扩展的凸边状部42。而且,通过将挠性膜36的外周缘部硫化粘接于固定配件38的紧固部40,而使挠性膜36以一体地具有固定配件38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形式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凸边状部42的外周缘部和上端面之外,固定配件38的大致整个表面被与挠性膜36 —体地形成的橡胶层覆盖。
[0050]这样的挠性膜36组装于第二安装构件14。即,通过使固定配件38的凸边状部42的外周缘部自下方与设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的台阶28重叠,并且用与第二安装构件14 一体形成的铆接片30铆接固定凸边状部42,而将挠性膜36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端部。
[0051]这样,通过将挠性膜36组装于具有第一安装构件12和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第二安装构件14的轴线方向上侧的开口部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6以流体密封的程度封闭,且第二安装构件14的轴线方向下侧的开口部被挠性膜36以流体密封的程度封闭。由此,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内周侧,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6和挠性膜36的轴线方向之间,形成了作为与外部隔绝的流体室的流体封入区域44。
[0052]此外,在流体封入区域44中封入有水、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硅油或它们的混合液等非压缩性流体作为封入流体。另外,封入流体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有利地获得后述的基于在节流通路68中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作用等的隔振效果,优选采用粘度为0.1Pa.s以下的低粘性流体。另外,通过在非压缩性流体中向第二安装构件14 (具有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组装挠性膜36,能够有利地实现上述这样的流体的封入。
[0053]此外,在流体封入区域44中容纳配置有分隔构件46。分隔构件46具有厚壁的大致圆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46包括分隔构件主体48和盖构件50而构成。
[0054]分隔构件主体48整体具有厚壁的大致圆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铁、铝合金、硬质合成树脂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此外,在分隔构件主体48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在上端面和外周面开口的切口状槽52,切口状槽52以不满一周的规定长度沿周向延伸形成。
[0055]此外,在分隔构件主体48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容纳凹部54。容纳凹部54在分隔构件主体48中在切口状槽52的内周侧与切口状槽52隔有规定距离地形成,且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圆形的凹部。此外,在分隔构件主体48的径向中央部分形成有下侧中央凹部56。下侧中央凹部56是形成在分隔构件主体48的在上下方向上与容纳凹部54大致对应的位置上的圆形的凹部,朝轴线方向下方开口。
[0056]另一方面,盖构件50呈具有与分隔构件主体48大致相同的直径的薄壁的圆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分隔构件主体48相同的硬质材料形成。而且,盖构件50通过自上方重叠于分隔构件主体48的上端面而与分隔构件主体48组合,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分隔构件46。
[0057]通过这样将盖构件50重叠于分隔构件主体48,切口状槽52的上侧开口部被盖构件50覆盖,利用切口状槽52形成了在分隔构件46的外周面开口并沿周向延伸的周向槽。此外,形成于分隔构件主体48的容纳凹部54的开口部被盖构件50覆盖,由此在分隔构件46的内部形成了容纳区域58。
[0058]如上所述,分隔构件46以容纳于流体封入区域44的状态配设。即,分隔构件46自第二安装构件14的下侧开口部插入,盖构件50的外周缘部自下方抵接于第二安装构件14的台阶部26,并且固定配件38的凸边状部42自下方重叠于分隔构件主体48的外周缘部。而且,固定配件38的凸边状部42利用第二安装构件14的铆接片30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4,由此分隔构件46被定位在第二安装构件14的台阶部26和固定配件38的凸边状部42之间,并由第二安装构件14固定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将分隔构件46插入到第二安装构件14内的状态下对第二安装构件14进行整周缩径(日文:八方絞>9 )等缩径加工,而使分隔构件46的外周面隔着密封橡胶层34与第二安装构件14密合。
[0059]通过这样在流体封入区域44内以朝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的方式配设分隔构件46,并用第二安装构件14支承分隔构件46,而将流体封入区域44在轴线方向上夹着分隔构件46分为上侧和下侧。即,在夹着分隔构件46的一方(上方)侧,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6构成,在振动输入时产生压力变动的受压室60,并且在夹着分隔构件46的另一方(下方)侧,形成了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36构成,利用挠性膜36的变形而允许容积变化的平衡室62。另外,在该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中封入有被封入于流体封入区域44中的非压缩性流体。
[0060]此外,形成于分隔构件46的外周缘部的上述周向槽的外周侧开口部被第二安装构件14以流体密封的程度覆盖,形成了在分隔构件46的外周缘部以规定长度沿周向延伸的隧道状通路。此外,在盖构件50上形成有使该隧道状通路的一个端部朝分隔构件46的上方开口的上侧连通路64,并且在分隔构件主体48上形成有使该隧道状通路的另一个端部朝分隔构件46的下方开口的下侧连通路66。于是,隧道状通路的一个端部通过上侧连通路64与受压室60相连通,并且该隧道状通路的另一个端部通过下侧连通路66与平衡室62相连通,形成了将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受压室60的壁弹性刚度适当设定节流通路68的通路长与通路截面积之比,将通过节流通路68在两室60、62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共振频率调谐为与汽车的发动机震动等相当的IOHz左右的低频率。
[0061]在此,在形成于分隔构件46的容纳区域58中容纳配置有图2?图5所示那样的可动构件70。可动构件70整体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由液压吸收橡胶板72和作为约束板的硬质加强板74构成。
[0062]液压吸收橡胶板72为具有大致圆板形状的橡胶弹性体,其外径尺寸稍小于容纳区域58的内径尺寸。此外,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厚度尺寸也稍小于容纳区域58的高度尺寸,在配设于容纳区域58中的情况下,利用存在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上下表面与容纳区域58的上下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允许液压吸收橡胶板72在容纳区域58内沿板厚方向位移。另外,在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的多个部位一体形成有以沿周向延伸的唇形状突出的定位突部76。而且,利用该多个定位突部76在容纳区域58内将液压吸收橡胶板72定位于大致中央,以较小的接触阻力允许液压吸收橡胶板72在板厚方向上位移。
[0063]此外,以埋设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板厚方向中间部分的状态配设有大致圆板形状的硬质加强板74,该硬质加强板74硫化粘接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硬质加强板74由刚性大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等形成。此外,硬质加强板74的外径尺寸小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径尺寸,利用硬质加强板74实质上阻止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中央部分的弹性变形。
[006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处于朝外周侧远离硬质加强板74的位置上的外周缘部,以沿周向连续的圆环形状一体形成有朝板厚方向两侧突出的上下的弹性抵接部78、78。而且,通过使该上下的弹性抵接部78、78的突出高度在周向上连续变化,而使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缘部形成为沿着周向在板厚方向上朝两侧起伏地延伸的波状部。即,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缘部的包含上下的弹性抵接部78、78在内的板厚方向上的尺寸实质上不发生变化,但其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以沿着周向上下振摆的方式变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的弹性抵接部78、78的突出顶端面形成为大致正弦波状那样以恒定周期(例如周向上90度周期)沿周向圆滑地起伏的形状。
[0065]此外,在硬质加强板74上形成有多个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贯通窗80。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贯通窗80形成为圆形孔,在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径向中间部分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四个贯通窗80。而且,各贯通窗80被由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单体构成的橡胶阀板82覆盖。
[0066]该橡胶阀板82具有以大致恒定的厚度尺寸扩展的圆板形状。在橡胶阀板82的外周部分一体形成有位于硬质加强板74的贯通窗80的内周缘部上且朝厚度方向两侧突出的缓冲肋84,缓冲肋84形成为整周的环状。该缓冲肋84的突出高度设定为使其在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整面中在板厚方向上突出到最外方。通过在各橡胶阀板82的外周部分形成朝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上下两面突出的缓冲肋84、84,加强了橡胶阀板82的外周部分,并且缓和了液压吸收橡胶板72与容纳区域58内表面抵接时的冲击。
[0067]此外,在橡胶阀板82上形成有狭缝86。狭缝86以自橡胶阀板82的中心朝径向外方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条,且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橡胶阀板8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狭缝86绕放射中心等间隔地形成有三条,在周向相邻的各狭缝86、86之间,分别形成有被做成扇形的平板形状的弹性舌片88。即,在该弹性舌片88中,多条狭缝86、86,86的放射中心点成为弹性舌片88的顶端部,而位于以该放射中心点为中心连接弹性舌片88的两侧的狭缝86、86的顶端地延伸的圆弧线上的部分成为弹性舌片88的基端部。
[0068]另外,各狭缝86被做成其顶端部并未到达橡胶阀板82的外周缘部那样的长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差一点就到达弹性抵接部78、78那样的顶端部长度形成各狭缝86。此外,各狭缝86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初始状态下闭合,各橡胶阀板82的周向两端面在狭缝86的全长范围内同夹着狭缝86与之相邻的橡胶阀板82的周向端面以密合的状态重合。但是,根据要求的隔振特性,该狭缝86不需要完全闭合,可以使周向上相邻的弹性舌片88的周向两端面间稍稍离开一些。
[0069]此外,在各弹性舌片88上一体形成有突出的加强部90,加强部90是局部厚壁的橡胶突部。弹性舌片88上的加强部90由沿弹性舌片88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突条构成。弹性舌片88的宽度方向是与自弹性舌片88的基端部向顶端部延伸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也是相对于狭缝86正交地延伸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90以沿着以狭缝86的放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延伸的圆弧形状形成于各弹性舌片8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舌片88中,在由连接呈放射状延伸的各狭缝86的顶端而成的外接圆所围出的区域内形成加强部90。此外,加强部90形成在自弹性舌片88的基端部到顶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特别优选在长度方向上偏靠中央的外周侧。具体而言,在橡胶阀板82的表背两面形成绕呈放射状延伸的狭缝86的放射中心以山形截面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弹性突条,该弹性突条被狭缝分割,从而在每个弹性舌片88上形成独立的加强部90。[0070]另外,形成于各弹性舌片88的表背两面的加强部90、90优选彼此以相同的大小表背对称地形成在相同的位置上。由此,能使弹性舌片88的形状稳定,也能充分发挥弹性变形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强部90的截面中,顶部偏靠外周侧,加强部90的内周侧的曲率半径大于外周侧的曲率半径而平缓地倾斜。由此,考虑到在弹性舌片88中位于橡胶阀板82的中心侧的顶端部分其周向宽度小于位于橡胶阀板82的外周侧的基端部分的周向宽度而容易变形的特性,通过形成加强部90、90能谋求减轻橡胶阀板82的特性变化。此夕卜,加强部90的突出高度尺寸优选为弹性舌片88的厚度尺寸的30%?100%。加强部90过小时,难以获得充分的加强效果;过大时,则有可能会对弹性舌片88的弹性特性等造成不良影响。
[0071]做成这种构造的可动构件70配设在形成于分隔构件46的内部的容纳区域58内,如上所述,可动构件70在容纳区域58内能够沿板厚方向位移规定距离。此外,在构成容纳区域58的上侧壁部的盖构件5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贯通的上侧通孔96,容纳区域58通过上侧通孔96与受压室60相连通。另一方面,在构成容纳区域58的下侧壁部的分隔构件主体48的中央部分(容纳凹部54的底壁部)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贯通的下侧通孔98,容纳区域58通过下侧通孔98与平衡室62相连通。
[00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均形成为大径的圆形通孔,该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以大致相等的直径形成。此外,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内径尺寸小于可动构件70中的硬质加强板74的外径尺寸,通过可动构件70中的配设有硬质加强板74的区域与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外周部分抵接,可靠地规定了可动构件70在板厚方向上的位移量。
[0073]总之,通过形成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在分隔构件46上形成了在内周面开口并沿周向延伸的环状槽,可动构件70的外周部分可插入到该环状槽中。于是,可动构件70在通过其与环状槽的内表面抵接而被限制位移量的区域内,借助分隔构件46以能相对于第二安装构件14位移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二安装构件14。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分隔构件46构成了以液压吸收橡胶板72能位移的方式支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橡胶板支承部。
[0074]再者,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大小设定为可使设于可动构件70的橡胶阀板82通过该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以充分的面积暴露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具体而言,优选在轴线方向的投影中,各橡胶阀板82的50%以上,优选为80%以上通过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暴露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
[0075]由此,受压室60的压力通过上侧通孔96作用于配设于容纳区域58内的可动构件70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62的压力通过下侧通孔98作用于可动构件70的下表面。
[0076]而且,可动构件70在容纳区域58内以将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分隔开的方式配设,由此,在振动输入而使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之间产生相对的压力差时,可动构件70沿轴线方向微小位移,构成了吸收受压室60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
[007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缘部扩展到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外周侧,并且液压吸收橡胶板72中紧固的硬质加强板74被做成大于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开口区域的大径的圆板形状,硬质加强板74的外周缘部在整周范围内都扩展到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的外周侧。由此,在输入大振幅振动时,紧固有硬质加强板74的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部分抵接于容纳区域58的上下内表面,进一步可靠地限制了可动构件70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移。
[0078]此外,在受压室60的平衡室62的压力差非常大的情况下,利用形成于橡胶阀板82的弹性舌片88的弹性变形使狭缝86开口,通过狭缝86将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相互连通。由此,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构成了以小于节流通路68的流动阻力的流动阻力将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相互连通的短路机构。总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性舌片88的弹性,通过切换狭缝86的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的阀构造实现了短路机构。
[0079]做成这种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在被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输入与汽车的发动机震动相当的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基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相对的压力变动,产生在被调谐为低频率范围的节流通路68中通过的流体流动。此时,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相对的压力差超出了可动构件70的位移所能产生的液压吸收功能,因此,限制了可动构件70的位移量而实质上约束了可动构件70。因此,能有效地确保通过节流通路68的流体流动量,从而有效发挥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的隔振效果(高衰减效果)。
[0080]此外,在输入与通常的发动机震动相当的低频大振幅振动时,利用通过节流通路68的流体流动使受压室60的压力变动转向平衡室62,受压室60的压力变动也不会明显变大。因而,在可动构件70中也能利用弹性舌片88的弹性克服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压力差而使狭缝86保持闭合状态。并且还因此而防止了受压室60的压力通过狭缝86释放,能更有效地发挥基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相对压力差而通过节流通路68的流体流动以及基于该流体流动的隔振性能。
[0081 ] 此外,在输入与怠速振动、行驶空腔共鸣声等相当的中高频率范围的小振幅振动时,节流通路68因反共振的作用而实质上成为切断状态。此时,基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相对压力差允许可动构件70在板厚方向上微小位移,由此发挥使受压室60中产生的压力变动转向平衡室62侧从而吸收该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作用。因此,避免了伴随着节流通路68的实质性切断而产生明显的高动刚度化,从而发挥良好的隔振性能。另外,在输入与怠速振动、行驶空腔共鸣声相当的中高频率范围的振动时,受压室60的压力变动也会基于可动构件70的位移而转向平衡室62,从而使狭缝86保持大致闭合状态。
[0082]另一方面,在行驶时越过台阶等而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从而在受压室60产生明显的压力变动时,橡胶阀板82的各弹性舌片88基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压力差而发生较大变形,使狭缝86开口。于是,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通过狭缝86相互连通,利用通过狭缝86的流体流动,能够尽快消除受压室60的极其明显的压力变动。因此,例如也能抑制受压室60中发生气蚀,从而防止由气蚀而导致产生异常声响、振动。
[0083]在此,在橡胶阀板82的弹性舌片88上通过局部形成为厚壁而形成了加强部90。由此,既确保了弹性舌片88弹性变形而使狭缝86打开的特性,又提高了弹性舌片88的局部的变形刚性而实现了弹性舌片88的变形的稳定化。因此,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能使狭缝86开口而抑制受压室60中的明显的压力变动,并且,在输入发动机震动、怠速振动、行驶空腔共鸣声等应由节流通路68、液压吸收机构发挥隔振效果的通常的振动时,能有效地防止弹性舌片88的不规则变形以及由该不规则变形引起的非预期的狭缝86的打开,从而有效发挥由节流通路68、液压吸收机构产生的预期的隔振效果。
[0084]特别是,由于弹性舌片88的加强部90设于弹性舌片8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因此,也能避免伴随由于形成该加强部90而导致弹性舌片88的基端部的弹性变形特性的增大、弹性舌片88的顶端部的质量的增大等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在弹性舌片88上形成加强部90,既能充分确保在输入冲击性的大负荷时基于狭缝86的开口而发挥的气蚀防止等特性,又能有效防止通常行驶等时伴随弹性舌片88的不规则变形、共振等而导致的隔振性能的下降。
[008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液压吸收橡胶板72中紧固有硬质加强板74的可动构件70,用硬质加强板74对橡胶阀板82的周围进行了加强。该硬质加强板74的加强效果也作用于各弹性舌片88,因此,能谋求弹性舌片88的变形状态进一步的稳定化。
[0086]再者,在本方式中,由于用上下的缓冲肋84、84对橡胶阀板82的外周侧进行了加强,因此,能防止狭缝86的顶端部分的裂纹而实现优异的耐久性。此外,在假设狭缝86的顶端部分产生了裂纹的情况下,也能用配设于橡胶阀板82的外周侧的硬质加强板74防止裂纹的扩大。
[0087]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在解释本发明时丝毫不受该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的限定。
[0088]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朝三个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切缝构成的放射状的狭缝86,但狭缝86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如专利文献I所述那样由弯曲成U字状等形状的一条狭缝、相互间隔开地组合起来的多条狭缝等形成弹性舌片。
[0089]此外,形成于弹性舌片88的加强部90可以仅形成在弹性舌片8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二者之一,也可以采用互不相同的大小、形状而使弹性舌片88朝上方变形的特性和朝下方变形的特性不同。再者,该加强部90无需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弹性舌片88的周向全长范围内形成,例如也可以如图6?图8所示那样,在弹性舌片88上由独立的一个或多个弹性突起100构成加强部。另外,在图6?图8中,为了容易理解,对做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构件和部位标注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009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可动构件70的硬质加强板74上形成了多个贯通窗80,但也可以是仅形成有一个贯通窗80的构造。此外,该硬质加强板74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由未紧固有硬质加强板74的液压吸收橡胶板72单体构成可动构件70。
[009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液压吸收橡胶板72构成的可动构件70由独立于分隔构件46的零件构成,且以能够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微小位移的方式被分隔构件46所支承,但是,也可以通过将由该液压吸收橡胶板72构成的可动构件70的外周部分硫化粘接或夹压保持于分隔构件46等方式而用分隔构件46固定地支承可动构件70。在这样用分隔构件固定地支承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外周缘部的可动膜构造中,能基于液压吸收橡胶板72的弹性变形而发挥液压吸收功能。
[0092]此外,在液压吸收橡胶板72中用于缓和其与分隔构件46抵接的冲击的弹性抵接部78和缓冲肋84可根据需要而设,其形成方法、形状、位置等没有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缓冲肋84、84虽然形成于橡胶阀板82的外周部分,但是,也可以在设置缓冲肋84、84的基础上,再设置由自硬质加强板74的表面突出的橡胶突起、橡胶突条、纹络(日文:'>*')等构成的缓冲突部,或者取代缓冲肋84、84而设置由自硬质加强板74的表面突出的橡胶突起、橡胶突条、纹络等构成的缓冲突部。
[009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分隔构件46上形成大径的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而使形成于可动构件70上的各弹性舌片88的表背两面直接暴露于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但是,也可以取代上述大径的上侧通孔96和下侧通孔98,而例如形成多个小径孔,通过这些小径孔,使受压室60和平衡室62的压力作用于各弹性舌片88。
[0094]除此之外不再一一列举,但本发明可以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加以各种变更、修正、改良等的方式来实施,此外,这样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是不言自明的。
[0095]附图标记说明
[0096]10: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2:第一安装构件;14:第二安装构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36:挠性膜;60:受压室;62:平衡室;68:节流通路;72:液压吸收橡胶板;74:硬质加强板;80:贯通窗;86:狭缝;88:弹性舌片;90:加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该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该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构成,在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利用节流通路将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相互连通, 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之间配设液压吸收橡胶板,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受压室的压力,并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另一个表面作用有上述平衡室的压力,从而构成基于由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的压力差引起的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位移、变形而吸收该受压室的压力变动的液压吸收机构;另一方面, 通过利用狭缝在该液压吸收橡胶板上形成弹性舌片,构成了利用该弹性舌片的弹性变形使该狭缝开口而使该受压室和该平衡室短路的短路机构,并且,在该弹性舌片的自基端部到顶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一体形成有厚壁的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设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狭缝,上述弹性舌片位于绕着这些狭缝的放射中心相邻的狭缝间而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以位于连结呈放射状延伸的多条上述狭缝的各顶端而成的外接圆的内周侧的方式形成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由朝该弹性舌片的表背两侧突出的橡胶突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上述弹性舌片上的上述加强部由沿着该弹性舌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突条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紧固有刚性大于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刚性的硬质加强板,并且,在该硬质加强板上形成有贯通板厚方向的贯通窗,在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覆盖该贯通窗的部分设置上述狭缝而形成上述弹性舌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二安装构件上设有以允许上述液压吸收橡胶板在板厚方向上位移且限制其位移量的方式支承该液压吸收橡胶板的橡胶板支承部。
【文档编号】F16F13/18GK103477115SQ201180070082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堤田让治 申请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